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泰山史

 蒙古太祖十七年(1222年) 蒙古东平行台严实所属东山招抚严谨(时亦降于蒙古,隶严实部)受命据守泰山天胜寨。本年九月,宋大名忠义军将彭义斌率军收复京东州县,遣将于江攻取天胜寨,严谨被擒杀。〔杜仁杰《泰安严氏迁葬之碑》〕

太祖二十年(1225年)五、六月 红袄军李全、彭义斌先后围攻东平。东平行台严实伪降于红袄军,后彭义斌为蒙军所破,东平仍被严实所据。当时各州县皆遭战乱,独严实所据东平较为安定,故四方民众争赴东平。〔《元史·严实传》〕

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 蒙古以元帅刘王禹权知泰安州事,守天胜寨。同年,刘王禹修复被燕宁毁坏的泰山渊济公祠。刘王禹莱芜人,历官镇国将军都元帅。〔王天挺《渊济祠记》、嘉靖《莱芜县志·人物》〕

太宗四年(1232年)正月 因蒙古军攻略中原各州,民众北逃避乱。东平行台严实命施粥于道旁,得济者甚众。〔《续资治通鉴》卷一六六〕

同年 诗人杜仁杰由南方返故里长清。此后30年中,9次至泰山,数游徂徕,所撰诗文甚多。〔孔繁信《重辑杜善夫集》〕

太宗五年(1233年) 河内(今河南省一带)名儒许衡为避兵乱,隐居徂徕山中,其居室匾曰"鲁斋"。后迁居泰安东馆,教授弟子。学者称其为鲁斋先生。〔《元史·许衡传》、《泰山道里记》〕

太宗六年(1234年)前后 东平行台严实委派泰山道士张志纯陆续兴复毁于金末兵乱的玉女祠、会真宫、玉帝殿、圣祖殿、岱岳观、朝元观等泰山寺庙,历30余年从未间断。〔《元史·严实传》、杜仁杰《泰安张氏先茔记》〕

太宗时期 行台严实治下之东平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文人、曲家及散乐艺人多聚集东平,严实幕僚宋子贞择其具才干者予以举荐,刘肃、李昶等人皆被起用。"四方之士,闻风而至,故东平一时人才多于他镇"。东平戏曲文化亦由此有大的发展。涌现的著名曲家有高文秀、张时起、张寿卿、赵良弼等人。〔《续资治通鉴》卷一六九、张发颖《元杂剧起于东平说》(《辽宁大学学报》1987.4)、《元曲家考略》、《元曲选》及《外编》〕

金元时期 泰安州人在泰安文庙附近构筑四贤祠,祀羊祜、孙复、石介、党怀英。〔郝经《竹溪》诗自注(《陵川集》卷十三)〕

太宗八年(1236年)三月 诗人元好问偕东平左副元帅赵天锡到泰安会见东平行台严实,曾游泰山及灵岩、龙泉诸寺,作《东游记略》及诗数十首,详纪所历。翌年元好问至东平,此后十八年中,其曾前后七次漫游或寓居于此。一时东平士人多出其门。〔施国祁《元

遗山年谱》、缪钺《元好问年谱》〕

太宗十三年(1241年) 东平参议宋子贞新建东平庙学,延请进士康日昱及王磐为教官,招生徒近百人,出钱谷助其学业。每季考试,子贞必亲临指导。史称"齐鲁儒风,为之一变"。〔《续资治通鉴》卷一○七〕

乃马真后四年(1245年) 泰安大旱,又因连年兵戈,州境荒芜,生民几尽。〔路希尹《感泽记》〕

定宗元年(1246年)四月 泰定节度使、开国侯时珍父子襄助隐于徂徕的儒士鹿森建二圣堂,祀老子、孔子。时修复毁于贞 之乱的徂徕山光华寺。时珍,泰安天宝(今新泰境)人,金末据守天宝,保全一方,后率众归附严实,累官左副元帅,对徂徕胜迹整修功绩甚多。〔《贫乐岩二圣堂记》、高诩《光华寺碑》、《时珍墓碑》〕

