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

合集下载

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焦作某勘探区的应用

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焦作某勘探区的应用

5 应用效果分析
( 1 ) 在兑罐期间 , 工人按井 口气动控制按钮 , 使气缸工作 , 实现 了帘门 自动开启关闭; ( 2 ) 气动罐帘 门的安装保证 了操作人员的人 身安全 , 降低 了劳动强度 , 提高了兑罐效率。 自 气 动帘门安装使用以后 , 没发生任何 的安全事故 , 并 且经实际统计 ,每班升降人员时间 比原来缩短 了
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焦作某勘探区的应用
晏 云翔
( 中煤科工集 团 西安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7 7 )
[ 摘
要 ] 针对焦作某三维地震勘探 区的构造解释 需要 , 在常规三 维地震解释的基础上 , 综合 运 用层 位 自动 追踪 技 术 、 水平切 片 以及 多属性 分析 技 术等 地震 解释 方 法 , 对 勘探 区 进 行 了精 细构 造 解释 。解 释 成果 显 示全 三 维地震 解释 方 法能 够 大大地提 高构造 解 释精 度 和 可靠性 。 [ 关键 词 ] 三 维地震 ; 精 细构 造解 释 ; 水平切 片 ; 多属 性分析 [ 中图分类号]P 6 3 1 . 4[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 6 7 2 - 9 9 4 3 ( 2 O 1 3 ) 0 4 1 4 7 2 大于 8 0 0 m。 煤层与其上覆的岩层波阻抗差异大 , 形成的煤层反射波 比较明显 , 是本次地震解释的
2 构 造 解 释
对 该勘 探 区 的构造 解 释 主要 以二 煤 层 为 主 要解 释 目的层 , 辅 助解释 层位 为新 生 界底 界 面 、 I J 8 灰 岩顶 界面 以及奥 陶系灰 岩顶 界 面 。在 地震 解 释 中着重 做 了以下 几方 面工作 。
2 . 1 层 位标 定
主要 目的层 。

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及实际应用

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及实际应用
第4 3卷
第2 期
西 北 地 质
N0RTHW ESTERN GE0I( GY )
Vo . No 1 43 .2
21 0 0年 ( 1 3期 ) 总 7
20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 7 1 Su 1 3)
文 章编 号 :l O — 2 8 2 L ) 2 0 4 — 5 O 96 4 ( O O O — 0 8 0
合使用 , 能够 高精度 的识 别断层 及地层 变化 信息 , 给 煤矿生 产建设 提供 高精度 的地 质成果 提供 可靠技 术
支持 ( 同俊 ,2 0 ) 陈 07。
从本 质上 讲 ,短时傅 立叶变换 是 一种 单 一分辨 率 的 信号 分析 方法 , 因为它 使用 一个 固定 的短 时窗 函数 。
复 杂 程 度 不 同 , 释 的准 确 度 也 有 不 同 。 解 随着 计 算 机 和 物 探 技 术 方 法 的 发 展 , 田采 区 三 维 地 震 勘 探 资 煤 料 的 高信 噪 比 、 分 辨 率 为 地 震 资 料 的 精 细 解 释 提供 了可 能 笔 者 利 用小 波 分 析 技 术 、 差 体 技 术 、 高 方 图 象 处 理 等 多 种 方 法 , 合 已知 采 区 的实 例 , 小 断 层 做 了精 细 构 造 解 释 , 高 了三 维 地 震 资 料 的构 造 解 结 对 提
因而 短 时傅 立 叶变换 还是存 在一 定 的缺 陷 。
小波 变换 是 一 种 信 号 的 时 间 一尺 度 ( 间一 时 频
2 方 法 原 理
2 1 小波变换 .
收稿 日期 : 0 91—4 2 0 —21 ;修 回 日期 :2 1—30 0 00— 2 基 金项 目 :煤 炭科 学 研究 总 院西 安 研 究 院青 年 技 术 创 新 项 目

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

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

2010年第5期0引言当前常用的地震解释(包括交互工作站解释实质上是三维资料的二维平面解释,从三维数据体中沿主测线inline和联络线crossline抽取若干个剖面进行解释。

