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感悟:道千乘之国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一、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二、《论语集注》注释
。道,治也。马氏云:"八百家出车一乘。"千乘,诸侯之国,其地可出兵车千乘者也。
敬者,主一无适之谓。敬事而信者,敬其事而信于民也。时,谓农隙之时。言治国之要,在此五者,亦务本之意也。程子曰:"此言至浅,然当时诸侯果能此,亦足以治其国矣。圣人言虽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极,尧舜之治亦不过此。若常人之言近,则浅近而已矣。"杨氏曰:"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敬事而信,以身先之也。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然使之不以其时,则力本者不获自尽,虽有爱人之心,而人不被其泽矣。然此特论其所存而已,未及为政也。苟无是心,则虽有政,不行焉。"胡氏曰:"凡此数者,又皆以敬为主。"愚谓五者反复相因,各有次第,读者宜细推之。

三、学习与感悟
1、敬事而信。在这段话里,“敬”是基础,不敬则不信,不敬则不能节用爱人,不敬则不能使民以时。而“敬”则通过取信于民、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等方式表现出来。那么,什么是“敬”呢?朱子曰:敬者,主一无适之谓。含义有三个:一是高度重视。就是把这件事、这个人、这样物件摆到思想中极其重要的位置,把他当做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来抓,而不是敷衍了事,或者以种种“客观原因”拖延。二是专注。就是做事时专注,而不是三心二意,漫不经心。三是尊重,就是从态度上尊重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把它当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来做,事情做成后充满成就感。只有重视、专心、有成就感,才会在做事时充满热情,努力去寻求别人的信任、并做好整体规划、计算成本收益、抓住恰当时机。领导者制定和实施政策如此,个人自己做事同样如此,这个“敬”字,不仅用于治国,更能用于自修。
再谈谈“信”,什么是信?一是自信,制定一项方针政策,做一件事,首先自己要有信心,如果自己都怀疑其可能性,如何能开好头、起好步?那么如何让自己充满信心?首先要做好制定政策、计划前的准备工作,比如收集的资料是否充足、准确?计划是否理性?目标是否恰当?政策的制定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兼顾了近期和远期目标?政策制定初期是否充分、民主、透明的征询了意见建议?只有在切合实际、目标适当、计划理性、资料充足的基础上做出的决策才是有充足信心的。二是他信。就是要让你的政

策、计划需要调动的人脉、需要提供帮助的支持者、需要落实下去的群众有信心、有积极性。如果这些群体没有信心,或者缺乏热情,那么你的政策、计划会成为一纸空文,口头上无比重要、高度重视,事实上束之高阁,敷衍了事。如何做到他信?首先要自信,其次要做好说服营销工作,最后要尽快见成果,每个环节都要有每个环节的成果,因为群众的耐心是有限的,光听你在那里宣扬N年后的累累硕果,却见不到阶段性成果,早晚会人心涣散。
集注谈到了敬和信两者的关系。“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敬事而信,以身先之也。”,一项政策、一件事情领导者不重视,那么下属也不会重视;领导者没有信心,下属也会随之没有信心,政策执行力当然会很差,事情做不成的概率就达到90%以上了。为什么曹操打了败仗胡子都烧没了还会哈哈大笑?老毛延安都丢掉了还壮志凌云?因为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信心。领导者如果不首先表现出对自己和团队的信心,不坚定对长期目标的坚定信念,整个团队人心就散了,就会真的“队伍不好带了”。对于个人同样如此,你要做一件事,如果你自己都不重视,那怎么说服相关的人重视?如果你自己都怀疑可行性,那么怎么能让别人信任,从而调用所需要的资源?如果你缺乏重视、没有信心、没有成就感,你怎么能朝着远期目标坚持下去?
2、节用而爱人。先探讨一下这里“节”的含义。集注引用了周易中的话“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所以“节”不是吝啬和抠门,而是按照制度,也就是法律、规章、制度来支出,如果放到现代社会来讲,就是财政支出要与法律规定、财政预算、实际需求等因素来确定,不能乱花,但也不能乱省。财政支出的原则应该是不伤害国家的财政基础,不伤害民众的利益,同时能够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逐步改善,并追求最小成本的收益最大化。比如咱们的地方性债务,有的是该花的,如适当的公共便民设施建设,符合“节以制度”和“爱人”的要求,但有的是在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就“伤财”“害民”了,因为债务要还利息的,利息主要靠纳税人出钱。古人早就指出了政府部门乱花钱的危害:“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所以“故爱民必先于节用”,也就是说如果政府真的爱护老百姓,就要在财政支出上不要乱花钱,钱要花在能体现“爱民”思想的途径上。同时本着“爱民”的原则,钱也不要乱省,只要能够促进老百姓生活的改善,不要怕花钱,老百姓生活好了,最终得益的还是国家。
3、使民以时。

古代以农业为主,所以,按照季节进行生产是经济生活中最要的事情。使,这里是指导、指令的意思。以,这里是按照的意思。“使民以时”也就是指导老百姓按照季节耕作、播种、收获,以及从事各种劳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官府要加强农业生产指导,使农民按照科学规律搞好农业生产;二是在调用老百姓服劳役、训练、作战时,不要违背生产规律。比如正值秋收的时候,官府把老百姓全部拉去服劳役,导致粮食没人收,就是恶政了;再比如咱们某个地方发展现代农业,农民的麦子还没熟,镇领导干部们强制农民割麦种药材,就是在造孽而不是发展经济。用到现代社会,“使民以时”的含义可以扩张为三层含义:一是官府要加强对生产和宏观经济的研究,掌握其规律,发展经济、建设项目要讲科学,不要违背规律乱来;二是要加强根据规律加强对生产和市场运行的指导,因为单纯的市场经济虽然生机无限,但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也是巨大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好市场参谋和最后守夜人的角色;三是官府做事要不能一厢情愿,要充分考虑民众的实际利益和意愿,以免因缺乏经验或考虑不周全而“好心办坏事”“善政结恶果”。集注说“使之不以其时,则力本者不获自尽,虽有爱人之心,而人不被其泽矣”,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官府有再好的意愿和想法,如果违背经济和社会规律,违背群众意愿和利益,最终也不会给老百姓带来好处,甚至会带来恶果。比如王安石变法,其初始意愿当然是好的,但没有考虑到经济现实。没有考虑到官僚系统的腐败以及执行中可能的偏差,最终造成北宋元气大伤(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三言二拍》里的一个故事的情节,一位老太太养头猪起名叫王安石,以表达对此君的愤恨。作为迎合民间趣味的《三言二拍》,里面加上这么个情节以迎合读者,可见王安石在民间的名声有多差,变法对普通老百姓的祸害有多深)。
四、社会意义
程子曰:"此言至浅,然当时诸侯果能此,亦足以治其国矣。圣人言虽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极,尧舜之治亦不过此。"
程子的这段话已经道尽其社会意义,不再赘述。
五、个人自修
1、着力培育“敬”的心性。
2、始终保持信心,然后用信心感染他人
3、学习规律,研究规律,利用规律
4、节用、爱人。不浪费,不吝啬。
5、使人以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