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中水生生态系统的构建

河道整治中水生生态系统的构建
河道整治中水生生态系统的构建

河道整治中水生生态系统

的构建

目录

1概述 (3)

1.1水生生态系统 (3)

1.2围隔 (3)

1.3生物操纵法 (3)

1.3.1定义 (3)

1.3.2生物操纵基本原理 (4)

1.3.3生物操纵理论发展综述 (4)

1.3.4生物操纵运用进展 (5)

1.4设计原则 (6)

1.5环境现状调查 (6)

1.6应用限制 (6)

1.7预处理 (7)

2水生生态系统构建 (7)

2.1围隔结构组成 (7)

2.2设计要求 (8)

2.3水生生态系统结构设计 (9)

3运行管理措施 (10)

3.1日常维护 (10)

3.2水质及生态系统结构维护 (10)

河道整治中水生生态系统的构建

1概述

1.1水生生态系统

是地球表面各类水域生态系统的总称。水生生态系统中栖息着自养生物(藻类、水草等)、异养生物(各种无脊椎和脊椎动物)和分解者生物(各种微生物)群落。各种生物群落及其与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特定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构成了完整的生态单元。

1.2围隔

用塑料薄膜等材料在水体中围出具有一定体积、内含现场水、泥和各种生物群落的可控生态单元。

1.3生物操纵法

1.3.1定义

生物操纵法分经典的和非经典的生物操纵2种。

经典的生物操作法,就是通过改变捕食者(鱼类)的种类组成或多度来操纵植食性的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促进滤食效率高的植食性大型浮游动物,特别是枝角类种群的发展,进而降低藻类生物量,可提高水的透明度,改善水质。主要运用于小型的、封闭的、且浮游植物群落不是由水华蓝藻而是由绿球藻、小型硅藻和包括隐藻在内的鞭毛藻等组成的浅水水体。由于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普遍存在且存在时间较长,与浮游植物具有同步性,春末的“清水期”表现出了自然的生物操纵作用;并且浮游动物种群变化迅速,对藻类水华的突然爆发具有针对性。

非经典性的生物操纵法是以滤食性鱼类为基础的,通过控制凶猛鱼类或放养食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鲢、鳙)来直接取食藻类特别是蓝藻水华的生物操纵。

1.3.2生物操纵基本原理

生物操纵也称食物网操控,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水生生物群及其栖息地的一系列调节,以改变水生生态系统中营养级间相互作用,最终促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

1.3.3生物操纵理论发展综述

国外对水体富营养化研究已有数十年研究历史。长期实践形成了截污+生态恢复的治理策略。大量现象表明,对于浅水湖泊来说,单独截污措施并不能使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显著改善,原因是沉积物中的氮磷营养元素会释放到水体,使得藻型浊水稳态得以维持。而大型水体进行底泥疏浚成本太高,而且疏浚过程打破泥水界面平衡,有时反而加重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Hrbacek等(1961)发现鱼类群落结构变化对水质和营养水平有显著影响,提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不仅与营养物质负荷有关,而且取决于鱼,鱼的存在将会减少浮游动物的数量,转而引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增加。

Shapiro等在1975年正式提出生物操纵方法的理念,即增加肉食性鱼类,通过捕食作用减少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操纵植食性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促进大型滤食性浮游动物种群得以增长,特别是枝角类种群的发展,从而促进其对浮游植物的摄食,降低水体浮游植物密度,增加透明度和溶氧,使沉水植被得以恢复,从而加速水体从藻型稳态向草型清水稳态转换,恢复健康的水生态系统。这种方法也被称作食物网操纵。具体方法为减少50%~100%的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或者高密度放养肉食性鱼类来减少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具体操作多有化学方法(如鱼藤酮)毒杀、电捕、选择性网捕、垂钓、增加鱼食性鱼类控制或清除以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食的鱼类来促进大型浮游动物发展。

1985年,生物操纵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Carpenter等提出了营养级联反应,这一观点是对生物操纵理论的有利补充,它引入了营养物质的作用,认为综合生态系统是由营养物质和高级捕食者共同调节的。这一学说的主要观点是,某一营养级的生产力由其捕食者的生物量限定;食物网顶端生物静群的变化,通过体型大小的选择性捕食,在营养级中自上向下传递,对初级生产力产生较大影响。

1986年,McQueen等提出了上行-下行理论,综合了资源的影响(营养物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的上行作用)和捕食者(鱼类种群生物量和组成变动的下行作用)。。该理论认为,营养物质决定最大可达生物量,但实际的生物量取决于上行力与下行力共同决定,而非营养物质单独决定的。

