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质量指标

煤炭质量指标
煤炭质量指标

煤炭质量指标

煤炭质量,是指煤炭产品在自身的形成和开采、加工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特征或特性的总和。根据煤炭产品质量特性和用途,可用一定的质量指标(或标准)来表示。如按煤的工业分析,可用煤的固定碳、挥发分、灰分和水分等指标来表示;按煤的元素分析,可用煤中碳(C)、氢(H)、氧(n)、氮(N)、硫(S)、磷(P)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来表示;按煤的工艺性质,煤炭质量又可用煤的发热量(0)、煤的粘结性(R·I)和结焦性(y)、煤的热稳定性(TS)、煤灰的熔融性(DT、ST或FT)、煤的反应性、煤的燃点(T)以及煤的可选性等指标来表示。

一、水分

1、外在水分(Wwz):外在水分是指在煤开采、运输和洗选过程中润湿在煤的外表以及大毛细孔(直径>10-5厘米)中的水。它以机械方式与煤相连结着,较易蒸发,其蒸汽压与纯水的蒸汽相等。在空气中放置时,外在不分不断蒸发,直至煤中水分的蒸汽压与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平衡时为止,此时失去的水分就是外在水分。含有外在水分的煤称为应用煤,失去外在水分的煤称为风干煤。外在水分的多少与煤粒度等有关,而与煤质无直接关系。

2、内在水分(Wnz):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内部毛细孔(直径〈10-5厘米〉中的水,称为内在水分。内在水分指将风干煤加热到105~110时所失去的水分,它主要以物理化学方式(吸附等)与煤相连结着,较难蒸发,故其蒸汽压小于纯水的蒸汽压。失去内在水分的煤称为绝对干燥或干煤。

二、灰分

1、灰分的来源和种类:煤灰几乎全部来源于煤中的矿物质,但煤在燃烧时,矿物质大部分被氧化,分解,并失去结晶水,因此,煤灰的组成和含量与煤中矿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差别很大。我们一般说的煤的灰分实际上就是煤灰产率,煤中矿物质和灰分的来源,一般可分三种。

(1)原生矿物质:它是原来存在于成煤植物中的矿物质,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难用机械的方法将其分开。它燃烧后形成母体灰分,这部分数量很小。

(2)次生矿物质:当死亡植质堆积和菌解时,由风和水带来的细粘土,砂粒或由水中钙、镁、铁等离子生成的腐植酸盐及FeS2等混入而成,在煤中成包裹体存在。用显微镜观察煤的光片或薄片时,如它们均匀分布在煤中,并且颗粒很细,则很难与煤分离;如它们颗粒较大,比重与差很大,并在煤中分布不均,则把煤破啐后尚可能将它们洗选掉。

煤中的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合称为内在矿物质。来自于内在矿物质的灰分,称为内在灰分。一般次生矿物质在煤中的含量也不多,仅有少数煤层中次生矿物质较多,如迁移堆积抽形成的煤层即如此。

(3)外来矿物质:这种矿物质原来不含于煤层中,它是由在采煤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和夹矸层中的矸石所形成的。

其数量多少,根据开采条件不同而有很大波动。它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

A12O3,也有一些CaSO3、CaSO4、FeS2等。这类矿物质应通过加强质量管理,灵活地使用炸药,巩固坑道,合理采煤并通过转筒筛选机筛选和手选的方法予以减

少。外来矿物质的块度,比重越大时,越易分离,可用一般选煤方式将它除掉。外来矿物质在煤燃烧时形成的灰分称为外在灰分。

2、煤灰熔融性

煤灰熔融性和煤灰粘度是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煤灰熔融性习惯上称作煤灰熔点,但严格来讲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煤灰是多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而仅有一个熔化温度的范围。开始熔化的温度远比其中任一组分纯净矿物质熔点为低。这些组分在一定温度下还会形成一种共熔体,这种共熔体在熔化状态时,有熔解煤灰中其他高熔点物质的性能,从而改变了熔体的成分及其熔化温度。

煤灰成分及其含量与层聚积环境有关。我国很多煤层的矿物质以粘土为主,煤灰成分则以SiO2、A12O3为主,两者总和一般可达50~80%。在滨海沼泽中形成的煤层,如华北晚石炭纪煤层黄铁矿含量高,煤灰中Fe2O3及SO3含量亦较高;在内陆湖盆地中形成的某些第三纪褐煤的煤灰中CaO含量较高。

大量试验资料表明,SiO2含量在45~60%时,灰熔点随SiO2含量增加而降低;SiO2在其含量〈45%或〉60%时,与灰熔点的关系不够明显。A12O3在煤灰中始终起增高灰熔点的作用。煤灰中A12O3的含量超过30%时,灰熔点在1500。灰成分中Fe2O3、CaO、MgO均为较易熔组分,这些组分含量越高,灰熔点就越低。灰熔点也可根据其组成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三、挥发分和固定碳

挥发分主要是煤中有机质热分解的产物,评价煤质时为了排除水分、灰分变化的影响,须将分析煤样挥发分换算为以可燃物为基准的挥发分,以符号VR表示。换算公式为:

Vr=Vf 100 100-WF-AF

式中:Vr——可燃基(无水无灰基)挥发分,%;

Vf——分析基挥发分,%;

Wf——分析煤样水分,%;

Af——分析煤样灰分,%。

挥发分随煤化程度升高而降低的规律性十分明显,可以初步估计煤的种类和化学工艺性质,而且挥发分的测定简单、快速,几乎世界各国都采用可燃基挥发分(Vr)作为煤炭工业分类的第一分等指标。

挥发分的分析结果常受煤中矿物质的影响。所以当煤中碳酸盐含量较高时,矿物质在高温下分解出来的CO2等也包括在挥发分内。所以当煤中碳酸盐含量较高,分解出来的CO2产率大于2%时,需要对煤的挥发进行校正。也可在测定挥发分之前,用盐酸处理分析煤样,使煤中碳中碳酸盐事先分解。在我国大多数煤中,粘土矿物,高岭土在560析出的结果水也算入挥发分,因此粘土矿物含量高的煤所测出的挥发分通常偏高。

固定碳就是测定挥发分后残留下来的有机物质的产率,可按下式算出:

