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204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2049》远景发展规划发布
2049世界城市武汉
未来36年,武汉啥模样?今日,武汉市召开《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专题研讨会,勾勒、描绘武汉未来美好图景,在全球视野中找寻未来武汉的位置。

目标:第三层级世界城市
《武汉2049》提出,36年后的武汉,是更具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目前,世界城市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世界城市指的是在全球具有顶级影响力的城市,也是公认的全球经济、金融、文化中心,包括纽约、伦敦和东京。

第二层级的世界城市是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次级世界城市,通常是重要国家的首都或经济中心,具有重要的全球影响力,包括巴黎、新加坡、香港、洛杉矶、法兰克福、悉尼等。

我国的北京、上海正处于或争取成为这个层级的成员。

第三层级的世界城市通常在洲际有一定影响,是区域的重要文化中心,如罗马、哥本哈根、芝加哥、大阪、温哥华、米兰、多伦多、旧金山、慕尼黑、孟买、新德里等。

据预测,205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可以判断届时中国将有多个核心城市位列世界城市体系,作为中国中部的中心城市和期盼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大有希望成为世界城市。

当然,武汉距离世界城市目标有较大差距。

因此,《武汉2049》提出武汉的世界城市目标是分层级、分阶段和分功能的。

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武汉瞄准第三层级,聚焦于亚太地区,是亚太地区的国际门户城市。

在时间上,武汉实现世界城市的目标要在2030年之后开始培育。

三大步迈向世界级
基于武汉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未来产业结构演变趋势,武汉世界城市目标不是一步到位。

《武汉2049》提出武汉从区域中心到国家中心、再到培育世界城市的“三步走”路线图。

第一阶段
国家中心城市成长阶段
到2020年之前,重点打造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影响范围主要在中心城和“1+8”都市圈,产业表现是工业加速与服务强化。

这一阶段,武汉的世界城市核心职能是现代物流、贸易、高端制造等高端生产相关职能,其次为创新、国内交通门户等职能。

第二阶段
国家中心城市成熟阶段
2030年之前,武汉影响范围从“1+8”都市圈扩展到中三角,产业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制造业向区域转移。

这一时期,武汉的职能重心向技术创新、区域金融中心、亚太总部集聚、亚太交通门户等核心生产服务职能转变,同时兼顾贸易、现代物流与高端制造功能的整体提升。

第三阶段
世界城市培育阶段
2049年之前,武汉影响范围开始从中三角扩展到更广泛区域,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区域消费服务为主导的产业表现。

武汉的核心职能开始朝向更为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核心职能在于文化集聚度、国际交通门户、国际企业总部以及金融创新等。

产业演变——第三产业成经济增长核心动力
纵观国际大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在经历了工业化阶段之后,工业化的中后期都会出现一段时期的二、三产业比重相似的交织阶段,武汉当前正处于这一产业交织期。

此时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决定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模式与方向。

《武汉2049》规划,分析了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产业发展模式,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再工业化模式:以合肥、长沙、郑州等城市为代表。

工业化初期和中期是工业超过第三产业,二、三产业平行发展一段时期后,工业再一次反超,继续保持工业基地的作用。

第二种是国家中心城市模式:以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为代表。

第三产业超过工业以后,就出现第三产业持续增长的局面,产业结构更加倾向于向服务业转型,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武汉2049》规划为武汉长远发展选择了第二种模式——国家中心城市模式。

水资源中国第一
武汉被称为“百湖之市”、一城山水半城山,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1/4,居全国大城市之首,在国内所有大城市中独一无二。

然而,1950年到2010年的60年间,武汉水域面积减少了近一半。

近20年时间,武汉主城区有17个湖泊被填占。

《武汉2049》明确指出,在新一轮的武汉发展中,确立相对稳定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首当其冲。

规划提出,武汉发展必须有生态底线,1/5的武汉土地应作为生态底线保护区,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与建设。

围绕武汉山水特色,规划提出建设武汉生态蓝绿网络。

其中,“蓝网”是通过河湖连通,打造“四横七纵”的11条蓝色水道,包括汉江-东湖-严西湖-严东湖连通河道,后官湖-南太子湖-黄家湖-汤逊湖连通河道,官莲湖-鲁湖-斧头湖连通河道,府河-东湖-汤逊湖-鲁湖连通河道,金银湖-后官湖-沉湖连通河道等。

“绿网”是通过串绿入城,打造“六横五纵”的11条郊野绿道,规划建设50座郊野公园,在城区规划24个城市生态公园。

到2049年,武汉人可以在15分钟内骑行到一座美丽的湖泊旁边,可以步行10分钟达到绿色公园,感受大江大湖大武汉的特有魅力。

1800万人口红利
中国将迎来人口红利的拐点这一论断,已越来越成为共识。

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此后人口将处于持续下降阶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预测,2013年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出现,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再增长,之后则是负增长。

