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高地压复杂条件下快速过断层技术研究

深井高地压复杂条件下快速过断层技术研究
深井高地压复杂条件下快速过断层技术研究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1.椎间盘:亦称椎间纤维软骨,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中央 部是柔软而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成髓核,周围部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的纤维环,富于坚韧性,牢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椎间盘共23个,坚韧富有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复原,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 2.板障:颅盖各骨内、外板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分布有板障静脉 3.翼区:颞窝底由额骨、顶骨、颞骨鳞部和蝶骨大翼组成,在四骨会合处常形 成“H”型缝,称为翼区(翼点),脑膜中动脉在此处通过。翼区骨质薄弱,极易发生骨折。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呈似“H”型的沟,其中位于中间的横沟称为肝门,有 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经此出入,上述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5.肺根:纵膈面中部偏后有一长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 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之处。这些进出肺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肺根。 6.声门裂: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 窄部位。声门裂前3/5位于两侧声襞游离缘之间,称膜间部,与发音有关,为喉癌好发部位;后2/5在杓状软骨之间称软骨间部,是喉结核的好发部位。 7.胸膜隐窝: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之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 能充满此空间,胸膜腔的这部分称为胸膜隐窝。重要胸膜隐窝包括:(1)肋膈隐窝:为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圆形,是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膜腔

积液首先聚积于此。此隐窝深度一般可达两个肋及其间隙;(2)肋纵隔隐窝:肋胸膜与纵膈胸膜转折处,由于左肺前缘有心切迹存在,故左侧肋纵膈胸膜较大 8.膀胱三角:在膀胱的底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称为膀胱三角。此区域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该区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9.静脉角: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 的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为静脉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10.心卵圆窝:下腔静脉瓣瓣膜向内延伸至房间隔的卵圆窝前缘,卵圆窝是胎儿 时期右心房通向左心房的卵圆孔的遗迹,下腔静脉瓣起引导血流的作用,出生后卵圆孔关闭,下腔静脉瓣也失去作用而退化,有人此瓣完全消失。11.颈动脉窦: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动脉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 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此处感受器,可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12.颈动脉小球:扁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它与主动脉 小球一样,均为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13.胸导管: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平第12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经膈的主 动脉裂孔进入胸腔,沿脊柱右前方和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侧斜行,然后沿脊柱左前方上行,经胸廓上口至颈部,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内静脉的后方转向前内下方,注入静脉角。胸导管也可注入左颈内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

11209掘进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

黔越矿业有限公司 贞丰县挽澜乡大石堡煤矿 11209回风巷掘进遇断层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大石堡煤矿生产技术科 编制日期:2017年1月18日

11209回风巷掘进遇断层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1209回风上山掘进至58m处遇F1断层,断层落差约10-12米左右,为正断层,为了确保11209回风巷掘施工安全、顺利的渡过断层破碎带,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技术要求 1、回风上山停止掘进,从迎头后退4米避F1断层开门,按1950的方位开门掘进沿煤层掘进与K2运输上山上段(18#密闭以里段)贯通,贯通措施已另行编制。 2、掘进作业缩短循环,每循环为800mm,采用11#矿用工字钢支护,缩小支护间距为0.6m。 3、加强工程质量的要求,对工作面的工程质量必须严格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一)、过断层破碎带防止水灾措施 1、工作面必须严格执行“逢掘必探、先探后掘、有疑必停”的前探规定,钻孔直径≥65mm,钻孔布置严格按照设计规定执行。 2、巷道掘进时,地质测量部门根据钻探情况提前进行地质预测,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及时验证提供的地质资料,并随时通报给煤矿防治水机构和掘进队。 3、钻孔施工中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井下所有电源,汇报处理。 异常情况是指:钻孔内有水流出,或者有透水、顶板来压现象等。 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瓦

斯忽高忽低有喷瓦斯现象等突水、突出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迅速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受威胁的所有人员。 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常状况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二)、过断层地质构造带防止瓦斯事故措施 1、在接近断层时,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瓦斯检查监测:瓦检员在接近断层掘进时,每小时必须对工作面迎头和回风流中检测瓦斯一次,严禁漏检、假检。设置瓦斯指示报警装置,从矿井地面监控室内可连续监测工作面瓦斯变化情况。 ②坚持瓦斯浓度超限断电管理制度,配足瓦斯监测仪器,加强监测监控。 ③工作面悬挂便携式瓦斯监测报警仪,一旦出现瓦斯涌出现象,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汇报矿领导,制定专门措施处理。 ④放炮地点有专门规定并严格执行,特别在断层附近施工,严格按照规定的放炮地点进行启爆。放炮工作严格按照“一炮三检”的放炮瓦斯检查工作。放炮后有专职瓦检员监督,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不经专职瓦检员允许,任何人不得私自进入放炮工作面,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⑤调整巷道布置位置,尽可能的避免巷道穿过断层构造带。 ⑥有专人负责掘进通风巡视工作,加强风筒管理,风筒逢环必挂,缺环必补,保持平直园缓。严禁出现风筒漏风、风筒距工作面距离过长等问题。 2、揭露地质构造的放炮规定:“打浅眼、少装药、放小炮”,一次