Cgd=1000-(Wf+Af+Vf)

焦渣按其形状,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八种类型,用来初步表示不同煤种的粘性、熔融性及膨胀性。根据挥发分测定后的焦渣可知,泥炭、褐煤、烟煤中长焰煤、贫煤及无烟煤没有粘结性;烟煤中气、肥、焦、瘦煤都有粘结性,可作为炼焦煤,而其中肥煤和焦煤没有粘结性最好,其坩埚焦熔融,粘结良好且具有膨胀性。

四、煤的发热量(卡/克或千卡/千克)

把一克煤样放在高压充氧的弹筒中燃烧,由量热计测得的发热量称为弹筒发热量(QDT)。当煤在弹筒中燃烧时,在高温高压下,氮生成硝酸,硫生成硫酸都释放出热量,这部分热量也包括在弹筒发热量内。另外,水分在弹筒的高压下保持液态,也放出冷凝热。而煤在空气中燃烧时,硫成为二氧化硫放出,而水分仍保持水蒸汽状态,故弹筒发热量减去硫和氧的校正值后的发热量称为高位发热量(QGW)

工业上多采用应用煤的低位发热量(QDW)作为计算和设计的依据。低位发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QDW=QGW-6(W+9H)

式中:QGW,QDW----应用煤的高,低位热量,卡/克;

WY----应用煤的全水分,%;

HY----应用煤的氢含量,%

煤的发热量除直接设定外,还可以根据元素分析或工业分析的数据进行估算。煤科院煤化学研究所(北京煤化所)根据我国煤质资料推导出许多发热量计算式,例如:

利用元素分析数据,估算可燃基高位发热量的半经验公式

低煤化程度的煤:

QGW=80CR+305(310)HR+22SR-26OR-4(Ag-10)

式中,HR前面的系数对褐煤为305,对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310;对AG≤10%的煤,不计算最后一项灰分的校正值。

由上式可知,OR、AG越高,QJW越低。

炼焦煤:QGW=80 CR +310HR+22SR-25OR-7(Ag-10)

无烟煤(低灰和高灰适用):QGW=80(78.1)CR+320HR+22SR+(SR-OR)-8(AG-10) 式中,对FR﹥1.5%的一般无烟煤,CR前面的系数用80;对HR≤1.5%的年老无烟煤,CR前面的系数采用78.1;对AG≤10%的所有无烟煤,公式中最后一项应予删去。

利用工业分析数据,估算低热值煤高位发热量的半经验公式

高灰(AF>45~90%)烟煤:QGW=81CGD+55VF-3AF

高灰无烟煤:QGW=80CGD+50VF-3AF

石煤:QGW=80CGD+40VF-3AF

五、煤中的硫

煤中硫分的赋存形态通常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煤中各种形态的硫分的总和称为全硫(SQ)

1)有机硫:煤的机质中所含的硫称为有机硫 (SYJ)。有机硫主要来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和微生物的蛋白质。蛋白质中含硫0.3~2.4%,而植物整体的含硫量一般都小于0.5%(红树等滨海盐生植物的硫分较高)。一般煤中有机硫的含量较低,但组成很复杂,主要由硫醚或硫化物、二硫化物、硫醇、噻吩类杂环硫公物及硫醌分合物等组成或官能团所构成。有机硫与煤的有机质结为一体,分布

均匀,很难清除,用一般物理洗选方法不能脱除。一般低硫煤中以有机硫为主,经过洗选,精煤全硫因灰分减少而增高。

2)无机硫:无机硫又分为硫铁矿硫(STL)和硫酸盐硫(STY)两种,有时也有微量的元素硫。硫化物硫与有机硫合称为可燃硫,硫酸盐硫则为不可燃硫。硫化物硫中绝大部分以黄铁矿硫形态存在,有时也有少量的白铁矿硫。它们的分子式都是FeS2,但黄铁矿是正方晶系晶体,多呈结梳状、透镜状、团块状和浸染状等形态存在于煤中;白铁矿则是斜方晶系体,多呈放射状存在,它在显微镜下的反射率比黄铁矿低。硫化物硫清除的难易程度与矿物颗粒大小及分布状态有关,颗粒大的可利用黄铁矿与有机质比重不同洗选除去。但以极细颗粒均匀分布在煤中的黄铁矿则即使将煤细碎也难以除掉。

硫化物硫在高硫煤的全硫中所占比重较大,它们一部分来源于适煤植物及其转化产物中的硫化物,另一部分则是由停滞缺氧水中的硫酸铁等盐类还原生成的。

硫酸盐硫主要存在形态是石膏(CaSO4.2H2O),也有少量绿矾(FeSO4.7H2O)等。我国在部分煤中硫酸盐含量小于0.1%,部分煤为0.1~0.3%。一般硫酸盐硫含量较高的煤,可能曾受过氧化。

六、煤中的磷

煤中的磷主要是无机磷,也有微量有机磷。炼焦时,煤中磷全部进入焦炭,焦中磷又全部进入生铁,使钢铁冷脆。因此,磷是煤中有害成分。我国煤中磷含量较低,一般为0.01~0.1%,最高不超过1%。多数情况下不超过炼焦用煤的工业要求Pg<0.01%。

七、煤的机械强度

煤的机械强度测试方法有几种,应用比较普遍的落下试验法是根据煤块在运输、装卸、入炉过程中落下,互相撞击而破碎等特点拟定的。测定方法为:选取60~100毫米的块煤称重。然后一块一块地从2米高处落到厚度大于15毫米的金属板上,这样自由跌落三次之后,用25毫米的方孔筛筛分,以大于25毫米的块煤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煤的机械强度,其分级标准如下:

煤的机械强度分级

级别落下试验法(>25毫米),%

高强度煤 >65

中强度煤 >50~65

低强度煤 >30~50

特低强度煤≤30

我国大多数无烟煤的机械强度好,一般为60~92%。但也有一些煤成片状、粒状,煤质松软,机械强度差,一般为20~40%,部分甚至在20%以下。

八、粘结指数

烟煤的粘结指数测定是将一定质量的试验煤样和专用无烟煤样(我国以宁夏汝萁沟矿生产的专用无烟煤为标准煤样),在规定的条件下混合,快速加热成焦,所得焦块在一定规格的转鼓内进行强度检验,以焦块的耐磨强度,即抗破坏力的

