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解导学案(教师版)
进学解教案
进学解教案
标题:进学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进学解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进学解填写方式和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解决进学解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进学解填写方式;
2. 掌握进学解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生解决进学解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准备:
1. 教材《数学进学解》;
2. 题目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进而引入新知识——进学解。
2. 讲授进学解的定义和分类:通过教材《数学进学解》讲解,让学生理解进学解的概念和类型。
3. 演示进学解的填写方式:以进学解的填写为例,通过黑板演示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如何填写。
4. 合作学习:学生配对或小组合作,进行进学解的练习。
教师
及时巡回指导和解答学生疑问。
5. 教师点评: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完成的进学解,并进行点评和评分。
6. 拓展练习:为了加强学生的进学解解题能力,教师布置相关的拓展练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解题策略。
7.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今后学习中进学解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进学解教学中,通过理论引入、演示、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进学解的理解。
但是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进学解(老师)
进学解班级组名姓名【前课准备】1、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课文,理解文中语句,勾画疑难点。
2、用二十分钟左右,C层同学完成自主学习部分,A、B层在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上思考合作题目,并形成文字答案。
3、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业,及时上交。
【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
理解句意、文意。
2. 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对话过程:【知识链接】: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
《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
“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自主对话【生本对话】1.辨明词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随俗)。
占(具备)小善者率(都)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被任用)。
爬(梳理、整治)罗(搜罗)剔抉(选择),刮(改变)垢(缺点)磨光。
诸生业患(担心)不能精,无患有司(选拔人才的官员)之不明(明察)。
言未既(结束)。
手不停披(翻阅)于百家之编(诸子之书)。
记事者必提(概括)其要(纲要),纂言者必钩(探索)其玄(深奥的道理)。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舍弃)。
焚膏油以继晷(guǐ,日影),恒兀兀(劳累的样子)以穷(尽)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进学解导学案(教师版)
《进学解》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得重点词语与句子;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得成语。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得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得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得表达技巧。
一、题目解说本文写于元与八年(813)。
《旧唐书·韩愈传》载:“(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
“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得辨析。
作者指出增进业、行得方法在于“勤”与“思”,目得就是“业精”、“行成”。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她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疑问,她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得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得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得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得讽刺。
这篇文章,从进学谈起,而重点则在于论述朝廷用人。
它得写作技巧非常高明。
首先,我们瞧这篇文章得题目叫“进学解”,这样题目得文字过去往往属于辞赋体,采取抑客取主得写法,即假设主客两人问难,先由客方提出论点,对主人问难,就是文章得陪衬,然后主人驳倒客人得意见,申明自己得正面观点;韩愈这篇文章就不同,就是在客言之先,自己先站出来讲话,然后把客得话引出来,最后自己再进行反驳,用得就是借客伸主得写法。
