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名称:钙
英文缩写:Ca
所属类别:微量元素
参考范围:46.0-84.0mg/L
临床意义:
1.血清总钙增高:常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引起肠道过量吸收钙。
2.血清钙降低可引起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而使手足搐溺,可见于下列疾病:婴儿手足搐溺症、维生素D缺乏症、引起血清清蛋白减少的疾病(恶性肿瘤、严重肝病等),伴高血磷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伴血磷正常或偏低见于佝偻病、骨软化症。
3.血清离子钙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代谢性酸中毒、肿瘤、维生素D过多症等。
4.血清离子钙降低: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慢性肾衰、肾移植或进行血透析患者、维生素D缺乏症
影响因素:1.使用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标本,不能使用钙螯合剂(如EDTANa2)及草酸盐作抗凝剂的标本。
2.血清总钙受蛋白浓度影响,血清蛋白异常时,需校正。
3.在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离子钙时,为保证电极的稳定性,离子钙分析仪需24h开机。
4.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测定,否则样品pH易发生变化,血清pH每增加0.1,离子钙降低
O.lmmol/L。
5.在治疗中使用维生素D、葡萄糖酸钙、双氢氯丙嗪、雄性激素、雌激素、黄体酮、己烯雌酚、睾酮等药物可使结果偏高。
6.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尿药、硫酸钠等药物可使
二项目名称:镁
英文缩写:Mg
所属类别:微量元素
参考范围: 26.4-50.4mg/L
临床意义:
1.血清镁增高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及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艾迪生病和糖尿病昏迷等。
2.血清镁降低①长期禁食、吸收不良或长期丢失胃肠液者(慢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及长期吸引胃液等造成的镁由消化道丢失。
②慢性肾炎多尿期或长期用利尿药治疗者造成的镁由尿路丢失。
③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酸中毒、醛固酮症及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等;④急性胰腺炎。
影响因素:1.污染的玻璃器皿最容易影响测定,建议使用一次性聚乙烯试管。
2.因红细胞内含镁量较高,故溶血标本有干扰。
3.不能采用含有枸橼酸盐、草酸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能与镁结合的抗凝剂。
4.大量使用维生素、长期服用皮质激素、大量使用利尿药等可使血清镁降低。
•
三项目名称:锌
英文缩写:Zn
所属类别:微量元素
参考范围:4.8-9.3mg/L
临床意义:
1.血清锌增高主要见于工业污染引起的急性锌中毒,此外还可见于甲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风湿性心脏病、子宫肌瘤、局灶性脑病及精神病、X线照射后等。
2.血清锌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酒精中毒性肝硬化、肺癌、心肌梗死、白血病、慢性感染、恶性贫血、胃肠吸收障碍、妊娠、肾病综合征及部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等。
影响因素:1.由于红细胞含锌比血浆高,故应尽快分离血清,及时侧定。
2.橡胶制品含锌较高,故检验容器不可用橡胶制品。
3.所用器皿必须经10%硝酸或盐酸浸泡过夜,洗净备用。
建议使用一次性聚乙烯试管。
4.整个过程严格防止锌污染。
5.比色杯尽可能专用,以免污染影响测定结果。
6.加入显色剂后,应在30min内完成测定。
显色剂试液在低温时会浑浊,置37℃水浴5min即会澄清,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
7.口服避孕药可使锌测定结果偏低。
•
四项目名称:铜
英文缩写:Cu
所属类别:微量元素
参考范围:比色法:成人:男11.0~22.0μmol/L;女12.5~24.0μmol/L。
儿童:5.0~
24.0μ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铜增高见于急慢性白血病、各种淋巴瘤,尤其是霍奇金病、血色素沉着症、胆汁性肝硬化、急性心肌梗死、伤寒、肺结核、恶性贫血、风湿病、急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烟酸缺乏(糙皮病)及恶性肿瘤等。
2.血清铜降低婴儿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腹泻、骨骼改变、低铜血症及肝豆状核变性等。
此外,还见于一些低蛋白血症,如营养不良和肾病综合征等,也可见于烧伤、缺铁性贫血和慢性局部缺血性心脏病等。
影响因素:1.送检标本应避免溶血。
2.三碘酪胺、女性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可使铜升高;
饮用大量牛奶、口服制锌剂可使铜降低。