1.3.4生物操纵运用进展

经典生物操纵已经在北美、欧洲、大洋洲的富营养水体进行了多年大量应用实践。基于对欧美生物操纵案例分析,Sierp等总结出经典生物操纵技术易于成功的条件:水体透明度冬春季节交替明显、面积不宜过大以防风浪扰动大、浅水水体(平均水深<3m)、磷80~150μg/L、有大型滤食性浮游动物如枝角类大型溞属Daphnia、鱼类现存量50~100kg/ha、避免高浓度蓝藻水华

(<80000cells/mL)、沉水植被后期能恢复到水体总面积的25%以上。并且,他同时指出,这些条件与欧美的气候条件、鱼类、滤食性浮游动物的种类特点密切相关,在其他地区可能会因地而异。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对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研究也积累了不少研究资料。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水污染治理专项研究的开展,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形成了在流域规模上控源(内源、外源)+水生态恢复的思路。但在水生态恢复研究方面,由于我国湖泊以微囊藻为主的蓝藻水华比较严重,考虑到经典生物操纵中大型滤食性浮游动物对微囊藻等大型浮游植物摄食作用弱,因此经典生物操纵方法的研究没有受到重视。上世纪九十年代,针对我国的水污染特点,中科院水生所刘健康、谢平为主的科学家提出了广受关注的“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即利用我国特有的鲢、鳙滤食性鱼类直接摄食水华藻,达到控制水华的目的。

非经典生物操纵的实践效果来看,即有成功的,也有不明显的。由此带来一些质疑,比如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同时摄食大型滤食性浮游动物、其排泄物会加速营养返回水体、以及造成浮游植物小型化而Chla和氮磷下降不明显等,且不容忽视的是,非经典生物操纵最关键的条件是,滤食性鱼类的生物量必须达到50g/m3才有效果,这在许多湖泊中是很难达到的,对于某些湖泊来说,大量放养鲢鳙甚至会成为入侵种,对当地的土著鱼类种群构成威胁。非经典生物操纵的提出者谢平教授等强调,这种措施只适合用于较大个体浮游植物种类

(如微囊藻、丝状蓝藻)的控制,而对小型浮游植物的控制并不有效。

实践结果表明,生物操纵技术的实施能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浮游植物密度、增加下层水体溶氧、增加生物多样性,使水体恢复健康生态系统,已成为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恢复的核心理论和有效措施,获得广泛认同,并且其应用范围和条件也在进一步扩展。

1.4设计原则

水生生态系统构建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利用围隔,控制水生生态系统构建范围;

(2)所构建的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不应过于复杂;

(3)结合其他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

(4)维护简单,费用低。

1.5环境现状调查

由于生物操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设计前应充分掌握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气温、降雨量、日照、风速、无霜期、水文、水温、水质、水功能区划、水生生态现状等资料,同时应注意项目涉及水体是否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旅游等功能。

1.6应用限制

相比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技术净化水体,生物操纵法具有经济方便、能耗低的特点,且收效显著、环保效益好等特点,但仍有以下限制:

(1)主要应用于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河流中应用较少,有热分层的深水湖泊中应用效果不明显。

(2)一般条件下,水体中TP浓度应低于0.25mg/L,在N元素为水体营养限制因素时,TP浓度应低于0.79mg/L;水体中TN浓

度适应范围一般为2.0~15.0mg/L。

(3)时间每年3~6月份,水温15~23℃条件下效果较好。

(4)如水体水华藻类为蓝藻,则生物操纵难以成功。

由于水生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单纯利用生物操纵难以长期、显著地达到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4-2013.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13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13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14.1-2015.12)。2015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13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任务 (1) 三、项目规模 (1) 四、设计依据 (1) 五、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技术分析 (2) 一、物理法 (2) 二、化学法 (4) 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4) 四、最终技术方案 (8) 第三章方案设计 (8) 一、设计水量 (8) 二、设计水质特征 (9) 三、治理目标 (9) 四、实施阶段 (9) 五、实施路线 (9) 六、方案设计 (10) 第四章投资运营费用估算及维护 (16) 一、投资估算 (16) 二、运营费用 (17) 三、系统维护 (18)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河流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然而城市河流由于沿岸居民数量众多,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河流造成巨大影响,致使城市河流生态功能在不断退化和丧失,出现黑臭、蚊虫滋生,不仅丧失了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负担: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城市声誉。 根据“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治理思路,在恢复河道原有自然功能的同时满足居民活动需求队河道进行治理规划和设计。 二、项目任务 本项目涉及35000m3河道水体的治理和维护,主要任务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污染物消减和生态自净功能恢复。去除水体中的氨氮、BOD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维护水体水质。 三、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规模35000立方,河道长约700m,河宽25m,平均水深约1.95m。根据现有水体的污染现状,对水体进行水质治理和生态维护。 四、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3、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关于河道整治及生态建设的探讨

