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裴尚书仗势欺人,百般刁难,要她在石上磨簪、 用游丝系银瓶汲水,若瓶坠簪折,便要留下孙儿, 逐走千金。及至少俊祭扫归家,又在冷酷的父亲逼 迫下妥协。千金无奈被逐,返家后父母已殁,却守 业守节不嫁。 翌年,少俊中官,前来认亲,千金不肯相认。裴 尚书得知千金乃名门之女,前倨后恭,亲来赔礼, 也遭拒绝。后裴尚书让端端、重阳来见千金,在母 爱驱使下,她同意认亲。
唐诗《井底引银瓶》之所以能够演变为 元杂剧《墙头马上》,与唐传奇《莺莺传》 能够演变为元杂剧《西厢记》的社会思想文 化意义是一致的。上》是元代戏曲中的“四大爱情 剧”之一。且以诙谐讽刺的笔法和大团圆的 结局名列“中国十大古典喜剧”。然而,在女 主人公李千金曲折多变的命运中,却蕴藏着浓 郁的女性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性,揭示出深刻 的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

一.史传记载

新、旧《唐书》中《玄宗纪》、 《杨贵妃传》,以及《李林甫传》、 《陈玄礼传》、《杨国忠传》、《安禄 山传》等 等历史传记。
李杨故事题材演变与流传

二. 文学时期 1.唐白居易诗《长恨歌》与陈鸿传奇《长恨歌传》。 白诗陈传乃唐代文学中传世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意义在于将李杨故事从史传中净化出来,引入文 坛,使李、杨有了与历史人物所不同的第二种形 象——文学形象、艺术形象,李杨故事从此成为文 学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学题材。从历史到文学,白诗 陈传是奠基之作。
《墙头马上》主要内容


二人回到长安,因为少俊懦弱和沉浸于情爱, 竟在尚书府后花园潜居七年,生子端端六岁,女儿 重阳四岁。 清明节少俊往郊外祭扫,裴行俭偶入后花园, 发现了李千金和一双孙儿女;李千金自认为少俊妻, 行俭则以娶则为妻、奔则为妾,并诬之为娼妓,千 金忍辱理直气壮地与其争议。
《墙头马上》主要内容
唐 明 皇 秋 夜 梧 桐 雨
杨 贵 妃 晓 日 荔 枝 香
《梧桐雨》

《梧桐雨》是白朴杂剧中流传最盛者, 此剧以史传记载为本事,参照白居易诗 《长恨歌》与陈鸿传奇《长恨歌传》, 以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为张本,演述李 唐王朝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风云。
李 杨 题故 材事 演 变 与 流 传
李杨故事题材演变与流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 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 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 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 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墙头马上》思想主题
【鸳鸯煞】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 指望则生同衾,死则共穴。唱道题柱胸襟,当垆的志节,也 是前世前缘,今生今业。少俊呵,与你干驾了会香车,把这个 没气性的文君送了也!
相比裴少俊“一面瞒着父亲,悄悄送小姐回到 家中,料也不妨”的畏缩,爱情观独立坚强的李千 金,堪称大气须眉。
《墙头马上》人物性格塑造
李千金是《墙头马上》中最重要和最具 有个性的人物。 她虽出身官宦,却率真泼辣、敢作敢为, 没有大家闺秀的犹豫和软弱,却带有一脉市 井儿女的爽直天真。

《墙头马上》人物性格塑造
首先,她敢于大胆表述对男女情爱的渴求, 如她刚出场时的唱词:“我若还招得个风流 女婿……梧桐枝隐凤双栖。”而且还坚信女 子要求及时婚嫁的合理性。 “你道父母年高老迈,那里有女孩儿共爷娘 相守到头白。” “女孩儿是你十五岁寄居的堂上客。”

《墙头马上》人物性格塑造
其次,当爱情真正来临时,她处处主动, 敢作敢为。 她与裴少俊墙头马上邂逅后,就主动约 他幽会,声称“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 爱别人可舍了自己”,在这个人物身上折射 出了市井女子有胆有识的特征。

