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 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宗法制有利于稳定
3、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宗法制比较形式化
4、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等级森严
• 1.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
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
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家(血缘)国(分封)同构;
②神权与王权结合;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阅读材料,连线结论。
1、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 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分封制依据的政治 等级以血缘关系为 主
汉文帝在即位第二年就下诏,说:「天下治乱,在 予(自己)一人,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 之不逮。」这便是察举制度的开始。
武帝诏举贤良,董仲舒应对策,建议: (一)诸侯、郡守、二千石,每年荐吏民之贤者各二人; (二)所荐之人「贤」(优秀)有赏,「不肖者」(不合
格)则罚; (三)量才授官。
西汉诗人无名氏的作品《桓灵时谣》,其古诗全文如下: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阅读材料,联系课文,获取信息。
1、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2、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 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 之,势之 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 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 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郡县制具有巩固国家 统一的进步性。
三公九卿制具有历 史的进步性。
3、三公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削弱 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 3.吕思勉《中国大历史》:“宋朝的政治,防弊 太甚。……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一个机关, 谓之三司,逐渐形成了三司理财的局面。……当 时的人说:财已匮而枢密还是添兵;民已困而三 司还是敛财。”对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中书门下成为了最高行政机构
该材料中的习俗 • A. 起源于明朝中期
D B. 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 C. 受外来文化影响 D. 受宗法制的影响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试说明: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 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1、秦朝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结束割据,走向统一。
公元前 771年
分封对象 西周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形成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 周
内 容
诸侯义务
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分 诸侯权利 向上获得土地和人民,

向下继续分封
制 评 积极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
局限 诸侯独立性较大,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天子衰微。
•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 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C
• 7. 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 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 A. 察举制注重官员的才德
• B. 科举制强调考察自然科学
A
• C. 察举制只能导致任人唯亲
科举简介。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 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 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 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 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 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 1300年。

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③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 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 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这种安排无疑是自古以来 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 惯例的体现。然而,客观上 又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草拟决策
审核
执行
三省分权,势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 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三省首长定期在门下省的 政事堂议事。
三省六部的作用: 1、核心作用是分散相权,维护皇权; 2、减少决策失误又保证行政效率。 3、得到沿用并完善。
• 3、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 • 宋为制约宰相增设 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 ,
•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扩大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试说明: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 置;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1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 ①明太祖废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内②阁明地成位祖不选断拔提翰高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内阁制度正式 但确始立终;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 ③明宣宗授予阁臣票拟权; • ④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
• 3.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 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 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 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 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 举,遂成定制。”
人类社会更替简况
阶级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主-奴隶平民 封建地主-人民(农民)
少古代数史人 统治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
近现代史
多数人统治
必修一目录
中国
西方
古代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近代 4、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的确立和发展
特点:等级森严
实质 按照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的政治制度
核心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西 周
内容
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大宗、小宗相对。
法 评 积极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制价
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局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趋于疏远。
缌袒( (stai)n)::疏不远公的正亲的属袒细护麻。做的丧服。
•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
•(结论)
•(占卜)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 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分封的诸侯以同姓为主) ②神权与王权结合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
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力的高度集中
•(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 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 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如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 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 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无险可守。
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 中央和地方结合
郡国并行制
• 2、唐朝三省六部制 • ①内容: • 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 门下Biblioteka Baidu掌审议(审核政令) • 尚书省(下设六部执行政令)。 • ②评价:
•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 权的独尊,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 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5、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 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 6、现代中国的祖国统一 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考试说明: 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奴隶社会

公元前 2070年

西周
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威胁中央集权。
•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 汉文帝采纳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建议。 • 汉武帝正式颁布“推恩令”。 • 王国土地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
主父偃: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 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 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 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 5、汉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依靠 门第 选官, 世家子弟不注重提高才能,庶族子弟有才能也不能为官。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实际上是和曹操“唯才是举”的思想南辕北辙 的。设立九品中正制,就是为了缓和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矛盾, 以求得世家大族对曹丕代汉称帝的支持。
曹丕采纳九品中正制的建议,除了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外,很大 程度上也是九品中正制本身的确有其可采之处。九品中正制刚设立 之初,除了照顾世家大族的利益外,也的确包含了“唯才是举”的 精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选贤任能以更好的维护其统治的作用。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 5、汉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 ③隋唐开始实行科(分科取士)举制度 •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分科考试选官; • 隋炀帝 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度。 • 评价:? 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垄断特权,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 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加强中央集权。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割据分裂
统一的中央集权
皇 由来 秦王嬴政首创(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帝 制
内容
皇位世袭(始皇帝到万世)、

皇帝独尊(朕,诏,玺)
皇权至上(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人掌握)
地位 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由来 沿袭战国官制

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
公 九 卿
三公 职能
事),丞相之下又设诸卿; 围绕皇权核心 御史大夫(执奏章下诏令,监察百官);
《元史·百官志七》也说:“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 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运《、元军史国·重百事官,志无七不》领云之:。“"行行省省凡握钱有粮政、治兵、甲经、济屯大种权、漕
中书省臣言:“帑藏空竭,常行赋省岁行钞使四权百力万时锭受,中各央省节备制用 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程钜夫: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 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行所省以不容完易美生有诸缺奸陷弊。钱 粮羡溢,则百端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则各保界分, 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行缩省由制己度。与元亡有何关联?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未任命,

自掌军权)。

三公相互牵制和配合,使军政大权操控在
作用 皇帝手中;
军政大事朝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
决策的失误。
由来 春秋战国已有
郡 内容 在全国设36郡,郡(守)县(令)长官

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

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 了中央集权。
丞相位高权重。新的较完备的 官僚制度。
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
廷议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 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 不断加强和完善。
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试说明: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选官制度。
• 1、汉初郡国并行制: • 汉初(高祖刘邦)在地方实行郡县、封国并行制,
• B.加强专制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
• C.制度创新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
• D.过分集权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
• 4、元朝的行省制
• ①目的:元朝统一后幅员辽阔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
• ②内容: 创新性(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

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

在地方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
明人批注又曰:“元末各省专恣不相救,以底于亡。”
• 5、汉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自下而上举荐人才 • ①汉朝选官主要实行 察举制 ,汉武帝令郡国举
孝、廉各一人, 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 途径。
汉高祖刘邦虽是「马上得天下」(靠打仗而夺天下) 的,却深明不能以「马上治天下」(治国不能靠武力) 的道理。所以下诏求贤,辅佐帝业。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孟郊的《登科后》(孟郊于贞元十二年获得进士及第时所作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 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 甚于焚书(焚书坑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