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变化 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解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省 1990~2000 年常住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说明人口增长率较高;2000 年之后,人口数量增加放缓,人口增长率下降至较 低水平。D 选项符合要求。
【答案】 D
2.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 题。
类型
结构特征
人口增长趋势及问题
少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 人口会迅速增长、不断扩
年轻
口比重小→出生率、自然 张,人口压力大,带来一
型
增长率长期较高
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
成年 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差不大 人口稳定在零左右的增长。
型
少年人口比重缩小,老年 人口将呈负增长,人口缩
年老
人口比重增大→出生率长 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
【答案】 B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的人口 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 2010 年 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 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 例的原因。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 年
B.1930~1950 年
C.1950~1970 年
D.1970~1990 年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 例,可分别计算出 191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9 300 万,193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 为 1.25 亿,195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1.4 亿,197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2 亿, 199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2.5 亿,201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3.08 亿。该国人口 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 A。第(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 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1910~193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 量约为 3 100 万;1930~195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 2 000 万;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 6 000 万;1970~199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 4 000 万。比较可知,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 C。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 第(1)题,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劳动力的需求,可以 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 又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故 选项 D 正确。第(2)题,人口的合理流动,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选项 A 错误。 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选项 B 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从而会减缓流 动人口增长,选项 C 正确。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重,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能改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会提高 城市化水平,选项 D 错误。
或折线
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
直观反映同一种
图(乙)
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
地理事物的变化
谷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的转
趋势
折点
类型
特点
用三个坐标轴
组成一个正三
角形,内作若
三角 干三条边的平
形 行线,并标注
统计 出三个坐标所
图 代表的变量。
(丙) 通常用来表示
有三个变量的
地理事物的百
分比结构
判读方法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 箭头,如上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 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 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为23%,15~ 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4)验证一下三个比例数值的总和是否为 100%
型
期下降
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
[例1](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 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
(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
A.2019 年,2066 年
B.2066 年,2019 年
C.2001 年,2019 年
D.2001 年,2066 年
(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解析】 由题干可知,18~65 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 口负担的人口。因此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即为劳动力人口比重最大,而劳动力 人口负担最重即为劳动力人口比重最小,若从 2001 年开始控制人口增长,每年 新生人口都将减少。过 18 年后原新生人口全部成长为劳动人口,故 2019 年该 国人口负担最轻。同样道理这批人 65 年后成为老人,这时人口负担最重。第(2) 题,出生人口的减少最先影响到婴幼儿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因此最先影响该 国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答案】 (1)D (2)C
4.下图为 2005~2012 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 是( )
A.海南 C.广东
B.四川 D.浙江
【解析】 本题可以结合该省常住人口数量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图中显示, 该省人口数量多,且常住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说明该省人口大量迁出, 选项中只有四川符合条件。海南省、广东省、浙江省属于人口迁入省份。故选 B。
【答案】 (1)A (2)C
人口迁移特点及影响分析
3.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 2 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
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
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
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解析]本题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为背景,考查我国 人口变化的相关知识。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82年 至2009年,我国0~14岁人口所占比重下降,故出生率在下降; 2009年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说明人口平均年龄增加;1982年4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低;1982年20~24岁人口的比重和 2009年相当,但由于2009年人口数量大,故2009年20~24岁年 龄组人口数量要比1982年大。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 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加大,我国老年人口数 量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读每一短柱对应的
适用于表示相互独立的地
柱状图
数值,然后进行不
理事物的静态对比,用柱
(甲)
同短柱之间的数值
状的长短或高低表示不同
对比,分析其存在
地理事物的差异。
的差异。
类型
特点
判读方法
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
表示地理事物在
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
时间上或空间上
曲线图
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的
的分配规律,能
(2)结构类图:
类型
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判读方法
反映某地理事物局部与全 判读时,主要是通过 扇形图
部的比例关系,适用于表 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 (丁)
示某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 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
由扇形统计图派生出来的 事物的特点,判断其
饼状图 三维图形,除了反映某些 性质。判读时,也可
(戊) 地理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较各扇形的圆心角
(3)析变化。从年轻型到年老型的正常转变(如 上图)。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 人口增长模式的不断转变而转变。如果某一阶段突然变 大或变小,或者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则要根据实际情况 考虑战争、灾害、人口迁入等因素。
(4)判增长。不同的金字塔类型,标志着出生率 和死亡率所决定的不同年龄结构的特征,并可看出未来 的人口增长趋势。具体如下所示: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复习课件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其可直观地表示某一 个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进而可分析该地区未 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判读时,可关注以 下几点:
(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 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 为三种类型,即①年轻型(增长型):0~14岁儿童比例 40%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4%以下,年轻人比重大 ,塔形下宽上尖(甲图);②成年型(静止型):0~14岁 儿童人口比重占30%~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4%~ 7%,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 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③老年 型(缩减型) :0~14岁儿童比重在30%以下,65岁及以上 人口比重占7%以上,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 塔形上下窄中间宽(丙图)。
外,还反映总体的绝对量 的大小
[例2](2011·广东高考)读“1995~2009年我国某 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1)~(2)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答案](1)B (2)B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 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
其判读方法为: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
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
规律→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具体如下表所示
:
(1)坐标类图:
类型
特点
判读方法
对应坐标轴分别判
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
[答案](1)D (2)A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 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人地协调发展 ②现代型 ③国际人口迁移 ④原始型 ⑤环境承载力 ⑥经济因素为主
人口增长特点分析 读下图,回答下题。
我国某省 1990~2014 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
【解析】 第(1)题,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 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主要是临近三市的省份;外来人口来源于人口大 省,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 3 省在北京、上海、 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适应、剩 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
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第(1)题, 根据图中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随时间的 变化可知,迁入率是波动上升,但不是持续上升,迁出率不是 持续降低,机械增长率等于迁入率减去迁出率,机械增长率是 总体上升,因而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2)题,根据上 题可知,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加大,总体呈上升的趋 势。结合四个选项,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上 海,安徽、湖南、河南三个省是我国中部省区,人口是以迁出 为主。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 部省份比例高。
(2)3 省与 3 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 3 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 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6.下图曲线为某国 2000 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 0~1 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 线。18~65 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 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 2001 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 为 2000 年新生人口的 80%。据此完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