这样不仅使大量的地震资料未能有效利用,而且成果精度较低,难以发现小的构造和地层特征,造成小断层和小构造的漏失,大大降低了对地下地质体的认识精度,同时也降低了三维地震的应用效果。

利用常规的地震解释技术,将不能很好的进行小断层的解释,甚至会出现假断层的现象[1]。

随着三维勘探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方法和技术也向着更真实、更准确、更清晰地反映地下地层各种地质信息的方向突飞猛进。

目前,在三维地震勘探中发展最快的是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该技术不仅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提供较准确的钻探井位,利用先进的解释软件打破常规的三维资料二维解释,充分利用三维数据信息,获得更精细的构造形态。

因此,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1三维地震勘探的精细解释技术1.1小断层的正演模拟对地质模型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明确地质体地震记录的特征,同时也能提供地下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性,为正确研究地下地质环境提供地震波波场证据,以便对解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设计一个三层介质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实验,图1(a是小断层的地质模型。

模型参数:煤的断距为5m,煤层厚度为8m,煤层速度为2000m/s,围岩地层速度自上而下分别为1800m/s、3200m/s、3200m/s;图1(b为小断层正演模拟的地震响应。

根据正演模拟后的地震响应分析,断距为5m的小断层,地震剖面有一定的变化,为后期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提供了依据。

(a地质模型(b地震响应图1正演模拟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0.05.005能源技术与管理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秦晶晶1,李德春1,程慧慧1,王空前2(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论述了几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小断层的应用方法,为了确保解释的精度,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正演模拟试验,为做好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物质基础。

煤田采区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方法

煤田采区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方法

a n a l y s i s, c ohe r e nc e t e c hn ol ogy,at t r i b ut e t e c hn ol o gy,a nd i ma ge pr oc e s s ha v e b e e n us e d t O i m pr o ve i nt e r p r e t a t i on’ S
陈同俊 , 崔若飞 , 郎玉泉。 , 钱 进
( 1 . 中 国 矿业 大学 资 源学 院 , 徐州 2 2 1 0 0 8 ; 2 . 中煤 地 质 总 局 物 探 研 究 院 , 涿州 0 7 1 0 0 0 )
摘 要 虽然 煤 田三 维地 震 勘 探 已经 过 了十 多年 的 发 展 , 但 构 造 解 释 问题 仍 是 目前 需 要 解 决 的 主 要 问题 之 一 . 随 着 三 维 地 震 资 料 解 释 方法 的 不 断发 展 , 小波分析技 术 、 相干体技 术 、 地震 属性技 术 、 图 像 处理 等 提 高 解 释 精 度 的 方 法相
( 1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Xu z h o u 2 2 1 0 0 8 ,C h i n a  ̄2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o a l S e i s mi c ,Z h u o z h o u 0 7 1 0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y ov e r t e n ye a r s’de v e l opi ng of c oa l f i e l d 3- D s e i s mi c e xp l or at i o n,but t he st r uc t u r al i nt e r pr e t a t i on a l s o i s a ke y pr ob l e m ne e di n g t O be s ol v e d. W i t h t he de v el o pi ng of i nt e r p r e t a t i o n me t h od s of 3 - D s e i s mi c e xpl or a t i on,wa ve l e t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_刘丽峰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_刘丽峰