大小来表示煤样的粘结能力。粘结指数是判别煤的粘结性、结焦性的一个关键指标。

粘结指数是我国北京煤化所参考罗加指数测定原理提出的表征烟煤粘结性的一种指标。该指标的测定方法是按1:5或3:3的配比使烟煤和标准无烟煤混合后灼烧,测定其所得焦块的强度。

烟煤的粘结指数(GR.I)与R.I不同之点在于:

1.专用无烟煤的统一加工及选定

2.标准无烟煤的粒度由R.I法的0.3--0.4毫米,改为GR.I法的0.1--0.2毫米,扩大强粘煤的测值范围,同时由于无烟煤粒度与试验用烟煤粒度相近,容易混匀,减少指标误差,提高测定的重现性与稳定性;

3.在测定弱粘结性煤的粘结指数时,将无烟煤与烟煤的配比改为3:3,解决罗加法中对弱粘煤的测定不准的问题;

4.实现了机械搅拌,改善了试验条件,减少了人为误差;

5.将三次转鼓试验改为二次,并改变计算分式,简化了操作。这些改进受到国内有关煤炭、冶金化验单位的欢迎。GR.I法已被国内用于煤的分类,在扩大炼焦用煤范围及炼焦配煤、焦炭质量预测等方面,并取得可喜成果。

九、煤的反应性

煤的反应性,又称活性。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煤与不同气化介质的反应程度。反应性强的煤,在气化和燃烧过程中,反应速度快,效率高。尤其当采用一些高效能的新型气化技术时,反应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煤在炉中反应的情况、耗氧量、耗煤量及煤气中的有效成分等。在流化燃烧新技术中,煤的反应性强弱与其燃烧速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反应性是气化和燃烧的重要特性指标。

将CO2还原率(a,%)与相应的测定温度绘成曲线,可以看出,煤的反应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加强;各种煤的反应性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弱,这是由于碳和CO2的反应不仅在燃料的外表面进行,而且也在燃样的内部微细孔隙的毛细管壁上进行,孔隙率越高,反应表面积越大。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及其干馏所得的残炭或焦炭的气孔率,化学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其反应性显著不同。褐煤的反应性最强,但在较高温度时,随温度升高其反应性显著增强。煤的灰分组成与数量对反应性也有明显的影响。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能提高煤、焦的反应性,降低焦炭反应后的强度。

十、煤的结渣性

煤的结渣性是反映煤灰在气化或燃烧过程中成渣的特性,它对评价煤的加工利用特性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气化中,煤灰的结渣会给操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渣严重时将会导致停产。因此,必须选择不易结渣或只轻度结渣的煤炭用作气化原料。由于煤灰熔点并不能完全反映煤在气化炉中的结渣情况,因此,须用煤的结渣性来判断煤在气化中的结渣难易程度。

煤的结渣性测定要点,是用空气为气化介质,来气化预先加热到800~850℃的赤热煤样;气化过程的后期温度降到100℃时即停止气化,等冷却到室温后取出灰渣,测定〉6毫米的灰渣占灰渣总重的百分数及其相应的最高温度用为煤样的结渣性指标。

十一、煤的热稳定性

煤的热稳定性是指煤在高温燃烧或气化过程中对热的稳定程度,也就是煤块在高温作用下保持其原来粒度的性质。热稳定性好的煤,在燃烧或气化过程中能以其原来的粒度燃烧或气化掉而不碎成小块,或破碎较少;热稳定性差的煤在燃烧或气化过程中则迅速裂成小块或煤粉。这样,轻则炉内结渣,增加炉内阻力和带出物,降低燃烧或气化效率,重则破坏整个气化过程,甚至造成停炉事故。因此,要求煤有足够的热稳定性。

各种工业锅炉和气化炉对煤的粒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测定煤的热稳定性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常用的有下列两种:

(1)13~25毫米级块煤测定法。该法是把煤样放在预热到850℃的马弗炉热处理15分钟,求出各筛级占总残焦的百分数;以各级累计百分数与筛级(1、3、6、13毫米)作出曲线。以大于13毫米级残焦的百分数S+13 作为热稳定性指标,以小于1毫米级残焦的百分数S-1及热稳定性曲线作为辅助指标。

(2)6~13毫米级块煤测定法。取6~13毫米级块煤500立方厘米,称出其重量,放入预热致到850℃的马弗炉中加热90分钟,然后取出称重,筛分。将所得〈6毫米,〈3毫米,及〈1毫米的残焦总重量的百分数作为稳定性指标KP6、KP3及KP1指标数值越大,表明热稳定性越差。

煤的热稳定性分级

级别热稳定性碇KP6,%

热稳定性好≤30

热稳定性中等﹥30~45

热稳定性差﹥45

我国大多数无烟煤的热稳定性较好,KP6均在35%以下,但在高变质无烟煤中也有少数煤热稳定性不好。无烟煤的热稳定性差,是由于其结构致密,加热时内外温度差很大,引起膨胀不同而破裂。热稳定性不好的无烟煤预热处理后,其热稳定性可显著改善。

如何做好服务质量的量化管理

如何做好服务质量的量化管理 课程描述: 从科学管理角度讲,想要实现对服务质量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实现服务质量标准的量化。通过量化标准的约束才能把服务工作标准化,模式化,专业化,从而在每一次的服务中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创造好的品牌效益。 本课程将从实务角度出发,透过情景案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您一一阐述如何做好服务质量的量化管理,并为您提供有效的方法与流程。 解决方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只有掌握了做好服务质量的量化管理的方法,才能实现服务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下面我们从实战经验中总结一些方法流程,以便大家参考,少走弯路! 想要做好服务质量的量化管理,可以从相关指标的量化、新标准的宣贯培训、新标准的实施管理三方面着手。 首先,要学会如何进行相关指标的量化,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了解服务质量标准量化现状。在进行服务质量标准指标量化前,需要了解企业服务质量标准量化现状,包括了解客服服务质量

