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推动宁夏农村经济发展对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推动宁夏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摘要:西部大开发是宁夏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宁夏又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宁夏农村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高度概况,结合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进而提出新时期宁夏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经济对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广大农村焕发出空前的活力。
进入新世纪,中央连续颁布9个“一号文件”,其内容涵盖从农民增收到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尤其西部大开发十年,宁夏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农村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双型”社会建设取得实效;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宁夏要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实现小康社会重要目标,加快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加快三大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1.1引黄灌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装备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和都市观光休闲农业。
重点示范
设施园艺、设施花卉、设施瓜果、盐碱地改良技术、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奶牛创高产、粮食创高产技术、适水产业稻田养蟹等提质增效技术。
1.2中部干旱带: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为重点,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围绕水源、突出特色,大力发展苜蓿草、压砂瓜、红枣、马铃薯、油料、小杂粮、中药材、小茴香等特色种植业和以滩羊为主的草畜产业。
在雨养旱作区,重点示范集雨补灌、覆膜保墒、坐水点种等旱作节水技术,引进转化国内外最新节水科研成果、最新最优抗旱优质牧草新品种、全程机械化、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等。
在四大扬黄灌区和库井灌区,重点示范设施农业,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高效饲养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
1.3南部山区:坚持“生态优先、草畜为主、特色种养、产业开发”的方针,在河谷川道的库井灌区,以大中小拱棚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种植、设施养殖业。
在其他地区大力发展草畜、中药材、小杂粮、马铃薯、冷凉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
重点示范国内外马铃薯优新品种、马铃薯三级良种繁育体系、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机种机收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优质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
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2.1实行龙头企业带动,使企业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宁夏农业要围绕十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一批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和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其建设绿色原
料基地,延长产业链条,开发优新产品,打造强势品牌,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一批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通过集成重组,在加盟集团化经营中加快技术革新、产品换代、品牌重塑和管理升级的步伐,尽快成长为大、高、外、优、强的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清真牛羊肉、乳制品、羊绒制品、枸杞制品、生物药品业、清真食品、粮油制品、葡萄酿酒、脱水蔬菜、果(菜)汁饮料和马铃薯淀粉等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
同时积极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规范化管理,真正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2.2抓好基地建设,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
产业基地是龙头企业得以发展的依托和条件,是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和产业链条的第一环节,宁夏要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新思路,立足现状把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的发展、主导产业的扶植、产业链条的延伸紧密的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建设好13个特色产业的产品生产基地。
2.3搞活市场流通,提高销售组织化程度。
在现阶段应重点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跨区域的销售网络、连销店;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
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专用运输业,尤其是冷藏运输、集装箱运输、长距离运输,组建实力强、信息灵、渠道畅、网络广的营销实体,使之成为化解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有效载体。
要大力发展无形市场,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
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适度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
2.4强化体系职能,提高服务组织化程度。
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就必须建立起一个与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领生产者进入市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宁夏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加工运销等全程服务。
3.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1优化水资源配置,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省区。
其中,在北部引黄灌区将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中部干旱风沙区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强地下水勘查,改造延伸扬黄工程,扩大供水范围,建设集雨设施,确保饮水安全;在南部黄土丘陵区以流域为单元,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强生态保护与水源涵养。
3.2重点实施中北部土地整理与开发、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使全区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650万亩以上。
3.3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示范区以及南部黄土丘陵生态农业示范区等三大示范区建设。
3.4加大农村水、电、路、气、信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教育、文化、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
3.5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六个百万亩”等重点工程,加快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建设西部生态屏障。
3.6重点加强抗旱救灾、防洪减灾和抗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加大信贷资金投入,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
4.11、重新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范围,进一步拓宽支农领域,将农业发展银行从单纯的“粮食银行”转变为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的综合型政策银行。
通过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本使其尽快地富裕起来。
4.2引导、规范民间借贷。
要积极培育民间资本市场,鼓励有资金实力的农民个体,参与民间信贷,将闲散资金投向农村借贷市场,解决农民长期或短期信贷需求。
