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地选择

传感器地选择
传感器地选择

方案一压电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有源传感器,又称自发电式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某些材料受力后在其相应的特定表面产生电荷的压电效应。

压电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适用于动态力学量的测量,不适合测频率太低的被测量,更不能测静态量。目前多用于加速度和动态力或压力的测量。压电器件的弱点:高内阻、小功率。功率小,输出的能量微弱,电缆的分布电容及噪声干扰影响输出特性,这对外接电路要求很高。

方案二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变化的一种传感器。它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动态响应好、可实现非接触测量、具有平均效应等优点。电容传感器可用来检测压力、力、位移以及振动学非电参量。

电容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可用最普通的平行极板电容器来说明。两块相互平行的金属极板,当不考虑其边缘效应(两个极板边缘处的电力线分布不均匀引起电容量的变化)时,其电容量为

Cro A

d (2.1)

式(2.1)中

d——两极板间的距离;

A——两平行极板相互覆盖的有效面积;

r——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o——真空中介电常数。

若被测量的变化使式中d、A、

r三个参量中任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就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虽然电容式传感器有结构简单和良好动态特性等诸多优点,但也有不利因素:

(1)小功率、高阻抗。受几何尺寸限制,电容传感器的电容量都很小,一

般仅几皮法至几十皮法。因C太小,故容抗X=1/C很大,为高阻抗元件,负

C

2

载能力差;又因其视在功率P=uC,C很小,则P也很小。故易受外界干扰,

o

信号需经放大,并采取抗干扰措施。

(2)初始电容小,电缆电容、线路的杂散电路所构成的寄生电容影响很大。

方案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阻应变效应,将各种力学量转换为电信号的

结构型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式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核心元件,其工作原理是基于

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应变片即可单独作为传感器使用,又能作为敏感元件

结合弹性元件构成力学量传感器。

导体的电阻随着机械变形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应变片

把机械应变信号转换为△R/R 后,由于应变量及相应电阻变化一般都很微小,难

以直接精确测量,且不便处理。因此,要采用转换电路把应变片的△R/R 变化转

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其转换电路常用测量电桥。

直流电桥的特点是信号不会受各元件和导线的分布电感及电容的影响,抗干

扰能力强,但因机械应变的输出信号小,要求用高增益和高稳定性的放大器放大。

下图为一直流供电的平衡电阻电桥, E 接直流电源E :

in 图2.6传感器结构原理图

当电桥输出端接无穷大负载电阻时,可视输出端为开路,此时直流电桥称为

电压桥,即只有电压输出。

当忽略电源的内阻时,由分压原理有:

u o uuu BDAB

AD

E ( R 1 R 1 R 2 R 3

R 4 R 4

)

RRRR

=(2.2) 1324

E

(R 1R 2)(R 3R 4)

当满足条件R 1R 3=R 2R 4时,即

R 1 R 2 R 4

R 3

(2.3) u=0,即电桥平衡。式(2.3)称平衡条件。

o 应变片测量电桥在测量前使电桥平衡,从而使测量时电桥输出电压只与应变

片感受的应变所引起的电阻变化有关。

若差动工作,即R1=R-△R,R2=R+△R,R3=R-△R ,R4=R+△R,按式(2.2),则

电桥输出为

uo

(R

(

R)

R

(R

2

R)

R)

(R

(R

2

R)

R)

E

(RR)

R

R

E

kE(2.4)

应变片式传感器有如下特点:

(1)应用和测量范围广,应变片可制成各种机械量传感器。

(2)分辨力和灵敏度高,精度较高。

(3)结构轻小,对试件影响小,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强,可在高温、高压、

强磁场等特殊环境中使用,频率响应好。

(4)商品化,使用方便,便于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测量。

通过以上对传感器的比较分析,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方案。题目要求称重范围

0~9.999Kg,重量误差不大于0.005Kg,考虑到秤台自重、振动和冲击分量,

还要避免超重损坏传感器,所以传感器量程必须大于额定称重——9.999Kg。我

们选择的是L-PSIII型传感器,量程20Kg,精度为0.01%,满量程时误差0.002Kg,

完全满足本系统的精度要求。

系统采用压电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有源传感器,又称自发电式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基