二、韩愈传世名言(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2)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4)事业无穷年。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进学解-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进学解-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课程概述本教案是针对高中文言文课程中的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一册中的文本《进学解》进行的教学设计。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进学解》的解读和分析,对学生进行古文阅读与理解的训练,同时通过该文章的内涵启发学生思考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进学解》的阅读方法及其内涵•熟悉典型的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特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古文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思考自我成长和学习的多样化和重要性;•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点•掌握《进学解》的意义和文学价值;•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学习和成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古文的能力。
四、预习导学1.课前预习在课前,需要学生自主阅读《进学解》全文,注重以下几点:•确定散文文章的基本体裁和文体特点;•了解文章作者载体、生平和文化背景;•理解文章选材原因和文章写作目的;•分析文章的结构、文本内容及其内涵。
2.预习问答在阅读和理解文章之后,学生需要通过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为什么被称为“进学解”?有什么内涵?•你认为这篇文章有哪些特点?五、教学内容1.文本解析•文学体裁:古文散文•作者背景:欧阳修,字永叔,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文章主旨:阐述进学学习的重要性和难点,鼓励人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业水平。
•分析内容:文章从“正心诫勉”、“为学使人”、“学若不优”、“治学之方”、“学习的阶段”、“划一方便”、“求师心切”、“勤学为良伴”等方面进行论证与阐述。
•文章特点:内容充实生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了。
适合初学者阅读,让人理解和接受。
2.重要难点•把握主旨,理解进学的内涵;•熟悉古文的写作方法和阅读技巧。
3.教学策略•师生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对话,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进学解1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进学解》导学案1●同学们:喧闹必浮躁,宁静生慧根一、课前三分钟:2008感动中国人物6 吉吉吉颁奖辞、推荐委员语、使用提示及适用话题。
美文诵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长,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线,掌握自己的命运。
十六岁,是明媚的春,朝气蓬勃,五彩缤纷,坐在青草上,遐想蓝天。
十六岁,是火热的夏,洒脱豪放,激情四射,坐在河岸上,幻想幸福。
十六岁,是火红的秋,丰实娟秀,清秀无比,站在稻田里,迎接胜利。
十六岁是素洁的冬,粉妆玉砌,银装素裹,在白雪中,寻寻觅觅。
它也好比五彩的四季。
十六岁,它让我们拥有五彩的四季,拥有无限的幻想,无限的自由,让我们好好拥有这一片天空吧!二、自学指导:1、早读自修课结合《进学解》注释,通读文章第1—2段。
2、利用《学案与测评》资料P3-4“文本品读”了解文章主旨及写法借鉴。
3、用红笔圈画出导学案中疑难处,小组讨论寻求帮助。
三、专题内涵解说---杂说,是一种议论兼叙述的短文形式。
可参考课本P14解说。
四、学习目标:1、理解1、2段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2、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效果。
五、背景补充:韩愈仕途坎坷,大起大落,而几次起落都是由于参与政治,关心时局,对朝政发表意见,最终遭受打击。
这样的经历使他对读书人的遭遇,对人才使用问题非常重视。
《旧唐书·韩愈传》:“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显然这是韩愈有感于自己的仕途遭遇,而抒发自己遭到贬斥不被重用的一篇文章。
六、自主学习。
(5分钟)★回顾识记学案上重要文言词语及进一步思考问题,理解文意。
(浏览·口头翻译)1、阅读前两段,给括号前方框内字释义并给划线的句子翻译。
2、夯实基础A、(齐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教诲.()畯.良()编纂.()继晷.()补苴.()罅.漏()幽眇.()咀嚼..()佶.屈()聱.牙()奇葩.()闳.大()跋.前()踬.后()裨.益()B、自读课文,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同学间交流;请结合例句深入领会词义。
韩愈《进学解》教案
韩愈《进学解》教案教案:韩愈《进学解》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进学解》的背景和作者韩愈;2. 理解《进学解》的主要内容和思想;3. 分析《进学解》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进学解》的背景和作者韩愈;2. 《进学解》的主要内容和思想;3. 《进学解》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进学解》的背景和作者韩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阅读(15分钟)学生阅读《进学解》的全文,并标注重点内容和难点。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进学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韩愈在《进学解》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和观点?- 你认为《进学解》的观点对当今社会还有启示吗?4. 总结讲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对《进学解》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进行讲解和解读。
5. 分析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进学解》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6. 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培养(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进学解》的价值和意义,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7.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四、教学资源:1. 《进学解》的文本;2.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2. 学生对《进学解》的理解和评价;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文学鉴赏中的表现。