情况,企业现有服务质量标准等。 第二、完善服务质量相关标准制度。一般而言,如果企业对于服务质量没有进行量化管理, 对于服务质量标准未作量化。那么在进行服务质量标准量化时,需要对原服务质量相关标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以便于质量指标的量化,同时也是对服务质量制度的完善。 第三、服务质量标准指标的量化。在进行服务质量标准指标量化时,需要对涉及体现衡量客服服务质量的标准指标都进行量化,使用定量化数字进行表现。主要包括对服务质量标准、服务质量检查与考核标准、服务质量绩效考核相关指标标准等相关指标都进行量化,即用定量化数字进行表述。 制定好相关量化指标,还要进行宣贯培训,在进行宣贯培训前,首先,要强调量化标准宣贯培训的重要性,提高员工接受新标准的积极性。其次,在进行量化标准宣贯培训时,对于不同的人员宣贯培训

煤质化验指标

煤质化验指标

煤质化验指标 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 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灰分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 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

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固定碳 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分、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FC+A+V+M=100 相关公式如下:FCad=100-Mad-Aad-Vad FCd=100-Ad-Vd FCdaf=100-Vdaf 全硫St 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 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干燥基全硫(St.d)及收到基全硫(St,ar)。煤的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又称为煤的热值,即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热量。煤的发热量时煤按热值计价的基础指标。煤作为动力燃料,主要是利用煤的发热量,发热量愈高,其经济价值愈大。同时发热量也是计算热平衡、热效率和煤耗的依据,以及锅炉设计的参数。 煤的发热量表征了煤的变质程度(煤化度),这里所说的煤的发热量,是指用

最新服务质量评价指标资料

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 由于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和差异性等特征,服务产品的质量很难像有形产品的质量那样进行科学的测定和评价。根据美国学者白瑞、巴拉苏罗门及西思姆等所提出的服务质量模型,归纳出评价服务质量的5个评价指标,分别是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安全性和移情性。 (一)有形性 有形性是指服务被感知的部分,如提供服务用的各种设施等。由于服务的本质是一种行为过程,而不是某种实物形态,因而具有不可感知的特征。因此,客户正是借助这些有形的、可见的部分来把握服务的实质。有形部分提供了有关服务质量本身的线索,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二)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服务供应者准确无误地完成所承诺的服务。客户认可的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它与核心服务密切相关。许多以优质服务著称的服务企业,正是通过强化可靠性来建立自己的声誉的。

可靠性要求避免服务过程中的失误,如果企业在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出现差错的话,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会损害企业的形象,使企业失去潜在的客户,而这种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三)响应性 响应性主要指反应能力,即随时准备为顾客提供快捷、有效地服务。对客户的各项要求能否予以及时满足,表明企业的服务导向,即是否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服务传递的效率是企业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反映,客户往往非常重视等候服务时间的长短,并将其作为衡量服务质量好快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尽可能缩短让客户等待的时间,提高服务传递的效率。 (四)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服务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胜任工作的能力,增强客户对企业服务质量的信心和安全感。服务人员良好的的服务态度会使客户感到心情愉快,自然会影响客户的主观感受,从而影响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服务人员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服务的工作,会使客户对企业及其提供的产品产生信心,并对获得满意的服务感到愉快。

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标准

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标准 一、综合管理服务标准 1、负责制定物业管理服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每年一次对房屋及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制定维修计划,组织实施; 3、设立24小时热线服务值班电话,白天有专职管理员接待住户,处理服务范围内的公共性事务,受理住户的咨询和投诉;夜间有人值班,处理急迫性报修,水、电等急迫性报修十五分钟内到现场; 4、协助组建业主委员会并配合其运作; 5、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服务质量标准完善,物业管理档案资料齐全; 6、与业主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协议、物业管理公约等手续;公开服务标准、收费依据及标准; 7、应用计算机系统对业主及房产档案、物业管理服务及收费情况进行管理; 8、全体员工统一着装,持证上岗; 9、每年进行一次物业管理服务满意率调查,促进管理服务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征求意见用户不低于总户数80%。 二、房屋及小区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服务标准 1、房屋日常养护维修 指为保持房屋原有完好等级和正常使用,进行日常养护和及时修复小损小坏等房屋维护管理工作,执行《房屋及其设备小修服务标准》。 1.1 定期进行房屋安全普查和房屋完损等级评定,保证房屋完好率达98%;

1.2 爱护园区内设施、设备,未经产权人同意不得对园区的结构、设施等进行改动; 1.3 及时完成公共区域及业主各项零星维修任务,零修合格率100%,一般维修任务在接报后不超过24小时完成。 2、供电设备管理维护 指为保证园区供电系统正常运行对供电设备的日常管理和养护维修。 2.1 统筹规划,做到合理、节约用电; 2.2 供电运行和维修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3 配电室24小时值班,供电设备定期维护;; 2.4 加强日常维护检修,公共使用的照明、指示灯具线路、开关要保证完好; 2.5 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在接到报修后15分钟内到达现场,设备零修合格率达到100%,一般性维修不过夜; 2.6 严格执行用电安全规范,确保用电安全; 2.7 保证避雷设备完好、有效、安全。 3、给排水设备运行维护 指为保证园区给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使用所进行的日常养护维修。 3.1 控制室24小时值班,加强日常检查巡视,保证给排水系统正常使用; 3.2 建立正常供水管理制度,保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3 加强巡查,防止跑、冒、滴、漏,保证设备设施完好; 3.4 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水质化验单、操作人员健康合格证齐全; 3.5 定期对水箱进行清洗、消毒,保持水箱清洁卫生,无二次污染; 3.6 保证室内外排水系统通畅; 3.7 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在接到报修后15分钟内到达现

煤的各项指标代码及意义

煤的各项指标代码及意义

————————————————————————————————作者: ————————————————————————————————日期: ?