《墙头马上》人物性格塑造




二人私自幽会被嬷嬷发现后,李千金大胆要求 “你放 我两个私走了吧!”嬷嬷不答应,要拆散“墙头掷果裙钗”与 “马上摇鞭狂客”,并责问李千金“你看上这穷酸饿醋什么 好?” 李千金唱道【牧羊关】龙虎也招了儒士,神仙也聘与秀 才,何况咱是浊骨凡胎……委实这乌鹊桥边女,舍不的斗牛 星畔客。 嬷嬷只好妥协,提出两个解决办法:“第一件,且教这 秀才求官去,再来娶你,不着,嫁了别人。第二件,就今夜 放你两个走了,等这秀才得了官,那时依旧来认亲。” 李千金毫不犹豫 “嬷嬷,只是走的好!” 遂私奔而去。
鹏 搏 九 霄 白 仁 甫
白朴生平
“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 ——元好问
白朴生平
元世祖中统年间,中书右丞相史天泽 曾大力荐举白朴出仕,白朴作 《瑞鹤仙》 词答: “百年孤坟,日就衰残,麋鹿难驯,金镳 纵好,志在长林丰草间。” 短短数语,其性情志趣已现。

白朴的杂剧创作

峨冠博带太常卿,娇马轻衫馆阁情,拈花摘 叶风诗性。得青楼、薄幸名。洗襟怀、剪雪 裁冰。闲中趣,物外景,兰谷先生。

《墙头马上》思想主题



★瑕不掩瑜——作者借李千金之父李世杰之口早早 点出了“当初曾与裴尚书议结婚姻”,“只为宦路 相左,遂将此事都不提起了”。 尚书:“儿也,谁知道你是李世杰的女儿……” 孩儿也,您当初等我来问亲可不好,怎可瞒着我私 奔来宅内……

《墙头马上》思想主题

这样一来,尽管李千金与裴少俊在三月 相会前从未谋面,他们的婚姻也是以情爱的 基础自由结合,但是有了这一段前因,两人 的最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封建礼教的 合法性。为大团圆的结尾做了理由。
《井底引银瓶》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 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 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婵娟两 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 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 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井底引银瓶》

李杨故事题材演变与流传
4.宋代传奇 北宋传奇作家乐史著《杨太真外传》, 综合了白诗陈传、正史野史,以及上述笔记 中有关李杨的故事,尤其对杨贵妃之事,巨 细俱载,并以杨贵妃为主人公,使得其终于 脱离上述文献中只是唐明皇附属人物的境地, 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形象。

李杨故事题材演变与流传

此外,入宋后,李杨故事开始进入瓦舍 勾栏而广泛流传。如罗烨《醉翁谈录· 小说开 辟》有《花萼楼》目,李杨故事同时又被搬 上舞台,宋元南戏有《马践杨妃》、《梅妃 旦》等目,金院本有《击梧桐》、《梅妃》 等目,可惜这些宋金李杨题材的戏曲作品皆 未传世。
李杨故事题材演变与流传
莫唱当年长恨歌, 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 ——清 袁枚《马嵬》

李杨故事题材演变与流传
3.李唐、五代文人笔记。 文人笔记对李杨故事也是饶有兴趣而经久 不衰。李德裕《明皇十七事》、郑处晦《明 皇杂录》、姚汝能《安禄山事迹》、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郭湜《高力士外传》等 等,极尽“搜奇辑逸”之能,有关李杨故事 的正史野史,逸事传说,几乎网罗殆尽。
《墙头马上》人物性格塑造

总之,白朴通过描写刻画李千金这 一人物的行动和语言,对自由的爱情、 非礼的私奔、男女的情欲都作出率直坦 露的肯定和赞美,比之《西厢记》更有 一种勇敢的气派。
《墙头马上》的语言特点

“《墙头马上》结构完整,对白较《梧桐雨》通 俗,俊语如珠,本色通俗,真实生动。” ——刘大杰
《墙头马上》思想主题


第四折中的李千金一面因为旧事对裴少俊表现 得冷冷淡淡,一面又因为旧情难忘而对他心心念念。 她想着“又未知少俊应举去,得官也不曾,好伤感 人也”,又气他“他那三昧手能修手模,读五车书 会写休书”。 二人再次见面时: 裴少俊:“这是我父亲之命,不干我事。” 李千金:“你休了我,我断然不认!”

《墙头马上》思想主题
只是,在母子天性前,再坚固的防守也 只能冰消瓦解。端端和重阳的哭闹让李千金 所有的抵抗都成了灰烬。 “罢,罢,罢!我认了罢。公公,婆婆,你受 媳妇几拜。”

《墙头马上》思想主题
李千金的内心有一种悲凉的清醒,她并 没有将这种虚伪的美满想象得天长地久。即 使最后“杀羊造酒,做庆喜的筵席”,她心 底的阴影还是没有排除。 “我心中意气怎消除!”“有甚心情笑欢娱, 踌也波蹰。贼儿胆底虚,又怕似赶我归家 去”。
《墙头马上》思想主题
一.白朴将悲剧改编为团圆喜剧,其主题完全 与白居易原诗相悖,从“止淫奔”变成了 “赞淫奔”。热情赞美了青年男女之间自由、 自主的爱情结合,反映出了元代文人新型的 婚恋观。 下场诗“从来女大不中留,马上墙头亦好逑。 只要姻缘天配合,何必区区结彩楼。”