六、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座谈,深入探讨《进学解》的意义和影响;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活动,如写读后感、写议论文等;3. 配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文献资料。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进学解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进学解》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一、自主学习1.字音爬罗剔抉..漏()()..()()纂.()焚膏继晷.()补苴罅佶.屈聱牙()()姒.()闳.其中()跋.前踬.后()()何裨.()卓荦.()动辄得咎.()()崇庳.()瑕疵.()()2.通假字(1)登崇畯良(2)校短量长(3)冗不见治(4)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5)计班资之崇庳3.重点实词(1)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3)爬罗剔抉....,刮垢磨光(4)贪多务得,细大不捐.(5)独旁搜而远绍.(6)上规.姚姒(7)头童.齿豁,竟.死何裨.(8)投闲置散,乃分.之宜4.古今异义(1)作为文章(2)张皇幽眇(3)三年博士,冗不见治(4)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5)指前人之瑕疵5.词类活用(1)国子先生晨入太学(2)名一艺者无不庸(3)贪多务得,细大不捐(4)障百川而东之(5)补苴罅漏,张皇幽眇(6)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7)乘马从徒,安坐而食6.特殊句式(1)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2)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3)寻坠绪之茫茫(4)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5)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二、合作探究1.第一段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请找出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第二段中“诸生”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是如何面对“诸生”的质疑的?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进学解(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进学解(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2.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3.理解文义,积累文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理解文义,积累文中的词语。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指导理解文义,积累文中的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一、解题,简介写作背景。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味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写作背景:二、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先生训示提出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目的),勤(方法);行成(目的),思(方法) 。
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对英才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人才尽其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勉励诸生一心尽学。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不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患”与“无患”形成尖锐对比,暗伏与字面相反意思。
第二部分(第2段):虚拟学生诘难。
分两层推倒先生的说法:第一层:赞颂先生业精、行成。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博学→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于外:行成: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第二层:不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得不到信任,私得不到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至此虽未有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第三部分(第3-5段):先生自责。
匠人选木料、医师选药材“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是为了引出宰相用人是“登明选公”“惟器是适”,即量财录用。
2020高中语文专题二第5课进学解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进学解“说”是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早期的“说”是战国时代策士进言献计的“游说”之辞。
汉以后出现了以“说”命名的文章,用来说明或申述事理。
徐师曾《文体明辨》云:“说者,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唐宋以后,以“说”命名的文字除了具有理论性文章的特点外,更偏重于说明和阐释。
这类文章一般具有篇幅短小,行文自由的特点,或阐明事理,或抒写生活中的感触,或记读心得,近似于现在的杂文、杂感,所以亦称这类文体为“杂说”。
韩愈的《师说》《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周敦颐的《爱莲说》等,都是“说”这种文体中的名篇。
“杂说”可以说是一种议论文,是杂文最早的形态。
《四库全书总目录杂家类一》说:“杂家之义广,无所不包,……议论而兼叙述者谓杂说。
”另外,因为杂说文体比较灵活,有些文章并没有以“说”命题,但也属于杂说文体。
如韩愈的《进学解》。
“解”也是文体名,指那些解释疑难的文章。
“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者借问答方式,先借假托者之口提出某些疑问,然后自己加以解答,借此表明身世,发泄某种不平或发表某种观点。