煤的各项指标代码及意义 1、水分(代码M或W) 煤的水分是指单位质量的煤中水的含量。煤的水分有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两种,两者之和为全水分(Mt ); 进行煤的工业分析所测定煤的水分为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Mad)。 煤的水分是评价煤炭经济价值的基本指标。煤的内在水分与煤的煤化程度和内部表面积有关,一般来说变质程度越低,煤的内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经济价值越低。煤的水分对其存储、运输、加工和利用均有影响。在存储时,水分能加速煤的风化、碎裂、自燃;在运输中,水分会增加运输量,加大运费,并会增加装车、卸车的困难。在寒冷地区,水分大的煤在长途运输中会冻结,给卸车造成极大困难。煤的水分在燃烧时要消耗一定的热量,在炼焦时要延长结焦时间,而且影响焦煤的寿命。

2、灰分(代码A) 煤的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残留物的产率。煤的灰分分为内在灰分和外在灰分两种。内在灰分是指煤在成煤过程中混入的矿物杂质;外在灰分是指煤在开采、运输、储存过程中混入的矿物杂质,即矸石,可以通过洗选方法出去。 煤的灰分是衡量煤炭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灰分越高,质量就越差,发热量就越低。 煤的灰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有不利影响。外在灰分越高,在洗选时排除的矸石量越大;内在灰分越高,煤就越难选。煤的灰分高,会增加运输量和运费。在燃烧时,灰分越高,热效率越低,而且会增加烟尘排放量和炉渣量,加剧燃煤对大气的污染。炼焦时,精煤灰分越高,焦炭的灰分就越高,炼铁的焦比就增加,高炉利用系数就越低,产铁量减少。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终审稿)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由于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和差异性等特征,服务产品的质量很难像有形产品的质量那样进行科学的测定和评价。根据美国学者白瑞、巴拉苏罗门及西思姆等所提出的服务质量模型,归纳出评价服务质量的5个评价指标,分别是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安全性和移情性。 (一)有形性 有形性是指服务被感知的部分,如提供服务用的各种设施等。由于服务的本质是一种行为过程,而不是某种实物形态,因而具有不可感知的特征。因此,客户正是借助这些有形的、可见的部分来把握服务的实质。有形部分提供了有关服务质量本身的线索,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二)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服务供应者准确无误地完成所承诺的服务。客户认可的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它与核心服务密切相关。许多以优质服务着称的服务企业,正是通过强化可靠性来建立自己的声誉的。可靠性要求避免服务过程中的失误,如果企业在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出现差错的话,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会损害企业的形象,使企业失去潜在的客户,而这种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三)响应性

响应性主要指反应能力,即随时准备为顾客提供快捷、有效地服务。对客户的各项要求能否予以及时满足,表明企业的服务导向,即是否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服务传递的效率是企业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反映,客户往往非常重视等候服务时间的长短,并将其作为衡量服务质量好快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尽可能缩短让客户等待的时间,提高服务传递的效率。 (四)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服务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胜任工作的能力,增强客户对企业服务质量的信心和安全感。服务人员良好的的服务态度会使客户感到心情愉快,自然会影响客户的主观感受,从而影响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服务人员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服务的工作,会使客户对企业及其提供的产品产生信心,并对获得满意的服务感到愉快。 (五)移情性 移情性是指企业和客服人员能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努力满足客户的要求。这便要求客服人员有一种投入的精神,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需,了解客户的实际需要,以致特殊需要,千方百计予以满足,给予客户充分的关心和体贴,使服务过程充满人情味,这便是移情性的体现。 在这5个属性中,可靠性往往被客户认为最重要,是核心内容。

常用质量指标定义、目的、计算公式与术语(10个)

常用质量指标 定义、目的、计算公式与术语 (10个) 我们每天的工作会接触很多指标,但是天天挂在嘴上的指标你真的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吗?在讲解之前做个调查,看看大家是不是都明白以下概念的定义、目的、计算公式和其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 1. 废品率 定义: 该百分比由废品材料费用除以总生产成本或由废品总数量除以产品总生产数量得到。 目的: 用作结果度量,来确定过程是否按照规范化进行零件生产和装配。 公式: 废品率%=(废品的材料金额/总生产成本)×100%或(废品总数量/产品总生产数量)×100%。 术语: 废品材料金额:是废品所使用的材料的价值。

总生产成本:是劳动力,材料和工厂负担(水、电等)的总和。 应用/ 信息:废品计算是直接从本单位的财务系统中得到其数值。若公司的财务系统不能从劳动力和负担费用中分离出废品材料价值,应尽快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2. 返工率 定义: 花费在返工活动中时间的比例,由返工工时除以生产劳动工时或返工(返修)品的总数量除以总的生产数量得到。 目的:用作结果度量,来强调那些在第一次质量中需要改进的操作工位。 公式: 返工率%=(返工工时/总生产劳动工时)×100%或(返工(返修)品的总数量/总的生产数量)×100%。 术语: 返工工时:是指再次加工,分拣,修复那些将成为废品的工件所花费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是用在在制品,成品和外购部件或材料上。返工时间包括诸如修复,重新包装,再分拣,附加的检查活动和遏制等。返工时间包括内部的或外部的活动。应包括直接时间加上加班时间中的直接时间部分。 生产劳动工时:直接/生产劳动工人工作时间总和(包括直接时间加上加班时间中的直接时间部分)。

质量目标指标分解及实施考核管理办法

质量目标指标分解及实施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则 为了实现国际工程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加强项目部质量管理工作,保持按GB/T19001-ISO9001:2008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并持续改进,项目部制定了本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应围绕项目部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积极做好项目部质量管理工作,实现项目部质量目标。 二、项目部质量目标 (一)工程质量目标 1、单元工程(含分部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工程质量事故为零。 (二)质量管理目标 1、顾客满意度指数达到80以上; 2、持续改进措施的有效性90%以上; 3、质量损失率小于0.05%; 4、结合工程实际,广泛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积极申报优秀QC小组成果; 5、不发生质量事故瞒报、谎报、拖延不报行为。 三、项目部质量目标分解 (一)项目部各职能部门的质量目标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目标为: 1、各职能部门对归口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程序工作职责负责,做到主管程序在各场所(部位)都能持续有效,对协管程序相关容认真实施。 2、对主管程序所覆盖的场所(部位)做到每季度至少一次检查,所检查的场所(部位)覆盖面不低于总数的90%,并提供有效记录。 3、所主管的程序,在公司部审核以及接受外部审核时,无严重不符合项,一般不符合项不超过2项。 4、对主管程序出现的不符合项及有关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制定措施,认真整改,提供有效的分析、整改、检查、验证材料。 5、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台帐,妥善保管受控记录。(二)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质量目标分解 1、工程管理部(技术)质量目标 ①、及时上报各种技术措施,提高服务意识,使领导、其他部门满意度大于90%。 ②、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并贯彻实施。 ③、做好现场技术服务工作,避免或减少因技术交底不到位、图纸研究不透彻等技术原因而造成的返工,返工次数不得超过3次。 ④、对重要仓号进行会议或现场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覆盖率达100%。 ⑤、负责协助组织开展项目部部审核工作。 ⑥、负责《记录控制程序》、《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煤炭的各项指标