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25403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 Cross-fault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工作面两道揭露的断层有13条,落差最大为4.2m,回采过程中将有较大影响,应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⑴煤遇翻顶断层时,提前断层面5倍断层落差处开始挑顶,确保过断层面后及时跟上煤层顶板。 ⑵过断层区域仰采、大倾角时使用好防护网、人行道防护网和缓冲帘,打锚杆护帮(锚杆间排距0.5m,上排眼距顶板0.2m,底眼距输送机≯0.8m,使用玻璃钢锚杆〔长2.0m〕慢速树脂药卷〔初凝时间110ms〕全长锚固)。采煤机割煤后滚筒通过后立即伸出前探梁,移架距采煤机后滚筒4~6架,煤壁区片帮、端面距超过规定时必须带压移超前架。若移架速度跟不上采煤机运行时,要控制采煤机速度,必要时停机移架,采煤机停机时移架及时跟上。 ⑶采煤机司机严格控制采高,确保采高在支架的支护范

围内,严禁出现采高超过或出现支架压死、采煤机无法通过现象。 ⑷断层影响范围内顶板破碎必须超前移支架,顶板落差顶空处必须用木料接实,支架顶梁升平,升足劲。 ⑸加强支架的维护,严禁支架自降,移架时合理操作,尽量少降支架带压移架,用千斤顶或单体支柱辅助移架。 ⑹断层处,如岩石普氏硬度系数f≧4且岩石厚度>;0.5m 时,严禁采煤机强行破岩,应采取放震动炮的方式助采。 ⑺煤层变薄时,采取跟底破顶回采,如底板岩石坚硬,严禁采煤机强行破底,采取放炮松动助采。 ⑻局部掉顶必须及时停输送机,接实顶板后再进行回采。 ⑼如断层处顶板破碎易冒,可采取做超前档逮顶或打锚杆护帮的方法逮顶,生产过程中因断层构造复杂严重影响回采时,应视具体情况另行补充措施。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地震解释技术

随着锦州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先进的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相关的属性分析技术的使用凸显重要。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采油厂加大了相关地震配套软件的使用,2011年锦州采油厂计划引进SeisWare地震解释系统及landmark地震解释工作站,使得利用各种地震属性研究储层的技术得到了加强。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可以在精细地层小层对比、整体解剖精细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层段内的砂泥岩薄互层砂组进行多种地震属性的处理,引进landmark解释工作站的多体多属性地层追踪及快速高效的储层描述方法,能从整体上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及小断块内储层的分布特征,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相应的层位自动追踪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解释手段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解释工作的效率及准确度,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三维数据体的优势。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经过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后,优选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偏移归位合理,目的层波组特征明显的资料,在合成记录标定的基础上,搭建格架剖面并进行人工解释,然后采用人机联合波形对比层位自动追踪技术进行全区层位解释,采用相干、倾角扫描以及层面光滑度分析技术进行断层平面组合分析,能精细落实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和断层展布特征。

LandMark 一体化系统通过强有力的可视化技术提供给用户一个真三维的解释平台,可对海量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地构造解释,能快速搜索地质目标,精确雕刻;并提供了一个多学科协同和决策环境,可以实现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叠前AVO分析、可视化处理以及井轨迹设计和钻井实时监控。其三维可视化手段可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构造解释、全区目标搜索、精细目标解释、储层预测等三维连片解释的所有阶段。 LandMark 一体化系统特点: 储层自动追踪ezTracker 基于波形的层位自动追踪,可同时拾取多个种子点,可以保存种子点信息,灵活定义追踪的波形时窗,对追踪结果可进行多种灵活编辑,如遗传删除、门槛值调整和多边形删除 点集自动追踪Autopick 可根据种子点值的大小,或人工定义数据体值的范围,快速追踪地质体。也可利用多种属性(如在波阻抗体和相位体上)共同约束追踪地质体三维形态,如河道、扇体等,直接形成地质体顶底t0面。点集可自由转换为层位。 三维体雕刻Geobody 可用三维体追踪点集,层位,断面作为约束条件雕刻三维地质体,利用透明度和颜色来彰显地质异常体,突出空间展布。 异常体快速搜索GeoAnomaly 依据多数据体振幅值和数据连通性,快速搜索满足定义条件的异常体。 SeisWare软件的地震地质解释功能灵活方便,适于在勘探/开发阶段进行综合地震解释、随钻跟踪分析、油气层识别、储量计算以及新区预探、老区扩边、部署调整等研究工作。 其特点包括: 多工区,不同类型地震资料的连片解释; 断层追踪识别功能 可以直观方便的显示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平面要素,实时地观察断层面的空间走向及展布趋势。 欢西油田是一个地质条件和油藏来信十分复杂的断块油田,断距从十几米至几百米不等的不同级次断层纵横交错,断块分隔凌乱,油层埋藏差异大,储层沉积特征不一,发育不稳定,诸多因素都给地质研究带来困难。 面对复杂断块,Seisware地震解释系统的技术优势是,可以直观方便地显示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平面要素,实时地观察断层面空间走向及展布趋势,并使三维数据断层解释过程自动化。地震解释人员可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高精度的断层解释,即使在构造情况复杂地区或资料品质较差地区也能实现,其直观的编辑功