汉代扬雄的《解嘲》开此类文章之先河,韩愈的《进学解》就集中体现了这类文章的特点。
由于这类文章的写作多从作者的生活感受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思想倾向或感情,因而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另一类是具有解说性质的文章,如解释书中的某些语句或问题等,这类文章在于它的学术价值,一般不具文学色彩。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攘鸡》《揠苗助长》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
唐宋时期,寓言文学有了显著的进步。
除民间口头创作之外,又出现了大量的文人创作。
如柳宗元《黔之驴》、苏轼《日喻》等,都文辞婉转、含意深远,充分显示了寓庄于谐、发人深省的幽默风格,以及一般寓言文学那种一针见血、尖锐锋利的战斗性。
《j_q_x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j_q_x》导学案第一部分:导入本节课主要进修《j_q_x》这一知识点,这是我们进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精通这个知识点对我们的进修有着重要的援助。
在这里,我们将通过导学案的方式来进修这个知识点,期望同砚们能够勤勉对待,乐观参与谈论。
第二部分:进修目标1. 了解《j_q_x》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2. 精通《j_q_x》的相关性质和定理。
3. 能够灵活运用《j_q_x》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进修内容1. 《j_q_x》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什么是《j_q_x》?- 《j_q_x》的特点是什么?- 《j_q_x》的应用范围有哪些?2. 《j_q_x》的相关性质和定理- 《j_q_x》的性质有哪些?- 《j_q_x》的定理有哪些?- 如何证明《j_q_x》的相关性质和定理?3. 《j_q_x》的实际应用- 如何利用《j_q_x》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说明《j_q_x》在生活中的应用途景。
- 如何将《j_q_x》运用到我们的进修和工作中?第四部分:进修方法1. 勤勉听讲,乐观沉思- 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要勤勉听讲,不懂的地方要准时提问。
- 在进修过程中,要乐观沉思,多与同砚谈论,共同探讨问题。
2. 多做练习,加深理解- 进修《j_q_x》这一知识点,要多做相关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阅历,查漏补缺,不息提高自己的能力。
3. 课后复习,稳固知识- 在课后要准时复习所学内容,稳固知识点。
- 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多看相关资料,扩展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第五部分:教室检测1. 简答题:什么是《j_q_x》,它的特点是什么?2. 计算题:求解一个详尽的《j_q_x》问题。
3. 应用题:举例说明《j_q_x》在生活中的应用途景。
第六部分:课后作业1. 完成教室检测中的题目。
2. 阅读相关资料,扩展对《j_q_x》的理解。
3. 沉思《j_q_x》在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j_q_x》这一知识点有了更深的理解,期望大家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提高,取得更好的效果。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进学解2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进学解》导学案2●同学们:付出是成功的最大法则。
一、课前三分钟:2020感动中国人物7 张艺谋奥运团队颁奖辞、推荐委员语、使用提示及适用话题。
美文诵经:人们把18岁这个年龄称为花季雨季,是因为这个年龄如花一样烂漫、如雨一样缠绵。
这个时候的诸多“喜欢”,总是那么纯、那么美!实际上,18岁,成长才刚刚开始,外面的世界很大,远方的路还很远很远,此时,微笑、泪水、欢喜、叹息,都是第一次,对这弥足珍贵的第一次,一定要记得珍惜,因为美好的时光总是最决绝的,说走就走,失去了永远不会再来。
二、自学指导:1、早读自修课结合《进学解》注释,通读文章第3—5段。
2、用红笔圈画出导学案中疑难处,小组讨论寻求帮助。
三、学习目标:1、理解3、4、5段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2、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效果。
四、课堂检查:《进学解》文中出现的成语。
五、自主学习。
(5分钟)★回顾识记学案上重要文言词语及进一步思考问题,理解文意。
(浏览·口头翻译)1、(齐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杗()、桷()、欂栌()、椳()、闑()、扂()、楔()、牛溲()、纡余()、卓荦()、不繇()、不要()其中()、廪()粟、踵()、崇庳()、以杙()为楹()、豨苓()2、阅读第3、4、5三段,给括号前方框内字释义并给划线的句子翻译。
《进学解》【3】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译句①译句②译句③译句④思考问题:⑴把第三节分为两个层次,用‖标出,并概括每一层内容。
城西闸小学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导学案(王振华).doc
城西闸小学集体备课导学案模式导学案(教师用)学校:城西闸小学一备课人:一王振华审核人:一科目语文年级三班级时间2012年05月15日课题李时珍导学三维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李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导学重点抓重点词,品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导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导学设计导学环节导学操作过程设计思考与调整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自主学习1、认读生字,书写难写字。
2、划分自然段。
1、听录音,感知课文。
(播录音)师:老师播放课文录音,你们边听边看课文,注意把预习时遇到的难读的字音听清楚。
2、认读生字,书写难写字。
师:听清楚了吗?把你认为的难读字音再读几遍,待会考考你们!师:现在我们进行开火车比赛,给这些生字点点名!(出示生词:医学家诊费救死扶伤鄙视患病判断本草纲目救死扶伤完善)课后调整合作探究1、“偷偷留心”、“暗自记下”说明李时珍勤奋好学,刻苦认真。
2、轻视,看不起3、思考问题,自主回答。
(1)边读边找:李时珍为编写药书做了哪些工作?(2)再读画词: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3)四人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师:请同学轻声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想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小问号。