农民信贷主体存在的必然性是身份都是农民,最了解农民,不仅可以直接了解农民债务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也了解农民的信用度,还能起到直接或间接的监督作用。
4.3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近年来推出的农户联保形式对保障农户贷款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贷款覆盖农户比例仍较低,贷款数额仍偏少,很多中低收入农户仍得不到贷款。
4.4进一步强化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意识。
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根在农村,就要广泛关注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只有这样,农民才能信任,
才能和信用社结成利益共同体。
信用社的基地在农村,应将营业网点设在农村第一线(行政村或村民小组),或在农村第一线建立流动银行,这不仅方便农民,更主要的是能更多的了解农民,了解农民的信用情况,了解农民的生产经营情况,当然也方便监督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
5.采取多元联动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5.1筑强工业支柱,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工业是强区之基、富民之本。
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要持续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跳出农业抓增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创业经济,变农民为市民,促进农民增收。
5.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农民增收亮点。
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
宁夏旅游业布局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条发展轴、三个增长极、四个旅游集散地、六大旅游区、八项旅游重点工程和十条特色旅游线的总体格局。
在总体框架下,要深度开发西夏文化、黄河文化、大漠文化和回族文化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配套发展服务业。
要围绕创建旅游重地,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为游客提供一流的旅游消费服务,使更多的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住得下。
同时,支持、鼓励和引导餐饮、宾馆、商贸、交通、通讯、房地产、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条。
5.3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紧紧抓住黄河金
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加快以县城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人口的居住集中化程度,充分发挥城镇的承载、聚集、辐射作用,把县城、中心镇建设成为农民转移就业的适宜地、自主创业的最佳区。
大力发展镇域农业经济,建设特色农业园区,引进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增强区域经济整体实力。
同时,鼓励当地农民出让土地,交由企业开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构建多元化增收格局。
5.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挖掘农民增收潜力。
农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和根本,培育和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是加快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
要把培育特色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推进产业化、标准化、区域化进程,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龙头企业+协会或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使农民在产业化进程中实现持续增收。
5.5强化劳务输出,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增收之源。
要做大做强劳务经济,通过大规模转移农民,增加收入。
一是向种养业深层转移劳动力。
二是推进全民创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
三是向外地转移劳动力。
四是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阳光工程”,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打造劳务品牌,力争使劳务经济成为农民最直接、最有效、最活跃的增收亮点,促进农民增收。
6.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一是围绕“三大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以13个特色优势产业带为载体,突出“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科技支撑、综合配套、机制创新”,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县负责,部门联动,多方支持”的机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不同产业、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二是按照“一个产业,一支研发推广队伍”的要求,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流动服务,合作共赢”的原则,组建跨区域、跨部门、跨所有制的科技创新团队和示范推广团队,打造创业、创新、创优平台,从技术研发——试验示范——集成推广等全过程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设施的研发、引进和示范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三是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为导向,加快粮食及特色优势作物的新品种选育、引进和地方优势品种的提纯复壮,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大力实施奶牛良种工程、肉牛肉羊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建立健全奶牛良种繁育体系、肉牛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和水产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对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贡献率。
四是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有利时机,加快农机装备升级换代,走大中型复式机械和小型高性能机械相结合的宁夏农机化模式。
7.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建设,全力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7.1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因地制宜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7.2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
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完善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督;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
7.3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要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保障水平和政府补助标准,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7.4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
要加大农村饮水工程投入,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
8.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公共管理一体化。
参考文献:
[1]于同申.《发展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吴素芳.统筹城乡发展与解决宁夏“三农”难题[j].《宁夏党校学报》.2005.3(3)
[3]吴素芳.宁夏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10(2)
[4] 朱希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5] 马晓河.必须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扩大农村消费[j].宏观经济管理,2010(2)
[6] 何忠伟.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c].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7]周震虹.《中国农业产业化之路》[m].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李俊萍(1969-),女,汉族,籍贯宁夏,工作单位:西吉县委党校,大学学历,中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