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申报书

课题申报书 一、课题需求分析 1.课题研究意义 国道G577精河至伊宁县公路工程项目,该项目特长隧道15254米/2座,其中北天山隧道全长12100m,苏布台3#隧道全长3154m。 北天山隧道主体地处北天山造山带核部,出露地层较老,地质构造较复杂,地层变形较强烈,褶皱发育,地层倾角一般为50-60°,地层走向变化快,断层也较发育,隧道经过三条区域性断层,分别为F14、F15、F16,形成时代老,隧道延伸方位基本垂直于地层走向,与断层呈大角度斜交关系。该工程主要为基岩孔隙裂隙、岩溶裂隙水,以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为主要类型,富水性强,局部地段地下水具承压性。该段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泥石流、滑坡。根据收集资料及调查精伊霍铁路北天山特长隧道施工及运营状况,对该隧道进行涌水量预测,其正常涌水量为128000m3/d。 苏布台3#隧道进口采用端墙式洞门,出口采用明洞式洞门。隧道洞身段围岩主要为强-中风化砾岩,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自稳能力差,隧道开挖后处理不当易发生坍塌,雨季施工洞室会有渗水现象。隧道出口浅埋段围岩主要为粉土、砾石及强风化砾岩,粉土及砾石为坡洪积形成,松散-稍密,岩体破碎、自稳能力差,隧道开挖后易产生坍塌,侧壁易失稳。 特长隧道工程项目,且项目位于新疆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安全风险高。 同时在软弱围岩的高地应力作用下、断层破碎带的松弛变形以及挤压或膨胀变形,都会引起隧道围岩的大变形,极易发生岩爆,引起大塌方,伴随大规模涌水,如果不加控制或控制不及时,就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隧道施工事故频发,常规的围岩检测不能做到实时检测,实时指导现场施工。而通过信息化监控手段,能有效地对隧道围岩时行监测,实时监控进洞作业的人员、机械设备的分布和空间位置,确保施工安全。

xx综采工作面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

XXX综采工作面过F127断层技术措施 根据地测科提供的地质资料显示,XXX综采工作面下顺槽掘进期间在通尺743m处有断层F127,该断层倾向192°,倾角35°,落差1.1m。该断层落差较小,对XXX综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保证XXX 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的安全顺利回采,特制定本技术措施。 一、地质条件 (一)F127断层情况 根据地测科提供资料,F127断层位于下顺槽通尺743m处,该断层倾向192°,倾角35°,落差1.1m。F127断层在XXX综采工作面内沿走向延伸77m,上顺槽回采至通尺640m处,下顺槽回采至804m,将在采面内第33架附近揭露该断层。受F127断层影响,本区域为构造异常带。在揭露断层前,该区域会出现少量底板出水,断层揭露点处顶板破碎,裂隙、滑面构造较多,煤层变软且容易片帮,对回采工作有影响。 (二)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 1、XXX综采工作面煤层基本情况 2、XXX综采工作面顶、底板情况 表2 XXX综采工作面顶、底板情况

