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当前,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某些行业中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工厂企业面临“招工难”的境遇;相反,在广大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找不到出路,面临“就业难”的现实困境。
这种“两难”并存的现象是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地分析了产生“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破解“两难”问题的对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各地区出现了汹涌的“民工潮”。
当前一段时间,沿海的一些城市出现了相反的“民工荒”现象,很多制造型企业招不到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的工人。
这些现象出现的同时,广大的农村地区仍然还有许多剩余劳动力赋闲在家。
这种“就业难”和“招工难”现象同时存在,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而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索和探讨。
一、当前“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现实状况
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广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输入沿海大城市,这种井喷使沿海地区的政府和企业深受“民工潮”所带来的困扰。
近几年来,沿海大部分城市却出现了招工难的相反问题,导致很多制造型企业由于缺人不能进行生产。
新闻媒体大篇幅地报导这一事件,并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民工荒”。
但是,民工真的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实状况吗?“民工荒”如果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呢?2009年10月底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国外出务工人员达到9000万人,比上年同期水平增加近400万人,同比增长6.7%,(1)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试问这些增长的劳动力最终的流向是哪里呢?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多数仍然留在农村的务工储备没有出现应有的反应。
现实状况是,“招工难”和“就业难”的两难局面同时存在。
我国城市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城镇隐性失业率为20.8%,加上5.2%的城镇在册登记的失业率,失业人口实际数据仍然巨大。
更糟糕的情况是,大多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转移。
在城镇失业率高居不下这一情况存在的同时,城市里不断拥挤着大量无事可做的外出务工人员,这些农民工又与大学生就业人群相交叉,出现更为复杂的局面。
二、“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产生“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1、务工人员薪资普遍较低,企业用工制度不完善。
导致“招工难”的最为直接的原因是农民工的薪资低廉。
外出务工人员的初衷是想在在城市获得比务农更高的收益。
从外出务工人员的层面说,只要在城市劳动取得的收入高于在农村
的收入,而城市工人的劳动收入是多少并不会使他们不满意。
现实的状况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一直远远超过了城市所能吸收的限度,因此由于供大于求就会存在农民工薪资被压低的不良现象。
“打工不如务农”的心理使农民工离开了城市返回农村务农农。
低廉的工资缺乏对劳动者产生吸引力,同时劳动条件的社会保障也相对很差是大量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
企业用工制度不健全,造成工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大、劳动合同虚设、等等不良现象。
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法律和维权权利意识淡漠,况且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现状,企业一般都会采取不利于农民工利益的事情。
除此之外,用工单位条件各异,用工制度不完善,侵犯工人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
而在中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力量严重不平等情况下,企业无故降低工人工资或恶意拖欠等等已经演化成为大多数企业的恶劣行径。
2、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不断提高。
人力资源部的调查数据表明2009年企业雇佣的农民工人数比2008年同期增加17%;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上半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同比增长5.6%。
供给的数量级增长平稳但是需求的数量级增长势头不减,导致用工缺口的现象就必然随之而产生了,再供求方面产生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很长一段时间招不到足够的工人来完成生产任务。
中国经济近10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态势,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使得市场对于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度达到日趋增加的趋势。
3、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人口的结构分布极端不合理;二是劳动力在供给的质量方面不符合某些企业对劳动力素质的基本需求。
劳动力市场在结构上造成的矛盾是引出当前“两难”局面的关键原因,引出有关专家和学者认为目前表现出来的的“招工难”,主要是指“招有技术的工人难”、“招年轻的工人难”,尤其是“青年的女性工人难”。
在经济社会分发展阶段,一方面出现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而另外一方面有许多的企业出现人手短缺的局面,这些都包括技工和熟练工人的严重短缺,特别是在一个经济形态转轨的过渡时期。
在中国现当代的劳动力队伍中,缺乏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出现过量,具有一定职业培训经验和初级文化水平的劳动力非常缺乏。
(二)产生“招工难”与“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
1、社会管理体制出现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富余劳动力逐渐涌入沿海和内陆的大中城市。
由于以往老的户籍制度没有随着经济制度的变革而变革,不具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没有自由就业的权力,在取得薪资的时候,实际上与城市劳动者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引出,外出务工人员老在城市劳动取得较低的薪资,原因不在于农村劳动力富于的因素,而在农民工受到了来自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最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农民工由于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在维护其劳动权益的时候意识也不高,市场的行为准则和政策措施并未对恶性拖欠农民工薪资的违法行为形成规制。
2、过渡时期出现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经济发展依赖劳动密集型的
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受到来自西方经济体的挑战。
这些挑战还来自于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为关键的是,低廉的薪资给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产生了阻碍。
制造型企业的用工成本不断攀升,迫使他们在技术进行升级和在管理上变革,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而转变。
3、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输不畅。
在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务工的过程当中,信息的不通畅是困扰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中国的社会和行政机构中还没有形成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益性就业服务机构。
劳动力市场的的用工信息根本不能及时和充分地传输到农民工的手中,信息传导的通道出现极端不畅的状态,因此而导致多数企业的岗位闲置和剩余劳动力浪费的双重现象。
三、破解“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对策思考
(一)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调节
“招工难”和“就业难”同时存在的问题不但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薪资相对低廉使得外来务工人员被迫离开企业,而且还可能因为人力资源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供求方面的矛盾或者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为重要的方法应该就是以市场力量为主,必须紧紧依靠市场的价格杠杆的一般作用。
“招工难”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增加了在找工作的时候判断能力,这就逼迫招工的企业提高他们的薪资水平、积极改善其用工的条件。
假如企业不能支付不断上升的人力资源的成本,因此这些企业就能通过其他相关的途径来实质性的解决这些重要的问题。
制造型企业可以运用“机器代替人力”,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减少使用工人的数量,或者运用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等方式,还可以运用规模效益的方式来弥补其在企业利润方面所遭受的损失,而利润空间相对较大的企业就可以通过增加工资的方式来以吸引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或者企业还可以通过迁往成本相对低廉的其他地方比如说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