第21卷第3期地球物理学进展Vol.21 No.3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刘丽峰, 杨怀义, 蒋多元, 董宁, 王相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详细论述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和流程.对层位标定、层位解释、断裂、速度解释及成图每个步骤的方法给以具体论述,重点分析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使用的关键技术如可视化技术、相干体技术、变速解释技术和真三维解释技术.本文可为从事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人员提供借鉴.关键词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相干体,变速解释,真三维解释,虚拟现实技术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2903(2006)03-0864-08PrimaryExplorationof3-DFineStructureInterpretationLIUL-ifeng, YANGHua-iyi, JIANGDuo-yuan, DONGNing, WangXiang-wen(Exploration&ProductionResearchInstitute.SINOPEC,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 Thisarticlesystemicallysummarizesthemethodandflowof3-Dfinestructureinterpretatio nanddescibes,everystepsuchashorizondemarcate、horizoninterpretation、faulting、velocityinterpretationandcartography.Espe-ciallyltexplainsthekeytechnology-visua lizingtechnology、coherencecubetechnology、velocity-variedinterpretationtechnology.Thisarticlecanbeusedasthereferencetothen oviceof3-Dfinestructureinterpretation.Keywords3-Dfinestructureinterpretation,coherencecube,velocity-variedinterpretation,true3 -DinterpretationVR0 引言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构造解释技术在近年来已有较大的发展.传统的三维解释方法是把三维地震资料当作加密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存在信息利用率低,工作效率低,成果质量不高等问题,解释人员需要在层位解释和断层识别、组合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随着地震资料属性处理和人机联作解释方法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打破常规的三维资料二维解释,充分利用三维数据信息,获得更精细的构造形态,高效、高精度的三维精细构造解释已经切实可行.三维可视化(VoxelGeo)技术[2]的不断发展,更是推动了三维解释技术,出现了真(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于三维地震资料的可视化解释,使地震资料解释更为自动化、智能化[3].目前,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支[1]持软件是Landmark地震解释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Paradigm地震解释软件及可视化技术.1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步骤是层位标定,层位、断层解释,速度解释和构造成图.1.1 层位标定构造解释的第一步是层位标定,首先分析比较分层数据的各层位划分情况,使分层数据准确一致;之后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编辑,剔除畸变.并结合自然电位、自然伽玛、电阻率、密度等曲线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制作单井合成记录;制作完单井的合成记录之后,再制作联井合成地震记录.结合VSP叠加地震剖面,进行粗框架地震剖面追踪对比,检查各反射波闭合情况,当存在不闭合时,依据钻井分层数据调整少数不闭合井的合成记录,并根据声波速度、地收稿日期 2006-02-10; 修回日期 2006-05-20.基金项目中石化东北分公司《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所图探区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项目资助.作者简介刘丽峰,女,1974年生,河南遂平人,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于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构造解释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维地震料的解释

三维地震料的解释
3)可监视二次采油时注气或注蒸汽前后的反应,地下气 库灌气前后以及地层压裂前后的反应,观察其效果。
4)利用三分量检波器所记录的纵波与横波速度比,判断 岩石性质。
精选可编辑ppt
23
三、垂直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应用
1、确定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层位
图4-15 连井剖面与VSP-LOG道、合成地震记
精录选可对编比辑图ppt
记录水平地震剖面。VSP-CDP剖面范围在曲线1与5之间(图4-16b))。
图4-16郑28井观测系统(a)精与选可V编S辑Ppp-tCDP剖面范围(b)示意26图
图4-20 地面地震剖面与VSP对比
精选可编辑ppt
27
4、利用VSP探测复杂盐丘构造形态
图4-18(a)盐丘AB段可得到反射资料,但BC和CD段却很 难得到资料,使射线穿过盐丘后到达井中检波器从而得到资料。 图4-18(b)为某一深度G1检波器接收到SACG1射线的地震波后, 即可采用等射程曲线方法绘出图(a)等射程曲线1。这些曲线的包 络线即为盐丘面BCD段界面形态。
第四章 三维地震资 料的解释
一、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特点
1)三维数据体是按三维空间成 象处理的,得到较正确的归位, 可以真实的确定反射界面的空间 位置,更接近地质剖面,三维资 料解释可以任意从X、 Y、T方向 观测地质界面的形态,切割纵、 横剖面和水平切面来研究地质体 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图4-1)。
精选可编辑ppt
a.数据输入与管理软件: b.数据显示软件: c.解释 软件 d.绘图软件 e.数据输出显示软件 f.处理分析软件
g.测井分析软件
精选可编辑ppt
17
三、 解释工作流程
图4-12 三维地震资 料人机联作工作流程