海迷失后二年(1250年) 谷山寺僧普谨重修寺宇,杜仁杰为撰记碑。〔杜仁杰《谷山寺记》〕

宪宗元年(1251年)后 大汗蒙哥诏征掌教大宗师李志常代祀岱岳。〔陕西户县重阳宫元冯志亨《重阳成道宫记》〕

宪宗五年(1255年)九月 诗人郝经登泰山顶,游灵岩,有纪游诗六首及《日观铭》、《泰山赋》等文。〔《陵川集》〕

十二月 蒙古诸王塔齐尔等率军过东平,部众掠民羊豕。宪宗闻知后,遣使问罪。从此诸军不敢犯禁复掠。〔《续资治通鉴》卷一七五〕

宪宗七年(1257年) 济宁亻卒、奉符人毕辅国向东平行台严忠范建议在宁阳县境土罡城大汶河上置汶水东闸,截汶水入河。得到允准。东闸建成后,汶水一支南入泗淮,可灌溉济兖之田。〔《明史·河渠志》、李惟明《改作东大闸记》(咸丰《宁阳县志·艺文》)〕

中统三年(1262年) 割据山东的都督李王亠回旦(原红袄军首领李全之子)起兵反蒙古,次年战败被杀。在此役中,新泰倍受蹂躏,民众逃散,荒败不堪。〔《新泰县乡土志》建置、兵事〕

中统四年(1263年)六月 东平路蝗灾。〔《续资治通鉴》卷一七七〕 同年 蒙廷以岳渎诸庙多毁于金末兵火,命掌教宗师诚明真人张志敬分别修复。张志敬委泰山道士张志纯提举东岳庙事务。〔户县重阳宫《诚明真人道行碑》、《张氏先茔记》〕

中统五年·至元元年(1264年) 正月 张志纯在泰山建南天门阁一区,杜仁杰为撰碑铭。泰山南天门自此始有楼阁。〔杜仁杰《天门铭》〕

二月 东平旱。九月,东平、泰安大水。〔《元史·五行志》〕

至元二年(1265年)九月 东平路宣慰使张德辉登泰山。翌年二月,杜仁杰为撰记碑。〔《张宣慰登泰山记》〕


同年 宁阳因遭金末兵燹,生民几尽,蒙廷因命撤销宁阳县,设宁阳镇,并入滋阳县,属济宁路兖州府。至元二十三年于县故地设巡检司。〔咸丰《宁阳县志·沿革考》〕

同年 废新泰县入莱芜县,改设巡检司。〔《元史·世宗纪》、乾隆《新泰县志·建置沿革》〕

同年 割原属济南府下辖之长清县,改隶泰安州。〔《元史·地理志》〕

至元三年(1266年) 元世祖忽必烈诏命重修东岳庙,创建仁安殿(即岱庙大殿),以奉祀泰山神。岱顶东岳庙也于此时前后修复。〔《东岳别殿重修堂庑碑》、《岱史·灵宇纪》〕

同年 东平旱。〔《续资治通鉴》卷一七八〕

至元四年(1267年) 蒙廷鉴于李王亠回旦之变,削夺汉人诸侯世袭兵权,诏令"居大藩者,子弟不得亲政"。征东平路总管严忠范入朝。东平严氏世守至此结束。〔《元史·严实传》〕

至元五年(1268年) 东平总管府降为散府。〔《续山东考古录》卷七〕 六月 东平蝗灾。〔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同年 反元武装首领万宁在东平被府路司吏袁鉴捕获。〔《元典章》卷五一、《通制条格》卷二十〕

