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和部分习题

整体和部分习题
整体和部分习题

2014-2015学年度???学校2月月考卷

1.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喜,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喻义是()

A.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主动作为,在区间管理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和结构性调控,实现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这一思路蕴涵的辨证法智慧是()

A.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C.运用综合思维,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3.“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林希的短诗《土》蕴涵的哲理是()

①整体与部分是对立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

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④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竞争激烈的NBA,各队无不在队员出场顺序和阵型上费尽心机,以争取最佳阵容,发挥出队员的最佳优势,战胜对手。这表明()

①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②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关系

③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

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

A.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具有全新功能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6.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

④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这告诉我们()

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B.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C.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D.要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

8.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该定律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①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部分统帅整体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如今,顶层设计已成为我国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要具体考虑事物的各要素,明确各要素的性质和功能

②要重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统筹考虑

④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实现整体最优目标的合理方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林希的短诗《土》蕴含的哲理是()

①整体与部分是对立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

③整体离不开部分

④部分离不开整体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下图漫画蕴涵的主要哲理是()

A.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B.关键部分的功能状态会对整体起到决定性作用

C.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D.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受整体的支配和制约

12.下面漫画“折腾”给我们的辨证法启示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D.要有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13.听老百姓说家风,寻找中国人精神支柱,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

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家风”的关注与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下列说法与习总书记讲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知其荣,守其辱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仓廪实而知礼节

D.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14.2013年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有分析指出,此举可以带动其他需求成倍增长,引发一系列再支出,形成一个不断累加的结果,使总产出倍增,推动经济运行,增加国民收入。上述分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②局部状态的变化对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

③联系是无条件的,任何事物间都存在联系

④联系是多样的,不同事物的联系存在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8月8日,《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发布。《意见》还提出要推动东北地区与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完善东北四省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大力推进东北地区内部次区域合作。对此,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A.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

C.要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D.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以推动整体发展16.考古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的过去和现在,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表明:()

①没有对局部的透视就难以把握整体

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就无法认识局部

③离开了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

④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中国经济要“爬坡过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兴增长点。重视新经济发展说明()

①搞好局部,能够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②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③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这段话主要是强调

A.要重视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区别 B.要看到整体的统率和决定地位

C.要重视局部对整体的制约作用 D.要注意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转化

20.东晋大将军陶侃,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考虑颇为缜密细致。他曾主持造船,命令兵士将剩下的木屑和竹头全部收集起来,众人不知为什么。后逢大雪,天晴雪

融,余雪致道路泥泞,木屑正好用来垫路防滑。多年以后,荆州刺史桓温准备伐蜀时大造船,铁钉不够,陶侃所贮竹头正好能当作竹钉用。陶侃的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主要是

①要注意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二: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

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会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器,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这表明企业知名品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

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

22.重庆两江新区位于重庆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加快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全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搞好局部,能够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③树立全局观念,必定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于整体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3.假定一条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试图用手去帮助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手脚,你越挣扎就被咬得越厉害,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了你的脚,你最佳选择就是牺牲这只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住生命。这个经济学上的鳄鱼法则告诉我们()

①任何时候部分都要服从并服务于整体②关键时候要勇敢放弃次要矛盾

③要着眼整体,寻求最优目标④要注意把握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强调的是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依赖整体,整体的功能和作用会影响部分,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主动作为,在区间管理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和结构性调控,实现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这一思路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运用综合思维,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正确且符合题意;A属于唯物论,B属于认识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说法错误,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B

【解析】

试题分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材料中之所以是土壤、尘埃,是因为附着在大地上、沉浮在空间里。“附着在、沉浮在”是指条件性,④正确。土壤离不开大地,尘埃沉浮在空间里,说明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②③正确。①不符合材料。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4.C

【解析】

试题分析: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争取最佳阵容,发挥队员的最佳优势,表明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说明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错误,整体功能在内部结构优化组合时候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否则则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不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表述错误,整体功能并不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材料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没有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因此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6.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国的“中国梦”是整体,“个人梦”是部分。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说明整体与部分是密切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①符合题意。“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说明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③符合题意。当部分有序排列并优化趋向时,整体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②是错误的;④夸大了部分的重要性,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的意思是不从长远的角度来谋划,是不能够策划好一时的事情的;不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不能考虑好一个方面的问题的,强调整体的重要性,C符合,故本题答案为C。A BD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均应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8.A

【解析】

试题分析:整体统帅部分,②颠倒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明显错误;酒与污水定律不是矛盾双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与题意无关;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不会改变一桶污水,体现了整体统帅部分;但一匙污水倒入一桶酒中,会改变一桶酒的性质,体现了关键部分性质及功能的变化会改变整体的性质和功能。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该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9.D

【解析】

试题分析:③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顶层设计已成为我国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说明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统筹考虑,故入选。