3.所用器皿必须经10%硝酸或盐酸浸泡过夜,洗净备用。
建议使用一次性聚乙烯试管。
4.比色杯尽可能专用,以免污染影响测定结果。
相关仪器试剂:
•
五项目名称:血清铁
英文缩写:Fe
所属类别:微量元素
参考范围:380.8-572.3mg/L
1.血清铁增高常见于红细胞破坏增多时,如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及红细胞的再生或成熟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红细胞性贫血、铅中毒引起的贫血。
此外还可见于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液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肾炎及反复输血等。
2.血清铁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吸收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体内贮存于网状内皮系统的铁释放减少(如急慢性感染、尿毒症、恶液质等)、慢性长期失血及恶性肿瘤等。
3.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转铁蛋白合成增加、急性肝炎等。
4.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常见于肝硬化、肾病、尿毒症、色素沉着、溶血性贫血、慢性感染、白血病、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等。
影响因素:1.标本避免溶血。
2.血清铁含量有昼夜波动,早上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午夜时最低,因此标本最好固定时间进行。
3.右旋糖酐、口服避孕药和铁剂可使测定结果升高。
阿司匹林、考来烯胺(消胆胺)、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可使结果降低。
4.测定所用玻璃器皿必须用10%盐酸浸泡24h,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烘干方可使用,防止因污染而影响测定结果。
5.比色杯专用,建议使用一次性塑料器皿。
•
六项目名称:铅
英文缩写:Pb
所属类别:微量元素
参考范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儿童<1.45μmol/L;成人1.93~4.83μmol/L。
1.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其理想浓度为零,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入血后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
铅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用。
2.铅增高主要见于铅中毒,目前认为铅中毒机制中最重要的是卟啉代谢紊乱,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受到障碍。
铅还可致血管痉挛,又可直接作用于成熟红细胞,引起溶血。
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的正常功能紊乱,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由于铅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且缺乏特异性,所以临床表现复杂,如易激惹、抽搐、反复腹痛、反复呕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氨基尿、糖尿等,主要累及神经、血液、造血、消化、泌尿和心血管系统。
3.铅降低见于心肌梗死,可出现于发病后的几天内。
影响因素:1.标本避免溶血。
2.测定过程中防止铅污染。
3.血清铅水平在铅中毒后的早期过程中升高。
所属类别:微量元素
参考范围:0-400ug/L
临床意义:
1.铬广泛分布于所有组织,其中以肌肉、肺、肾、肝脏和胰腺的含量较高,铬是胰岛素的激活剂,无铬的参与胰岛素将不能有效调节人体血糖浓度,此外,铬还能增加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因此铬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控制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谢。
2.血清铬升高主要见于急性铬中毒(主要为四价铬)和从事含铬作业工人的慢性铬中毒。
铬中毒可导致胃肠综合征、肝炎及肺癌,此外还见于肾透析患者。
3.血清铬降低可见于糖尿病、冠心病等,表现为体重减轻、糖耐量异常、呼吸商减低、抗胰岛素现象和神经系统损伤。
影响因素:1.采样及测定过程中应严格防止铬污染。
2.禁止接触玻璃器皿,可用无菌一次性聚丙烯样品杯或其他无铬污染的器皿收集。
七项目名称:锰
所属类别:微量元素
参考范围:6.6-21.6ug/L
升高:锰中毒、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急慢性肝炎、坏死性肝硬化、风湿性关节炎、日光过敏症等。
影响因素:(1)孕妇血清锰测定可升高。
(2)锰在体内的分布,一般认为发锰含量较稳定,比血锰、尿锰更能反映人体内的水平,其含量发尖部多于发根部,且与头发颜色有关,通常黑发含锰量>黄色>白色。
参考值1.2~2.1μg/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