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知识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历史知识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从近年全省各地的中考来看,尽管历史学科在考试成绩中所占比重不大,加之部分市州还实行了开卷考试,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历史学科的削弱,相反,是对学生学习历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无论从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均不可小视,尤其是到了初三后半期,更应引起足够重视。那么,怎样才能打好初三历史复习的总体攻坚战呢?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学高级教师、西昌一中历史组组长张静。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张老师说,学习历史的根本要求,就是学会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去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她谈到,针对当前历史考试的特点和新动向,师生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无论考试方式怎样变化,都要真正重视历史课。近年的中考试题逐步呈现人性化和人文关怀的特点,因此,师生要时刻关注中考历史的新变化、新趋势,以及当前历史教学发展的新潮流,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好题型。要注重综合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该记的仍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但决不能死记硬背,要跳出以往的旧框框。

“遵循课程标准,以教材为依据,上好复习课,这是历史复习中师生都应遵循的原则。”张老师说,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跟着老师走”,因而,教师首先要制定一个总体复习计划,明确如何教,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性。再根据学生把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差异分别制定详细计划,并编写出切实可行的复习提纲。其次,教师要根据新课标,把所学历史知识归纳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辅之以必要的练习。此外,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命题范围和难易要求,理清知识线索,构筑知识框架,把握总体脉络,真正成为学生中考方向上的“导航师”。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但师生互动也不可或缺。”张老师指出,夯实基础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具体说来,就是依据教材一个单元、一个课题、一个章节地复习,同时做好笔记,为下一步的巩固提高提供一个明确思路。张老师认为,学习历史不能只记不练,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应试能力。在练习时,选择质量高、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定时、定量地练习,练习最好在课堂中完成。练习之后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评讲,“因为在评讲过程中,老师不仅可以对学生未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点分析,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答题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答题要领、答题技巧和书写方面的规范要求。”

最后,张老师强调,复习历史知识虽是一个“忆旧”的过程,但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只有把古今、中外结合起来,联系起来,才能达到“古为今用”的学习历史的目的。

历史备考点津提高效率把握节奏

中考临近,提炼复习内容、提高效率是历史复习中首要关注的问题。1.立足课本,重视基础知识

考生需要认真阅读课本,深入领会课本知识框架,只有把握了知识的框架,才能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的归属弄清楚。同时,要注意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

们可以在学习一个或几个标题的内容后,及时归纳分析,从中找出基础知识(如几个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做,既利于掌握基础,又利于分析问题。2.适度练习,提高运用能力

考生同时也需要借助复习资料来检验学习效果,训练解题的应用能力。考生平时练习时很少注意节奏、速度,而考试则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所以,平时练习习惯了松散、随意,很多考生在中考时就难以交出一份高水准的答卷。为防止这种失误,考生在平时练习就必须限时完成一定的量,让自己紧张起来。

不少考生在练习时,只做选择题,很少甚至不做材料解析题、问答题,这种方法很不科学。考生在复习时,应坚持看一道材料解析题和一道问答题。先将题目默读三遍,注意关键词,列出答题提纲,然后对照参考答案,比较哪一种答案更好,再将自己理解的答案分析给老师、同学听,相互讨论。这样做,对考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提炼观点非常有利。3.规范答题,培养良好习惯

复习中,不少考生答题不规范,也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缜密的思维习惯。考生在训练答题时,一定要列提纲按条解答。练习后,一定要听老师的讲评,或对照答案进行采点分析,找出作答的规律。

中考历史:注重训练把握热点

认真阅读《考试纲要》,明确考试要求。

今年《纲要》与去年相比有所变化,如在考试内容方面,中国古代史部分所考子目比去年增加了27条,增加幅度较大。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则与去年持平,世界史部分增加了15条,乡土史部分增加12条。由此可见,今年考试范围比去年有所扩大,知识覆盖面更广。在考试要求方面特别强调了将在试卷中结合有关问题适当渗透对其他人文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这也是符合当前考试趋势的。考生应对《纲要》中作出渗透标记的子目提前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

注重"双基"训练,充分掌握史实。

历史中考试卷内容覆盖面广,如果考生不能熟练掌握大量史实,必然在答题时手忙脚乱,影响答题速度。数年来的开卷考试都已验证了一点,即在开卷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都是基本功扎实、史实清楚的考生。考生应熟练掌握《纲要》中所列子目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科能力。对于考试水平为A和B的子目所涉及的内容,必须熟记。如莱克星顿的枪声,就应掌握它是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和时间、地点,并能在地图上识别。对于考试水平为C的子目,因其数量较少,可以在考前逐条分解消化。如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考生应分析其性质以及它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之主要区别,这样才能充分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把握时代热点、焦点,注重学科渗透。

最近数年的历史中考表明,其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越来越重视,时代参与性越来越强,特别今年强调了对其他人文学科知识的渗透,考生应给予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应

对工作。在热点、焦点问题方面,可以关注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之比较,台海问题与历代中央政府和台湾之关系,日本军国主义暴行与日本右翼势力近来之表现,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地区和民族冲突问题,经济全球化之利弊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在学科渗透方面,应当多关注地理、时政和文学方面知识的渗透,如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置台湾府和当前台海问题时政的联系,红军的长征路线涉及到的地理问题等。

应付中考历史有诀窍

复习时,多制作和利用"自己的作品"。所谓"自己的作品",是将需要复习背诵的要点整理成笔记和录音。现在,随着办公条件越来越现代化,很多人更多地依赖传真、复印等快捷的手段。比如,有的同学几个人分工,分别将书上的要点复印下来,再通过传真汇集到一个同学那里总集成后再传给每个人。这样做的好处是分工合作,省时省力,但不利的是没有经过自己的分析、加工、整理,机械地去死记硬背条条概念,反而不容易记牢或加深理解。不少同学在考试时答此类题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只有骨头没有肉",或者是将同类题目的要点混淆,就是因为在复习时图省力,没有付出自己整理消化的努力造成的。如果通过自己理解加工出来的要点,答起题来就会游刃有余、融汇贯通。

把自己整理出来的复习要点制成自己的录音,反复去倾听,是加深记忆的好方法。因为平时在对话时,你只注意了对方说话的声态和语调,面对自己的话语并没有太多在意。如果你将自己的话语录下来再放送出来听,肯定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似曾相识的新鲜感。有人试过,听电台广播员播送的录音,由于语调过于正规、流畅,引不起你太多的刺激和感受。但如果听你自己的录音,会发觉自己讲话时的许多平时察觉不到的细微特点。比如那话语间短促的喘息、有点共鸣的鼻音、沙沙的底蕴、偶尔的迟疑与口吃,甚而不慎读错时的窃笑和自责,都会下意识地留下一些印象。有的考生,记得最清楚的复习要点就是听自己录音时,自己口吃或念错的那一部分,这些"小插曲",反而在无形中刺激和加深了他的记忆。

还有一种办法,是将自己整理的复习要点录入电脑,录入时可动脑子搞一些小花样。比如每一个要点都用不同的字体录入,考试时一想起此要点就会联想到此种字体,也就不会出错。再有,将某些要点点缀一些奇形怪状的小花边或小标注,一想到这些小标注便会联想到这些要点。有的电脑谜还将这些复习要点编上一些电脑游戏的名字,在趣味盎然中轻松记忆。这些自己动手加工过的"作品",会使考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单调模式,提高复习记忆的功效,客观上会起到"自己给自己减负"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