①②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即强调整体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部分的重要性,不能体现要具体考虑事物的各要素,明确各要素的性质和功能,同时也不能体现重视搞好局部,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考虑,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题目中“尘埃”是部分,“土壤”是整体,尘埃附着在大地上,是土壤,说明部分离不开整体,很多的尘埃构成了土壤,说明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④适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故该题选D。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1.B

【解析】

试题分析:上述漫画就是大家熟悉的“木桶效应”,该漫画强调的是关键部分的作用即关键部分的功能状态甚至会对整体起到决定性作用,故选项B正确。选项呢ACD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2.C

【解析】

试题分析:作答漫画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内涵,漫画“折腾”讽刺了在城市建设中拆了建,建了拆的恶性循环,从哲学角度讲,没有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答案C正确;漫画重点强调了城市建设这个整体与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A不符合题意;选项B和D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3.D

【解析】

试题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习总书记讲话所蕴含的哲理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D符合;A“知其荣,守其辱”意思是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蕴含的哲理是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B体现哲理是创新;C体现的哲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4.A

【解析】

试题分析: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可以带动其他需求成倍增长,引发一系列再支出,形成一个不断累加的结果,使总产出倍增,推动经济运行,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选A;联系是有条件的,故题肢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没有体现。答案选A。

考点:联系的普遍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5.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大力推进东北地区内部合作,说明要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设问要求认识错误的,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完善东北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说明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要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相符,题中事例强调整体对部分的影响,而不是部分对整体的影响,故入选。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6.C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考古和考古遗物透视过去和现在,表明没有对局部的透视就难以把握整体,同时说明离开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故入选。②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整体对部分的重要性,故排除。④选项观点错误,实践深入并不一定具有认识的指导,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7.B

【解析】

试题分析:“蝴蝶效应”体现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①④符合题意;②“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的说法错误;③“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的说法错误。该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是普遍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8.A

【解析】

试题分析:整体决定部分,整体的性质决定部分的性质,②本身说法错误,直接排除即可做出正确选择。中国经济要实现长远、稳健发展,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正确处理整体与行业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搞好局部,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①③④说法正确。该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9.C

【解析】

试题分析:整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各个部分,部分的发展对事物整体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C说法正确;材料启示我们要重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A与题

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部分对整体的制约作用,B与材料内容不符;D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0.D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材料并没有体现联系的客观性,因此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陶侃看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注意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性,①符合题意;③和题意无关;材料中的木屑垫路防滑,竹钉在造船时所起的作用,都体现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④正确;答案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1.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企业知名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我们要从总体上阐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然后分析设问,企业知名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部分对于整体的作用,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所以我们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通过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来提升国家形象。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2.B

【解析】

试题分析:加快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全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表明部分影响整体,我们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化,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能得到最大发挥。④与题意无关。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3.B

【解析】

试题分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脚是身体中的部分,牺牲一只脚保全生命,体现了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要顾全大局,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①③说法正确;②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一)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 一、填空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 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

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 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23、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24、地块的形态结构主要有三种①均匀分布,②镶嵌分布,③(斑点状分布)。 25、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26、西方学者认为土地系统可以区分为三种:①简单土地系统,②(复杂土地系统), ③(复合土地系统) 37、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非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28、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29、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30、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31、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32、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 ②(半理论阶段),③( 纯理论阶段)。 33、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

航概思考题部分答案

航空航天概论思考题 1.什么是航空什么是航天航空与航天有何联系 答: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联系:ⅰ:航空宇航天是紧密联系的;ⅱ:航空航天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力学、热力学和材料学是航空航天的科学基础。电子技术、自动糊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喷气推进技术和制造工艺技术对航空航天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医学、真空技术和低温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航天的发展。 2.航天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天器又如何细分 答:按技术分类和按法律分类。按技术分类主要按飞行原理进行分类,根据航空器产生升力的原理不同,航空器可分为两大类:⑴轻于空气的航空器⑵重于空气的航空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包括:气球,汽艇,飞艇等;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又分为:固定翼航空器、旋翼航空器、扑翼机、侧旋转翼机。其中固定翼航空器又分为飞机和滑翔机;旋翼航空器又分为直升机和旋翼机。按法律分类:分为民用航空器和国家航空器。 3、要使飞机能够成功飞行,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答: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问题; 飞行器在空中飞行时的稳定和操纵问题。 3.简述对飞机的创造发明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及他们的工作答:阿代尔在1890年10月9日制成了一架蝙蝠状的飞机进行试飞,但终因控制问题而摔坏。美国科学家.兰利1891年设计了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但

