推动省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省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动省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几点思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过去几十年xx的产业发展,动力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上。当前,我省仍
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制造业正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
在全国制造业竞争力排位中优势不明显。总体来看,主要存在四个
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层次不高。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技术
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外向度不强的现象较为明显,普遍处于低
端市场、低端产品、低端技术的“三低”状态。以资阳为例,全市
传统产业占规模企业比重达66.2%,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仅14.2%。
二是企业规模不大。除成都、绵阳、德阳、遂宁、宜宾、泸州、乐
山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市以外,其余多地市(州)百亿企业、上市企业、经营跨境业务的企业集团很少,个别地区如资阳市辖区内上市
企业至今处于空白状态,大企业、大集团区域之间分布不均衡,加
之多数企业开放程度低、“个头”偏小,难与国际市场接轨。三是
创新能力不强。无论是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还是机械制造、纺织、建材、医药等传统产业,普遍缺乏尖端
人才、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偏低,大
多数企业属于“无芯缺屏”“两头在外”的“贴牌”“组装”生产,缺少关键技术供给和前瞻性技术储备,个别企业的领先技术较少转
化形成产业优势。四是平台支撑不足。部分市(州)国家级、省级
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县(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规模不大,产业布局
较为分散,同质化倾向严重,集约集聚效应尚不明显,对外辐射能
力不强,现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数量远低于东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原动力。“xx”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力争用10年
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制
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
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省份,xx要全面实施
《中国制造2025xx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把振兴
实体经济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一、秉持制造为重的发展理念
近几年来,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欧美国家都在致力加快再工业化进程,分别制定了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法案、
计划,全球高端制造业正在呈现向发达国家回流的趋势。正如有报
道指出,贸易“打喷嚏”,“病根”在制造——中美贸易争端背后,包含着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博弈。当前,国家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
济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低潮阶段。一度时期,一些商界“精英”
认为实体经济过时了,应重点发展资本运作、电子商务等虚拟经济。但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也给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可预知的
风险。地方政府应对本区域的产业定位和未来发展进行理性的审视
和谋划,产业基础和资源秉赋优越的地方,要坚持“工业主导、制
造为重”,确立现代理念的“制造业立市”观,高度重视工业经济
发展,引导企业回归实业,提倡坚守主业、脚踏实地、科技创新、
勤劳创业、实业兴企,肩负社会责任,共建制造强省。
二、坚定创新驱动的战略路径
创新驱动既是我省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要着力构建和完善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突破,
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创新能力。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绵阳)科技城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释放创新驱动外溢
效应,带动兄弟市(州)加快构建覆盖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的科技
创新体系,加速发展覆盖全产业链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制造
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转变,推动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要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互联网+协同制造”,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先进制造产业生态。
三、实施错位发展的共进策略
《xx省工业“xx”规划》是按照xx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五大经济
区发展规划要求,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发展潜
力进行编制的,对于塑造产业发展新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
事实上,规划要从“纸上”落到“地上”往往低于人们的预期,多
数地区并没有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实际,按照省上的《规划》对本地的制造业发展进行统筹布局,而是“各自为阵”低端复制。面对制造业大项目、好项目,各地很难有坚决执行《规划》的
定力,而是“先下手为强”,“抢”到一家算一家。鉴于此,在主
导产业的培育发展上,全省五大经济区应各有侧重,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发展先进制造业,以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为方向,实施协同创新、智能转型。如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内,成都中心
城区应定位于研发总部和服务中心,周边城市和区县应致力打造先
进制造业基地,青白江及天府、双流国际机场周边区域应向国际化
物流基地发展。资阳正在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和商用车整车及其
零部件制造、医药及口腔装备制造、基于3D打印技术的智能化铸造,拟将“中国牙谷”打造成为全国唯一的“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
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基地,以千亿口腔产业助力资阳产业转型升级,
需要省级层面全方位的支持。
四、构建要素聚集的支撑体系
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整合优势资源,提供充分的要素保障。一要推进“人才工程”建设。政府应从政策、项目、环境等方面加大引
才留才力度,实施“筑巢引凤计划”,加入“抢人大战”吸引川籍
高端人才回归,强化本土人才培育使用,优化人才发展空间,建设
一批适应先进制造需要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战略型科技领军人才和
高水平创新团队。二要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通过市域范围内生产力
布局的控制性规划和结构性调整,充分挖掘土地存量和环境资源,
进一步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三要促进财政金融融合。各地要以财
政专项资金为引导,建立政府产业发展基金,强化产业发展基金的
融资担保功能,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建立制造业领域技术创新、智
能制造和智能服务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吸引更多金融资本投向
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四要制订完善配套政策。各地应在简政放权、对外开放、要素市场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等重要环节,推出有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