至元六年(1269年) 东平饥馑,元廷按人口进行赈济。〔《续资治通鉴》卷一七九〕

至元九年(1272年)九月 泰安淫雨,河流泛涨,毁塌民田、房舍,受灾严重。〔《元史·五行志》〕

同年 改东平府为下路总管府(即东平路),治须城。〔《元史·地理志》〕

至元十年(1273年) 元廷"以山东居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由蒙古族及畏兀族、色目人、北方汉人等民族组成的军队)列大府以屯之"。其一支驻屯于泰安境内的前营、后营及大圈等村(今属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至本年,令屯军"随地入社(元制五十户以上的村称社),与编民等"。此为回族入居泰安之始。〔《元史》兵志、食货志,《泰安市志·宗教》〕

至元十二年(1275年) 肥城自唐贞观元年(627年)废置后,六百年未设县,地属博城(乾封、奉符)、平阴等县。至本年,平阴达鲁花赤赵王圭(又名抹汉)因运赋不便,奏闻朝廷,改辛寨镇为邑置,复置肥城县。并割平阴五镇四乡属肥城,在辛寨东北筑县城(即今肥城老城)。属济宁路。至明改隶于济南府。〔《元史·地理志》、《元抹汉遗爱碑记》〕

至元十三年(1276年) 元灭南宋,俘宋恭帝赵曰幺幺灬及谢太后北上,舟师曾停泊于东平。故时人汪元量赋《湖州歌》中有"一更泊舟郓州城"之句。〔《水云集》卷一〕

十二月 东平、泰安以水旱

缺食,元廷诏发米粟赈济。〔《元史·世祖纪》〕

至元十五年(1278年) 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兵败后,被元军俘送大都(今北京),途经东平,赋《自汶阳至郓》、《东平馆》二诗以明志。〔《文天祥全集》〕

至元二十年(1283年) 诗人汪元量以翰林官奉使致祭泰山,赋《泰山》诗。〔《湖山类稿》卷三、《孔凡礼古典文学论集》页446〕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正月 僧普谨在岱阴谷山寺中建七佛阁,翰林集贤侍讲学士阎复为撰记碑。〔阎复《七佛阁记》〕

十月 东平行台严实委张志纯重修毁于金时兵乱中的蒿里山神祠,未完而严实故;玄门掌教祁志诚又助志纯继续葺修,成旧祠120楹,并募资塑75司神像。翰林集贤学士徐世隆为撰碑记。次年三月,张志纯又重修岱麓朝元观(升元观),历数年而成。〔徐世隆《重修蒿里神祠》、《高里七十五司碑》、徐世隆《朝元观记》〕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前后 散曲作家张养浩居历下期间曾游泰山,赋《登泰山》诗。〔《归田类稿》卷十九〕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元廷用寿张尹韩仲晖之议,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引汶水行船于御河,名会通河(运河)。并立会通汶泗提举司,以掌河渠。自此泰山诸泉皆引以济漕。〔《元史·河渠志》〕

六月 东平连日大雨,秋禾受害。〔《续资治通鉴》卷一八九〕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二月 世祖诏封泰山神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并遣官致祭。〔《元史·祭祀志》〕

十月 世祖下诏严禁蒙古贵族在泰安等地狩猎及占用民田为猎场。〔《元史·世祖纪》〕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九月 泰安州吏在岱麓王母池立禁约碑,禁止诸人在池上下泼撒污秽。"如违,决杖八十"。〔至元岱岳观禁约碑〕

同年 东平、泰安等处饥荒,官府发义仓赈济。〔《元史·食货志》〕

至元三十年(1293年) 东平府建成龙山书院(故址在今东平县城东南龙山之阳)。〔新编《东平县志·大事记》〕

同年 肥城县达鲁花赤赵珪于县治东创建儒学。侍读学士李谦撰记碑。〔康熙《肥城县志·学校志》〕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 复置新泰县,并建县学。〔《元史·成宗纪》、《新泰县乡土志·建置》〕

至元年间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后,巡游各省,至东平州,所著《游记》有文记叙东平风情。〔《马可波罗游记》第六二章《东平州》〕