煤炭的各项指标 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 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 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他指标: 煤炭的固定碳(FC) 固定碳含量是指去除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之后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为煤的固定碳含量。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发热量(Q)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发热量的国标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常用单位大卡/千克,换算关系为:1MJ/KG=239.14Kcal/kg;1J=0.239cal;1cal=4.18J。如发

服务质量体系模型及评价指数分析

服务质量体系模型及评价指数分析

服务质量指数 摘要:当前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一般从顾客的主观感受程度,采用SEVEQUAL、顾客满意度等方法。可是,对服务质量的提供过程和提供能力涉及不够,而这些因素是决定服务质量水平的前提,经过对这些要素进行综合测评,才能准确、客观地体现服务质量的水平。本文提出建立以顾客为中心,涵盖服务质量能力、服务质量过程、服务质量绩效的服务质量体系模型,并用服务质量评价的新型工具——服务质量指数来定量化地描述服务质量水平。最后,经过实证研究论证了服务质量指数的有效性。 关键词:服务质量指数模型改进 Service Quality Index Tang Xiaofen (Shanghai Academy of Quality Management, Tel: 86-21- 62835871, E-mail:) Abstract: Nowadays the evaluation of service quality

usually adopts the methods such as SEVEQU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etc. And these methods employ the customer's impression to evaluate the service quality. But the attention paid to the process and capacity of service quality is not enough. While these two factors are prerequisites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service quality. To describe the level of service quality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se factors synthetic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and establishes a service quality system model, which is customer-focused and covers three functional aspects of service capacity, service process and service performance. With the service quality index, the model describes quantitatively the level of service quality, which is a new point of view and method. Finally the paper introduces a real study case of an enterprise, which demonstrates the validity of service quality index. Key words: Service quality, Index, Model, Improvement 1 引言 当前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58%来自服务业,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25%,服务质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国际有关

常用质量指标解释

常用质量指标解释 2016-06-09 stwym摘自今日头条阅 2 转 1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我们常用的质量指标有很多。本文将对废品率、返工率、产品入库检验合格率、顾客退货率、质量事故、工序合格率、顾客验货一次通过率、进料检验合格率、质量成本、批量不合格率十个指标做简单的介绍。

1.废品率 定义:该百分比由废品材料费用除以总生产成本或由废品总数量除以产品总生产数量得到。 目的:用作结果度量,来确定过程是否按照规范化进行零件生产和装配。 公式: 废品率%=(废品的材料金额/总生产成本)×100% 或(废品总数量/产品总生产数量)×100%。 术语: 废品材料金额:是废品所使用的材料的价值。 总生产成本:是劳动力,材料和工厂负担(水、电等)的总和。 应用/信息: 废品计算是直接从本单位的财务系统中得到其数值。若公司的财务系统不能从劳动力和负担费用中分离出废品材料价值,应尽快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2.返工率 定义:花费在返工活动中时间的比例,由返工工时除以生产劳动工时或返工(返修)品的总数量除以总的生产数量得到。 目的:用作结果度量,来强调那些在第一次质量中需要改进的操作工位。

公式: 返工率%=(返工工时/总生产劳动工时)×100% 或(返工(返修)品的总数量/总的生产数量)×100%。 术语: 返工工时:是指再次加工,分拣,修复那些将成为废品的工件所花费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是用在在制品,成品和外购部件或材料上。返工时间包括诸如修复,重新包装,再分拣,附加的检查活动和遏制等。返工时间包括内部的或外部的活动。应包括直接时间加上加班时间中的直接时间部分。 生产劳动工时:直接/生产劳动工人工作时间总和(包括直接时间加上加班时间中的直接时间部分)。 应用/信息: 直接劳动工人的偶尔检查不应认为是返工。任何再进入生产过程的产品应被认为返工。生产线的总劳动内容的一部分应认为是返工。该部分将根据返工的产品情况确定。譬如,在最终检查时,涂漆生产线有10%的产品不合格,而该涂漆生产线共有20名操作员,返工的产品(10%)需要再次涂漆,涂漆生产线总工作时间的10%被认为是用来返工。10%×20人×8小时=16 返工小时。 3.产品入库检验合格率 定义:产品入库检验合格数量除以入库检验总数量所得。

煤质化验指标

煤质化验指标 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 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灰分: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 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

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固定碳: 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分、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FC+A+V+M=100 相关公式如下:FCad=100-Mad-Aad-Vad FCd=100-Ad-Vd FCdaf=100-Vdaf 全硫St: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干燥基全硫(St.d)及收到基全硫(St,ar)。 煤的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又称为煤的热值,即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热量。煤的发热量时煤按热值计价的基础指标。煤作为动力燃料,主要是利用煤的发热量,发热量愈高,其经济价值愈大。同时发热量也是计算热平衡、热效率和煤耗的依据,以及锅炉设计的参数。 煤的发热量表征了煤的变质程度(煤化度),这里所说的煤的发热量,是指用1.4比重液分选后的浮煤的发热量(或灰分不超过10%的原煤的发热量)。成煤时代最晚煤化程度最低的泥炭发热量最低,一般为20.9~25.1MJ/Kg,成煤早于泥炭的褐煤发热量增高到25~31MJ/Kg,烟煤发热量继续增高,到焦煤和瘦煤时,碳含量虽然增加了,但由于挥发分的减少,特别是其中氢含量比烟煤低的多,有的低于1%,相当于烟煤的1/6,所以发热量最高的煤还是烟煤中的某些煤种。鉴于低煤化度煤的发热量,随煤化度的变化较大,所以,一些国家常用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作为区分低煤化度煤类别的指标。我国采用煤的恒湿无灰