3、其他断层情况 XXX综采工作面顺槽探煤厚情况分析,在XXX综采上顺槽通尺249~301m之间,受F105断层与F132断层共同影响,可能在此段区域形成构造薄煤带,该薄煤带沿煤层倾向在采面内延伸0~77m,沿煤层走向在采面内延伸0~160m,对回采工作影响较大。 二、过断层技术方案 (一)工作面顶板管理 1、根据11011工作回采过类似断层经验,F127断层落差较小,上下两盘接触处之间的煤层的厚度大于液压支架的下限通过高度,液压支架可以顺利通过,XXX综采工作面可直接采煤过断层。 2、因F127断层上下盘煤层存在1.1m落差,断层区域煤层顶底板受断层影响较破碎,煤层厚度变薄,在过断层期间,可适当降低采高,保证工作面最低采高不低于3.2m。 3、在距断层15~20m时开始逐步调整采煤机卧底量,保证工作面顶底板的平整度,使工作面顶底板的坡度平稳的变化,平缓通过构造区。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_刘丽峰

第21卷 第3期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Vol.21 No.32006年9月(页码:864~871) PRO GRESS IN GEOP H YSICS Sept. 2006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 刘丽峰, 杨怀义, 蒋多元, 董 宁, 王相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 要 详细论述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和流程.对层位标定、层位解释、断裂、速度解释及成图每个步骤的方法给以具体论述,重点分析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使用的关键技术如可视化技术、相干体技术、变速解释技术和真三维解释技术.本文可为从事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相干体,变速解释,真三维解释,虚拟现实技术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2903(2006)0320864208 Prim ary Exploration of 32D 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L IU Li 2feng , YAN G Huai 2yi , J IAN G Duo 2yuan , DON G Ning , Wang Xiang 2wen (Ex ploration &Production Research I nstit ute.S I N O P EC,B ei j ing 100083,Chi na ) Abstract This article systemically summarizes the method and flow of 32D 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and descibes ,every step such as horizon demarcate 、horizon interpretation 、faulting 、velocity interpretation and cartography.Espe 2cially lt explains the key technology 2visualizing technology 、coherence cube technology 、velocity 2varied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This article can be used as the reference to the novice of 32D 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K eyw ords 32D 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coherence cube ,velocity 2varied interpretation ,true 32D interpretation VR 收稿日期 2006202210; 修回日期 2006205220. 基金项目 中石化东北分公司《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所图探区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刘丽峰,女,1974年生,河南遂平人,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于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工作,主要从事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构造解释方面的研究工作. 0 引 言 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构造解释技术 在近年来已有较大的发展[1].传统的三维解释方法是把三维地震资料当作加密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存在信息利用率低,工作效率低,成果质量不高等问题,解释人员需要在层位解释和断层识别、组合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随着地震资料属性处理和人机联作解释方法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打破常规的三维资料二维解释,充分利用三维数据信息,获得更精细的构造形态,高效、高精度的三维精细构造解释已经切实可行.三维可视化(Voxel Geo )技术[2]的不断发展,更是推动了三维解释技术,出现了真(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V R )应用于三维地震资料的可视化解释,使地震资料解释更为自动化、智能化[3].目前,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支 持软件是Landmark 地震解释软件和虚拟现实技 术,Paradigm 地震解释软件及可视化技术. 1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步骤是层位标定,层位、断层解释,速度解释和构造成图.1.1 层位标定构造解释的第一步是层位标定,首先分析比较分层数据的各层位划分情况,使分层数据准确一致;之后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编辑,剔除畸变.并结合自然电位、自然伽玛、电阻率、密度等曲线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制作单井合成记录;制作完单井的合成记录之后,再制作联井合成地震记录.结合VSP 叠加地震剖面,进行粗框架地震剖面追踪对比,检查各反射波闭合情况,当存在不闭合时,依据钻井分层数据调整少数不闭合井的合成记录,并根据声波速度、地

浅谈复杂地质条件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浅谈复杂地质条件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陈伟卞晓祥陈元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摘要】:文章以南科大及深大新校区拆迁安置产业园区(二期)工程基坑支护4-4剖面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为例,对其方案设计、成桩原理、参数选定作了阐述,介绍了具体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并提出了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 【关键词】: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塘朗村,场地原始地貌为剥蚀残丘及冲沟,基坑坑深约5.6~12.35m,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杂填土】,具有组成不均,变异性大,呈松散状态,压实性差其工程特性差,不可作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含有机质粉质粘土】,具有高压缩性,承载力低等特性,工程地质状况差,未经处理不可作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砾砂】,承载力一般;第四系残积层(Q3el)【砾质粉质粘土】具有较高承载力,较低压缩性,可作多层及小高层建筑基础持力层;场地下伏基岩为燕山期地层(y53)粗粒花岗岩【全风化花岗岩】为刚性地基,有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2、旋喷桩设计方案 依据场地B和C区基坑深度大部分在7~10m之间,在此开挖深度内分部的地层以人工填土层、含有机质粉质粘土、砾砂(2-2层)、粘土、含砾粘土、砾砂(4层)及砾质粉质粘土为主,土的自稳能力差,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施工等条件,故1-1、5-5、6-6剖面采用有限放坡结合土钉墙的支护型式;D区基坑开挖深度在19~24m之间,该区地层以人工填土层、含有机质粉质粘土、砾砂(2-2层)、粘土、含砾粘土、砾砂(4层)及砾质粉质粘土为主,土的自稳能力较差,因此此部位3-3剖面采用桩锚支护。由于4-4剖面处有近10m的人工填土层、场地地下水位较高、且紧临军事用地。故4-4剖面段采用冲(钻)孔排桩加预应力锚杆(锚索)加内支撑(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支护型式,本文结合南科大及深大新校区拆迁安置产业园(二期)基坑支护工程实例,对4-4剖面复杂地质情况下基坑支护中的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进行论述。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局部解剖学》习题 第一章头部 (一)名词解释 1.局部解剖学 2.眉弓 3.翼点 4.乳突 5.头皮 6.颅顶部的"危险区" 7.海绵窦 8.小脑幕