2、交流读书收获:你知道了什么3、师:知道“鄙视”一词的意思吗?把“鄙视”换一个词,还可以怎么说?师:为什么在当时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还要学医?(理解“救死扶伤”,“立下志愿”)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师:李时珍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医药书?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师:为什么李时珍能发现旧药书有不完善的地方?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怎么做的?轻声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边读边找:李时珍为编写药书做了哪些工作?(2)再读画词: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2、汇报自读学习情况:3、课件出示:(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
语文教案全集进学解
进学解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的重点词、句,并积累本文中的成语。
2、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3、了解并体会韩愈论说类散文“语言精美凝练,纵横恣肆,气势雄浑,善用修辞”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重点词、句,并积累本文中的成语。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个人复备第一课时一、导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这种治学的态度,即使到今天仍然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增进学业、德行的方法在于“勤”“思”,目的是“业精”“行成”释题:“进学”使学业、德行进步;“解”,辩解,解说。
二学习课文(一)、学习《进学解》第一节1、学生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在书上注音,在笔记本上写一遍,记下来。
主要有:畯剔抉纂晷攘苴罅醲姒周诰佶屈聱牙诗正而葩闳其中而肆其外跋前踬后(找出两节中的通假字)2、重点实词解释:第一节主要有:诲之曰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具毕张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爬罗剔抉孰云多而不扬有司之不明3、指出实词用法并作解释:主要有:方今圣贤相逢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刮垢磨光4、翻译语句主要有:A、行成于思毁于随B、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C、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5、理解这一节的内容:请大家概括这一节的内容。
提示:从“诲”字出发概括。
(参考:韩愈对太学生的教诲:教导他们修业修德而不必埋怨才能被埋没。
)(学生理解成功的主客观的条件:自身和社会状况。
)老师的理解:从字面上看,既有对学生的教导,也有对朝廷的赞美。
找出这样的语句,并画出来。
我们通过下文的学习,看是不是由衷的赞美?(二)、学习课文第二节:1、重点实词解释:主要有:言未既于兹有年矣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2、指出实词用法并解释之主要有:细大不捐补苴罅漏上规姚姒张皇幽眇沉浸醲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3、句式理解A、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B、有笑于列者曰C、寻坠绪之茫茫D、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E、其遇于世何如也(三节中)4、一二两节虚词的用法小结:“于”字A、业精于勤荒于嬉B、笑于列者曰C、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D、先生之于儒E、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之”字A、有司之不明B、坠绪之茫茫C、先生之于儒D、障百川而东之“见”字(含实词义)A、然而公不见信于人B、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C、三年博士,冗不见治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以”和“而”字A、率以录B、焚膏油以继晷C、恒兀兀以穷年D、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E、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F、先生之于文,闳其中而肆其外G、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5、重点语句翻译A、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进学解教案
进学解教案教案:进学解一、教学内容1. 进学解的含义和背景;2. 进学解的制定过程;3. 进学解的主要内容;4. 进学解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进学解的含义和背景,知道它是我国古代教育制度中的一种考试制度;2. 通过分析进学解的制定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它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必要性;3. 让学生掌握进学解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我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进学解的含义和背景,以及它在我国古代教育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2. 教学重点:进学解的制定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历史情景,引导学生关注进学解这一历史事件。
2. 自主学习(1)什么是进学解?(2)进学解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3.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进学解的制定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4. 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进学解的制定过程,理解它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必要性。