试飞均告失败。德国的O.李林达尔,完善了飞行的稳定性和操纵性,于1891年制成一架滑翔机,成功地飞过了30米的距离。美国的莱特兄弟从1896年开始研究飞行,他们在学习前人着作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其成败的原因,并用自制的风洞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于1900年制成了一架双翼滑翔机,先进行滑翔飞行和改进,尔后又开始了动力飞行试验。1906年,侨居法国的巴西人桑托斯.杜蒙制成箱形风筝式飞机“比斯-14”,并在巴黎试飞成功。1908年,冯如在旧金山自行研制出我国第一架飞机。1909年7月,法国人L.布莱里奥驾驶自己设计的一架单翼飞机飞越了英吉利海峡,从法国飞到了英国。1910年3月,法国人法布尔又成功地把飞机的使用范围从陆地扩大到水面,试飞成功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1910年,谭根制成船身式水上飞机,并创造了当时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 1913年,俄国人I.西科斯基成功地研制了装4台发动机的大型飞机,并于同年8月首飞成功国内,1914年,北京南苑航校修理厂潘世忠自行研制出“枪车”号飞机,并试飞成功。 4.大气分几层各层有什么特点 答:对流层:对流层包含了大气层质量四分之三的大气,气体密度最大,大气压力也最高;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空气上下对流剧烈,风向风速经常变化;一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平流层:集中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一不到的空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起初基本保持不变(约为216K),到20-32km以上,气温升高加快,到了平流层顶,气温升至270-290k;平流层大气只要是水平方向的流动,没有上下对流。

综合自然地理题库

选择题 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 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 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系统可分为:ABD 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封闭系统D.孤立系统 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 A.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 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 4.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C A.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 B.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 C.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 D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 5.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有:ACD A.大地构造—地貌单元引起的景观分异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C.带段性分异D.省性分异 6.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BD 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 7.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BCD 地质循环B.水分循环C.大气循环D.生物循环 8. 贯彻发生学原则的主要区划方法是:C A.地理相关分析法B.类型制图法 C.古地理方法D.主导标志法 9. 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 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 10. 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A A.科—属—种B.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 11. 土地分级单位自上而下为:B A.科—属—种B.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

12. 下列分异规律属小尺度的分异是:A A.地方性B.干湿度地带性C.带段性D.省性 13. 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 A.部门区划叠置法B.类型制图法C.地理相关分析法D.主导标志法 14.下列单位中,属于地带性单位的是:A A.自然地带B.自然地区C.综合带D.自然州 15.下列哪个单位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A A.自然地带B.自然带C.自然地区D.自然州 16.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C 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 17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 A.《管子?地员篇》B.《汉书?地理志》C.《宇宙》D.《地学通论》 18.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 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 19.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表现是:AB A.地带性B.非地带性C.大尺度D.区域性 20.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 A. 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 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 21.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B A.增加增加 B.增加减少 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 22.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 A.永久冰雪带 B.基带 C.树线 D.高山草甸带 23.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 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 24. 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 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 25.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

最新有机化学实验部分思考题答案

部分思考题答案: 1、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实验该如何操作才能减少产物的损失? 索氏提取器萃取充分;升华时水分除干净;样品变茶砂;升华装置不漏气;严格控制升华温度。 2、乙酸正丁酯制备实验有哪些方式可提高乙酸正丁酯的收率?对乙酸正丁酯的粗产品进行水洗和碱洗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最后蒸馏后收集得到的乙酸正丁酯混浊是何原因? 增加某一种反应物浓度,减少(某一种)生成物浓度(去除反应中形成的水,使用分水器)等方式。 (1)水洗目的是除去水溶性杂质,如未反应的醇,过量碱及副产物少量的醛等。 (2)碱洗目的是除去酸性杂质,如未反应的醋酸,硫酸,亚硫酸甚至副产物丁酸。蒸馏时仪器没有完全干燥,产物中含有水分,造成乙酸正丁酯混浊。 3、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D/S为宜? 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所以要控制加热温度,调节蒸馏速度,通常以1-2D/S 为宜,否则气液达不到平衡。蒸馏时加热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则会在蒸馏瓶的颈部造成过热现象,使一部分液体的蒸气直接受到火焰的热量,这样由温度计读数会偏高;另一方面,蒸馏也不能进行的太慢,否则由于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为馏出液蒸气充分、浸润而使温度计上读数偏低或不规则。 4、重结晶时理想溶剂应具备哪些条件? (1)溶剂不与被提纯物发生化学反应;(2) 被提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随温度变化,即高温时溶解度大,而低温时溶解度小;(3)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大,或者很小;(4) 被提纯物在溶剂中能形成很好的结晶,并且容易分离;(5)溶剂应无毒,沸点较低,操作安全,价格合适并有利于回收利用。 5、重结晶的主要操作过程及各步骤的目的 (1)热饱和溶液的制备。溶剂充分分散产物和杂质,以利于分离提纯。 (2)脱色。吸附色素和树脂状杂质。 (3)热过滤。除去不溶物质。 (4)冷却结晶。进一步与可溶性杂质分离。 (5)过滤。晶体从留在母液中的杂质彻底分离。