第二章颈部 一、颈部层次结构、舌骨上区和颈动脉三角 (一)名词解释 1.颈动脉结节 2.锁骨上大窝 3.神经点 4.颈静脉弓 5.胸骨上间隙 6.气管前间隙 7.咽后间隙 8.椎前间隙 二、肌三角、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一)名词解释 1.颈动脉鞘 2.颈袢 3.锁骨上三角 4.Virchow淋巴结 5.静脉角 6.甲状腺鞘 7.Sibson筋膜

一、胸壁、膈、胸膜和肺(一)名词解释 l.胸骨角 2.胸膜腔 3.肺根 4.肋膈隐窝 5.乳房悬韧带 二、纵隔(一)名词解释 1.纵隔 2心包横窦 3.心包斜窦 4.心包前下窦 5.心包腔 6.动脉韧带 7.动脉导管三角

一、腹前外侧壁(一)名词解释 1.腹直肌鞘 2.弓状线 3.半月线 4.腹白线 5.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6.腹股沟韧带 7.腹股沟镰(联合腱) 8.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 9.腹股沟管 10.腹股沟管深环 二、腹膜腔与结肠上区脏器(一)名词解释 1.胃床 2.十二指肠球 3.十二指肠空肠曲 4.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5.膈下间隙 6.肝门(第一肝门) 7.肝蒂 8.胆囊三角(Calot三角) 9.肝胰壶腹(Vater壶腹) 10.胃脾韧带 三、结肠下区脏器和腹膜后隙(一)名词解释 1.左肠系膜窦 2.右肠系膜窦 3.回盲部 4.回盲瓣 5.McBurney点 6.Lanz点 7.腹膜后隙 8.肾角(脊肋角)

综掘机过断层带安全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综掘机过断层带安全措施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578-12 综掘机过断层带安全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说明:-300左翼9202溜子道及开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巷道压力大,为了安全生产,制定如下安全措施: 1、断层带附近或围岩压力大时棚距更改为0.6米。最大允许临时超前支护距离不大于1.0米,支护前方空顶0.6米以上时,必须及时进行架棚支护。 2、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控制循环进尺,必须及时支护。 3、棚梁方向尽量与节理面垂直相交,永久支护要紧跟工作面。 4、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除掉浮石。 5、洒水管路紧跟迎头,随时在掌子头洒水。 6、掘进煤巷迎头打护顶锚杆: (1)、每次放炮前,必须在掌子迎头顶板打2~~3

根不小于2米长的右螺旋罗纹钢锚杆护顶,防止顶板冒落。 (2)、角度为向上倾斜,与顶板夹角不小于45度。 (3)、必须保证一根锚杆打在巷道上帮的拱肩上,一根锚杆打在巷道的拱顶。 (4)、工作面压力大有片掌子迹象时,每班施工时,必须打防止迎头片帮的锚杆,护住迎头,防止迎头片掌子、掉块造成安全事故。临时护掌面措施:采用不小于2.0米长∮18mm右螺旋罗纹钢筋锚杆和半圆木联合使用。 (5)、先将半圆木在中间用∮18mm的钻头钻一个18mm的眼。 (6)、将两根锚杆打在掌面的中间位置,间距1米。 (7)、安装好锚杆后,将半圆木穿到锚杆上拧紧,并用刹杆刹严,半圆木垂直顶底板安装。 打瓦斯、压力释放钻孔: 7、巷道施工压力大时,必须用套钎子或爬道钻打

