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如何培养语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阅读中如何培养语感
内容摘要:依据语文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能力。进行语感训练,就是要让学生直接参与感知语言的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是读者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内心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它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受,最终达到对语言文字快速领悟的境界。所以说,培养学生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通过形象感受培养语感
朗读不只是见字读音的直觉活动,更是朗读者在理智和情感的作用下,将视觉诉诸听觉,将文字转换成声情并茂的言语过程。如果能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中,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必定真切深刻。如《秋天》一文,讲的是秋色宜人及丰收的情景,朗读时就要通过看图及结合实际来读,使学生形象的感受到孩子们在田野中玩耍的乐趣。特别是文中多次出现的“秋风在田野里奔跑”等拟人句,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朗读训练要努力使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儿童的心中活起来,心中有了形象,朗读时才能再现文中的情景。朗读不仅要眼看口读,还要耳听脑想,努力再现课文所表达的情境。这样,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
二、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来培养语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谴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大量的朗读,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其中蕴藏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学生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感,奇特严谨的结构,都能留下一定的印象。如:教学《九寨沟》一课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课文,特别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山水的美,读着读着,对九寨沟的喜爱之情,就自然而然地用语气表达出来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如:在读了课文中描写的优美语句时,给学生播放画面,引导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再读课文。这样,使学生在读中体会文字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情感的熏陶。
三、创设教学情境,触发语感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初步感知课文意境,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便能触发语感。并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有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如:《田园风光》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田园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四、扮演角色,强化语感
中低年级教材中童话、寓言占有较大比例。这些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人物栩栩如生,为学生所喜爱。中低年级儿童想象力极其丰富,常常将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来看待,与之同喜忧,共哀乐。依据学生的这心理特点,教师凭借角色效应,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担当角色,引导他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这样朗读起来不但抑扬顿挫,还会饱含深情,极富情趣与感染力,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而和谐。如《九色鹿》中忘恩负义的调达、善良美丽的九色鹿,《一路花香》中谦虚的破水罐、骄傲的好水罐,等等都是学生爱扮演的角色。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一文时,让学生先各自揣摩狼和小羊说话时的语气,然后一起讨论、朗读,学生时而愤怒,时而怜悯,极富感情色彩。他们与主人公一同思考,一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体
验得真切深刻,读起来绘声绘色,情趣盎然。分角色朗读不但能让学生读好课文,还培养了他们对朗读的热情、兴趣、发展了他们的语感能力。
五、在教师生动的讲解、范读中培养语感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语言修养高、语言规范、情感丰富的教师,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感情,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有道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深浅、词汇量的积累多少、接触外界的程度如何、思维水平的高低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多渠道感知学生言语,又有意识的加以运用、提高,把学生的既知、未知的词句灵活、适当地渗透于语言的各个环节。如教师语言平淡乏味,学生听课自然枯燥无味。而如教师语言有文气,有语感,能掌握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表达作用;随着表情达意、传输信息的需要而有节奏,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结合生活实践和个人情感投入地表达,就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对语言的高度敏感性,平时说话有文气,语言精美,情意浓,学生也会养成这样的语言习惯。通过语言氛围的浸润,让学生多听、多想、多回味中感悟、积累词语,从而培养敏锐的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教师通过自身情感的调节,引发和调动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也融入在课文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
的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如孩子们听到我饱含深情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时,一个个泪眼汪汪。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勇敢机智、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既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给学生的朗读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达到了“传染语感于学生”的目的。
六、激活生活体验,领悟语感
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在教学《雨点》一课时,运用了想象的方法来激活体验,培养语感。在体会“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这句话时。学生结合图画,凭借已有的生活体验答道:因为池塘很小,里面的水没有江河的水流得那么快,所以它不怕被水冲走,静静地睡在上面,而且睡得很香;水蓝蓝的,仿佛是一条蓝色的床单,感觉就像我们睡在软软的床上那么舒服;一阵微风吹过,就像小时侯睡在摇篮里,妈妈的手轻轻摇啊摇,小宝宝睡得很舒服。
在自主学习“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散步”这句话时。由图画小雨点它的双手背在身后,慢慢地走着,想到老爷爷吃过晚饭在悠闲地散步……学生的描述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融入了自己对雨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