国际贸易课后名词解释、部分思考题答案汇总

《国际贸易学》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一、名词解释 1、净进口: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 净出口: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2、总贸易:总进口加上总出口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 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 专门贸易: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就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专门贸易额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应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 中的比重来表示。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贸易有什么区别?国际贸易量的计算 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 3) 2、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1)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 额 2)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巨额顺差还会影响国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调控能力。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 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使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它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和分散各有优劣。集中有利于信息的交流、扩大出口国商品在进口国的影响,但无论对进口还是出口而言,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过于集中,都会使该国容易受制于人,从而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境地。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分散则可以降低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避免进出口厂商之间恶性竞争,但其不利之处在于市场的分散可能加大交易成本。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垂直型分工: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 水平型分工:是指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合作。

整体认读音节测试练习题79386

整体认读音节练习(二)
一、我能默写 16 个整体认读音节。
二、连一连,读一读。
sì shī cì chī rì yuán yé yún


三、找出不是整体认读音节的画圈。
zhi yuan zi ci si ying wo yan yin wen chi shi
yue yu ri zhen ye yun you 四、给下面的儿歌注音




日,



云, 四
只狮



刺。
五、给下列生字注音
狮子鱼( )( )( ) 叶子( )( ) 雨衣( )( )
值日( )( )
影子( )( ) 日子( )( )
圆月( )( )
五一( )( )
医院( )( )
院子( )( ) 吃鱼( )( ) 音乐( )( ) 乌云( )( )

一、 给下列词语注音
复习题
温暖
短暂
闲逛
传说
知道
时间
自私自利
人云亦云
酷似
团圆
窗户
一目十行
姨父
金鱼
日光
月亮
二、 看拼音写汉字
Zhī yīn
wǔ shì
rì zǐ
yīn yuè
(
)
(
)
(
)
(
)
bēn chí
yí shù
wū yún mǎn tiān
(
)
yuè guò
(
)
zhī zhū
( jià qián
) tíng zhǐ
(
)
(
)
(
)
(
)
cū cū xì xì
fēng hé rì li
wēi xiào
(
)(
)
(
)
cóng cǐ
(
)
tuō diào
zì yán zì yǔ
( jiě dòng
) xiǎo xī
xiǎo gǒu zǔ zhī
(
)(
)
mián bèi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二)

综合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整体研究______________ 的科学。 2.自然地理环境是由______ 、______ 和________ 组成的。 3._______ 是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_________ 是地表自然界发生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础。 4.目前,一般采用的地带性单位等到级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 。 5.北美洲可分为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 等四个大区。 6.地段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组成陆地地形的地形要素可分为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 三类。 8.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分为_____ 、_____ 、____ 、____ 四个层次。 9.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_____________- 。 10.从系统组成要素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系统是由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组成。 11.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 和______ 两大类。 12.自16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将近400年时间内,法国哲学家_____ 、____ ,德国地理学家____ ,美国地理学家____ 等成为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13.人类对地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地区: 3.景观: 4.土地质量指标: 5.土地利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垂直带谱的特征? 2.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 3.简述山地自然区是怎样划分的 4.土地评价要遵循哪些原 5.地块的各分类级别的划分标志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2.试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自然地理环境结构

大学物理实验 部分思考题答案

实验八用拉脱发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1. 对公式,是要在水面与金属表面的接触角趋于0时满足的,即在金属框恰 好脱离液体前。公式中的重力是金属框和它所粘附的液体的总重量,但在公式 中我们忽略了水对框架的浮力和水膜的重量。 2. “三线对齐”是因为朱利秤的下端是固定的,上端为自由端,因而我们在用朱利秤测量 弹簧的伸长时也要固定弹簧的下端,这样才能在朱利秤上读到弹簧的伸长量。“三线对齐”中的三线是指小镜子上的水平线和玻璃罐上的水平线以及玻璃罐上的水平线在小镜子里成的像。 实验十牛顿环干涉现象的研究和测量 思考题 1. 牛顿环实验中,假如平玻璃板上有微小的凸起,则凸起处空气薄膜厚度变小,这时的牛 顿环是局部外凸的,因为在平玻璃板上的突起位置的空气薄膜厚度变小,此点的光程差也就变小,那么此级暗条纹的光程差都要比该点的大,因而该级暗条纹就会饶向外面一级的位置,这时表现出此暗条纹就要外凸。 2. 用白光照射时,我们是可以看到牛顿环干涉条纹的,而且是以赤橙黄绿蓝靛紫这样的顺 序依次排列,只是在偏离中心位置越远,条纹级数之间会重叠越厉害。 实验十二迈克耳逊干涉仪 数据处理参见P19的内容。 思考题 1.图形见书P115。 2. 所以条纹变密。 实验十三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测定 数据处理中相对误差的有效位数参见P19的内容。 思考题 1. 因为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想在两个换能器之间形成驻波,就一定要求S1发出的波和经 S2发射的波是同频率,同振幅,而且是传播方向相反并在一条直线上,这就要求两个换能器的发射面要保持相互平行。 2. 略。 3.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是为了更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测得的数据,保持多次测量 的优点,减少测量误差。