至元末年 每年四月间,泰山香火甚盛,戏曲艺人、货殖商贾,多不远千里,携全家而至。〔赵天麟《太平金镜

策》〕

元贞元年(1295年)春 诗人王旭徙居泰安,数次登览泰山,与乡人为诗酒之会。在其诗集中有咏岱诗30余首。并撰疏文,募修岱下岩岩亭。〔《兰轩集》〕

六月 泰安州奉符县大水。〔《元史·五行志》〕

九月 固陵僧法海及其法嗣相继修复泰山竹林寺,前侍读学士李谦为撰碑记。〔李谦《重修竹林宝峰禅寺记》〕

元贞二年(1296年)六月 须城蝗灾。〔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同年 泰安蚕丝产量甚高。泰安王博罗欢奏请以其泰安州"五户岁入丝"积四千升,尽输国库,织成匹帛,分赏诸军。博罗欢于蒙古太宗时封为泰安王,食邑二万户。卒后迁葬于泰安城西北(今山东农业大学院北侧)。〔《博罗欢神道碑》〕

大德元年(1297年) 复设宁阳县,隶济宁路兖州。是时宁阳为元勋臣宏吉剌氏分地,赋役繁重,县民不堪盘剥,竞相逃入奉符、汶上等县。〔咸丰《宁阳县志·沿革考》〕

同年 宁阳主簿靳良弼重建宁阳庙学。此后,于(后)至元及明宣德、嘉靖、万历,清顺治、康熙、雍正、道光间屡经重修(今存大成殿一区)。〔咸丰《宁阳县志·学校》〕

大德六年(1302年)十月 泰安淫雨,米价暴涨,民众多流亡。元廷发粟、钞赈济。〔《元史·成宗纪》〕

至大元年(1308年)二月 东平、泰安等州县饥荒严重。〔《元史·武宗纪》〕四月 泰安蝗灾。〔《元史·武宗纪》〕

九月 泰安大水成灾,庐舍多被冲毁。〔《元史》武宗纪、五行志〕

十月 武宗海山再次下诏严禁在奉符等县民田狩猎。〔《元史·武宗纪》〕

至大二年(1311年) 东平饥馑。〔《续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至大三年(1310年)五月 东平饥。元廷发仓米五千石赈饥民。〔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十月 泰安乡民张安德发起重修布金山(今肥城布山)伏羲圣祖庙告成。天胜寨元帅、兖州节度使张某相助。毕子麟为撰记碑。〔毕子麟《重修三皇庙碑》〕

皇庆元年(1312年)三月 仁宗爱育黎拨力八达颁旨于肥城涌泉寺(又名空杏寺,遗址在老城南30里),宣谕保护寺产。〔空杏寺元圣旨碑(见《泰安档案》1992.3)〕

同年 亳州知州、新泰人徐琛等重修新甫山汉武帝庙。〔皇庆《汉武帝庙碑》残石、马东盈《话说莲花山》页86〕
皇庆二年(1313年)正月 泰山香客刘信为还愿,将其三岁幼儿抛入东岳庙纸火池焚死。山东京西道廉访司向元廷申报此事,御史台、刑部、礼部会议后,奏准对此类事严加禁治。〔《元典章》卷五七、

王国维《东山杂记》卷二〕

同年 泰安学者王祯所著《东鲁王氏农书》成书。其书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说》。为古代农学名著。〔缪启愉《东鲁王氏农书译注》〕

皇庆年间 东平州学自州治西南徙建东北,规模阔大,周回数里。至至正年间及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又作重修。〔《大明一统志》卷二十三〕

延祐元年(1314年)三月 东平大雨雪,连续三日,桑树受害。〔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延祐三年(1316年)新泰县乡人在县北15里建师旷庙(师旷为春秋晋国乐师,平阳人)。后王旭有《师旷庙》诗作记。〔光绪《新泰县志·寺观》、王旭《兰轩集》卷二〕