关于河道整治及生态建设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9-03-25T16:02:25.1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党侃刘拓 [导读] 摘要:水是生命之根本,现代社会,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和需求质量都越来越高,因此城市内河道的整治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及重视。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1 摘要:水是生命之根本,现代社会,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和需求质量都越来越高,因此城市内河道的整治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及重视。对于城市的整个环境系统来说,河道系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对于河道的整治无疑为社会带来了进步和发展,但同时由于整治方式不当,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不仅需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环境,而且要充分发挥河道的防涝泄洪作用,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多,河道泄洪能力不断下降,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加强河道岸坡生态整治,不但能够使河道的基本功能得到恢复,而且能够使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同时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是打造绿色河道、生态河道的客观需要。相关部门要对河道的防洪抗旱作用加强重视,建设自然环境良好、地域文化丰富的河流,使河道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的状态。 1城乡河道功能以及综合整治原则 1.1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愈加重视河道整体环境,其自身具有以下方面功能。(1)防洪排涝:以相应的河道自然形态为关键点,城乡河道使得相应的洪水行进速度得以减缓,有效防止下游相应的洪峰强度过大,是河道的自然功能。(2)灌溉供水:蓄水及滞水是河流自身所具备的功能,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内容就是充分利用河道输水,对农田进行灌溉。(3)交通运输: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呈快速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河道交通运输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交通运输成本。(4)调节气候并净化空气:城乡河道对气候有天然的调节作用,其自身高热容、流动性及流畅性的特点,可增加空气湿度,从而让相应的热岛效应得以减缓[2]。 1.2综合整治原则 城乡河道在综合整治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发挥河流自身特性:这是河道整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符合自身特性及其发展规律,将其作为关键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分发挥城乡河道功能。(2)防洪与生态安全并存:科学合理地进行城乡河道综合整治的最终目的是供水安全,为相应的水环境提供可靠保障,同时让水体在自然循环的过程中能得以净化,推动相应的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3)地域适用性:各地区在进行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大多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整治措施,同时注重景观功能,从而让人们能更加亲近大自然。具体实施要根据本地区气候特性,将相应的水利工程与工程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强化当地人文信息,最大限度上确保最终的整治方案具有实效性[3]。 2现阶段我国河道存在的几点问题 2.1河道防洪能力薄弱 现阶段,整个社会的趋利性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人们对河道的建设逐渐改变了河流原有的形态,人为的将原本弯曲的河流变成了直流,这种情况极易造成河流的急流和浅滩呈现相向的局面,再加上修建河道时对河道的防洪系数没有严格的把控,或者河堤本身不够坚固,导致许多河道的防洪性能并不达标。另外,由于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建筑用地越来越少,一些地产开发商人为侵占了城市河流面积,很多本应起到保护城市作用的泄洪区和蓄洪区也建起了高层建筑。这些原因使城市目前的河道系统越来越脆弱,一旦发生洪涝,根本无法抵御灾害,极易引发对堤坝、道路甚至居民住宅的毁损。 2.2河道淤积严重,行洪能力减弱 部分城镇河道对通航具有一定的要求,受风浪和行船影响,严重破坏了河堤的完整度,使其出现坍塌或地基松动等问题,从而导致河岸边坡和堤顶面的水土大量流失,在河床内大量的泥沙淤积,从而抬高河床。另外,许多城镇不恰当的开发使岸坡绿地面积大量减少,增加了河道行洪压力;不断变窄的河道也使水位越来越高;垃圾废弃物的大量倾倒导致河床变高。上述现象都扰乱了河道正常的自然地理过程,而传统的河道整治模式一般硬化了城镇河道,这就导致河水与地下水体之间的联通互换通道被硬化的河道阻隔,使河道调节洪水的难度不断增加,因此减弱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3河道整治的相应措施 3.1治理河道内水体污染 对于河道内水体的治理主要有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对排入河道的污水进行截流,有关部门应该对河道两侧的生产加工型企业的工业污水排放和周围居民生活用污水排放情况作出相应的统计,根据统计数据在适当的地点设置二级污水管道,对排放进河道的污水进行截流。第二,加大污水管网的建设,根据以往的河道治理经验分析,污水管网对水质的有效治理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要想加快河道水体污染的治理速度就必须要配合当地二级污水管网的建设一同实施,使河道水体的治理与污水管网的除污有机的配合起来。第三,治理河道水体污染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发展,在修建污水处理厂的同时还要对厂内的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好水体环境的指标,另外,如果一些偏远地区无法做到所有排出的污水都经由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可以充分的利用好河道周围的滩地进行污水过滤,具体做法是可以在河道周围的滩地布置大量的污水处理槽,在槽内放入大量的卵石,这样卵石上的真菌可以对进入槽内的污水进行生物分解,有效降低污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经过这种污水处理槽之后再排入河道内就可以大大的降低水质的污染程度。 3.2采用自然型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包括“土壤生物工程法”“结构措施法”等,是在原生态型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天然护底材料,充分利用石材、木材等制作成木桩、石笼、各种种植包设置在坡脚进行护岸,植被种植在斜坡上,实行乔灌结合,形成“植物加筋土”,固堤护岸,避免岸坡出现坍塌现象。自然型治理模式一般在岸坡较陡或地段冲蚀严重的区域应用,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能够提高河道岸坡的稳固性。 3.3合理调控生物多样性 保障河道生物的多样性能够对受污染水质进行净化,河道的整体价值主要取决于河道生物的多样性,相关部门可以将水生生物人工放