有机思考题答案(1-2学期完整版)

咖啡因 1、用升华法提纯固体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 答:升华是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方法之一。 某些物质在固态时具有相当高的蒸气压,当加热时,不经过液态而直接气化,蒸 气受到冷却又直接冷凝成固体,这个过程叫升华。 若固态混合物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则可以应用升华法提纯。升华得到的产品一般 具有较高的纯度此法特别适用于提纯易潮解及与溶剂起离解作用的物质。 升华法只能用于在不太高的温度下有足够大的蒸气压力(在熔点前高于) 的固态物质,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2、提纯咖啡因时加氧化钙的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作用是提供碱性环境,使盐状咖啡因变成游离状便于咖啡因升华,为升华起热缓冲作用;中和丹宁酸等酸性物质,减少对咖啡因升华的干扰,如果没有完全中和,咖啡因是难以升华的;还可以吸收水。 3、从茶叶中提取出的粗咖啡因有绿色光泽,为什么 答:因为茶叶中除咖啡因外,还含有色素等成分,也会随着咖啡因一起进入粗咖啡因里。 正溴丁烷的制备 1、本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硫酸的用量和浓度过大或过小有什么不好 答:反应物、催化剂。过大时,反应生成大量的HBr跑出,且易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过小时,反应不完全;过小时反应不能进行,或反应不充分。 2、反应后的粗产物中含有哪些杂质各步洗涤的目的何在 答:可能含有杂质为:n-C4H9OH,(n-C4H9)2O,HBr,n-C4H9Br,H2O,丁烯,二氧化硫,溴单质 各步洗涤目的:①水洗除HBr、大部分n-C4H9OH,二氧化硫,溴单质等易溶于水的杂质②浓硫酸洗去(n-C4H9)2O,丁烯,余下的n-C4H9OH③再用水洗除大部分H2SO4④用NaHCO3洗除余下的H2SO4⑤最后用水洗除NaHSO4与过量的NaHCO3等残留物。 3、用分液漏斗洗涤产物时,正溴丁烷时而在上层,时而在下层,如不知道产物的密度时,可用什么简便的方法加以判别 答:从分液漏斗中分别取一点上层液或放出一点下层液于一盛水试管中,看是否有分层及油珠出现来判断,若上层有则在上层,反之相反。 4、为什么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前要先用水洗涤一遍 答:先用水洗,可以除去一部分硫酸,防止用碳酸氢钠洗时,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分液漏斗中压力过大,导致活塞蹦出,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可进一步除去硫酸,洗涤振摇过程要注意放气。 5、用分液漏斗洗涤产物时,为什么摇动后要及时放气应如何操作 答:在此过程中,摇动后会产生气体,使得漏斗内的压力大大超过外界大气压,如果不经常放气,塞子就可能被顶开而出现漏液。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试题 班别:08地科二班 一、名词解释 1、地域分异(P40) 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景观(P126) 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3、土地的结构(P208) 土地结构是指土地个自然属性以及各种土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组成结构、演替结构、空间组合结构、土地单位内部结构四个方面。泛指土地的组成、发生发展等自然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结构,是确定自然区划的起始单位。因此,土地分类/类型和土地结构与自然区划的联系十分密切。 4、地带性(P42——45) 即纬度地带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大致呈带状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地变化。生物的这种地带性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的梯度变化,引起气候(温度、降水)呈带状分布,从而使动、植物也相应地呈带状分布。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从赤道向极地应该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 5、风化作用(笔记) 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大气、水以及生物的作用,在原地经过崩解、破碎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和土层。岩石的风化是地表常见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几乎到处都可以发生。风化作用的实质是岩石脱离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地表常温、常压的新环境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分层结构、渗透结构、地域结构。 2、地域分异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 他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主要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统一性原则、空 间联系性原则、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结合原则。 4、地带性区划单位从高级到低级为:带→地带→亚地带 →次亚地带 5、山坡面按其形态可分为直坡、凸坡、凹坡和凹凸坡 6、影响土地评价的因子有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 三、选择题 1、大陆的地带性单位可以分为4个等级,正确的分法为(A ) A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 B热量带、自然次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带、热量带 D自然次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热量带 2、《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把全国划分为三个大区,下列哪项不属于三个大区之一(D ) A东部季风大区B西北干旱大区 C青藏高原大区D中部湿润大区 3、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C ) A规律性B节奏性C节律性D循环性 4、《管子·地员篇》中是按照( B )把土地分为渎田(大平原)、丘陵和山地三大类 A地区B地势C气候D地貌 5、热量带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气候带,贯穿海洋和陆地,这种地带性地域分异属于( D )A区域性地域分异 B 全大陆地域分异

