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南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朝都城南京
——探索古代人们对城市的认知
导语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涌现出无数座大大小小不同等级的城市。在不同的城市等级组成的金字塔结构的城市体系中,有近百座君临天下的都城。
公元3~6世纪是我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一时期,南北对峙,战乱频繁。南方的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王朝相继以建康(今南京。孙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时称建康)为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健康作为六朝都城的时间前后长达320余年,本文选择六朝古都健康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古代地方志的阅读学习,探索古时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及认知方式。
本文从:⑴对城市整体的认知⑵对城市内部空间场所的认知两个方面探索古人对城市的认知。
一对城市整体的认知
㈠城市认知的层次
地方志中的文本结构呈现的城市图式是以交通空间和防御空间为框架,以城府机构、自然空间、生活空间三种空间类型为内容的组合体。作者通常首先记叙城市的整体格局,其次是对城市中各类空间场所的分类记叙。因此,对城市的认知包括两个层面:城市整体层面和城市中的空间场所层面。城市层面是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而认知,空间场所的层面则是对各个空间的认知。
㈡城市的自然空间
自然空间是城市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山川、土壤、气候、物产的各项。
刘宋山谦之《丹阳记》:“京师南北并有连岭,而蒋山独崖窟峻异,其形象龙,实杨都之镇也。”《景定建康志》卷一七《山川志序》云:“由钟山而左,自摄山、临沂、鴙亭、衡山诸山,以达于东;……又西南绵亘至三山而止于大江,此亮所谓龙盘之势;自钟山而右,近之为覆舟山,为鸡笼山,皆在宫城之后;又北为直渎山、大壮观山、四望山,以达于西北;……此亮所谓虎踞之形也。”更是将单个的山引申为一系列的山脉,可见地理面貌是作者认知城市的重要参考依据。
㈢城市的标识
无论是对历史上的还是六朝的南京的叙述,都是以城门位置和城墙的周长来建立城市的空间概念。同时,源于传统的文化观念,原始的城市的首要功能就是防御外敌,因此,城门和城墙在作为城市防御工程的同时,也是城市的标识。
《越绝书》云:“吴郭周匝六十八里六十步,大城周匝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大城中有小城,周十二里,亦有水陆门,皆阖闾宫。”《建康实录》卷二:“初,吴以建康宫地为苑,其建业都城周二十里一十九步。”
《建康实录》卷二记载:“至成帝作新宫,始修城开陵阳等五门,与宣阳为六,今谓六门也。南面三门,最西曰陵阳门,……次正中宣阳门,……次最东开阳门。东面最南清明门
门,……正东面建春门,……正西南西明门,……正北面用宫城,无它门。”因此史书上常以“六门”指代都城。
《吴越春秋》载,鲧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因此城墙和城门作为城市的标识并得以延续。
㈣城市的方向性
中国自古以来已向南为尊,建康城也不例外。
《景定建康志》中有“今台城在府城东北,而御
街迤逦向南,属之朱雀门”的记载。御街将城分
为两部分西为左,东为右。东西向有宫前御
街,起于都城正东门建春门,迄于都城正西门
西明门,将都城一分为二,北为后,是宫殿苑
囿区,南为前,是诸司衙署区。
㈤城市的空间模式
在对空间的记叙中,出现了明显的空间区域上的差异性,反映出一种同心圆的城市空间区分模式:城内—外郭—其余十县。
这种地域上的划分亦来源于传统的文化观念。《周礼》就将王城外百里称郊,郊外百里为甸,甸外百里为稍,稍外百里为县,县外百里为都。《尔雅·释地》也有“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的记叙。
二对城市内空间场所的认知
对所有城市空间场所的记叙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空间位置、空间功能、空间事件和空间物理特征的其中几个方面。其中空间位置是首要的也是必须记
叙的内容。比如:
“石头山,在城西二里,即楚金陵地。吴、晋时,江在其下,为险要必争之地。自江北来,此山始有石,因名焉。形不甚峻,故武侯谓之虎踞。”
“新亭,在城南五十里,近江渚。晋过江诸人,每暇相邀出游,籍卉畅饮。周伯仁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致作楚囚相泣耶?’”
前者着重记叙了空间的地理位置、空间的物理特性和有关空间事件,后者则着重记叙了空间的地理位置和有关空间的事件。
㈠空间定位
空间定位通常是目标空间参照其他空间实现的。如:
“燕子矶,在观音山右”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目标物,参照物和参照词。
目标物:所要描述、进行地理定位的空间,如上例中“燕子矶”;
参照物;是对目标空间定位的借助物,如上例中“观音山”;
参照词:是表明目标物对参照物的方位关系,如上例中的“右”。
在空间参照定位中参照物和目标物的关系有以下四种。
●包含。如“清凉寺,在石头城古清凉山”。
●临近。如“太庙,在秦淮西”。
●交接。
●可达。如“安德宫,在宣阳门外’.
包含和临近关注的是空间场所之间的物理关系;可达关注空间场所之间的潜在的行为和视觉特征;而交接兼顾了以上两者。
㈡空间作为功能体
①空间作为政治功能
文本中对空间的政治功能——即它在政府部门中的职责和其相关的机构等——记叙的详细程度远高于对生活空间的继续。因此,空间场所的政治性成为了记叙分类的一个标准,也成为影响空间认知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
②空间作为生活功能
对于生活空间如商业、游乐、宗教等的功能记叙与政治机构不
同。对于政治机构,通常一个空间对应一个功能。对于生活空间,只是一类空间对应一种功能。
㈢空间作为事件的背景
这是最常见的事件与空间之间的联系。事件发生在空间之中,从而使空间具有意义。如:
“征虏亭,在石头坞,太原中创。《丹阳记》:太元中,征虏将军谢安止此亭,因名。”这里空间作为纪念事件的场所而存在。
“玄武观,在玄武湖上。《南史》:帝临玄武湖馆阅武。蔡景历拜度支尚书日,驾幸玄武观。恐竟历援旧式,午后拜官,不预,特令早拜,重之也。”这里空间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而存在。
㈣空间的物理特性
空间的物理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空间的视觉感受和空间的组成特征。
空间的视觉感受是指空间表现出的主要视觉特征,它与视觉审美有关。如
西晋左思《吴都赋》云:“高闱有闶,洞门方轨。朱阙双立,驰道如砥。树以青槐,亘以绿水。玄荫眈眈,清流亹亹。”
“峦樾靓深,灵区奥遂,芳亭华馆,逶迤层叠,故不出城市,而景物娱人,若在世外。若其蔚花木以养风烟,纡丘壑以跻霄汉,叠岑岑以象蓬岛,骋目幽怀,景与神会。六朝松石,干古色苍,盘虬参汉,云根霜骨,藓篆露钩,真神物也。城中此景,可甲金陵。”
对于一些空间的记叙中也会包含对其子空间的记叙。如
“青溪宫,在青溪上。宋起正福、清濯等殿于台城,起永正、温文、文思、寿安等殿于温德门内。梁起惠轮殿,陈起昭德、嘉德、寿安、乾明、有觉等殿,皆奉佛事。”
以上浅析了城市内部空间场所的空间定位,空间的功能,空间作为事件背景及空间的物理特性与城市空间的认知的关系。而在对城市的认知过程中,它们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