延祐四年(1317年)二月、七月 晋王也孙铁木儿两次颁旨,宣谕保护泰山吉祥寺(在今岱岳区道朗玄家庄)寺产。后,晋王即帝位(泰定帝),寺僧将令旨刊石寺中,额曰"今上潜邸令旨"。〔《重修泰安县志·金石》〕

延祐六年(1319年) 东平、泰安大水,禾稼受害。〔《元史·仁宗纪》、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延祐年间 书法家赵孟兆页游泰山,题"汉柏"二字,刻石岱岳观。〔《岱史·灵宇纪》〕

元代中期 朝廷诏令:"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泰安进士贾氏(失名)遂在云云山云云亭设馆讲学,世称"贾氏书院"。〔《泰山道里记》、《元史·选举志》〕

至治元年(1321年)七月 东平大水,禾稼受害。〔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至治二年(1322年)五月 奉符县民王驴儿等密谋起义,事败身亡。〔《元史·英宗纪》〕

泰定元年(1324年)六月 东平蝗灾。淫雨淹农田、毁庐舍。〔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十月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颁旨给东岳庙住持提点通义守正渊靖大师张德 ,宣谕保护庙产。〔《元代白话碑集录·泰定岳庙圣旨碑》〕

泰定三年(1326年) 须城蝗灾。〔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致和元年(1328年)三月 东平、泰安等州县发生饥荒,朝廷发钞赈济。〔《元史·泰定帝纪》〕

天历元年(1328年)六月 泰山等处雨水成患,洪水暴发。〔《元史类编》〕

天历二年(1329年)四月 泰安等州大饥,朝廷赈以钱、粮。〔《元史·文宗纪》〕

同年 知东平路总管府苏炳在任赈济贫困,抑制豪强,复引汶水,以灌注城濠,修筑坝闸,以遏水势。本年东平人、状元霍希贤为撰《东平路总管府新政颂》(碑今存州城)。〔《新政颂》〕

天历三年(1330年)三月 

须城饥荒。五月,东平蝗灾。〔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天历年间 幽州人梁有奉敕巡黄河南北,录金石刻3万余通,类为200卷,曰《文海英澜》。梁有曾到泰山寻访秦刻石,采入书中。〔《金台集》卷一《寄梁九思》〕

至顺元年(1330年)二月 泰安大饥,饥民计3000户。六月,又起蝗灾。〔《元史·文宗纪》〕

至顺三年(1332年) 九月,奉符大水。〔《六史·宁宗纪》〕 至顺四年(1333年) 泰山淫雨,河流泛涨,州县饥荒严重。〔康熙《泰安州志·舆地》、《元史·顺帝纪》〕

元统二年(1334年)正月、四月间 东平两次遭受水灾。〔光绪《东平州志·五行》〕(后)

至元五年(1339年)六月 东平蝗灾。〔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同年 都水监马元治理会通河,兴工重修宁阳土罡城大闸。〔李惟明《改作东大闸记》(咸丰《宁阳县志·艺文》)〕

至正二年(1342年)五月 东平大雨雹,雹大者如拳头。〔《续资治通鉴》卷二○八、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同年 元廷征夫2万人,疏浚宁阳埠河56里。〔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至正四年(1344年)闰二月 泰安州尹靳文用重修文庙告成,翰林学士承旨张起岩为撰记碑。〔《重修宣圣庙记》〕

