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主要特点及时代意义(兰晓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主要特点及时代意义
兰晓程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井冈山 343600)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比较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特点,分析井冈山红色文化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中的独特作用,从而进一步阐述其深远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特点;时代意义
井冈山红色文化,是井冈山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其文化品格和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和价值内涵,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井冈山红色文化具有显著的特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一、红色文化的主要特点
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关系层面,简要概括为三个特点:
(一)井冈山斗争和人的精神,构成了红色文化的时代特征。
井冈山斗争为红色文化打上了鲜明的烙印,这是红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数量众多的诗词、楹联、歌谣、戏曲、故事、传说、标语、漫画,直接鲜明地呼应了井冈山斗争这一强烈的时代主题。
它的独特的文化形式,记录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它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最主要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生态,成为当时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受众最多的文化行为,对中国红军、根据地人民是一种熏陶,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二)红色文化是井冈山斗争历史“活”的见证。
革命根据地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湘赣边界党的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地人民的“硬实力”,还取决于红色文化的魅力,红色文化的活力,红色文化中所体现出的“软实力”。
红色文化中的诗词、楹联、歌谣、故事等一部部革命历史经典,塑造了开天辟地的领袖和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悲壮人生和剑胆琴心,也为普通的红军战士、根据地人民的人生,确立了闪光的坐标。
这些都是最吸引人和最感动人的篇章。
红色文化,在精神价值上继承了中国文化这一特点,为井冈山斗争、为民族奋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中国的文化生态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注入了精神钙质。
(三)井冈山红色文化是根据地人民集体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1928年秋,毛泽东写下的《西江月·井冈山》,以大气磅礴、内涵深邃的诗词艺术,生动地记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1928年2月,彭德怀的诗作《跃上井冈旗帜新》,以澎湃的热情,抒写了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主题,反映了当时共产党人、工农红军、根据地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呼声。
红色文化,是他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总和,凝结了他们的智慧、传送了他们的情感、体现了他们的风格;红色文化,适应了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红色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井冈山红色文化,所表现的那种忠于理想、坚定信念的无畏气概,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坚强意志,战胜困难、艰苦创业的高尚情操,关心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法宝,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立足点。
今天,我们重新学习研究红色文化,吸取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面对困难和挑战,需要坚定信念的无畏气概。
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红色文化讴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大无畏气概,鼓舞人们追求坚定信念的人格尊严,不受任何
外力所威胁。
为共产党人、红军将士、根据地人民提供了精神食粮,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最大范围也不过湘赣边界6个县,面积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
也就是说,全国城乡的极大部分地盘是由国民党反动派所统治着,那么,井冈山军民是怎样同全国各个根据地一道,同心同德,并肩战斗,星星之火,终于燎原呢?这个问题,大量的诗词、楹联、歌谣、故事、漫画、标语等等,都作了充分的体现。
1928年8月,毛泽东从湘南回师井冈山途中,获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阕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填词赞颂,更坚定了井冈山军民的信心,产生了巨大的政治效应。
还有歌谣《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唱的是“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故事《龙源口战斗》,讲的是“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跨江西两只羊(杨)”。
还有故事《黄洋界保卫战》、《飞兵永新》、《大战五斗江》等等。
这样的诗词、歌谣、故事不胜枚举,流淌着红色文化的血液,体现了理想信念的力量。
一首民歌《歌唱中国共产党》,唱道:“中国共产党呀革命最坚强,穷人要抬头,全靠共产党,腊月盼春风呀,黑夜盼天亮,革命一定能胜利,穷人得解放……”。
还有故事《刘仁堪视死如归》,讲的是:莲花县委书记、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刘仁堪,当敌人对他下毒手的时候,他拉开嗓门喊道:“乡亲们!革命一定会胜利……”。
敌人残忍地割掉他的舌头。
顿时,鲜血直淌,他忍着剧痛,用脚趾沾着殷红的鲜血,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共产党成岁!”。
这些诗词、故事都表现了湘赣边界共产党人、红军战士、根据地人民那种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矢志不渝的信念。
“渝”是什么意思?就是改变。
中国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在中国一定能够建成共产主义。
这种忠于理想、坚定信念,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也不会改变,即使砍掉脑袋也不会改变,坚定到这种程度。
在乌云密布的年代里,正因为有许许多多的革命者矢志不移、坚贞不屈,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才所以燃遍全国,走向胜利。
红色文化为今天提供了重要启示:面对困难和挑战,信心是战胜金融危机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坚强基石。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
在当前保增长的关键阶段,困难前所未有,挑战也是前所未有,机遇也是前所未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特别重要。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对我国、我省经济的不利影响还在不断加深。
此时,风清气正,决心和信心可以凝聚人心。
我们不论遇什么困难,什么情况,都要坚定加速发展、加快赶超的信心。
只要我们在把握危机蕴藏的机遇中增强信心,在逆境中培育有利因素,就一定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如今,这句话已风靡世界,成为激励人们勇敢面对金融危机的一句名言。
信心十分重要,但信心还不等于转危为安的巨大力量。
要获得这种力量,只有在增强信心的基础上,必须是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同心协作才行。
同心的基点在哪里?就在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只要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信念,步调一致,戳力同心,转危为机,就一定能够实现。
当然,转危为机过程中决不会轻松,必然遇到无数的困难、艰辛、挑战,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红色文化体现出来的井冈山精神和价值取向,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来源,我们必须以红色文化为我们提供的精神激励和支持,在特殊时期,以特殊的坚定信念,作出特殊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砥砺意志,推动科学发展,成功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既定目标。