思考题答案

13.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有哪些形式 各有何优缺点 答: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有如下形式: )现浇框架其做法为每层柱与其上层的梁板同时支模、绑扎钢筋,然后一次浇混凝土,是目前最常用的形式优点:整体性,抗震性好缺点:施工周期长,费料、费力 2)装配式框架其做法为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预埋件焊接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优点:工业化,速度化,成本低缺点:整体性,抗震性差 3)装配整体式其做法为梁、柱、板均为预制,在构件吊装就位后,焊接或绑扎节点区钢筋,浇节点区混凝土,从而将梁、柱、楼板连成整体框架。其性能介于现浇和全装配框架之间。 13.2试分析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反弯点高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框架柱反弯点高度的影响因素有结构总层数、该层所在位置、梁柱线刚度比、上 下两层梁的线刚度比以及上下层层高的变化 13.3 D值法中D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反弯点位置修正后的侧向刚度值。 15.6为什么砌体的抗压强度远小于单块块体的抗压强度?P321-P322 答:1)块体在砌体中处于压、弯、剪的复杂受力状态,由于块体表面不平整,加上砂浆铺的厚度不匀,密实性也不均匀,致使单个块体在砌体中不是均匀受压,且还无序地受到弯曲和剪切作用,由于块体的抗弯、抗剪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因而较早地使单个块体出现裂缝,导致块体的抗压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这是块体抗压强度远低于块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原因 2)砂浆使得块体在横向受拉,从而降低了块体的抗压强度; 3)竖向灰缝中存在应力集中,因为竖向灰缝不可能饱满,使得块体受力不利。 15.7简述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砌体抗压强度计算公式考虑了哪些主要参数?P322 答:凡是影响块体在砌体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各种主要因素,也就是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1)块体的种类、强度等级和形状。(砌体的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块体的抗压强度) 2)砂浆性能。砂浆强度等级高,砌体的抗压强度也高;砂浆的变形率小,流动性、保水性好都是对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有利 3)灰缝厚度(10~12mm) 4)砌筑质量,主要保证灰缝的均匀性、密实性和饱满程度等砌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考虑的是块体的抗压强度平均值,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砌体种类的参数;同时各种情况下的各类砌体,其砌体强度的设计值应该乘以调整系数(复印书上P63) 15.12 为什么要验算墙、柱高厚比?高厚比验算考虑哪些因素?不满足时怎样处理?P355-356 答:)因为砌体结构中的墙、柱是受压构件,除要满足截面承载能力外,还必须保证其稳定性,墙和柱高厚比验算是保证砌体结构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稳定性和房屋空间刚度的重要措施。(高厚比是指计算高度H0与截面边长h的比值) 2)高厚比验算考虑的因素有如砂浆的强度等级、横墙的间距、砌体的类型及截面的形式、支撑条件和承重情况等。 3)处理方法:1.增大砂浆强度等级;2.增大截面的尺寸;3.减小墙或柱的高度;4.可以在墙体上加设构造柱或壁柱 15.18 什么是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γ?为什么砌体局部受压时抗压强度有明显提高?复印书P84 答:γ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由于局部受压砌体有套箍作用存在,所以砌体抵抗压力的能力有所提高, 在计算砌体局部抗压承载力时,就用局部抗压提高系数γ来修正。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γ考虑由于“套箍作用”和部分扩散作用所引起的强度提高系数;砌体局部受压时抗压强度的提高一般认为这是由“套箍强化”作用引起的记过,即由于四面未直接承受荷载的砌体,对中间局部荷载下的砌体的横向变形起着箍束作用,使产生三向应力状态,因而大大提高了其抗压强度,除了套箍作用外,还可能部分由扩散作用所引起的强度提高。 15.28 何谓墙梁?简述墙梁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P382 答:1)墙梁是由钢筋混凝土托梁和梁上计算高度范围内的砌体墙组成的组合构件。根据墙梁是否承受由屋盖、楼盖传来的荷载,墙梁可分为承重墙梁和非承重墙梁。按支承情况的不同可分为简支墙梁、框支墙梁和连续墙梁。 2)墙梁的受力特点:当托梁及其上部砌体达到一定的强度以后,墙和梁共同工作形成一个梁高较高组合深梁,其上部荷载主要通过墙体的拱作用向两端支座传递,托梁受拉,两者组成一个带拉杆的拱结构。 3)墙梁的破坏形态: 1.弯曲破坏;2剪切破坏:a)斜拉破坏;b)斜压破坏;(这两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c)劈裂破坏;3.局压破坏。

一年级语文拼音综合测试卷(第4套)

●一年级拼音综合测试卷● 汉语拼音综合测试卷(四)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 一、按顺序写出整体认读音节。(10 分) zhi zi wu ci ye yin 二、我会拼。(8 分) x iāng() juɑn j()()zh uàn()guǎn g()()jün()quɑn q()()ch un()píng p()