煤化验题库

煤化验题库 试题来源于11-008职业技能鉴定《燃料化验员》 一、选择题 下列每题都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应用最广的发电燃料是(A) (A)煤;(B)石油;(C)天燃气;(D)核燃料. 2.电厂化学试验中所用硫酸溶液基本单元一般用(B)表示. (A)H2SO4;(B)1/2 H2SO4;(C)2 H2SO4;(D)4 H2SO4。 3.DL/T567.2-95中规定对入炉原煤(C)的测定以每个班(值)的上煤量为一个分析检验单元.(A)灰分;(B)挥发分;(C)全水分;(D)水分、灰分. 4.电力用煤中占比重最大的煤种是(A). (A)烟煤;(B)无烟煤;(C)褐煤;(D)原煤. 5.锅炉包括锅和炉两部分,通常炉是指(C). (A)燃烧系统;(B)烟气系统;(C)风、烟和燃烧系统;(D)风、烟系统. 6.物质的量的表示单位是(B) (A)当量;(B)摩尔(C)百分比(D)摩尔/升 7.27.7250保留4位有效数字为(A) (A)27.72 (B)27.73 (C)27.7250 (D)27.725 8.燃料在锅炉内高温燃烧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B) (A)电能(B)热能(C)光能(D)机械能 9.完全符合法定计量单位要求的表示方法是(A) (A)物质B的浓度C B,单位名称:摩尔每升,mol/L (B)物质B的浓度M B,单位名称:摩尔mol (C)物质B的克分子浓度C B 单位名称:克分子每升,g-N/L (D)物质B的当量浓度N.单位名称:克当量每升,eqg/L 10.热力机械工作票制度规定下列工作人员应负工作的安全责任(D) (A)厂领导.车间.(队.值)领导.班长; (B)车间主任.班长.工作负责人; (C)工作票签发人.检修人员.运行人员. (D)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 11.空气干燥基灰分的表示符号是(D) (A)_Ad (B)Aar (C)Vdaf (D)Aad 12.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的表示符号为(B) (A)Vad (B)Vdaf (C)Vd (D)Var 13.收到基灰分的表示符号为(D) (A)Aad (B)Adaf (C) Ad (D) Aar 14.干燥基挥发分的表示符号为(C) (A) Vad (B) Vdaf (C)Vd (D)Var 15.外在水分的表示符号(C) (A)M t;(B)M wz;(C)M f;(D)M ad; 16.当煤样灰分含量在15%~30%之间时,灰分测定的重复性规定为(B)%。 (A)0.20;(B)0.30;(C)0.50;(D)0.70。 17.在煤堆上采样时,采样工具的开口宽度应不小于煤的最大粒度的(D)倍。 (A)1.5;(B)2.5;(C)3;(D)2.5~3。 18.干燥无灰基固定碳的符号是(C)。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构建

护理质量指标监测科室:心血管内科 负责人:崔岩

一、全院通识性护理质量指标 (一)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一、指标的定义和意义 (一)指标的定义(注:定义明确,纳入/排除标准清晰) 例如: 1.跌倒:指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地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可伴有或不伴有外伤。 2.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次数(包括造成或未造成伤害的)与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人日数的千分比称为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3.住院患者:包括所有住院患者和急诊观察室患者。 (二)指标的意义(注:相关说明清晰,简要阐述专科指标与护理质量、病人安全的关系,有效监测的意义) 二、测量方法 (一)计算公式(注:公式明确,必要时解释分子、分母含义,纳入/排除标准清晰) 公式=分母 分子X100% 说明: 例如: 1.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日数 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人倒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跌X100% 说明:“统计周期”为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

纳入标准:“跌倒的纳入标准”:所有的住院患者、急诊观察室的患者发生的跌倒,同一患者多次跌倒每次都需要计一例。 (二)数据及来源(注:1.数据查检标准清晰、科学、关注重点;2.数据收集流程明确、规范,数据真实可信;) 1.数据收集的方式(注:简要概述统计周期,数据收集的方式及来源) 例如:计算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周期为月度、季度、半年和全年;根据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获得统计周内跌倒/坠床发生例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人日数可以通过“信息之窗”病房工作报表中获得。 2.数据检查内容及标准(注:简要概述检查的内容和标准,另附查检表) 例如:主要检查: (1)跌倒/坠床发生率; (2)患者入院时的Morse跌倒/坠床评估量表评估是否符合标准; (3)护士对跌倒/坠床的评估处理与记录是否完整; (4)护士对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是否到位; 3.附件:xxx查检表 (三)目标值 1.现况值(注:根据前期汇总分析科室存在问题,得出现况值) 2.目标值(注:设置2018目标值) 三、指标的使用(注:月度汇总分析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数据汇总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改进措施(注:根据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4.成效(注:有前后对比) 二、XXX科护理质量指标

煤炭化验主要检测指标

煤炭化验主要检测指标一、水分( M) 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 M inh ),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 分;二是外水( M ),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f 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 水分越低。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 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 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水分每增加 2 %,发热量降低 100kcal/kg(大卡/ 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 1%,结焦时间延长 5~10min . 二、灰分( A)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外在 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外 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 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分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 2%,发热量降低 10okcal/kg左右。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 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 度下降 2%,高炉生产能力下降 3%,石灰石用量增加 4%。 三、挥发分( V) 1%,焦炭强 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 挥发分。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它是鉴别煤炭类别 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四、固定碳含量( FC)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 要指标。从 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根据 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五、发热量( Q)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的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发热量国际单 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 ),常用单位大卡斤克,换算关系为:1MJ/ kg =239 . 14kcal / kg ? 1J = 0.239gcal ?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含义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含义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含义 一、水分符号:M,单位:%, 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 的影响。一般说来,水分高要影响煤的质量。在煤的利用中首先遇到的是煤的破碎 问题,水分高的煤就难以破碎;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就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时,水分高会降低焦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中,水分也是一个定质和定量的主要指标,故在签订销煤合同时,用户 一般都会提出煤中水分的限值。 煤的水分简单地说分为:全水分、内在水分 内水: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 外水:在开采或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在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水分的存在对煤极其不利,在煤作为燃料时,煤中的水分会成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 煤炭运销中常用的水分指标有:全水(符号:Mt),全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分析煤样水分(也称空干基水分,符号:Mad ),它是指分析用煤样(《0.2mm)在实验室大气中达到平衡后所保留的水分,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分。有时用户也会 要求使用收到基水分(符号:Mar),一般可认为Mar=Mt。 二、灰分符号:A,单位:%,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灰分是有害物质。 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 在煤炭运销中常用的灰分指标有:空干基(又称分析基)灰分(符号:Aad)、干基灰分(符号:Ad)和收到基灰分(符号:Aar)。 三、挥发分(全称为:挥发分产率,Volatile matter ) 煤的挥发分符号:V,单位:%,是煤中的有机物质和一部分矿物加热分解的产物;它不是煤中固有物质;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的煤热分解产物,所以确切地说挥发 分叫挥发分产率。煤的挥发分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煤化程度的增加, 挥发分降低;

