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同伴关系与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关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交往,有交往必然会有冲突。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开始,他们开始接触除亲子关系意外的其他关系,如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随着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言语技能的发展,幼儿的同伴交往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对于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也得到了发展。
幼儿的同伴冲突指的是幼儿在幼儿园里与同伴的交往中由于各种需求不同,包括行为、思想和语言等,从而产生相互反对、争执的过程。 [1] 传统观念上的幼儿同伴冲突行为是破坏和谐人际关系的不良行为。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逐渐意识到同伴冲突是儿童之间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认知发展心理学派的皮亚杰认为同伴冲突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建设性作用,这种同伴冲突是平等的,其有利于幼儿的去自我中心发展,也促进了儿童认知能力和交往技能的发展。[2]
当然,冲突对幼儿的积极作用建立在合理运用在冲突解决策略上。冲突如果得到了合理的处理,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提高交往能力;反之,若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负面结果,例如自卑感、形成社交独立、影响在同伴之间的地位等等,从而对儿童身心发展有消极作用。所以冲突解决策略是冲突问题的核心,使用什么样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冲突的结果以及影响。根据以往的研究调查,年龄性别、气质特征、同伴关系、成人的接入等因素都会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产生影响。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同伴关系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参照,是儿童获得社交技能的渠道,可以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Nelson和Aboud(1985)的研究表明同伴关系较好的幼儿对冲突的反应更具有建设性。[3]。所以,同伴关系影响着幼儿在冲突时策略的选择。
在参加见实习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在发生同伴冲突时,不同同伴关系的幼儿其解决冲突的策略也有所不同,而幼儿在冲突发生时采取的不同的冲突解决策略也影响其同伴关系。例如在发生物品冲突时,受欢迎的儿童往往会更多采取协商的策略且策略的使用较为成熟,而一般选择分享物品的幼儿会和同伴一起玩。通过查阅分析相关文献发现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与同伴关系之间应该存在着某种非常重要的关系,一方面儿童的不同同伴关系会影响其冲突解决策略的选择,另一方面儿童冲突解决策略的不同选择也会影响到其同伴关系。然而经过多方查找,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于同伴关系和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关系的研究并不多,即使很多研究有论及但也没有深入探讨。所以,本研究试图采用情境

法,编制假设的冲突情境,系统地探讨幼儿在不同冲突情境中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特点,并从同伴关系视角进行分析,以期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完善幼儿同伴冲突策略的理论研究,并帮助教师选择更合适的教育方式来提高不同同伴关系的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能力。
1.2 名词解释
1.2.1同伴关系
同伴指的是与之地位相等的人。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一起共同活动并相互协调,从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4]
1.2.2同伴冲突解决策略
同伴冲突解决策略指的是幼儿在与同伴之间发生冲突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或战胜同伴而采取的各种行为手段和行为。[5]
1.3研究假设
本研究探讨的是大班幼儿同伴关系与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
我的假设是:
(1)不同性别的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2)大班幼儿中高正提名的幼儿和低正提名的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3)大班幼儿中高负提名的幼儿和低负提名的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幼儿同伴关系
早在19世纪末国外就开始了关于幼儿同伴关系的研究,之后随着社会测量法的产生,开始了系统的研究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6] 国内在国外相关研究的影响下通过了解和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开展了关于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与作用的研究。
