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读写在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文本读写在教学中的运用

潢川二中王兰君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文本阅读是深入理解的有效方法,读写结合是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多文本读写结合的理解和运用。

一、教师备课中的多文本阅读与写作

每一次备课,我都会针对同一篇课文阅读多个文本资料,如教材中的课文原文,习题设计;《教师用书》中关于课文的解读及教学建议;不同名师的教案设计和教学实录;根据学情,再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写成教案,上课,写教学反思。例如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时,我综合了王君、宁鸿彬等名师的教学设计后是这样安排教学活动的:

1、课前收集关于描写“长江”的古诗词,阅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2、阅读有关新闻的文学知识,了解新闻的结构及特点;

3、上课时,学生朗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等诗词,从文学作品中感受长江的气势和解放军渡江的不易。

4、分别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概括出新闻内容。

5、对比阅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说说与课文相比你更喜欢哪篇文章,理由?

教学反思是:这篇文章的题材是新闻,学习的重点是了解新闻消息的文体特点和基本知识,难点是理解消息作品语言的准确和精练。关于新闻知识的理解运用,通过三种形式概括内容的方式进行,活动开展的非常有效。让学生对标题、导语、主体的作用和概括性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比阅读的设计更体现了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迁移。但新闻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性作品,后面对比阅读的问题指向性可以更明确些,结合新闻的准确性或时效性进行比较可能会更好。

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文本阅读与写作

1、多文本阅读下的散文和诗句仿写训练

在学完七上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四季的雨》3篇写景的文章后,我带领学生总结、提炼3篇课文的写法与特点,然后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一篇进行仿写。学生分别仿写出了《家乡的秋》、《小潢河的四季》、《秋天的田野》等作文。在学完流沙河的《理想》后进行仿写句子训练:“理想是……”,每个学生写一个排比句,全班交流,又变成了一篇新的《理想》;在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你》时,拓展阅读汪国真的诗《假如你不够快乐》、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邵燕祥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仿写《假如……》,学生兴趣盎然,诗意勃发,有同学写下这样的句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因为悲伤会错过太阳;不要心急,因为心急犹如狂风凌厉。假如生活欺骗了我,我将坦然面对:不做痛哭流涕的雨中花,也不做扭歪脖子的向日葵。我会像秋天的丛中菊,冬天的雪后松,不惧不畏。

2、多文本阅读下的诗词改写训练和理解性默写

在学习《天净沙.秋思》一文时,我要求学生把课文内容改写成散文。学生改写完后再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同样的诗句可以在头脑中想象为不同的画面,只要文中的主要词句没有变化,感情没有变化就可以。有学生把“枯藤老树昏鸦”,描述为:一颗缠满枯藤的老树,树上有一只硕大的鸟巢,几只乌鸦正盘旋飞翔准备回巢。有同学描述的画面是:苍凉的古道上,路途难行,枯藤遍地,老树歪斜,乌鸦惨叫,黄昏将近。《天净沙秋思》学完后,我又布置了新的学习任务:收集与积累以“乡愁”为主题的诗词文章。学生收

集的诗词有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杜甫的《春望》、《月夜忆舍弟》、宋之问的《渡汉江》、余光中的《乡愁》等。为了进一步巩固诗词背诵的成果,我们又进行了以“乡愁”为主题的古诗默写。如默写的诗句有:乡愁是范仲淹笔下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乡愁是杜甫笔下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愁是白居易笔下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3、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以写促读,多文本对比阅读

在学习说明文《苏州园林》一文时,我为了让学生体会苏州园林语言表达的精准、生动的特点,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a、让学生看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图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苏州园林色彩的特点;

b、学生交流自己写的片段;

b、让学生将自己写的片段与课文对比阅读;

c、将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写苏州园林色彩的片段与原文再比较;

通过学生与学生间的比较、学生习作与课文的比较、改编片段与课文原文的比较,三次同一内容不同文本的阅读,让学生发现了课文用词的精炼准确,如“花开时节明艳动人”一句,“明艳”一词远比艳丽、美丽、亮丽等词显得更加含义丰富。课文内容学完后,我又将叶圣陶写的《苏州园林》与课外说明文《北京园林》对比阅读,让同学们在对比阅读中既深入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又学习了两种不同语言风格的说明文。

4、关于小说的多文本阅读与读写结合

关于小说阅读,很多学生都仅仅满足于对情节和人物的了解。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由于水平有限也很难真正读懂读透。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精髓,我们经常推荐学生多文本阅读同一作家的作品,或同一主题的作品。如为了深入理解《我的叔叔于勒》中人物的爱慕虚荣和金钱社会的冷酷无情,学生拓展阅读了《项链》、《羊脂球》、《西蒙的爸爸》;以爱国为主题的小说,课内的有《芦花荡》、《最后一课》,课外拓展的有《蜡烛》、《红岩》、《漂亮朋友》。尤其是常考的名著《西游记》和《水浒传》,我既要求学生读名著原作,又推荐他们阅读与名著内容相关的评点作品,如林庚的《<西游记>漫话》、《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鲍鹏山点评<水浒传>》等。

我们每周还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时写摘记和批注。关于摘记的要求是:每次积累8——10个词语,3——5句精彩句段,概括阅读内容;批注的要求是:对阅读内容的情节、人物、写作方法等进行点评,对文章精彩词、句、段的赏析,联系现实的感悟等;由于批注形式灵活,内容不限,给了学生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每当我要求学生在“班级微信群”里晒自己的摘记和批注作业时,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都非常高。就像班里举行了一次作文展览一样,大家既欣赏到了同学的作业,又能互相学习彼此监督。经过几次展示后,学生们的摘记书写工整了,批注也写得更有深度了。

以上是我平时进行多文本阅读与写作的一点尝试。关于多文本阅读与写作训练,我们刚刚迈开了一小步,以后还需迈开一大步,才能在教学中有更大的发展。因为我深知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多文本阅读为写作打开了一扇天窗,写作内容的异彩纷呈又给多文本阅读提供了新鲜丰富的素材,学生在一次次多文本阅读与写作的训练中,才能逐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多文本阅读写作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摸着石头过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