对生态河道治理思路探讨

对生态河道治理思路探讨 【摘要】本文在介绍生态河道治理的基础上,结合湖州市水利的发展现状,对生态河道治理中应当遵循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生态;措施;回归自然;以人为本 前言 生态河道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它以保护河道系统中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创造和谐的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改造成水系统、土壤系统以及生物系统三者相互涵养的近自然状态。构建具有良好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系统,以实现人水和谐的关系,进而促进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河道治理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及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定的人工修复措施,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从而构建完整、良好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 根据生态河道治理的要求和特点,在进行生态河道治理时,需要遵一定的原则,通过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目标、利益相关者、分析人类活动对河道功能的影响、识别河道主要天然资产、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有限次序,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资产保护和河道改善措施和策略,并对制定的策略和措施进行细化,制定出更加详细、可以度量的目标,对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制定和设计修复工程的详细计划和评估方案,进行修复工程的组织工作,制定时间进度表,明确施工任务,落实资金来源,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再进行生态河道治理工程的具体实施,工程完成后,评估确定其达到了生态河道的治理要求后,即完成整个生态河道治理的工程。 生态河道治理需要遵循综合性、协调性、自然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生态河道治理的综合性原则,要求在进行修复方案的设计时,既要保证河道的基本功能,又要充分考虑到河流生态功能、景观等功能的要求,同时还要兼顾人们亲水活动的安全;生态河道治理的协调性是指河道要与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沿线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在进行修复工作时,要坚持以人工修复辅助自然修复的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地利用河道周围的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及河岸、水下物种,以保证构建起的水生态系统能够有较强的自我维持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影响,在确保达到河道治理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统筹好前期的建设和后期的维护工作,减少维护成本,以实现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2、河道生态治理思路

