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国际贸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物是一切可以进行物理移动的物质原料,由这句话就可以判断出,物流的包涵X围的广阔,发展前景的远长,大多数的发达国家由于生产资料市场经过发育,现已形成了适合本国的国情的现代化物流体系,而且与国际发展也已达到了相互紧贴的密切的关系,针对现在物流市场的重要性,现在不止是发达国家重视,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以中国为例——中国现在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

关键词:物流发展本国国情国际贸易

目录

一、起源 (1)

(一)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

(二)分销物流学阶段

二、.中国物流的发展 (1)

三、世界物流的发展 (2)

(一)概念

(二)国际物流的主要特征

(三)国际物流体系的内涵

四、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 (3)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

(二)第三次利润革命

(三)实施办法

五、结论 (4)

绪论

面对现在物流的发展中国是怎样面对的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的物流面对的是世界,在发展中是必须面对的,也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考虑的一个在重要问题。现代物流覆盖了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这也是和国际贸易紧密结合的一个结果,而国际物流是物流活动和物流构成体的国际化延伸,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很多国际商业超额利润都是通过物流业的延伸服务来实现的。从宏观上看,当代物流的内涵与外延,随着跨越国界和新兴业务的生成处于不断演进之中,而对于一个发展中

国家而言,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向国际化迈进,物流的观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扩展。

现在的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贸易国,钢、铁、铜全球消费量第一,原油进口量全球第二,是许多世界制造业产品、整机、零配件的最大生产基地,物流量在国际物流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果加上国内体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而当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同这一地位并不相称。

除了内资制造业的扩X,跨国公司也纷纷把其制造业部分移向中国,我国制造业产出的增长位居世界前列,21世纪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基地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我国的交易成本很高,这使得我国企业的总成本并不低。这就需要中介服务特别是物流服务来帮助降低交易成本。物流业越发达,物流成本就越低,物流总成本在GDP中的比例就会越低,这个国家的制造业就会显著地降低成本并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因此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中国必须集中精力建立高效、快速的现代供应链管理体系,否则中国的制造业将丧失自己的顾客和原本光明的未来。

一、起源

人们虽然长期对物流现象习以为常,但是一直到20世纪初以前,还没有“物流”这个概念。物流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从20世纪初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体现了物流的产生和发展。

(一)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

应该说物流的形成是由美国的军方的一位从事军事后勤的少校提出的,当然他是以军事的后备和军事物资的移动的观点提出的,称之为“与军事的移动与供应有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当然啊这只是一个分支,不可能代表整个物流体系。

但是他将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观点。

(二)分销物流学阶段

是20世纪50 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阶段,主要把物流看成了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物流信息等各种物流活动的总和,主要研究的是物流活动在分销领域的优化问题,在各个物流专业理论和应用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系统理论、运输理论、配送理论、仓储理论、库存理论、包装理论、网点布局理论、信息化理论以及它们的应用技术等。

二、中国物流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实行“三沿发展战略”广三沿”是指“沿海”地区。“沿江”即沿长江地区和“沿边”即沿国境地区),通过扩大沿江和沿边地区的

对外开放来振兴内陆经济。其发展模式是把发展机制向内陆地区进行传播。

但是这个战略并不是在充分研究其有效性之后提出来的。战略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各经济区间的相互关系是否有充分的发展。但是,在现实中,经过了30年以上僵化的计划经济时期,各经济区被严重地条块分割。

(1)按计划分配的物流减少了,伴随经济体制改革,中央政府控制的生产资料X围急速地缩小了。例如:煤炭生产量中计划分配部分从1979年的59%急剧减到1990年的40.7%,钢材则从77.l%到41.5%,木材则从85%到21.8%。不过生产资料的运输量并没有减少,其中大部分依然通过铁路运输性产资料运输占铁路运输总量的比率一直在70%以上)。那么,将计划分配运输的占有率用“生产资料的铁路运输量占货运总量中的比率”来代替便可以发现其变化,从1978年的37.9%减少到1997年的11.3%,实际上计划分配的运输量的占有率应该更小。

(2)由于搞活地方经济,区域内物流需要增加了。这主要表现在承担短距离运输的公路运输迅速成长。各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的占有率急剧增长。然而其平均运输距离并未增加(1978年的32公里增加到1997年的56公里。这之间铁路的运输距离从496公里增加到772公里)。另外,这与改革开放时期,带动经济增长的轻工业、消费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及与这个时期设立的外资企业对物流的要求有很大关系,特别是适合于公路运输的特点(小批运输、送货上门运输的可能)。

(3)跨地区的物流也有增加。这可以表示铁路运输到省外、地区外的运输量变化。

根据研究分析各省间的物流量的变化,流出、流人均高出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的有XX、XX和XX等。其中,与XX有着很高运输增长率的流人地、流出地的X围波及全国,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与运输距离长短无关的物流量大大增长。其背景可以推测为:对外开放先行的XX作为委托加工贸易的基地,原材料从全国汇集于此,XX生产的商品运输到全国各地。

三、世界物流的发展

(一)概念

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X 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从国际贸易的一般业务角度来看,国际物流表现为,实现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的过程,即实现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和收取货款,而买方接受单证、支付货款和收取货物的贸易对流条件。

从本质来说,国际物流实质上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国际物流系统涉及多个国家,地理X围大;同时由于各国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经营管理方法、生产习惯不同,一些因素变动较大,在国际间组织货物从生产到消费的流动,相比较国内物流更加复杂。因此国际物流的目标即是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