2.1.1同伴关系的界定
幼儿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幼交往等。张文新(1999)指出同伴关系是同龄或年龄相近的个体或者心理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个体之间的通过交往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7] 不同与幼儿与成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年龄相近且身心发展水平相当,所以个体之间的同伴交往是平等的。赵敏莉(2015)指出同伴关系是儿童和与之地位相等的同伴之间形成的平等互惠的一种关系。[8]周宗奎等人指出所谓的同伴关系是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近的个体之间在共同活动或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9]
2.1.2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儿童的同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幼儿在婴儿期就能够对同伴的出现和行为作出反应,到了3-6岁儿童阶段,随着儿童的言语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言语交往成为同伴之间主要的交往方式,互社会交往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改变着同伴交往的性质。[10]
学前期幼儿同伴关系具有选择性,同伴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具有确定性,也不是和师幼关系一般被安排好。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性格等选择同伴来交往。同伴关系具有平等性,同伴之间

的年龄相近且心理发展水平相当,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同伴关系还具有不稳定性,因为幼儿身心发育制约导致幼儿易受外界及自身的影响。
2.1.3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接触社会的第一步,随着与同伴的交往地增多,儿童对同伴的合作逐渐增强,逐步改变了幼儿对父母单方面的顺从态度,从而减弱了对成人的依从性。所以,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锻炼了幼儿言语沟通能力,促进了幼儿的人际交往,发展了了幼儿社会性。皮亚杰强调,同伴交往的经验可以是儿童更加积极的使用社会的发展,比如能更好地辨别与理解自己或他人的情感、思维以及意图。[11]侯文侠的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影响儿童情绪能力发展,受欢迎型儿童在情绪调节显现出较高的坚持性和温顺性。[12]展宁宁的研究指出幼儿的同伴关系影响其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同伴关系对于情绪中的情绪识别能力影响逐渐加强。[13]因此,同伴关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2 关于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2.2.1 幼儿同伴冲突和冲突解决策略的界定
不同于传统观念认为冲突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应极力避免冲突。随着对幼儿冲突的深入研究,学者们逐渐不同的角度去赋予冲突新的面貌。如Hobart(1989)指出冲突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通过冲突儿童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想法和信念与他人的不同,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14]
冲突解决策略,又称为冲突处理方式,是发生冲突时儿童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如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战胜同伴等,采取的行为方式。秦丽将冲突解决策略定义为儿童为坚持达到自己的需要或战胜同伴而采取的行为手段。[15]刘晓静将之解释为儿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或战胜他人而采取的各种手段或行为[16]
2.2.2 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分类
对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分类,常见的有三分法和五分法。周艳、翁亚君也将冲突解决策略分出三种策略分别为建设型冲突解决方式(Constructive conflict resolution),指通过谈话或坚持策略等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退缩型(Withdrawal)冲突解决方式,包括回避或退让妥协的策略;“第三者干预”(Third—party intervention)解决方式,指的是寻求他人帮助。[17]Deutsch和Johnson根据冲突时对自我和他人关注程度的高低将冲突解决策略分为顺从、回避、折衷、合作、竞争这五种策略。[18]
综上所述,对于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类型划分虽然不统一,但是都是在统一基础上对解决策略进行归纳或细化。
2.2.3 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发展特点