(二)关注民生,执政为民,必须掌握关心群众的重要法宝。
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初,就身背斗笠,脚穿草鞋,走遍了整个罗霄山脉,对湘赣边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而周密的社会调查。
他十分了解人群众生活的疾苦,那时,工农革命军每到一个地方,通过写标语、访贫问苦、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的宗旨,宣传革命道理,调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同时,倾听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深得群众
的欢迎。
故事《上门板》、《捆稻草》讲的是:红军官兵自觉地遵守群众纪律,借了老百姓家里的门板,用完后主动把它上好;用了群众的几捆稻草,部队出发前都整整齐齐地把它捆好,还给主人。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密切了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
此时,又有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歌谣、故事,融入井冈山军民的心灵深处,为井冈山的斗争注入新的不竭动力。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
战争的动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因为湘赣边界党组织、工农红军能密切联系,为群众谋利益,因而从人民群众中取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援。
党和人民群众坚如磐石的紧密团结,化为我们党在敌我力量悬殊艰难环境里不断取得斗争胜利的强大力量。
这时候,许许多多的故事、歌谣展示了人民的心灵世界、生活态度、人生愿望和追求。
当年,边界的群众从大人到小孩都动员起来,平时,帮助站岗放哨、送信、抓坏人、探敌情;敌人来“会剿”时,则参军参战,抬伤兵、运子弹、送菜送饭。
故事《送盐》讲的是:”好不容易在白区弄来了一些盐,自己舍不得吃,用盐化成水,浇在衣服上,晾干后再穿着混过敌人的岗哨,把盐送到红军手里。
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当时宁冈县茅坪乡妇女主任聂槐妆,这是她第五次给红军送盐。
路上,敌人搜查很严,发现了她身上藏盐的“秘密”,残忍地把她杀害了……。
故事《削竹钉》讲的是:“为了保卫黄洋界哨口,根据地人民日夜削竹钉,削好后沾上牛粪和人尿再放到火上烤,然后把坚韧的竹钉埋在上山的路上。
井冈山军民团结一致,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这些歌谣、故事,无不体现了党群之间,军民之间,团结一致,浴血奋战。
此后,湘赣边界的军事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面对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人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当年,关心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斗争得以坚持、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重要法宝。
时至今日,这一重要法宝,更为珍贵。
今天,关心群众、依靠群众仍然是我们应对危机、战胜困难的重要保证。
依靠群众首先要关心群众,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按照胡锦涛同志“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的重要指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集民力,越是困难,越要重视民意、体察民情、关注民生。
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切身利益问题,理所当然就是政府最重要、最紧迫的民生工作重点。
保增长,最根本的是保民生,我们始终要把发展目标定位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关注民生,要关注教育公平、医疗卫生保健、扩大就业、住房、人居环境、脱贫解困、生活平安等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利益问题。
我们要珍视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牢记宗旨抓民生,深怀感情抓民生,凝聚智慧抓民生,集中精力抓民生,以实施民生工程为重点,保障群众生产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在群众“盼”上得人心,在群众“急”上下功夫,在群众“怨”上改作风。
关心群众、依靠群众,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的全部工作都应该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更要有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红色文化的众多诗词、楹联、戏曲、故事、传说的艺术之树深深扎根于井冈山现实和红土地的厚土,抒发了革命领袖、红军指战员,根据地人民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当年井冈山红军和根据地人民确实很苦。
苦到什么程度呢?1928年毛泽东在宁冈茅坪八角楼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这样写道:“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须品和现金的缺乏,成了极大的问题。
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须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十分昂贵之中,……有时真是到了极度。
红军一面要打仗、一面又要筹饷,每天除粮食外的五分钱伙食费都感到缺乏,营养不足,病的甚多,医院伤兵,其若更甚。
”那么当年红军和人民是怎样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取得胜利呢?有许多故事、歌曲,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那首脍炙人口的歌谣《红米
饭,南瓜汤》这样唱道:“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暖暖和和入梦乡。
”正因为有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军民才不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吓倒。
故事《一根灯芯》,讲的是:“毛泽东亲自向部队宣布一个有关用油的规定:各连直至营和团以上机关办公时间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
连部可留一盏灯,供带班、查哨等用,但只准点一根灯芯。
毛泽东在八角楼上,始终只点一根灯芯。
夜色深沉,这微弱的灯光下毛泽东却目光如炬——他在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这些歌谣、故事,是凝聚人心,战胜艰难险阻的向导,是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的心灵航标。
红色文化的独特造诣,就是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秀传统。
艰苦奋斗,在今天显得格外必要。
诚然,我们今天的应对危机、战胜困难的环境截然不同。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当然不是要我们简单地模仿过去的一些做法,让半个世纪前井冈山军民的实践活动简单地在今天重复出现。
就以艰苦奋斗而言,不是要大家重新过那歌谣中所唱的:“红米饭,南瓜汤”的清贫生活,只是要求我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勤俭办事业。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大力发扬井冈山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要坚决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今年全省行政支出零增长的目标,把有限的财力投入经济建设,用于改善民生;要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八项要求,坚决摒弃奢靡之风和铺张浪费行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同“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勤俭办事业”是完全一致的。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过紧日子,越要勤俭办事,艰苦创业。
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营造为政清简、作风清新、为官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环境。
经济振兴,文化先行。
艰苦奋斗是一种气质,需要文化力量来浸润,弘扬红色文化所展示的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可以共渡难关,夺取胜利,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明得失,让红色文化照亮未来,让红色文化照亮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2]毛秉华.井冈山诗词选.江西省人民版社,1990.5
[3]江西省宁冈县委宣传部.朱德在井冈山的故事.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4
作者简介:
兰晓程(1963-),男,汉族,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处长,主要从事井冈山斗争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