于某些材料受力后在其相应的特定表面产生电荷的压电效应。

压电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适用于动态力学量的测量,不适合

测频率太低的被测量,更不能测静态量。目前多用于加速度和动态力或压力的测量。压电器件的弱点:高内阻、小功率。功率小,输出的能量微弱,电缆的分布电容及噪声干扰影响输出特性,这对外接电路要求很高。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阻应变效应,将各种力学量转换为电信号的结构型传感

器。电阻应变片式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核心元件,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应变片即可单独作为传感器使用,又能作为敏感元件结合弹性元件构成力学量传感

器。

导体的电阻随着机械变形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应变片把机械应变

信号转换为△R/R后,由于应变量及相应电阻变化一般都很微小,难以直接精确测量,且不便处理。因此,要采用转换电路把应变片的△R/R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其转换电路常用测量电桥。

直流电桥的特点是信号不会受各元件和导线的分布电感及电容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强,但因机械应变的输出信号小,要求用高增益和高稳定性的放大器放大。

图2-2为一直流供电的平衡电阻电桥,E接直流电源E:

in

图2-2传感器内部连接图

当电桥输出端接无穷大负载电阻时,可视输出端为开路,此时直流电桥称为电压桥,即 只有电压输出。

当忽略电源的内阻时,由分压原理有:

u o uuu

BDABAD

E( R 1 R 1 R 2 R 3 R 4 R 4 )

E RRRR 1324 =(2.1) (R 1R 2)(R 3R 4)

当满足条件R 1R 3=R2R 4时,即 R 1 R 2 R 4 R 3

(2.2)

u=0,即电桥平衡。式(2.2)称平衡条件。 o

应变片测量电桥在测量前使电桥平衡,从而使测量时电桥输出电压只与应变片感受的应 变所引起的电阻变化有关。

若差动工作,即R1=R-△R,R2=R+△R,R3=R-△R ,R4=R+△R,按式(2.1),则电桥输出为

uo (R ( R) R (R 2 R) R) (R (R 2 R) R)

E (R R)

R R

E kE(2.3)

应变片式传感器有如下特点:(1)应用和测量范围广,应变片可制成各种机械量传感器。

(2)分辨力和灵敏度高,精度较高。(3)结构轻小,对试件影响小,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强, 可在高温、高压、强磁场等特殊环境中使用,频率响应好。(4)商品化,使用方便,便于实

[5] 现远距离、自动化测量。

通过对压力传感器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比较分析,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方案。题目要求称 重范围0~5Kg,满量程量误差不大于0.005Kg ,考虑到秤台自重、振动和冲击分量,还要 避免超重损坏传感器,所以传感器量程必须大于额定称重5Kg 。我们选择的是电阻应变片压 力传感器,量程为5Kg ,精度为0.01%,满足本系统的精度要求。

采用应变片称重的基本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传感

器由在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应变敏感元件构成。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元件上时,弹性元件的变形引起应变敏感元件的阻值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成电量输出,电量变化的大小反映了被测物理量的大小。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

在测试体表面,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

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当具有初始电阻值R的应变片粘贴于试件表面时,试件受力引起的表面应变,将传递给应变片的敏感栅,使其产生电阻相对变化ΔR/R。在一定应变范围内Δ

R/R与ε的关系满足下式:

R

K

R

式中,ε为应变片的轴向应变。

定义K=(ΔR/R)/ε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它表示安装在被测试件上的应变在其轴向受到单向应力时,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ΔR/R与其单向应力引起的试件表

面轴向应变ε之比。

电阻应变片计把机械应变转换成ΔR/R后,应变电阻变化一般都很微小,这样小的电阻变化既难以直接精确测量,又不便直接处理。因此,必须采用转换电路,把应变片计的ΔR/R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通常采用惠斯登电桥电路

实现这种转换。

若将电桥四臂接入四片应变片,如图2所示,即两个受拉应变,两个受压应变,将

图2差动全桥电路

两个应变符号相同的接入相对桥臂上,构成全桥差动电路。

在接入四片应变片时,需满足以下条件:相邻桥臂应变片应变状态应相反,相对桥臂应变片应变状态应相同。可简称为:“相邻相反,相对相同”。此时

E(R R)E(R R)R

UE

o

2R2RR

全桥差动电路不仅没有非线性误差,而且电压灵敏度

为单片工作时的4倍,同时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除上述全桥电路外,还有单臂和半桥电路两种。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当E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的输出电压及其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本次实训采用全桥电路。电桥供电电源为5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