九月 顺帝妥懽帖睦尔颁旨,宣谕保护东岳庙产。〔《泰山志·金石》〕

十二月 东平地震。〔《续资治通鉴》卷二○八〕

同年 起事义军骑兵数百人,红巾裹头,呼声震天,攻入宁阳县城,烧毁县署。〔王思诚《重修公廨记》(咸丰《宁阳县志·艺文》)〕

至正五年(1347年)春 东平路大饥,人相食。〔《续资治通鉴》卷二○八〕

至正六年(1346年)正月 兵部尚书李献奉诏巡燕南河北道至泰安州,谒岱宗祠。其随员都事贾鲁有《登泰山》诗纪之。〔《元史·顺帝纪》、贾鲁岳庙诗碑〕

二月 泰山连续7日地震。奉符大饥荒。〔明《泰山志·祥异》〕

三月 因山东民众不断起事抗暴,元廷遣中书参知政事索诺木巴勒至东平剿杀。〔《续资治通鉴》卷二○九〕

至正七年(1347年) 宁阳县尹刘允在原址重新营建县署,至至正十年告成。〔王思诚《重修公廨记》(咸丰《宁阳县志·艺文》)〕

十月 因各地民众相继暴动,抢夺府库、富户,元廷诏东平等地设立兵马指挥司,加以剿防。但终不能禁止。〔《续资治通鉴》卷二一○〕

同年 东平饥荒。〔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至正十三年(1353年)四月 提点东岳庙事范德清发起重修

东岳庙延禧殿与诚明堂。次年告竣,殿堂廊庑焕然一新。〔杜翱《东岳别殿重修堂庑碑》〕

元代末期 新泰学者孙甫预感"大变将起",遂隐居不仕,在新甫之阳讲学,一时读书人尊为宗师。〔乾隆《新泰县志·人物》〕

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 宋龙凤帝韩林儿部将毛贵率东路红巾军先后攻克泰安州及肥城、莱芜、新泰等县,泰山为红巾军所据。〔《元史》顺帝纪、也速传〕

七月 镇守黄河义兵万户田丰降于红巾军,并一度出兵攻克济宁。〔光绪《东平州志·大事记》〕

同年十二月 红巾军大将毛贵率军攻济南,元宣慰使董抟霄据城抗拒,毛贵又约泰安红巾军逾泰山而袭济南,未克。〔《元史·董抟霄传》〕

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 红巾军田丰部攻克东平。〔《续资治通鉴》卷二一四〕 正月元淮南行枢密院副使也速由海州攻山东红巾军,攻陷泰安州及平阴、肥城、莱芜、新泰4县。〔《元史·也速传》、泰山桃花涧杨世瑛题刻〕

三月 红巾军毛贵部由山东攻入河北,也速奉诏赶赴防堵。泰安州又入红巾军之手。次年四月,红巾军将领赵君用谋杀毛贵,引发山东红巾军分裂,东平、泰山一带为田丰部所控制。〔《元史·也速传》、《剪灯新话·鸾鸾传》〕

至正十九年(1359年) 须城发生蝗灾,草木俱尽,人相食。〔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 元将察罕帖木儿攻入山东,红巾军东平丞相田丰等皆降,察罕遣兵南夺泰安,陷济南,泰山复归于元。〔《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秋 东平河流决口,淹没民居、禾稼。〔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二月 东平水灾。〔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吴王朱元璋遣大将军徐达等北取中原,十二月,吴军都督张兴祖部入东平,元平章冯德弃城而遁。吴军又以舟师趋安山镇(今东平大安山),元右丞杜天等投降。东平、泰安等州县皆降于吴。吴改东平路为东平府。〔《明太祖实录》卷二八、《明史·太祖纪》、《续山东考古录》卷七〕

金元时期 泰山附近的制瓷业持续繁荣,此期有新泰碗窑头、宁阳西磁窑等处。至元末明初,山东战事频仍,瓷器业遭严重破坏,泰山附近诸窑多数停烧。〔黄松《齐鲁文化》〕

元末明初 小说家罗贯中先后著成《三国志演义》、《隋唐志传》及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闻名于世。贯中东原(今东平)人。〔刘颖《罗贯中的籍贯--太原即东原解》(《齐

鲁学刊》1994年增刊)、杜贵晨《罗贯中籍贯"东原说"辩论》(《齐鲁学刊》1995.5)

[相关链接] 感谢您阅读深圳旅行社深圳康辉旅行社编辑的 元朝泰山史 ,您是否对以下信息感兴趣?

[泰安旅游景点]湖泊(2) 山川(1) 公园(3) 风景区(18) 寺庙古刹(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