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设计

从“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到“维新变法救

亡图存”

一课的教学设计

德清三中薛晓梅

本课教学分为“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以史为鉴畅谈启示”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是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演进的两个阶段,分别引导学生探究其背景、主要表现和影响三个部分,并将其放在世界史观阈下思考。最后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本课获得的历史启迪,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层次。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则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实现。

█课堂导入

【设疑与探究一】

教师:当人类历史的车轮驶入19世纪中期,同学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世界历史的画面呢?(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为视角;播放纪录片《复兴之路》片段,结束后投影如下图片):农业文明的夕阳工业文明的朝霞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与手摇纺车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法国的大革命却在深刻地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股浪潮不可阻挡地逼近了中国。鸦片战争之

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

[设计意图]联系有关工业革命、鸦片战争等历史知识引入新课,让学生从全球史的研究视阈了解本课内容的国际国内背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一、师夷长技中体西用

【设疑与探究二】

材料一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林则徐给友人王友柏的信材料二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先进分子“开眼看世界”,他们看到了什么?其新思想含义是什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达了他怎样的一种思想?其结局又如何?

教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林则徐及《四洲志》、魏源及《海国图志》等相关资料)林则徐组织翻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技术,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中国最早的全面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

史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状况的书籍。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林则徐、魏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的思想主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了解和历史解释能力。

教师:当长期闭目塞听的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中国的制度是先进的”,西方的技术是先进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有列强侵略加剧,内有农民起义频发,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会这样做呢?

【设疑与探究三】

材料三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材料四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比较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何不同?洋务派会遇到什么阻力?洋务运动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结局?

教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洋务派把魏源等提出的“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进行了长达30多年之久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

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他们创办近代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和懂得军事、科技的人才,并在沟通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缺口;派遣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洋务运动为西学在中国更为广泛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但是,洋务派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强行嫁接到落后的封建肌体上来,“布新而不除旧”,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科技而不变革封建制度就想实现中国富强,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解读与问题与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和历史解释的能力,突破本课难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并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二环节“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二、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设疑与探究四】

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维新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材料五至今日而欲办天下事,必自欧洲始,以欧洲诸大国为富强之纲领,制作之枢纽,舍些无以师其长而成一变之道。中西同有舟,而彼则以轮船;中西同有车,而彼则则以火车;中西同有驿递,而彼则以电音;中西同有火器,而彼之枪炮独精;中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台水雷独擅其胜;中西同有陆兵水师,而彼之兵法独长。其他则彼

之所考察,为我之所未知;彼之所讲求,为我之所不及,如是者直不可以偻指数。

——王韬《论变法》(中)早期维新派为何会从支持洋务派到与之分道扬镳?

教师:(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总结)在洋务运动已经暴露出种种弊端时,洋务派仍坚持“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则在深化认识洋务思想及洋务运动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必然要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早期维新派在思想启蒙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早期维新派提出的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实际上是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和洋务运动后的中国展开的一场激烈的近代化实力的较量。日本的明治维新同时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迅速实现向现代国家的转变,从东亚的边缘一跃成为东亚的新帝国中心”。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只是浅尝辄止,长期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没有进一步深化下去”,最终这场较量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顺应时代潮流,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六康有为最初接受儒家传统教育;1879年出游香港,亲身体验资本主义文明的先进性。“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从此之后,他“舍弃考据帖括之学”,开始阅读“西国近事汇编”,探

索改造中国之道。

——高鸿克《中国近代史》材料七乱世者,文教未明也;升平者,渐有文教,小康也;太平者,大同之世,远近大小如一,文教全备也。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思想?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如何评价他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作用?

教师:(学生初步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师生合作学习,推进教学过程,最后教师解读)康有为的人生经历对其民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新学伪经考》中,他认为统治者信奉的古文经是伪造的,否定了古文经的权威性,动摇了统治者“恪守祖训”的思想基础。他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旨在证明维新变法的神圣性与合理性。他用儒学语言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一种依据。可见,康有为思想思想的特点是托古改制,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学思想相结合,因此,顽固派指责康有为“其貌则孔子,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托古改制”是有原因的:儒学传统思想影响深刻;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保守,不可能打出鲜明旗帜;其所处的时代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并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减少改革的阻力等,这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也暴露了他在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是“跪着造反”;既有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

本主义的进步性,又包含着浓厚封建色彩的局限性。

[设计意图]突破本课核心知识点“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及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八三代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申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九《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的心和血。

——胡适《四十自述》教师:梁启超认为,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维新变化失败后,梁启超的思想一度更趋进步,主张把卢梭等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学说“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严复曾经被清政府派到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他抨击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此外,严复还把达尔文的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设计意图]突出梁启超与严复的维新思想;适当拓展延伸,使学

生纵横联系中外历史,了解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教师:戊戌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其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所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三、以史为鉴 畅谈启示

【设疑与探究五】

通过学习19世纪中期以来志士仁人挽救民族危亡道路的历程,从中能得到哪些历史启迪?

示例: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导,照亮前进的方向。 (学生表达,教师点拨与总结)

[设计意图]实现本课的历史价值观目标。

█课堂小结

一、“师夷长技 1、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

中体西用”篇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器物)

2、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

——师夷长技以自强

二、“维新变法 1、早期维新派(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救亡图存”篇 (王韬、郑观应)

(学制度) 2、康梁维新派(19世纪末)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三、“以史为鉴畅谈启示”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