电信服务质量标准

电信服务标准(试行) (二000年一月十一日发布,自二000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二000年一月十一日发布,自二000年七月一日起施行)1.总则 1.1 为加强对电信企业服务质量的宏观管理,维护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使电信服务质量管理和监督系统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取得经营许可证的电信运营企业(以下简称“电信企业”)。 1.3 本标准包括直接反映电信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用户使用电信业务关系密切的服务质量(非技术性)指标和通信质量(技术性)指标。 1.4 本标准是电信企业提供电信业务时,应当达到的服务质量标准;是电信主管部门及用户对电信服务质量实行监督的基本依据。 1.5 电信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本标准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并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本企业服务质量状况。 1.6 电信主管部门根据社会需求和电信服务水平的变化,调整本标准的指标项目和指标值。 1.7 电信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标准执行情况。 1.8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负责解释。 1.9 本标准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有特殊规定的条款除外)。2.通用服务规则2.1 电信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和电信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法规。树立以用户为核心,改善服务工作的观念。2.2 电信企业提供电信服务时,应公布其服务项目、服务时限、服务范围及“售后服务”等内容。应在营业场所明显位置公布收费项目和资费标准。2.3 用户办理电信业务时,电信营业部门应向其提供使用该项业务的说明资料,包括业务功能、费用收取办法及交费时间、障碍申告、咨询服务电话等,并以书面形式明确企业与用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4 电信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电信业务资费政策和标准,做到明码标价,严禁乱收费,并应以多种方式为用户交费提供方便。2.5电信企业应当合理设置服务网点或代办点,合理安排服务时间或开设电话受理业务,方便用户。电信企业应当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2.6“窗口”服务人员应当为用户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耐心、准确地解答用户的提问。入户服务人员应遵守预约时间,爱护用户设施,保持环境整洁。 2.7 对重要用户的故障处理,电信企业应根据用户的需要,与用户协商签定处理故障方应急方案及抢通时限的协议,并严格遵守。2.8 因电信企业检修线路、设备搬迁、工程割接、网络及软件升级等可预见的原因影响用户在24小时以内使用的,应在72小时以前告知所涉及的用户;超过24小时或影响重要用户使用的,应事先报电信主管部门批准。2.9 电信企业应向用户提供业务咨询、查询和障碍申告受理等业务,并免费提供通信费用查询。2.10 电信企业应采取公布监督电话等多种形式,认真受理用户投诉,并在15个工作日内答复用户。 2.11 电信企业应建立与用户沟通的渠道,进行用户满意程度测评,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改善服务工作。3.服务质量指标3.1 固定电话服务质量标准 3.1.1电信企业应当免费提供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报警等紧急电话的接入服务。 3.1.2电话装机、移机时限:城镇最长为30日,农村最长为40日 电话装订、移机时限指自电信企业受理用户装机、移机交费之日起,至装机、移机通话所需要的时间。 3.1.3 电话复话时限:最长为24小时。 电话复话时限指自停机用户办理恢复开通手续,归属电信企业收到有关费用时起,至电话恢复开通所需要的时间。 3.1.4 用户长途业务变更时限:最长为24小时。用户长途业务变更时限指用户办理增减长途直拨功能,自办理时起,至实际完成变更所需要的时间. 3.1.5 用户市话业务变更时限:最长为24小时。

煤炭行业各项指标计划含义及其计算办法

煤炭生产统计有关指标计算办法摘编 现将《煤炭工业计划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1989年版)有关生产统计指标的相关规定和计算办法摘编,供生产统计人员学习参考。内容重点是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回采工作面利用、掘进工作面利用、采掘机械化程度、回采率等指标。 一、原煤产量 原煤指毛煤经过简单加工,拣除大块矸(大于50毫米)之后的煤炭。一切统计指标,都以原煤为对象。选前煤炭一般称毛煤。 原煤产量必须加工拣选,实行选后计量,即拣出50毫米以上的矸石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计算原煤产量。 (一)原煤产量的计量 1、原煤计量形式 原煤产量必须由矿井验收计量,不得按选后产品的数量倒算原煤产量。原煤计量方法由于提升运输方式不同而有不同手段。 (1)矿井采用矿车运煤、提煤时,矿车计量以实际装载量计算。计算时扣除车底积煤; (2)箕斗和罐提煤的,以容积计算,定期(季)测定罐率和容积比重。全水分超过规定在容积比重中予以扣除 (3)皮带提升的矿井安装电子(核子)称计量,定期测定比重和含矸率。 (4)回采和掘进工作面煤炭计量采用盘方计量,即按照体积和原煤容重计算。 回采产量=工作面采长×推进度×采高×原煤容重×工作面采出率 掘进产量=煤巷(半煤岩)掘进毛断面×进尺×容重×掘进出煤系数 原煤容重是本煤层实际测定的原煤比重(毛煤扣除含矸率后),与计算储量用的纯煤比重(视密度)不同。 2、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 由于煤炭生产具有生产数量大且是连续性生产的特点,目前原煤计量手段都不同程度存在计算误差,必须在月末进行产量核定工作,保证原煤产量的准确性。一般采用“选前验收计量,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 核定的方法:月末对原煤的实际库存量进行一次盘点,与通过本月逐日累计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4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标本类型错误率 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类型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 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容器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 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血培养污染率= ×100% 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 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抗凝标本凝集率=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