三、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14 分) ●一年级拼音综合测试卷● sh y m fú d l yu q x m d fàn 四、读一读,找一找。(6 分) 读一读:(chūn tiān nuǎn),(xiàtiān rè)。 (qiūtiān liánɡ),(dōnɡtiān lěnɡ)。 1.找一找,带有前鼻韵母的音节是: 2.带有后鼻韵母的音节是:

五、把下面的音节按要求归类。(12 分) qīnɡ cài yā líɡǒu xiónɡhuánɡ ɡuā shī zi pínɡ ɡuǒbái cài lǎo hǔ ●一年级拼音综合测试卷● pú táo xī ɡuāluó bo xiǎo zhū1.动物 2.蔬菜 3.水果 六、选择合适的拼音填在括号里。(12 分) bái cài mào zi má què lǐ yúxué shēnɡshù yè 一片()一顶()一名() 一只()一棵()一条()七、看图,选择正确的内容完成句子。(12 分) zài dǎ bǎzài jiā lǐ shuì jiào fēi lái fēi qùyì qǐ qù xué xiào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绪 论)【圣才出品】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理学 答: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地理学可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称为综合地理学;②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③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 2.综合自然地理学 答: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以各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结构特点、形成机制、地域差异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3.自然环境 答: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①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那些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②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那些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

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人为环境的成因及其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干扰的方式和强度,而其本身的演变和作用过程仍然受制于自然规律。因此,无论是人为环境还是天然环境都属于自然地理环境。 4.经济环境 答: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生产力实体具有二重性,从自然属性来评价,这种地域特征属于人为环境;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这种地域则属于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地理环境? 答:地理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球表层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 (2)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3)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诸方面以及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关系,而且还涉及社会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固废部分思考题答案(参考)

第一章 1、如何理解固体废物的二重性?固体废物的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的区别是什么? (1)固体废物是在错误时间放在错误地点的资源,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从时间方面讲,它仅仅相对于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矿物资源的日渐枯竭,昨天的废物势必又将成为明天的资源。从空间角度看,废物仅仅相对于某一过程或者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而并非在一切过程或一切方面都没有使用价值。某一过程的废物,往往是另一过程的原料。 (2)固体废物问题较之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的环境问题有其独特之处,简单概括之为“四最” ①最难得到处理:固体废物由于含有的成分相当复杂,其物理性状也千变万化,因此是“三废”中最难处置的一种。 ②最具综合性的环境问题:固体废物的污染,不是单一的环境污染,它同时伴随者土壤污染、水污染及大气污染等问题。 ③最晚得到重视:固体废物的污染问题较之大气、水污染是最后引起人民重视的污染问题,也是较少得到人民重视的问题。 2、名词解释: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原生资源、再生资源、有害废物、“三化”原则、巴塞尔公

约。 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固体废物处理:指将固体废物转变成适于运输,利用、贮存或最终处置的过程 固体废物处置:指最终处置或安全处置,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问题 原生资源:指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未经人类加工转化的自然资源 再生资源:由废弃物质直接或间接利用而得到的物质资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科教、交通、国防等各项活动中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还可反复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质资源 有害废物:是指在操作、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不当时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带来重大威胁的废物。 1)含有毒性物质:如Cd、Hg、As、Pb 2)含有传染性物质:如病毒、害虫 3)含有易燃物 4)含有腐蚀性强的物质: 5)含有易爆物: 6)放射性强的有毒有害工业固体废弃物

最新《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1 2 3 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4 1.如何理解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5 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但 6 与部门自然地理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部分)不同,综合自然地理学 7 是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或 8 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 9 和规律。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0 11 答:⑴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自然地理环境由4大圈 12 层组成:气体为主的大气圈、以液态水为主的水圈、以固体岩石为主的沉积岩 13 石圈、以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受重力作用影响,4大圈层在垂直方向上 14 成层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沉积岩石圈;各圈层又具 15 有自己的结构和特征。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在太阳辐射、 16 17 地球内能作用下,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 18 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不可分 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综合体);没有一个部分是孤立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19 20 化都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相应变化,乃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21 (3)区域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同时由于长期的发展演化 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不同部分的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分异在 22 23 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归纳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