三维地震解释

三维地震解释

2 用水平切片直 接做构造图。
三、三维 地震的地 震相解释:
1 层振幅 切片的解 释或者说 提取目的 层振幅, 由振幅 异 常带解释 微相、砂 体展布。
1.什么情况下所做的构造图才能实现既做了空 校又使用了变速? 2.一个三维构造圈闭图和二维圈闭图一般会有 哪些差地震相与二维地震相
无菲尼尔带现象
2.三维地震 可消除侧反 射影响,因 而背斜圈闭 形态与大小 比较真实。 不像二维地 震由于侧反 射影响,背 斜往往变宽, 变大,尤其 是低幅度背 斜的失真明 显。
3.三维地震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密集设置测点,测点距 一般20-100m,常见为50×50或50×75m,因而在地下 每20-37.5m获得一个信息,使水平分辩率显著提高。
章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
三维地震的六个特点:真归位后交点闭 合、无侧反射、水平分辨率高,具水 平切片和层振幅显示功能、人机联作 解释、彩色显示
三维地震的构造解释
一、三维地震 资料的特点
1.与二维相比, 三维可以做到真 正的空间归位, 因此三维偏移资 料上无闭合差, 剖面上的背斜、 断层等形态、大 小、位置也较准 确。
6.
解释常在工作站上进行。工作站一般包括图象处理机,辅助图象存 储器,数据输入装置和 显示终端。配备的软件包括许多专用的模块。 国内市场上常用的是Landmark工作站,Geoquest工作站,Bouma工 作站等。具软硬件系统成套,由多家石油公司生产销售。
解释过程一般分八个步骤 (1).通过数字化桌输入测点的坐标位置数据,或用 键盘输入。 (2).通过数据化桌输入时间剖面或深度剖面每道的
4.为什么说三维偏移剖面上断层、背斜高点的 形态、大小、位置较准确,而不是最准确呢?
1.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年。 2.钱绍瑚,地震勘探,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年。 3. Blach, A.H., et al.. Seismic amplitud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ick first Leo sandstone lens,eastern Powder River Basin,Wyoming, Geophysics,1981,46( 11):1519-1527. 4.Brown,A. Interpretafion of three dimentional seismic data,AAPG Memoir.42 1986;5 th edition, 1999. 5. Nelson Jr, H R; F J Hiltormani, C H F Gardner. Instruction to interactive 3D interterpretation; Oil and Gas Journal, 1981 Oct.5.106-139. 6. Gerhardstein A C and A Brown. Interactive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d ata, 52nd annual interpretational SEG Meeting, SEG1982.

三维地震勘探对煤层顶底板岩性精细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对煤层顶底板岩性精细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对煤层顶底板岩性精细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
韩霞
【期刊名称】《煤》
【年(卷),期】2024(33)2
【摘要】三维地震技术是矿井常用的地震勘探技术,但是在岩性及构造预测精度上还存在问题。

论文构建三维地震勘探精细解释技术方法和模型,结合相干体立体解
释的方法并结合钻孔信息,消除地震的调谐效应对于煤层顶底板预测的影响,提高预
测精度,并在寿阳长榆河煤业南六采区进行了试验验证。

结果发现(9+10)号煤层在
时间剖面上反映为一复合波,反射波能量强、连续性好,整体表现为一西南低、东北
高的单斜构造。

煤层岩性以煤层顶板为细砂岩和砂质泥岩的组合,底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砂质泥岩组合,发育稳定。

结合信息融合方法和破碎带发育范围和程度,将破
碎带分成两类,一类易破碎带在相干属性和曲率属性上都有异常相应,与构造和断裂
系统密切相关;二类易破碎带主要是反映裂缝的发育区,并预测其规模,结果发现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显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总页数】4页(P59-61)
【作者】韩霞
【作者单位】潞安化工集团能源事业部地测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12.6
【相关文献】
1.地质统计学反演在煤层顶、底板岩性解释中的应用
2.利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进行煤层分岔合并区的解释在某煤矿的应用
3.波阻抗反演技术在三维地震勘探煤层解释中的应用
4.三维地震勘探综合解释技术在探测3煤层中的应用
5.关于三维地震勘探在煤层冲刷带解释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5期
0引言
当前常用的地震解释(包括交互工作站解释)实质上是三维资料的二维平面解释,从三维数据体中沿主测线inline和联络线crossline抽取若干个剖面进行解释。