对断层解释的研究

对断层解释的研究 论问提要 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对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对断层的解释是地震解释的重要内容。实际对比中,由于断层附近地层产状的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断层,在断层附近地震反射波错断特征变的十分复杂,因而,做好断层解释是时间剖面构造解释的关健,也是解释工作中最难以掌握的工作。 断层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害。认识各中断层,研究它的性质、分布规律、活动特点和成因,有助于利用它有利于人类的一面,避开它不利于人类的一面。断层除了找矿物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有密切关系外,和石油地质也有紧密的联系,它的一方面可以起到聚集油气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会破坏已经形成的油气藏。 正文 一、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 (一)反射波发生错断。 断层两侧同向轴发生错断,但反射波特征清楚,波组或波系之间关系稳定,这一般为中小型断层反映。 (二)反射波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加、减少或消失。 表现为:下降盘同向轴数目逐渐增多,上升盘同向轴数目突然减少。 (三)反射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并出现空白反射。 边界同生大断层,这主要由断层上盘长期隆升剥蚀为基底变质岩,火成岩或其他褶皱岩系组成,不具备形成层状地震反射条件。 特点:断距大,延伸长,控制盆地边界或二级构造单元。 (四)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和强相位转换等,一般是小断层的反映。 (五)异常波出现,是识别断层的重要标志。 二、断层模型的剖面特征 (一)水平地层中的断层 剖面反射特征与实际模型基本一致,断层棱点间出现绕射波。 (二)倾斜地层中的断层 1、正向断层和反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一致称为正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相反称为反向断层。在水平选加剖面上,正向断层的两盘反射和断面波都向下倾方向偏移;反向断层的两盘反射向断面波相反方向偏移。 2、屋脊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相反,形成上凸状屋脊形称为屋脊断层。屋脊断层上下盘断点距离大于实际断点的距离。屋脊断层上下两盘的反射波中断点间应空开,绕射尾巴不受干涉。 3、反屋脊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相反,形成上凹状屋脊形称为反屋脊断层。反屋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椎间孔: 由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的孔,叫椎间孔(内有脊神经通过)。 2.胸骨角: 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形成的突向前方的横形突起,称为胸骨角。平第2肋,是临床记数肋序数的标志 3.翼点: 颞窝的前部,有顶骨、蝶骨、额骨、颞骨四骨交汇而形成的‘H’形的骨缝区,称为翼点。(太阳穴)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受伤易造成颅内出血。 4. 基底动脉环:又称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的动脉环。当某一动脉血流减少或阻塞时,血液可经此动脉环重新分配,得到一定缓解。 5. 硬膜窦:硬膜窦是由硬脑膜的骨膜层和脑膜层在特定部位相互分离而形成的腔隙,在腔隙内面衬有内皮细胞。硬膜窦中充以静脉1.血并与静脉相续,故又称静脉窦。其壁厚不易塌陷,损伤时则出血凶猛。 6.椎间盘: 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外周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组成。纤维环破裂可以导致髓核脱出压迫脊神经出现一系列症状。 7.筋膜: 贯穿身体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它包绕着肌肉、肌群、血管、神经。筋膜分好几层,分别叫浅筋膜、深筋膜、内脏筋膜,它们延绵不断贯穿身体上下。 8.腱鞘: 为包围在长肌腱外面的双层结缔组织鞘管,存在于手足等活动度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手指掌侧和足趾跖侧等处。 9.咽峡: 是口腔通向咽腔的门户,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10.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很多小纤维束呈网状互相连接,期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隙。腔内流动着脑脊液。 11. 硬膜外隙: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窄隙称为硬膜外隙。内含静脉丛、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脊神经根通过此腔。 12.腹股沟韧带: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向内卷曲增厚,架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