有机实验思考题答案

?第二部分基本操作 实验一常压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1、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玻璃冷凝管有哪些?它们各用在什么地方? 答: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空气冷凝管及刺形分馏柱等。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沸点低于140℃的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沸点测定和蒸馏操作中;沸点大于140℃的有机化合物的蒸馏可用空气冷凝管。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回流反应即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装置中(因其冷凝面积较大,冷凝效果较好);刺形分馏柱用于精馏操作中,即用于沸点差别不太大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中。 2、蒸馏的原理是什么?写出蒸馏装置中仪器的名称。 答:纯的液态物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确定的沸点,不同的物质具有的不同的沸点。蒸馏操作就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对液态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把一个液体化合物加热,其蒸汽压升高,当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时,液体沸腾为蒸汽,再通过冷凝使蒸汽变为液体的过程。蒸馏适用于沸点相差30℃以上的混合物的分离。如果组分沸点差异不大,就需要采用分馏操作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蒸馏装置主要由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直形冷凝管、尾接管(又叫接液管)和接受瓶组成。 3、纯净化合物的沸点是固定的,所以具有恒定沸点的液体就一定是纯净物,对不对,为什么? 答:在一定压力下,纯净化合物的饿沸点是固定的。但是,具有恒定沸点的液体就不一定是纯净物。因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合物形成的共沸混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沸点。 4、冷凝管通水方向是由下而上,反过来行吗?为什么? 答: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5、蒸馏时加热的快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蒸馏时加热过猛,火焰太大,易造成蒸馏瓶局部过热现象,使实验数据不准确,而且馏份纯度也不高。加热太慢,蒸气达不到支口处,不仅蒸馏进行得太慢,而且因温度计水银球不能被蒸气包围或瞬间蒸气中断,使得温度计的读数不规则,读数偏低。 6、有机实验中,玻璃仪器为什么不能直接用火焰加热?有哪些间接加热方式?应用范围如何? 答:因为直接用火焰加热,温度变化剧烈且加热不均匀,易造成玻璃仪器损坏;同时,由于局部过热,还可能引起有机物的分解,缩合,氧化等副反应发生。 间接加热方式和应用范围如下:在石棉网上加热,但加热仍很不均匀。水浴加热,被加热物质温度只能达到80℃以下,需加热至100℃时,可用沸水浴或水蒸气加热。电热套空气浴加热,对沸点高于80℃的液体原则上都可使用。油浴加热,温度一般在100~250℃之间,可达到的最高温度取决于所用油的种类,如甘油适用于100-150℃;透明石蜡油可加热至220℃,硅油或真空泵油再250℃时仍很稳定。砂浴加热,可达到数百度以上。熔融盐加热,等量的KNO3和NaNO3在218℃熔化,在700℃以下稳定,含有40%NaNO2,7% NaNO3和53%KNO3的混合物,在142℃熔化,使用范围为150-500℃。 7、蒸馏时为什么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的量既不应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 答:如果装入液体量过多,当加热到沸腾时,液体可能冲出或飞沫被蒸气带走,混入馏出液中。如果装入液体量太少,在蒸馏结束时,相对地也会有较多的液体残留在瓶内蒸不出来。 8、蒸馏时,如果馏出液易受潮分解,可以在接受器上连接一个,以防止的侵入。 答:干燥管;空气中的水分。 9、在进行蒸馏操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应注意:(1)漏斗下口在蒸馏支管的下方;(2)液体中要加入沸石,防止暴沸;(3)加热前,检查实验准备是否完成,并控制蒸馏速度为1~2 滴/秒。 10、什么叫沸点?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什么关系?文献里记载的某物质的沸点是否即为

综合自然地理练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辐射干燥指数 辐射干燥指数=R/Lr ,式中,R 为年辐射平衡;L 为蒸发潜热;r 为年降水总量。2.纬度地带性各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发生有规律的排列,而产生南北向的分化。 3.耗散结构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才 能维持,这种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4、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 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5、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6.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自然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由一种存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存在形式,并伴随着一定的空间位移的运动过程。 7.波尔兹曼统计熵 公式是S=kl n Q,其中S为波尔兹曼统计熵,k为波尔兹曼常数,Q为热力学几率或无序度。 8.干湿度地带性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由海向陆发生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9、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10、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11、自然地理区划:一方面要把具有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和有规律的地域联系的自然地理单元自下而上地合并联结起来,另一方面要根据发展的共同性、自然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区域内部相似性最大、差异性最小,而与其外部相似性最小、差异性最大的地方自上而下地划分开来。12季节节律 由于地球公转而出现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以季节(年)为周期的节律性变化13旋回性节律 是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周期的自然演化规律。 14阶段性节律 是指生物类群在周期性或旋回性变化的背景上,以一定阶段为周期表现出的突变性的重复。 15负反馈如果反馈的结果是抑制系统偏离原状态则称为负反馈。 16正反馈如果反馈的结果加剧了系统脱离原状态则为正反馈。 17天然环境 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环境。 18.人为环境 自然条件经过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 二、填空题 1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和(生物) 2.“七山一水二分田”代表的是一个区域的(土地结构)。 3?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二:(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 4.综合自然区划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5?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石圈底部)。 6?自然地理系统最先出现的圈层是(大气圈)和(岩石圈),而后出现(水 _ 圈),再后出现了(生物圈),与此同时,地球表层的最后一个自然圈层(土 _ 壤圈)也产生了。7?综合自然区划的三个一般性原则是(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和(区域共轭性原则)。 8?土地分级单位自下而上可分为(相)、(限区)和(地方)。 9. (正)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负)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10?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供给功能)、(处置功能)、(抵 制功能)和(保存功能)。 11辐射干燥指数R/Lr的变化从0-4,景观由森林、(草原)、半荒漠变成(荒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