《墙头马上》思想主题

裴李 少千 俊金 墙月 头下 马花 上前
《墙头马上》故事来源

《墙头马上》是一部爱情喜剧,故事 取材于白居易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 在白朴杂剧之前,同样取材于此诗的已 有宋官本杂剧、金院本等多种,但均无 剧本存世。
《墙头马上》故事来源

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描写了一 个少女与情人私奔而最后遭遗弃的故事,诗 中既歌颂了一见钟情的纯洁爱情,又表现出 了大胆的叛逆思想,而其主题在诗的小序中 也已明言为“止淫奔”,明显是为道德教化 而作。
——明〃贾仲明 《录鬼簿续编》 [双调〃凌波仙]小令吊白仁甫

白朴的杂剧创作
白仁甫之词有如鹏搏九霄,风骨磊块,词源 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 一举万里之志。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

白朴的杂剧创作

白朴剧作见于著录的有十五、六种, 多半是描写男女情事,完整留存下来的 只有《墙头马上》与《梧桐雨》两部。
《墙头马上》人物性格塑造



第三,李千金自始至终(即使被遣回娘家)都 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私奔行为辩护,用泼辣的语言 回击裴尚书等人的指责。 在剧终“大团圆”的家宴上,她唱道: “只一个卓王孙气量卷江湖,卓文君美貌无如。他 一时窃听求凰曲,异日同乘驷马车,也是他前生福。 怎将我墙头马上,偏输却沽酒当垆。”
《墙头马上》主要内容


《墙头马上》的情节与此大略相似: 唐高宗仪凤三年春,工部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 俊,从长安到洛阳搜求奇花异草,于上巳节骑马路 过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尤擅女工、深通文墨、志 量过人、容颜出世”的李千金正在园中向墙外眺望, 两人目光相遇,一见钟情。 少俊投以诗文,千金文思敏捷,传回答诗,彼此 更是倾心,相约夜间在花园相会,嬷嬷见他们爱得 坚决,便放二人逃走,要少俊得官后再来认亲。
李杨故事题材演变与流传

首先:白诗陈传对李杨宫廷生活引起朝 政腐败、社会动乱持批判态度,同时又对李 杨爱情悲剧寄以同情惋惜。政治批判、爱情 同情,造成白诗陈传主题的矛盾性,后世李 杨题材的文学创作,便一直在寻求政治与爱 情的统一。
李杨故事题材演变与流传

其次,白诗陈传的前半部分基本尊重历史, 后半部分所增补的道士寻找杨贵妃亡魂,李 杨梦中相会的传说,亦对后世李杨题材的文 学创作,提供了基本的艺术构思模式。
李杨故事题材演变与流传
2.唐代其它诗歌。 唐代其它诗人也十分关注李杨故事。如杜甫 《丽人行》、《哀江头》,刘禹锡《马嵬 行》,李益《过马嵬》,李商隐《马嵬》、 《龙池》、元稹《连昌宫词》,杜牧、温庭 筠同题《过华清宫》等等。

李杨故事题材演变与流传

唐代诸多诗人对待李杨,同样持或批判 或同情两种态度。令唐代诗人叹息不止的, 是李杨宫廷生活引起朝廷腐败,朝廷腐败引 起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引起李唐王朝由盛而 衰的这一连锁社会因果,这一叹息之声,绕 梁唐宋元明清数代诗坛而余音不绝。
《墙头马上》思想主题
第三折:裴少俊:“少俊是卿相之子,怎好 为一妇人,受官司凌辱,情愿写与休书便了。 告父亲宽恕。 ”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孝道无法反抗。 裴少俊不过是在权衡下,选择了名誉和地位。
《墙头马上》思想主题


面对丈夫的软弱,李千金一方面心里埋怨,另 一方面,她坚持不放弃,即使公公百般刁难,希望 渺茫,她也要拿着玉簪“轻拈掇,慢拿捻”,取着 瓶子去“水底捞明月”。 失败后,她舍不下儿女:“孩儿也啼哭的似痴呆, 这须是我子母情肠,厮牵厮惹,兀的不痛杀人也! ” 面对丈夫,她只有一个要求:“少俊,你也须送 我归家去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