城镇河道整治及生态景观修复

城镇河道整治及生态景观修复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河道除了承担防汛除涝功能,还承担了航运、水资源调配以及生态景观等功能。 文中以涨水洪河道整治为例,提出了河道的整治目标,同时介绍了护岸结构设计,通过采取生态护坡建设,岸坡生态绿化等工程措施改善河道水环境。 关键词:城镇河道整治;生态景观;修复 引言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和中国东部海岸的中心位置。崇明岛内河道密布,纵 横交错,水面率较大。密集的河网水系,是崇明岛特色生态景观之一,河道除了 承担防汛除涝功能,还承担了航运、水资源调配以及生态景观等功能。涨水洪河 道位于崇明岛东部的陈家镇,是崇明岛南北向的主要输水通道之一,现状河道南 接老南横引河,北至四号河以北,西边相邻的南北向竖河为溪家港。现状河底高 程为-0.74~1.97m,现状河道河口宽度约为18~58m;河道岸线现状较顺直,以 轴线河为界,南段河道较宽,平均河宽在50m左右;北段河道较窄,宽度约为 20m。区域规划控制的最高水位3.65m、常水位2.50~3.00m,突击预降水位 2.10m。现状河道堤岸普遍存在坍塌现象,加之调引长江水中的泥沙淤浅作用, 河道规模不断缩小和退化,严重影响和降低区域洪涝水蓄滞和排泄能力,对区域 防洪除涝安全构成影响,存在较大的洪涝灾害风险。水污染日趋严重,现状水质 较差。随着崇明经济的加速发展,由于污染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同时由于河道 淤浅,水环境容量不断降低,导致河道水质逐年下降,部分断面水质下降到劣V 类。再加之河坡平台被人为擅自侵占,修造码头,河坡、青坎、削坡违章种植常 有发生。河道中任意设置明暗捕鱼的设施以及不合理的引排水等,都不同程度地 加剧了河道的水体污染。 1河道整治目标 1)增加河道的过水断面,提高河道的槽蓄和过流能力,并且增加岸坡的抗 冲能力,防止河道岸坡坍塌,降低河床淤积速度,更好地发挥河道在区域防汛除 涝和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对岸坡易冲蚀部位采取工程措施,增加河道岸坡 的稳定性,并种植防风固土的植被护坡,增强边坡的抗冲能力,使边坡不再坍塌,可以有效控制河岸的水土流失。3)使河道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环境怡人的 景致,为河道两岸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4)涨水洪横穿陈家镇开发区。涨水洪位于开发的裕安社区和实验生态社区的东侧,与奚家港间距约2.1km。将 涨水洪规模扩大并向南、北延伸,对提高两个社区的排涝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 能提升地区整体形象,可依水造景,联动开发,提升地块价值。 2工程措施 为满足现代城镇对景观及生态河道的要求,根据周围环境及功能,经过对仿 木桩钢筋混凝土挡墙、干砌石、景观叠石和浆砌块石等各类生态护岸的经济性和 合理性进行综合比选,该工程选择稳定性好的挡墙加仿木桩护岸和景观性较好、 生态和谐的景观叠石挡墙护岸。断面设计充分考虑保持水土、人水和谐、生态优 先的原则,为生态建设和景观提升提供有利的条件。1)仿木桩挡墙护岸。斜坡 式钢筋混凝土直立挡墙加仿木桩结构,适用于南段生态社区段和北段的裕安现代 社区段,从河底以边坡1∶3至高程2.5m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平台,平台宽0.80m,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6T15:00:00.2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肖孟富 [导读]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0600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本文从水生态修复概念入手,介绍了水生物基础修复技术,然后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及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泛滥等现象。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且不需要耗费能源,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因此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河道整治的新措施。 1.水生态修复概念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需要具备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动物,同时,还要有数目巨大的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等。而水生态修复技术这是运用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或者进行转移降解等方法,来改善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种技术在目前也是国际上常用的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其中一个方法,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具有治污效果好造价低,而且运行成本也低的优点。根据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就一定要从污染源开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之相结合,从而达到根本上进行治理,恢复水体生态。 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在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当今,生态治水新理念的提倡而应运而生。水生态修复技术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是目前治理河道水生态的关键技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和鱼、虾、螺、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内容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目前来讲国际上常用的水体污染治理办法之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实践生活表明,对河流水环境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 3.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3.1生物处理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好痒组合处理三种。其运用人工培养的适用于分解污染物的一些微生物。运用控制这些微生物的品种、数量以及生长环境等,并结合人工曝气等措施,来加快并稳定诸如COD、氨氮以及有机氮等污染物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依照河道水体的流域面积、水流以及污染程度等因素予以具体制定,现在主要为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运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河道的水质净化。 3.2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3.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运用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转化、分解、吸收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优化的效果。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是单一动植物与微生物的修复,还可为不同动植物与微生物一同构成的水生态系统来开展水生态修复。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动植物与微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其都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作用实现水体净化工作。人工湿地的修建可以维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调节地表径流,通过重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人工湿地不仅能够美化当地环境、构造景观,更能调节气温及空气湿度,对局部气候有效进行调节。 4.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将植物的种类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选择适合该河道的植物种类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土质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不同,这就要求在选择植物护岸时,就必须按照河道不同的水位来进行,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开展。 4.2建设多样性河流 通过恢复河流横、纵向连通来实现建设河流的多样性,河流形态多样可以有效减少岸坡和河床材料硬质化。进行河流横向的连通,是为了恢复和维持河流蜿蜒、曲折、多变的形态;进行纵向的连续性,即将河流建设成有护坡地基主河槽的复合断面状态。如果是在用护岸的地段,就需要采用透水岸坡防护结构,与此同时,科学的运用植物护坡和天然材料,像木桩、水葱、芦荟、柳树和乱石等,以此避免河流护岸硬质化。 4.3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比较常见的人造景观,有些湿地是在现有河道形态基础上进行开凿和布置人工湿地;也有部分人工湿地经由人工开凿,完全由人工来重现湿地景观。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恢复河道的水生动植物系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通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监理细则

淮安市白马河上游九条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监 理 细 则 监理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说明: 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版》等有关工程规范编制。 2.编制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批准人: 编制人: 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及有关工程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1.2 本细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理。 2、承包人的责任 2.1承包人应向监理提交建筑材料的采购合同、出厂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和出厂试验报告。 2.2承包人必须按合同的有关规定建立检测试验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施工中采用的建筑材料进行自检取样试验,并按规定将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审查和核备。 2.3监理可按监理合同规定或项目法人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试验,承包人应为监理的抽检试验提供方便。 2.4承包人计划使用代用材料时,应报送监理审批。 2.5承包人应对提供使用的所有材料负全部责任。一旦发现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应按监理指示予以更换并将不合格的材料运离工地,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和合同责任。 2.6承包人未按规定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而造成施工进度延误的,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3、申报签证程序