5. 随堂练习(1)简述进学解的含义和背景。
(2)概括进学解的主要内容。
(3)阐述进学解的历史意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进学解在我国古代教育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含义与背景1. 含义: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2. 背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二、制定过程1. 创立:隋炀帝大业年间2. 完善:唐太宗、武则天时期三、主要内容1. 考试科目:进士、明经等2. 考试方式:诗词、经义、策论等四、历史意义1. 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素质2. 促进教育:繁荣古代教育3. 社会影响:深入人心七、作业设计资料一:进学解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学解》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一、题目解说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
《旧唐书·韩愈传》载:“(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
“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疑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这篇文章,从进学谈起,而重点则在于论述朝廷用人。
它的写作技巧非常高明。
首先,我们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叫“进学解”,这样题目的文字过去往往属于辞赋体,采取抑客取主的写法,即假设主客两人问难,先由客方提出论点,对主人问难,是文章的陪衬,然后主人驳倒客人的意见,申明自己的正面观点;韩愈这篇文章就不同,是在客言之先,自己先站出来讲话,然后把客的话引出来,最后自己再进行反驳,用的是借客伸主的写法。
二、韩愈传世名言(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2)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4)事业无穷年。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圣人无常师。
(10)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1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三、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爬罗剔抉..漏()()..()()纂.言()焚膏继晷.()补苴罅幽眇.()佶.屈聱.牙()()正而葩.()闳.其中()跋.前踬.后()()何裨.()侏.儒.()()玉札.()纡.余()卓荦.()动辄.得咎.()()校.验()岁靡廪..粟()()崇庳.()瑕.疵.()()从.徒()本分.()以杙.为楹.()()2.你认为本文哪些句子说理深刻。
(在文中画出来)【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及成果展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占.小善者率以录.:占,具备;录,录用(2)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爬,爬梳;罗,搜罗;抉,选择(3)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晷,日影;兀兀,劳累的样子(4)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绍,继承;障,止:佶屈,曲折;聱牙,拗口(5)《周诰》《殷盘》,佶屈聱牙....(6)头童齿豁....,竟死何裨:头童,头发脱落;齿豁,牙齿缺损:靡,消耗,浪费;廪粟,禄米(7)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记事者...必提其要古义:史书类典籍。
今义:记事的人。
(2)作为..文章,其书满家古义:写作。
今义:行为或当做。
(3)《春秋》谨严,《左氏》浮夸..古义:文辞华美。
今义:虚夸,不切实际。
(4)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古义:礼法。
今义:方形。
(5)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古义:古代传授经学的官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也指取得这一学位的人。
5.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同“俊”,优秀人才(2)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同“现”,表现,显露(3)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同“较”,比较(4)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同“由”,顺应(5)计班资之崇庳.:同“卑”,低下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名词作状语,在早晨(2)登崇畯良..:形容词用作名词,优秀人才(3)孰云多.而不扬: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行优秀者(4)补苴.罅漏:名词用作动词,填补(5)障百川而东.之:使动用法,使……向东流(6)乘马从.徒,安坐而食:使动用法,使……跟从7.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招诸生立馆下:省略句(2)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被动句(3)宰臣不见斥:被动句(4)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宾语前置句(5)荀卿守正,大论是弘:宾语前置句(6)有笑于列者:介词结构后置句(7)行虽修而不显于众:介词结构后置句(8)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被动句(9)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被动句(10)寻坠绪之茫茫。
定语后置(11)辄环天下,卒老于行。
状语后置(12)逃馋于楚,废死兰陵。
(省略句)状语后置(13)有笑于列者。
状语后置三、讨论交流,深入解析1.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主要写先生训示提出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目的),勤(方法);行成(目的),思(方法) 。