武汉是否会面临“未富先老”的社会难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研究显示,武汉目前有较好的人口红利,且武汉总人口将持续增长。

武汉2010年常住人口978.5万,是中部三省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

到2030年,预测武汉总人口为1300—1400万人,到2049年,预测武汉的人口规模将达到1600万—1800万人。

在武汉人口红利中,“人才红利”尤其突出。

目前,武汉高校数量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2010年在校本科及研究生数量接近100万,排名世界第一。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中,将武汉与北京(IT与软件服务)、上海(金融与工程服务)、深圳(物流与商业服务)、成都(航空)并列为“正在成为中国公认的知识与创新中心”城市。

目前,武汉总人口约1000万人,其中超过八成的武汉人住在主城区。

然而,主城区的面积只占全市总建设用地面积的五成多。

未来36年,武汉人口至少会净增600万,狭小的主城区能容纳这么多人吗?《武汉2049》指出,现在武汉主城区还没有达到向外疏解人口的阶段。

到2030年之前,武汉主城区人口将会进一步增加,到2049年才会回落。

届时,武汉主城区的人口规模在770万至850万之间。

眼下,武汉新城区人口不多,这一状况会持续到2030年。

此后,新城区的人口会快速增加,到2049年人口数在830万至950万之间,新城区人口超过主城。

武昌火车站可变身“中央火车站”
武汉是中国地理的“天元”,铁、水、公、空交通优势明显。

世界城市均有匹配的高效运营的交通网络。

《武汉2049》提出,2049年,武汉必须成为中国中部的航空与高铁枢纽。

对于内陆城市武汉而言,航空枢纽是第一重要的。

《武汉2049》建议,武汉在争取全国门户机场定位、争取更多国际航线、扩建飞行区的基础上,可考虑建设天河机场T4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发展江夏或东湖第二机场、阳逻小型飞机场。

在高铁时代的背景下,武汉发展铁路和地铁交通极具独特优势。

未来,中国南北、东西、西北至东南的三条高铁京广、沪汉蓉、西安-武汉-福州线经过武汉,武汉会拥有武汉、汉口、汉阳三大高铁站。

《武汉2049》提出,武汉可打造两
条铁路、地铁环线。

其中,城市铁路环线长约80公里,串起武汉所有的铁路、城铁和绝大部分地铁,这一环线类似日本东京的山手环线。

此外,武汉可考虑借鉴柏林南北穿城铁路,改造市内的京广铁路,成为市内铁路通道,串联汉口站、武昌站和武汉第二机场。

柏林用10年时间打造中央火车站,武汉也可谋划武汉的“中央火车站”,改造更新盘活城中的武昌火车站。

在市内交通建设上,《武汉2049》提出借鉴韩国首尔经验,打造地铁环线和推行公交改革。

设想的武汉市内地铁环线长34公里,串起汉口火车站、汉正街、武昌古城、中南、洪山广场、沙湖、武汉606高楼、徐东、武汉天地。

设想的武汉公交改革提出,未来武汉形成三家公交公司PK,在主城区修
15-20条有轨电车或BRT快速公交线,总里程可达200公里。

《武汉2049》建议,未来武汉要逐步减少修高架桥,将建设重点转移到改善步行环境上,逐步限制机动车的使用。

“1+4”的城市格局
《武汉2049》提出,未来武汉的城市空间呈现“1+4”布局。

“1”是城市的核心“主城区”,“4”是外围地区的4个“次区域”,分别是“临空次区域”、“临港次区域”、“光谷次区域”和“车都次区域”。

“主城区”的范围在三环线以内,面积约530平方公里,是未来武汉的中心城,也是武汉建设国际服务性城市最主要的空间载体。

武汉将在这一范围内打造“活力中心城”,未来,主城区的人口控制在700万左右,九成工业企业外迁,约六成就业岗位在主城,夜间消费额占总消费额的比例不低于30%。

“两江四岸”是主城的核心,在沿江两岸打造江南、江北两个城市中心。

在王家墩、四新、鲁巷和杨春湖打造4个副中心。

目前,伦敦有“东南西北中”五大次区域,悉尼有十大分区,武汉的四大“次区域”与之类似。

“临空次区域”涵盖黄陂、东西湖,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区和吴家山都市产业区,盘龙湖、金银湖新城和前川综合城区。

“临港次区域”涵盖新洲和洪山,重点打造阳逻临港产业区、武汉石化产业区和邾城综合城区。

“光谷次区域”涵盖东湖开发区、洪山、江夏等,重点发展东湖科技新城和汤逊湖新城。

“车都次区域”涵盖沌口、蔡甸、汉南和江夏等地,重点打造沌口汽车产业区、太子湖新城和蔡甸、汉南综合城区。

(严运涛、徐云)
【武汉要素】
四大竞争力:国家的创新、贸易、金融、高端制造四大中心
五大功能:国际交通门户、亚太企业总部集聚区、金融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多元文化中心
五大要件: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