3.1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将拟选择的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采购或使用计划,一并报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3.2在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规定,进行检测试验,并向监理报送《进场材料报验单》。 3.3上述报送文件连同签审意见单均一式四份,经承包人项目经理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监理部,监理部在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证确认,承包人方可使建筑材料进场。 3.4 如果承包人未能按期向监理部报送上述文件时,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和其他损失,均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4. 质量检验程序 4.1钢筋与型材 4.1.1钢筋与型材,生产厂家应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每批应有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4.1.2钢筋使用前,按同品种、同等级、同炉号、同厂家生产每60t一批(不足60t的按一批)验收,每批至少取样一组,做抗拉及冷弯试验。 4.1.3钢号不明的钢材,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能在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上使用。对钢号不明的钢材进行试验,其抽样组数不得少于6组。 4.1.4钢筋的焊接方法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对使用的不同品种、钢号、直径的钢筋之间焊接均需至少进行一组焊接强度试验。

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变化调查报告

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变化调查报告

关于河道治理治理中生态设计变化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城市河道不可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人水和谐的城市景观,才能真正地改进城市居住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本文以深圳市盐田河景观改造工程为例,从现代景观环境对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需求出发,从景观生态设计的角度对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思考和研究。 经过对深圳市盐田河进行实地勘察,分析各岸段水景、生态环境,掌握工程在河床、驳岸、及绿化设计方面所作的生态性改造尝试,发现并认识到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实质。只有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对城市河道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尊重自然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同时在保护和创造生物良好生存条件和环境的前提下注重安全性、耐久性和自然景观效果,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出和实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与景观设计的策略,构建人水和谐的河道景观生态系统。 关键字 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景观设计;盐田河

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深圳市盐田河河道水环境改造及景观设计 (一)河道现状特点 (二)规划目标及理念 (三)治理对策 1.水环境治理传统工程措施 2.水环境治理生态工程措施 (四)生态景观设计与效果 1.道路桥梁景观工程 2.亲水平台与喷泉景观工程 3.绿化景观工程 4.分段景观设计 三创立和谐的河道景观生态系统 (一)景观水系与交通规划

(二)植物配置规划 (三)乡土文化与适应过程 四结语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城市和到普遍存在淤积、污染等现象,许多河道失去了饮用水源甚至生活用水的功能,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能够说对河道的生态治理日益紧迫。景观城市河道水系统的功能比如航运、排水等已经被充分的利用,可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系统应该具有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却往往被忽视。以前在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治理的时候往往采取治理工程和设计规划分别实施,工程人员与设计师分别作业的方法和流程。而且传统的设计理念往往是以工程的角度为主,以最小的投入达到工程要求;排水、防洪是首要目标而混凝土结构是实现工程最普遍和可靠的手段。在这种治水理念的指导下,城市的生态系统、周边居民及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往往被忽视;整个岸区和河道也没有被视为城市公共空间,而是单纯的截弯取直、高筑堤岸,使得滨水景观在城市的生态价值中失去了活力。因此,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人们在河道修复工程中常常选择混凝土和预制砖等材料建设硬质化护岸,这种护岸虽然有很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但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要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护岸,并阐述了生态护岸的优点和建设生态护岸的原则与步骤。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植物 天然的河流是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水体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功能。这种修复功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依靠与河道紧密相联系的水生、水岸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得来的。然而,人类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按自己的意志去“改造自然”,全世界约有60%以上的河流已被人工改造,包括筑坝、筑堤、裁弯取直等,许多河道被渠化,河流在纵向和横向均变成不连续。这些人为导致的变化使河流的形态多样性大大降低,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反过来又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因此,应提倡进行生态护岸的建设,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生态护岸的概念与优点 1.1 生态护岸的概念 传统护岸仅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灌溉等,有以下缺点:①沟渠化的河道改变了河流蜿蜒的基本形态,导致生境异质性降低,最终可能引起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②改变了水陆交错过渡段,改变了河床材料的透水性与多孔性等。③带来更大洪水隐患,迫使提高防洪标准,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回归自然、亲水、景观与文化等新理念不断涌现,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生态护岸(河堤)的概念。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护岸与传统岸堤区别见表 表1 生态护岸与传统硬质护岸的区别 1.2 生态护岸的功能 ①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生态护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态护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②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如果在河道中形成浅滩和深潭,把岸线也做成不规则的,即有宽有窄,使护岸有陡有缓,扩大水面和绿地,与岸边绿地、树林之间形成水、绿网络,增强岸边动物栖息地的连续性,这样,就可以营造出多种多样的、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重难点-共22页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重难点 (一)初期雨水前期处理监理控制要点 初期雨水污染物治理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源头减量,就地处理;②收集调 蓄处理;③加强维护管理。 一、源头减量和就地处理: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1、多孔材料铺砌(植被入渗系统) 采用多孔材料替换完全硬化的地面,增加入渗量,减少径流量。 2、植草排水沟。多用于路边,目的在于增加入渗量,减少径流。 3、屋顶花园系统。可调节峰值流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4、地面清扫。从源头减少污染。 5、下凹式绿地拦截。 6、人工湿地技术。系统可分为四个部分:前期处理区、进水缓冲区、湿地处理区和雨水滞留区。 7、旋流分离式初雨弃流系统。 8、地下控制。包括干井入渗系统和沟渠入渗系统,用砖砌、混凝土浇筑或用砾石填充(空隙率≥30%),将雨水收集并逐步下渗。 二、收集调蓄处理: 1、污水管网调蓄。用截流管连接雨、污水管渠,将雨水管中污染严重的径流截流至污水管中,送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储存调节池(旱季放空) 可作为其他处理的前处理。 3、截流处置池。分末端截流和功能截流池。 4、湖河调蓄。对于多湖泊城市可采用,但需考虑污染物对河湖水质的影响。 三、加强维护管理

