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主要的朝代:
1. 夏朝前2100年- 前1600年
夏朝(前2049年—前1577年),禹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度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度。夏朝共传14代17王(一说13代16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约471年,后为商朝所灭。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500余年,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2. 商朝前1600年- 前1066年
3. 周朝前1066年- 前221年西周前1066年- 前771年
东周前770年- 前256年
4. 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三家分晋始为战国)
五霸: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 齐桓公(前685—前643)
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姜姓,名小白,其兄齐襄公在位时,昏庸暴乱,诸弟出逃,小白也逃往莒国。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杀,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在齐国高氏帮助下,取得君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在内进行行政改革,发展生产,使齐国经济、军事力量大增,对外?「尊王攘夷」,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又顺应了当时戎狄内侵、中原各国关注如何抵御的态势。齐桓公在诸国间获得了极高的威信,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2 宋襄公(?—前637)
春秋五霸之一。宋桓公之子,名兹甫,公元前650年即位。齐桓公死后,诸子争位,宋襄公用武力护送齐太子昭回国,夺取君位,是为齐孝公。宋襄公自以为立孝公有功,企图以此为资本继齐而霸。齐恒公死后,他欲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38年与楚大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北),大败,伤重而死
3晋文公(前697—前628)
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名重耳,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为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陷害太子申生,重耳受到连累,被迫逃亡。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直到公元前637年,才在秦国的帮助下返回晋国,登上君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对内任用贤能,改革军政,国力增强;对外尊奉周王,帮助王室平乱,取得「尊王」美誉。晋文公最终灭曹却楚,成为中原霸主。
4 秦穆公(?—前621)
春秋时秦国国君。秦德公之少子,成公之弟,名任好,春秋时秦国的国君,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他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后在崤(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之战被晋军袭击,大败,转而向西方发展,「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对秦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
5 楚庄王(?—前591)
楚穆王之子,名侣,春秋时楚国的国君,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他曾整顿内政,兴修水利,任用平民出身的孙叔敖为令尹,发展经济,使农工商贾各守其业。政治上遵循「楚国之令典」,注意选用旧贵族,「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加强了贵族的力量。军事上重新提倡楚武王制定的阵法,使兵士之间团结一致。这些有力措施,为楚庄王的霸业奠定了物质基础。公元前611年,楚庄王攻灭庸国(今湖北竹山西南),国势大盛,继而又进攻陆浑之戎,陈兵周疆,派人询问象徵天子权威的九鼎之轻重。后在(今河南荥阳北)之战大败晋军,陆续使鲁、宋、郑、陈等国归附,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6 吴王阖闾
吴王寿梦死后,子诸樊即位,诸樊死,其弟余祭、余依次继位,到四弟季札,季札让位不受,本应将王位回传于诸樊之子公子光,但继位为王的是余子州于,即吴王僚,公子光极为不满。公元前515年,吴王僚派兵伐楚,吴军陷入包围,进退不能,公子光趁机夺权,派专诸刺死王僚,登上吴王宝座,是为吴王阖闾(又称阖庐)。吴王阖闾任用孙武、伍员等贤臣,国力大振,数败楚国,并攻入楚郢都(今湖北江陵北),盛极一时。后来在对越的作战中,阖闾负伤而死。
7 越王勾践
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年,勾践即越王位,同年在李大败吴师。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投降,勾践做了吴臣仆。此后二十年间,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任用贤臣,繁息人口,发展生产,重建武装,越国重新强大起来。从公元前482年起,越开始攻吴。前473年,灭掉吴国,统一了东南一带。后来勾践又北上争霸,横行江淮,号称霸王。
5. 战国前475年 - 前221年
七雄: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势各个击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6.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7. 西楚前206年- 前202年
8. 汉朝前206年- 220年西汉前206年- 23年新朝8年- 23年
东汉25年- 220年
9. 三国220年- 280年曹魏220年- 265年
西蜀221年- 263年
孙吴222年- 280年
10. 晋朝265年- 420年西晋265年- 316年
东晋317年- 420年
11. 十六国304年- 439年 1. 汉前赵304年- 330年
2. 成汉304年- 347年
3. 前凉314年- 376年
4. 后赵319年- 350年
5. 前燕337年- 370年
6. 前秦350年- 394年
7. 后秦384年- 416年
8. 后燕384年- 407年
9. 西秦385年- 431年
10. 后凉385年- 403年
11. 南凉397年- 414年
12. 南燕398年- 410年
13. 西凉407年- 421年
14. 夏407年- 431年
15. 北燕407年- 436年
16. 北凉401年- 439年12. 南北朝420年-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420年- 479年
2. 南朝齐479年- 502年
3. 南朝梁502年- 557年
4. 南朝陈557年- 589年
2. 北朝 1. 北魏386年- 534年
2. 东魏534年- 5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