这样不仅使大量的地震资料未能有效利用,而且成果精度较低,难以发现小的构造和地层特征,造成小断层和小构造的漏失,大大降低了对地下地质体的认识精度,同时也降低了三维地震的应用效果。

利用常规的地震解释技术,将不能很好的进行小断层的解释,甚至会出现假断层的现象[1]。

随着三维勘探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方法和技术也向着更真实、更准确、更清晰地反映地下地层各种地质信息的方向突飞猛进。

目前,在三维地震勘探中发展最快的是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该技术不仅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提供较准确的钻探井位,利用先进的解释软件打破常规的三维资料二维解释,充分利用三维数据信息,获得更精细的构造形态。

因此,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1三维地震勘探的精细解释技术
1.1小断层的正演模拟
对地质模型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明确地质体地震记录的特征,同时也能提供地下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性,为正确研究地下地质环境提供地震波波场证据,以便对解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设计一个三层介质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实验,图1(a)是小断层的地质模型。

模型参数:煤的断距为5m,煤层厚度为8m,煤层速度为2000m/s,围岩地层速度自上而下分别为1800m/s、3200m/s、3200m/s;图1(b)为小断层正演模拟的地震响应。

根据正演模拟后的地震响应分析,断距为5m的小断层,地震剖面有一定的变化,为后期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提供了依据。

(a)地质模型
(b)地震响应
图1正演模拟
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0.05.005
能源技术与管理
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
秦晶晶1,李德春1,程慧慧1,王空前2
(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论述了几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小断层的应用方法,为了确保解释的精度,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正演模拟试验,为做好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物质基础。

并结合一个具体实例,从多方位观测、方差切片、相干切片及地震属性提取等方面
对小断层做了精细构造解释,结果表明:以上几种解释技术有机结合,能够提高三
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精度和准确性,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更可靠更丰富的
勘探成果。

[关键词]精细解释;多方位;方差切片;相干切片;地震属性
[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943(2010)05-0012-03
12
2010年第5期
1.2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主要方法[2-3]
精细解释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全空间三维解释技术基础之上,结合主要目的层位将原数据体转化为参数属性、相干属性、方差属性等数据体。

在解释流程中,首先将原数据体运用数学变换方法处理成多种属性数据体、方差数据体和顺层切片。

三维方差体、相干数据体、水平切片、地震属性提取有机地结合可建立
起全区地质构造骨架模型。

解释过程中,纵向、横向和任意时间剖面相结合,时间剖面和方差切片、相干切片有机相结合,全方位的反复对比、反复检查、反复修改确认,确保解释结果正确性和可靠性。

2应用实例
本次精细解释技术主要结合Geoframe解释软件和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研制开发的煤矿三维地震资料动态解释系统,来验证地震精细解释技术的可行性。

以山东地区某矿某采区实际资料为例,研究发现,断层解释以相干层切片为主,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方差切片相互验证,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构造解释效果[4]。

2.1方差技术和相干技术
图2、图3分别是某采区的相干切片和方差切片,可以看到两种切片对小断层的反应较明显,由于相干及方差体的生成是在传统解释中进行的,它提供的断层形态不存在由于解释人员对比和层位自动拾取产生的偏差,精度高,人为因素少,所以利用相干切片和方差切片来追踪构造面解释小断层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度;另一方面、利用三维相干及方差体技术可以得到地下任意位置的倾角信息,可以反映出地层的空间特征,有利于地层属性解释。

利用相干及方差体技术进行小断层的自动解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该方法工作效率高,解释结果较为客观,该技术与其它属性结合使用势必在全三维构造解释中得到广泛应用。

图2相干切片
图3方差切片
2.2任意方向测线解释技术
此技术主要利用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研制开发的煤矿三维资料动态解释系统,具有操作简便,运行性能稳定等特点。

任意方向测向解释主要实现思想为:AutoCAD文件格式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拾取任意测线→与动态解释系统数据交换→解释性处理与解释→利用巷道数据进行时间深度转换→生成地质剖面。