1、应定期对汇水区域进行清理。 2、完善并落实相关法规及规范。

四、初期雨水前期处理技术 1、地下集蓄池 该社区的集蓄池主要是针对社区别墅、大型会所建筑等面积较大的屋面,面积约为22500 m2。地下集雨池可建在社区空地或绿地下面,上面覆土种植植被,既能作为集雨设施,又不妨碍地上功能的实现。地下集雨池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设有过滤池、沉淀池、水泵等装置。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景观湖补水和水景喷泉等。 2、植草浅沟 植草浅沟是在地表沟渠中种植草本,为一多功能的暴雨控制、雨水收集设施。当雨水径流流经植草浅沟时,经过沉淀、过滤、渗透、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径流中的污染物被削减,达到雨水收集利用和径流污染控制的目的。综合考虑浅沟的水力计算方法和净化功能,在该社区内设计了长约1km的植草浅沟,浅沟表层种植耐淹的结缕草、狗牙根及其他禾本科草本,用于收集小区内绝大部分的绿地径流和非透水性道路广场的径流,直接汇入暴雨塘内暂时储存。 3、下渗碎石沟渠 下渗碎石沟渠是一种以多种粒径的碎石(砾石居多)为主要结构的线型集水槽,为周围汇水区域的低势区。当汇水区的地表径流进入碎石沟渠后,通过碎石层逐渐下渗,碎石的物理结构以及生长的生物膜起到过滤雨水和降解污染物的作用。与植草浅沟相比,碎石沟渠削减径流峰流量的能力较差些,主要用于收集该社区内的少数屋面雨水和透水性路面雨水。全区设计了500 m长的碎石沟渠,收集的地表径流在输移过程中得到净化,汇入暴雨塘,作为景观湖的补水水源。 2、初期雨水控制与弃流 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即在多数情况下,污染物是集中在初期的数毫米雨量中,因此,控制初期雨水成为雨水利用系统和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一项主要举措。由于初期雨水污染程度高,处理难度大,因此对初期雨水的控制主要采用弃流处理。初期雨水弃流可去除径流中大部分污染物,包括细小的或溶解性污染物,因此是一种有效的水质控制技术。初雨弃流装置有多种设计型式,可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河道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另外河道的治理关系到人 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生态水利的建设,使得现代河道当中的问题得到有效 的解决。本文探讨了水利工程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在现代 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分析 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感受到了环境污染以及水污染问题带来的困恼,人们 逐渐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不断增加的人口和需求导致了环境的继续恶化。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忽略了生态环境,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平相处,生态 水利在保证基本水利功能的基础之上,更加重视保护生态和环境,所以应该要在 城市河道治理中引入生态水利的概念。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河道治理的影响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矛盾就是忽略了河流形态的多样化,忽略了河流与 沿岸生态系统的联系。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原有的环境以及生物的多样性产 生影响,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影响阳光的直接照射以及自身的特性,这样使得水 库水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河道内鱼类的繁殖,严重的甚至还能够对 河流的水质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会产生大量 的污水和废水,为了施工的速度和便利,这些污水和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之中, 对水体质量产生了污染,水利工程建设阻拦了河流的流水速度,使得水流与空气 进行交换的速率大大的减少,对河流环境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破坏原有的自然形状,由此产生了很多的生态问题,另 外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还可能对于施工地附近的环境产生影响,从而 使得河道的陆生环境得到破坏,对陆生动物和植物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地面的不透水面积增加,地面产流的系数增加,使得城 市洪水有增大的趋势,同时由于河道治理不及时,如果洪水发生的话,及其容易 发生城市内涝现象。另外在城市化建设的工程之中,为了能够扩大城市的使用面 积或者是方便交通,造成了大量的小型河道被填埋,这样做虽然说扩大了城市土 地使用面积,解决了城市空气污染的问题,但是却失去了原有的河道功能,被覆 盖的河道变成了暗渠,污染的情况依然存在。河流的作用不只是排洪泄水,还是 非常重要的自然景观,堤防是人们进行河流景观观赏的必经之路,但是在堤防建 设的过程之中,考虑的方面比较少,目标比较单一,既不美观,也不方便人们接 近河流观赏美好的大自然景观。 二、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应用是应该坚持物种多样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原则。注重物种多样性原则是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注重提升整个环境空间的复 杂性,促进内部物种的多样性。安全性原则要求减少安全隐患,保证施工质量, 实现耐久性,保证长时间良好运行;经济性原则要求对投资额度进行分析,对于 投资过大的进行优化,在保证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之下,尽可能的减少成本。 2.1河道环境自然状态的恢复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加强河流沿道自然环境的修复。在进 行河道治理工程建设设计中,应该要注意与周边环境配套,使得河道与沿道的周 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河流生态与陆地生态环境之间有机结合,提升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得河道环境的自然状态得以恢复。