131105工作面过f31103-07断层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截止2009年3月7日早班,131105工作面累计推进592m,再向前推进约40m风巷将过过f31103-07正断层(倾向330°,倾角60°,落差0.5~1.0 m),预计断层影响至81#架,受此影响可能导致顶板破碎,工作面将可能出现破煤层底板及片冒,为确保安全顺利回采防止发生片帮冒顶。特编制本措施,望施工中严格执行。 二、施工方法 1、工作面推进距离揭露断层10米时,工作面80#架向上开始抬刀破顶,每推进1米,破顶量不得低于100mm,并将采高控制在3.5m以下,以提高煤壁及支架稳定性;周期来压及片帮严重时可适当降低采高,以能通过采煤机为准,采过断层后及时调整工作面跟煤层顶板回采。 2、移架时,坚持追机移架,且从上向下移架。 3、破岩石时,必须提前将岩壁湿润,并且安专人对滚筒进行洒水。 三、安全技术措施 (一)防片冒措施 1、过断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面坡度,以在揭露断层时及时跟上顶板,防止托顶煤开采。 2、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必须严格按要求加强顶板管理。 3、断层附近、顶板破碎地段按最小控顶距管理顶板,采高控制在3.5m以下。 4、合理组织劳动工序,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5、加强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支架顶梁和顶板平整接触,不得出现点接触或线接触现象,严禁接顶不实或空顶。确保支架状态良好,支撑有力,保证支架不挤、不咬,严格控制架间隙,防止细颗粒漏空导致顶板失稳。顶板冒落严重时,及时降低采高,在架顶上接木垛后升架,使支架接顶有力。 6、采煤机割过后,及时伸出伸缩梁、打出护帮板护帮,并保证追机移架,当移架跟不上采机时,适当减慢采机的牵引速度或暂时停机。 7、工作面尽量做到顺平顺直,防止局部片帮过大产生冒顶,工作面出现片冒时,要拉超前架。 8、所有作业人员非特殊情况严禁在运输机电缆槽、销排上行走或休息。 9、要加强支架、液压系统的检修,确保支架和液压系统完好,无漏、窜液和自动卸载现象。乳化泵压力不小于30Mpa,以确保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和支护阻力达到规定要求。 10、检修采煤机时,采煤必须停在顶板完好的地方。煤壁侧必须用大板或半圆木护住煤壁。架间隙用笆片或撞楔过顶。 11、检修运输机或打钻时,作业地点必须找净浮矸,且严禁单人作业,并安专人观察顶板情况。 12、工作面及上出口压力较大时,必须加强该处的支护,保持畅通。端头悬顶面积超过

断层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

断层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37

断层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 一、措施目的 北采011604综放工作面122#至132#支架处遇断层构造。经公司地测部门鉴定该构造为落差H=2.9m,∠61°,走向165°的正断层与落差H=1.7m,∠74°,走向235°的正断层共同作用形成。工作面揭露岩石(砂岩)长度为15m,最大厚度为2.5m。(附图一工作面断层示意图)为保证安全顺利通过此断层特制定此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方法及施工组织 (一)施工方法 011604采煤工作面采用打眼、放炮破断层下盘底板岩石的方法过此断层。断层打眼爆破断层下盘底板岩石,断层处坡度以采面坡度为准,适当漂溜子,留底回采。 1、(1)采用两台YT-28风钻(气动凿岩机),两根1m长的岩石

钻杆打眼,所有动力风源由回风顺槽的压风管路供给。 (2)爆破说明①爆破材料:使用MFB-100型发炮器引爆,煤矿许用2#乳化炸药,药卷规格Φ32×200mm,每卷要卷重200g。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延期时间不大于130ms。②爆破方式:分次装药,分次爆破。③装药方式:正向装药。④联线方式:串联联线。⑤破岩厚度小于1m时,打单排眼,炮眼间距500mm;当爆破厚度为 1.0-1.5m时,打双排炮眼,间排距为500mm×500mm;当破岩厚度为1.5- 2.0m时,打三排眼,间排距为500mm×500mm;当破岩厚度为2m 以上时,打四排眼,间排距为500mm×500mm。炮眼深度均为1m,水平角向机头方向偏15°,每眼装药1卷。(详见附图二、三、四、五、六:炮眼布置图及爆破说明书、爆破说明书、装药结构大样图) 2、放炮前将该区域能进行超前移架的支架进行超前移架,打眼、放炮前为防止片帮及时将支架的伸缩梁、护帮板打出,同时打好贴帮柱,贴帮支柱上好防倒装置。并且在施工地点上方3米处吊挂全断面金属网,防止滚落的煤矸伤人。打眼装药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用长把工具撬掉可能冒落的煤矸。当工作地点的护帮板