如图4为不同方位的地震剖面,可以看出不同方位地震剖面的断层显示有明显差异。

(a)垂直断层走向(b)与断层走向成60°(c)与断层走向成45°图4不同方向地震剖面上断层显示图
图4(a)、(b)、(c)分别是垂直与SF01断层走向、与垂直断层走向偏60°和45°剖面,从图可以看出当选取的剖面垂直断层走向时,地震剖面有明显变化,解释过程中可判断此处有断层SF01;与断层走向偏60°和45°的地震剖面,层位几乎没有明显变化。

如果我们在解释过程中仅选取若干个方位的地震剖面,就会使一些地震资料未有效利用,导致小断层的漏失,因此,在解释中应多方位选取地震剖面,才能获得更精细的构造形态。

图4 (a)中解释的小断层SF01与巷道实际揭露的位置吻合较好,说明了本文提出的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的可行性、准确性。

2.3地震属性的提取技术
地震波在横向均匀的地层中传播时,由于各相邻道的激发、接收条件十分接近,反射波的传播
秦晶晶,等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13
2010年第5期
路径与穿过地层的差别极小,故对反射波而言,同一反射层的反射波走时接近,同时表现在地震剖面上是极性相同,振幅、相位一致,即为波形相似。

当地层结构发生变化(如存在断层)时,相邻道之间所接收反射波的旅行时及振幅、相位、频率等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本次精细解释主要提取了最大振幅、相似系数、时差、相关等6个对小断层特征反映明显的属性参数,然后将这些属性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最后得出了6种属性参数分析的综合曲线图。

图5为地震剖面解释图,图6为属性提取结果图。

结果表明:经过综合处理后,三维地震6种属性参数的综合曲线图与地震剖面解释的断层达到吻合,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从图6可以看出:在三维地震参数综合曲线图上,小断层的位置、宽度反映明显。

其中FS51为实际揭露的断层,进一步证明了精细解释技术解释小断层构造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5地震剖面解释图
图6属性提取结果图
3与常规解释技术的比较
常规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第一、主要利用了反射波的运动学特征(如波至时间)来解决构造地质问题,而没有充分利用反射波的动力学特征(如振幅、频率等);第二、解释人员仍未摆脱二维解释思路的束缚,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有用信息,造成小断层和小构造的漏失,甚至造成小断层的误判,大大降低了三维地震解释的准确度;第三、无法准确解释5m及5m以下落差的断层,如:对于一个5m落差的小断层,煤层速度按2500m/s计算,其实际时间落差为4ms左右;在常规比例显示的地震时间剖面上1mm代表4ms,所以5m断层的时差为时间剖面上的1mm,如此小的时间异常依靠人的肉眼难以给予准确解释与识别,更何况人的肉眼无法提取和很难同时利用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等信息来进行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地质解释,这也是导致5m以下小断层的三维地震解释没有获得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维精细解释技术主要采用Geoframe解释软件和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研制开发的煤矿三维地震资料动态解释系统,将相干切片、方差切片、多方位剖面解释技术和双极性显示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解释5m落差的小断层,突破常规解释技术“垂直分辨率”的极限,最后经过地震属性的提取来验证解释断层的准确性,为矿井安全开采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4结论
常规的解释技术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导致了小断层的误判和漏判,除此之外,人的肉眼对小断层也难以给予准确的识别,这些成为当今煤田无法解释5m以下小断层构造的主要原因。

针对目前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的发展现状,利用Geoframe解释软件和煤矿三维地震资料动态解释系统,联合相干技术、方差技术、地震属性技术等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小断层构造的解释精度,为矿井生产提供更丰富更可靠的勘探成果。

[参考文献]
[1]程建远,何文欣,朱书阶.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技术[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12)
[2]蔡涵鹏.方差体的改进算法及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8(2)
[3]程建远.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性处理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4]郭恒庆,程建远,杨文钦,等.济宁二号煤矿3煤层宏观结构三维地震精细解释[J].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7,35(5):66-68
[作者简介]
秦晶晶(198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收稿日期:2010-06-02]
能源技术与管理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