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灵动课堂 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2019年教育文档

打造灵动课堂 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2019年教育文档
打造灵动课堂 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2019年教育文档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

看过那么多赞美一堂优质课的文字,在我心中,再华丽的词语都比上“灵动”二字。即使未曾谋面,也会因这两字的存在,而立刻充满灵气,鲜活起来。它让人明了,原来课堂不单单是物化的教学方式,亦可以成一首绮丽的诗、一段跃动的音符、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品读,使人愉悦,促人顿悟,激人创造。

在我的眼中,灵动的课堂就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是闪动着智慧与人性的课堂,是充满创造性与拓展性的课堂,就如泰戈尔说:“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灵动”的课堂,成了我一直追寻的目标。

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打造“灵动”的信息技术课堂,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一、重构教材,教学情境活起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学习内容自身的局限,直接导致了教材的编写多是字典是的功能讲解,基本就是软件的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书。我们不能一味指责教材的局限性,恰恰应该看到,因它的不完备性,为我们的教材二次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与乐趣。

在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中,如何将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应该着力思考的重点。比如,苏教版教材所有的开题都是以“小问号”这个卡通人物引路,而对于“小问号”这个教材里创设出来的卡通人物,学生均无任何感知,不对他带有任何兴趣。可见,不是你随意构思出来的卡通,孩子都喜欢,他们需要更加鲜活的形象,让其喜好,从而产生亲近感,乐于被它引领,进入它所创设的情境下,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那“小问号”的创设,是不是教材编写者的多此一举呢?不是。他在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告诉我们,是否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也建立起一个卡通形象,由它的带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我们所学知识全部贯通起来?由此,我得到启发。

我就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选择了我校的形象大使“多多”。它是一只漂亮的“海豚”,名字意喻着老师对孩子们最深的祝福,希望他们快乐多多、进步多

多、收获多多。孩子们作业写得棒了,本子上会刻上多多的印章,竞赛获奖了,会有将到多多图案的水笔……所有的学生都很喜欢它,都希望能够得到“多多的奖励”。于是,我让“多多”也走进了信息技术课堂。

我把整个画图教学取名叫“多多带你学画画”。如在教学《第10课画矩形》时,我课件播放卡车的声音,多多坐在卡车上缓缓驶来。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今天多多怎么乘着大卡车来到我们的教室。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多多今天乘坐的卡车有哪些图形,完成了新课的导入。在学生画卡车,只求会画矩形,而不求画图过程中的认真仔细,画出的卡车毛病不断的时候。为了提醒大家注意。我展示了四幅有代表性的图,说:多多要是坐着这样的车,你们会怎么想?这样的说法,远比说,请大家画图的时候,注意什么什么,来得更有效。当要布置实践任务的时候,说“我们可爱的多多今天乘着卡车去做什么啊?”随即出示:公文包、小床、书橱、冰箱。然后说:“原来是来搬家的啊!”学生看了立刻有动手的冲动,画好了小床、书橱就往卡车上搬。……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多多这个卡通人物的加入,流畅而又有童趣。

这一教学形式的设计,不仅尊重三、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又结合学校教育形式中,学生最喜欢的“多多”形象,简捷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为课堂教学的效率提供了保证。

所以,教材的重构,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是选择喜洋洋,蓝猫,还是柯南,不是一成不变,是学生说了算。

二、知而不言,学生思维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探究性学习”对于信息技术这门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学科来说,是最常采用的教学形式。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就是“提问”。“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怎样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可以暂时留着,知而不言,言有不尽。这样做到目的,就在于给学生留下一个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的机会。“学生自己发现”与“教

师告知”是不一样的,这样会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习的效果也更佳。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下)《下载图形》一课时,我以让学生网上搜索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场馆的照片为探究实践的主题。在学生自认掌握了图形下载的基本方法,迫不及待地想亲自动手操作一下的时候,顺势打住,就让他们动手去做。在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小有收获的时候,挑选一些学生还比较陌生的馆,将他们作为成功的范例,让他们展示,每展示一副,都似随口地向学生询问是那个馆的图片。而,因为一开始学生的兴趣点只放在了下载图形上,只重视了图片的下载过程,而忽略了图片的命名过程,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这时,老师提出自己的困惑,下载的图形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那有什么意思?自然激发了学生的疑问:怎样可以让下载的图形,自己一目了然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下载图形的命名与重命名。

三、有效引导,评价语言活起来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免不了要对学生学习状态、问题回答、作品完成等情况进行评价,我们知道好的评价能够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那么,怎样的评价是有效的。

一开始,我注意到课堂评价对促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于是,在我的课堂上总是充满了鼓励和赞美--“你真棒!”“你真聪明!”,充满了师生有节奏的掌声。学生似乎一直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整节课显得生机勃勃。但是,没过多久,学生的热情就渐渐地冷却了下来。我的“你真棒!”“你真聪明!”似乎不再有它应该有的分量。

比如在上完PPT后,学生自由创作一份电子期刊,我先展示以往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这份电子期刊不错,里面的选材很特别,吸引了我。

师:很好,你是从期刊的内容角度进行评价。确实,一份好的期刊有主题,有内涵,能够抓住我们大家的兴趣点。

……

“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这样的评价,有对学生的肯定,同时教师准确清晰、严谨科学的分析点评,不仅向学生传递了好的电子期刊需要具备哪些要点,还给学生进行了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表达能力,掌握用规范的技术语言、用科学的信息思想分析问题的目的。

应该说,"灵动"的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追求的。当没有最好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努力向更好迈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