】称颂政治清明的句子: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句子: (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对英才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患”与“无患”形成尖锐对比,暗伏与字面相反意思。
第二部分(第2段):主要是虚拟学生诘难。
第一层:赞颂先生业精、行成。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博学→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于外行成: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第二层:不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得不到信任,私得不到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至此虽未有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第三部分(第3-5段):主要写 (先生自责。
)匠人选木料、医师选药材“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是为了引出宰相用人是“登明选公”“惟器是适”,即量财录用。
段末假托对匠人、医师的指责,表面上是为了说明自己的“投闲置散,乃分之宜”,实际上是指斥有司选人不公2. 举孟子、荀子的例子有何作用?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的不遇于世。
表面上是为古人抱不平,实际上是以孟、荀自况,以儒家的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远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委婉含蓄地抒发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
3..作者是采用怎样的形式来展开文章的?答案作者采用设问设答的形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没有直接用自己的议论去指责有司,而是借助师生之间的问答来说明道理,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情。
文章首先假设国子先生教训诸生,引出全篇的议论:当今“登崇畯良”,有司明而公,业精行成,必能获选,学生们应努力进学。
紧接着又借学生之口,对他的不平遭遇提出疑问,以事实反驳先生的教训:先生业精行成,却屡遭贬谪,处境狼狈。
有司如此不公不明,你的教训不是欺人之谈吗?进而再设计了解嘲式的解答,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辩解:我自己业未精、行未成,投闲置散,乃分之宜,非有司之不公不明也。
作者真心要吐露的所有的事实、道理与情感全是托他人之口说出来的。
正是由于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置入了第三者——学生,因而造成了一个缓冲地带,取得了委婉含蓄的效果。
4.文章第1段、第3段与第2段在句式方面比较,有怎样的特点和效果?答案 第1段“先生训示”、第3段“先生答问”这两段,多为挥洒自如的散句,语调不疾不徐,舒缓轻快,先生的情绪都显得比较平和而内敛。
第2段是“生徒驳诘”,多为骈偶句,语调短促,节奏紧迫,情绪强烈。
四、拓展延伸,知识迁移《进学解》开头“先生训示”部分鼓励学生努力进取,在今天对我们青年学生有教育意义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答案 《进学解》鼓励学生努力进取,不要过多地考虑政府是否公正,过多地考虑个人能否被录用,能否得到较好的社会地位。
韩愈鼓励学生努力上进,不过多地去考虑社会的不公,从学习的要求上看是积极的,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成才。
文白对读国子先生晨 入 太学,招 诸 生 立 馆 下, 诲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之 曰:“业 精 于 勤 荒 于 嬉, 行 他们说:“学业的精进由于勤奋,而荒废由于游荡玩乐;德行的成 于 思 毁 于 随。
方今圣 贤 相 逢,成就由于思考,而败坏由于因循随俗。
当前圣君与贤臣相遇合,治具毕 张,拔去凶 邪, 登 崇 畯良。
法令全部实施,拔除凶恶奸邪,提拔优秀人才。
⎣⎢⎢⎡⎦⎥⎥⎤畯:同“俊”。
占 小具备微小 善者 率以录,优点的都已录用,⎣⎢⎡⎦⎥⎤率:都。
名 一 艺 者无不 庸; 爬罗 能治一种经书的无不被任用;搜罗人才,剔 抉, 刮 垢 磨 光。
加以甄别、教育、培养,对他们刮去污垢,磨炼得闪闪发光。
盖有幸 而 获 选, 孰 云 多 而 不 扬!诸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诸生 业 患 不能精, 无 患 有 司 之 不 明;位学生要忧虑学业不能精进,不要忧虑主管部门官吏看不清;行 患 不能成, 无 患 有 司 之 不 公。
”要忧虑德行不能成就,不要忧虑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言 未 既,有 笑于列者曰:“先生 欺 余哉!弟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们子 事 先生, 于 兹 有 年矣。
先生 口不绝这些学生侍奉先生您,到现在已经多年了。
先生嘴里不断地吟 于六艺之文,手 不停 披 于 百家之 编;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诸子百家的书籍;⎣⎢⎢⎡ 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百家之编:指儒家经典以外各学派的著作。
记 事 者 必对史书类典籍一定提 其 要, 纂 言 者 必 钩 其 玄; 贪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其深奥隐微之义;不知多 务 得, 细 大 不 捐;满足地多方面学习,力求有所收获,大的小的都不舍弃;⎣⎢⎢⎡⎦⎥⎥⎤捐:舍弃。
焚膏 油以继 晷,恒 兀 兀 以 穷 年: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经常这样劳累用功,一年到头不休息: ⎣⎢⎢⎡⎦⎥⎥⎤膏油:油脂,指蜡烛。
晷(ɡuǐ):日影。
恒:经常。
兀兀(wù):劳累的样子。
穷:终、尽。
先生之业,先生从事学业, 可 谓 勤矣。
抵 排异 端, 攘 斥 佛 老,可以说勤奋了。
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攘(rǎn ɡ):排除。
补苴罅漏,张 皇 幽 眇;填补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苴(jū):鞋里垫的草, ⎦⎥⎥⎤这里作动词,填补的意思。
皇:大。
幽:深。
眇:微小。
寻 坠 绪 之 茫寻找渺茫失落的已坠落不振的 茫, 独 旁 搜 而远绍,障 百 川 而儒学,独自广泛搜求,遥远继承,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东 之, 回 狂 澜 于 既 倒:先生它们东注大海,挽回那狂涛怒澜,尽管它们已经倾倒泛滥:先生之 于 儒,可 谓 有劳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