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数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生物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报告提纲
1 2 3 4
生物所学科发展历史沿革
生物所科技产出现状分析
分析生物领域学科热点
总结与建议
成都生物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第二部分 成都生物所科技产出现状分析 ——2000-2012年各年发表SCI论文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6 26 32 29 63 67 98 81 130 128
成都生物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第一部分
时间 研究所名称 体量 科研体系 200余人→400余人 1978年--7个研究部门 1990年--10个研究部门 1993年--11个研究部门
历史沿革
1978-1998年(科学春天) 1978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主要学科方向
第一阶段(1978-1984) →厌氧微生物学研究 →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研究 →地植物学研究 →生物能源-沼气研究 第二、三阶段(1985-1998) →天然产物研究 →植物学与生态学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 →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工业与环境微生物研究
成都生物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法
定标比超法
逻辑方法
成都生物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数据来源
SCI数据库论文收录与引证数据
ESI数据库各类科学基础数据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所档案资料 《中科院生物类研究所论文与引文统计》等文献资料
注释: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由世界上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 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一项文献评价分析工具。基于 SCI(科学引文索引)和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 在本报告中会用到ESI的基准线数据和研究前沿。
Field 1 2 3 8 13 14 AGRICULTURAL SCIENCES BIOLOGY & BIOCHEMISTRY CHEMISTRY ENVIRONMENT/ECOLOGY MICRO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 Papers 226,394 598,930 1,294,681 297,299 181,989 303,026 Citations 1,613,522 10,060,327 14,694,256 3,362,959 2,806,380 7,452,599 Citations Per Paper 7.13 16.80 11.35 11.31 15.42 24.59
181
73
21
注:该统计数据为成都生物所发表论文总集,未考虑知识产权,包含合作论文。
成都生物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第二部分 成都生物所科技产出现状分析 ——历年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25位作者
180 160 140 120 101 100 80 60 40 75 73 68 54 49 34 32 30 30 29 28 28 26 25 25 24 23 23 23 23 22 22 131 166
20
0
注:该统计数据基于SCI数据库成都生物所发表论文总集中作者出现的次数,为 该作者参与的SCI论文篇数,而非该作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数。
成都生物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第二部分 成都生物所科技产出现状分析 ——历年发表论文所属学科类别(前25位)
学科类别 化学 植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药理学 SCI论文数 402 245 141 119 学科类别 晶体学 科学技术类 工程学 食品技术学 SCI论文数 23 18 14 10
第一部分 总结 成都生物所学科发展特征
学科范围广泛,但基本未脱离发掘生物资源和发展生物技术两大范畴
以任务带学科,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促进了学科繁荣
机理研究薄弱,使技术难有有机集成和不断提升的理论支撑
系统性思维不足,难以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以解决复杂性系统问题
原创能力不足,使学科发展难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地位
成都生物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报告提纲
1 2 3 4
生物所学科发展历史沿革
生物所科技产出现状分析
分析生物领域学科热点
总结与建议
成都生物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第一部分 历史沿革
时间 1958年-1966年 (艰苦创业)
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所名称
体量 科研体系
1958年:中科院四川分院农业生物研究所 1962年:中科院西南生物研究所
生物科学研究热点 及成都生物所学科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报告完成单位: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参与人员:王海燕 周华 黄东晓 毛萍
研究背景
从以下角度综合分析成都生物所的学科发展态势
成都生物所学科发展历史沿革 科技产出现状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要求
全球生物科学研究热点
为学科优化布局提供信息支撑与决策参考
成都生物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第一部分
历史沿革
时间 研究所名称 体量 科研体系
1999-2011年(创新跨越)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330人左右 5个研究部门
主要学科方向 →天然产物研究 →恢复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环境微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与育种研究
成都生物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动物学
97
72
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
材料学
10
10
农学
林学 进化生物学 遗传学 应用微生物学 波谱学 高分子科学
61
49 42 39 38 26 29
生物多样性保护学
大气科学和气象学 生物物理学 燃料学 微生物学 自然地理学
9
8 8 7 7 6
成都生物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第二部分 成都生物所科技产出现状分析 ——与CIB相关的7个学科ESI基础科学数据
几十人→200余人 1959年--10个研究部门 1965年--5个研究部门
主要学科方向
两栖爬行动物学领域 植物学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领域 微生物学领域
成都生物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
第一部分
历史沿革
时间 研究所名称 体量 科研体系 主要学科方向
1967-1977年(风雨十年) 1970年12月:四川省生物研究所 200余人 1972年--5个研究部门 1973年--4个研究部门 两栖爬行动物学 植物学 作物遗传育种 微生物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