河道生态治理及维护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及维护方案 目前,国内外对河流富营养化治理与维护的方法大致可以归类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生态法等。 一、物理法 1、截污 截污是河流治理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目前国内受污染河流,无不源于外来污染物远远超出湖泊自身的净化能力而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破坏,而截污则基本能够解决河流的污染之源,防止水体进一步恶化。截污作为一项有效的措施被广泛认可。 但是,河流截污工程浩大,涉及面广,包括大量管网铺设、污水厂建设、人员动迁、河流周边生态修复、工厂企业排污控制等,其巨额的工程投资、漫长的工期与复杂的工程实施,使众多的河流主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无力承担,而进展缓慢,因而当前的截污工作更多的体现为相关主管部门量力而行的治河措施之一,通常会结合其他的治理方法实施。 2、清淤 由于常年自然沉积,河流底部聚积了大量淤泥,富含可观的营养盐类,其释放也可能形成河流富营养化和水华暴发。将底泥从河体中移出,可减少积累在表层底泥中的营养盐,减少潜在性内部污染源,是减少内源污染的直接有效措施。在工程施工时,要密闭机械工作面,对淤泥要安全处置,防止二次污染。但是,清淤后水质只能暂时性地得到改善,随着污染的输入,河流很快又淤积回去,而且工程量大,

投资费用高。 河流清淤的成功范例还鲜有报道,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是否清淤及清淤厚度正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论证。 3、曝气复氧 污染严重的河流水体由于耗氧量大于水体的自然复氧量,溶解氧很低,甚至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此过程称为河道曝气复氧),可以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因此,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流中进行曝气复氧可以补充河流中过量消耗的溶解氧、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助于加快黑臭、感官性差等状态的河流恢复到正常的水生态系统。 由于河流曝气复氧工程的良好效果和相对较低的投资与运行成本费用,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葡萄牙、澳大利亚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如韩国、中国香港在中小型污染水体乃至港湾和河流水体污染治理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4、换水冲稀 通过工程手段引水稀释受污染水体,短时间内降低水体的污染负荷,改善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但是换水冲稀后污染的总量没有减少,实际是污染物转嫁,如果外来污染持续存在,很快会恢复到原来的污染水平,且浪费了优质的水资源。通过引水稀释,可使得河流中优势菌种由绿藻转化为大型水生植物,大大改善了河水的水质。但引水稀释导致交换水体的生态体系发生变化,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监理细则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监理细则

淮安市白马河上游九条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监 理 细 则 监理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 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说明:

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有关工程规范编制。 2.编制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批准人: 编制人: 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 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及有关工程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1.2 本细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理。 2、承包人的责任 2.1承包人应向监理提交建筑材料的采购合同、出厂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和出厂试验报告。 2.2承包人必须按合同的有关规定建立检测试验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施工中采用的建筑材料进行自检取样试验,并按规定将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审查和核备。 2.3监理可按监理合同规定或项目法人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试验,承包人应为监理的抽检试验提供方便。 2.4承包人计划使用代用材料时,应报送监理审批。 2.5承包人应对提供使用的所有材料负全部责任。一旦发现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应按监理指示予以更换并将不合格的材料运离工地,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和合同责任。 2.6承包人未按规定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而造成施工进度延误的,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3、申报签证程序 3.1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将拟选择的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采购或使用计划,一并报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最新版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 治理方案

目录 资信部分--------------------------------------- 01 1. 企业简介------------------------------------ 04 2. 资质证书------------------------------------ 08 技术部分--------------------------------------- 12 1. 施工组织方案--------------------------------- 13 1.1 管理构架------------------------------------- 14 1.2 管理制度------------------------------------- 16 1.3 文明作业及减少扰民保障措施--------------------- 28 1.4 安全作业保障措施------------------------------ 29 1.5 迎接重大活动和检查评比的保障措施---------------- 33 1.6 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34 1.7 安全事故处理措施------------------------------ 35 1.8 节假日清扫保洁预案---------------------------- 36 2. 人员及物资配备 -------------------------------- 37 2.1 地段---------------------------------------- 37 2.2 人员配置------------------------------------- 38 2.3 设施配备------------------------------------- 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