由于幼儿的认知发展的特点,他们的冲突解决策略有着相应特征。大量研究表明同伴冲突解决策略随年龄增长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并且越来越具有建设性的特点。范玲的研究发现在物品争执时,幼儿大部分采取直接争取或圣体攻击策略,但幼儿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社会经验的增加,同伴控制同伴欲望增加;在破坏规则时,小、中班幼儿一般采取语言攻击,大班幼儿会选择解释说理策略。 [19]
2.2.4影响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因素
与个体特征有关的因素和外在的测量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选择,其中包括气质特点、情境因素、成人介入等
幼儿的气质特点影响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选择。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使幼儿的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不同气质的幼儿其情绪、行为及语言和性格特征等都有各自明显的特色。[20]有研究表明,胆汁质的儿童暴躁易怒脾气急,在冲突中往往会采取攻击性策略,而抑郁质的儿童行为孤僻不善交往,在同伴冲突中更倾向于采取回避策略。
在不同的测试情境中,个体的冲突解决策略会有所不同。Laursen和Collins(1994)研究发现在假设情境中测量出的青少年冲突解决能力较高,但在实际冲突情境中出现的冲突策略并不高。[21] 因为在假设情景中儿童会有些不自然,回答也会收到主观的影响。
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也会受到成人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发生冲突时若成人不在场,儿童会偏向于自己采取的冲突处理方式。[22]反之当有成人介入时,幼儿会较多顺从和依赖成人。Silvia(1988)的研究发现若老师常介入孩子冲突,孩子比较不会调整自己的社会活动。[23]
2.3同伴关系和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
同伴关系影响着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选择,李伟(2009)的研究表明,受欢迎儿童往往采用比较积极的冲突解决策略,而被拒绝儿童往往会采用最不适宜的冲突解决策略。[24]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好交际,其交往经验丰富所以在冲突发生时往往会有不同的解决策略,而社会地位低的儿童大多不善于交往,其交往经验较少,所以较多采取命令等专断的策略。当然,有研究发现在物品冲突时,攻击性儿童常常采用强迫手段去支配他人或他人的物品,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其结果是自己等到物品但是同伴与其疏离。
综上所述,一方面同伴关系影响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另一方面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对同伴关系具有影响。
3 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被试,从浙江省台州市的一所普通公办幼儿园中随机抽取大班两个班的幼儿为研究对象, 38名女生,40名男生,共

计78名大班幼儿。
3.2研究工具及实施过程
3.2.1 同伴提名法
同伴提名法用于对同伴关系的测定,是由莫雷诺(Moreno)提出的一种社会测量法,是莫雷诺提出的不同形式社会测量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社会测量法。 [26]
为消除幼儿记忆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现场提名法。具体实施如下:在确保班级活动不受到打扰的前提下,在幼儿集体活动时,把幼儿叫到能看得到班内所有儿童而又不会被干扰的地方,向幼儿提出以下六个问题:“你最喜欢和谁吃饭”、“你最不喜欢和谁吃饭”、“你最喜欢和谁一起玩玩具”、“你最不喜欢和谁一起玩玩具”、“你在自由时间最喜欢和谁一起游戏”、“你在自由时间最不喜欢和谁一起游戏”,其中“最喜欢”是积极提名即正提名,“最不喜欢”是消极提名即负提名。先让其仔细看一遍活动中的所有儿童,然后让他举出三个正提名和三个负提名的同伴,最后研究者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录音并记录(见附录1),接着将每个儿童的正提名和负提名次数进行频次。正提名频次多为高正提名,反之为低正提名。负提名频次高为高负提名,反之为低负提名。
3.2.2 同伴冲突解决策略情境法
比起观察法和问卷法,假设情境法能够不受被试年龄及能力的限制,并且能够同时控制冲突情境和主人公的特征,比较灵活。所以本研究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采用的是假设情境法。考虑到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表那能力都十分有限,本研究参考廉欢(2011)编制的为小中班儿童编制的情境假设法来评定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具体方法如下:研究者首先向幼儿讲述已经设计好的一系列常见的冲突情境,让询问幼儿如果自己处于该冲突中会采怎么做和为什么,在询问过程中研究者收集并记录幼儿在这些冲突中最可能的反应以及所使用的策略。
根据前人研究,本研究选取幼儿阶段较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同伴冲突问题,主要包括资源冲突、身体侵犯、言语侵犯、干扰与破坏、规则冲突五种类型。[27]资源冲突:冲突双方的目标和行为直接指向某些物品或空间,努力结果都想拥有物品或空间的使用权。身体冲突:冲突的一方以身体接触激怒另一方,引起对方反抗。言语冲突:冲突的一方以言语激怒另一方,引起对方反抗。干扰与破坏:冲突一方企图干涉或控制另一方的行为,遭到对方反抗。规则冲突:冲突中的一方认为另一方的行为违反了规则而产生的冲突行为[28]然后根据冲突类型编制相应的冲突故事情境,具体的故事情节设计(见附录2)举例如下:情景一(物品冲突)游戏活动开始了,小动物们可以自己选择玩具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