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探讨

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9-12-30T13:23:19.40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 15期作者:王卫英燕传健包利[导读] 三维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简称三维处理)是指对野外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进行处理摘要: 三维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简称三维处理)是指对野外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它与二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目的一样,就是要更有效地压制各种干扰波,增强有效波,提高分辨薄地层的能力,更真实更细腻地反映出地下的地质情况,为构造解释、岩性解释、储层研究及油田开发提供质量更好、精度更高的处理成果。三维地震方法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分辨率大小总是通过一 系列波长值计算,波长值由波速和频率的商给出。 关键词: 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相干体技术 本文中对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在盆地A地区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从总体上来说,该技术在准确性、客观性还有细致性方面都突出了三维地震的构造,为以后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1 A地区概述 在地理上A地区大约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盆地为古生代中、新生代陆相前陆盆地组成的叠合复合盆地。多期构造作用叠加,形成了不对称的对冲地质结构。 2 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的应用 三维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简称三维处理)是指对野外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它与二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目的一样,就是要更有效地压制各种干扰波,增强有效波,提高分辨薄地层的能力,更真实更细腻地反映出地下的地质情况,为构造解释、岩性解释、储层研究及油田开发提供质量更好、精度更高的处理成果。研究工区对于初期的地震构造解释进行了勘探。将重点放在了研究A地区的小断层和微构造的形态上,并且通过比较精细的对比为下一步的操作和最终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图1 围绕在三维勘测边缘数据不完全迁移2.1对精细合成记录进行制作 对合成的记录进行标定利用的是声波还有密度测井来对地层界面的反射系数进行求取,然后将反射系数与子波运用褶积运算,合成该区域的地震记录。本次的精细标定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相关人员还要准确地对子波进行选取,它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定井旁边的子波数; (2)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实际测得的声速和有关密度的资料来合成该区域的地震记录,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利用公式计算所带来的误差,还可以使得求取的反射系数更具实际性。 2.2相干体技术 (1)相干技术的原理 当地下发生断裂或者出现特殊的地质体的时候,断层就会使得地震反射波的相位、振幅还有极性发生变化。一般来说,连续并且比较平缓的地层,相邻地震道之间就会形成高相关值;而不连续的地层,相邻地震道之间形成的相关值就会低。相关的工作人员只要是利用常规的三维地震数据来对相邻的地震道进行相干分析。进而提高地震解释工作效率还有精准度。 (2)相干切片断层的解释步骤 第一、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地震资料来进行一系列的相干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使用机器自动生成相干的数据体,然后在断层的发育部位进行水平切片的提取,根据水平切片上所显示的信息对各断层进行解释;第二、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相关人员要对水平切片上的断层进行解释;第三、对剖面的断层进行解释;第四、在先前的平面和剖面的断层解释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关断层的组合,然后再根据顺层切片的原理进行验证。 图2 来自地震解释的三组正交切面(3)相干切片断层在研究区的应用

正常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间孔:椎骨连接时,上位椎骨的椎上切迹与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 一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凸向前方的横形隆起,在体表可触 之,它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水平。 ●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处,称为翼点。此处骨 质较为薄弱,易发生骨折,容易损伤内面的脑膜中动脉而发生颅内血肿。 ●盆骨界线:盆骨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分界线,可分为 上方的大盆骨和下方的小盆骨。 ●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 鞘共同组成。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 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 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 韧而富有弹性。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交点为标志。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可有压痛。

●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 线。 ●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舌根和左、右腭舌弓共同围成。 ●肝门:肝脏脏面H形沟的横沟,有肝左管、肝右管、肝固有动脉、肝 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通过。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 基底部所围成,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异物易滞留的部位。 ●声带:声壁内含有声韧带和声带肌,三者合称为声带。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 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肋膈隐窝:在肋胸膜与隔胸膜的转折处有一个肺下缘不能伸入其内的间 隙,称为肋膈隐窝。 ●纵膈: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是分隔左 右胸膜腔的间隔。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膈,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某些肾病患者,叩 击或触压此区可引起疼痛。 ●肾锥体:肾锥体是组成肾髓质的小管道,约有15~25个。肾锥体的基底 朝向肾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肾锥体的尖端称肾乳头,突入肾小盏。 ●肾柱: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属肾皮质。

正常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间孔:椎骨连接时,上位椎骨的椎上切迹与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一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凸向前方的横形隆起,在体表可触 之,它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水平。 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较为薄弱,易发生骨折,容易损伤内面的脑膜中动脉而发生颅内血肿。 盆骨界线:盆骨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分界线,可分为上方的大盆骨和下方的小盆骨。 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共同组成。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 交点为标志。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可有压痛。 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 线。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舌根和左、右腭舌弓共同围成。 肝门:肝脏脏面H形沟的横沟,有肝左管、肝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

以及神经淋巴管通过。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异物易滞留的部位。 声带:声壁内含有声韧带和声带肌,三者合称为声带。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肋膈隐窝:在肋胸膜与隔胸膜的转折处有一个肺下缘不能伸入其内的间隙,称为肋膈隐窝。 纵膈: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是分隔左右胸膜腔的间隔。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膈,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 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某些肾病患者,叩击或触压此区可引起疼痛。 肾锥体:肾锥体是组成肾髓质的小管道,约有15~25个。肾锥体的基底朝向肾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肾锥体的尖端称肾乳头,突入肾小盏。 肾柱: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属肾皮质肾窦:肾门向肾内续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的主要分支、肾静脉的主要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门:是泌尿系统脏器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的出入部位,中部凹陷,是肾窦的开口。 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脉、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肾蒂。 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此处由于无粘膜下组织,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古无论在膀胱充盈或空虚时,均无粘膜皱襞,是膀胱结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