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_移动终端_大数据_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_彭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的传媒业面临的技术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尽管技术因素不能决定一切,但如果无视新技术带来的影响,固守传统媒体的思维与工作方式,那么在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终将变得越来越被动。
目前传媒业更关注的是媒介融合的影响,但与媒介融合这一趋势并行的,还有另外几个将对传媒业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背景,它们分别是: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和大数据。
一、社会化媒体:开启“用户为中心”时代
尽管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在互联网1.0时代已经出现,但在1.0时代,整个互联网是以门户网站为核心的。但门户模式是对传统大众传播模式的沿袭,在某种意义上,与网络本身的特性是相违背的,门户时代只能算是网络传播的热身阶段。
而今天的Web2.0时代,互联网的重心正在转向社会化媒体。也可以说,互联网关键的变革之一,便在于从门户时代转向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真正代表了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的冲击。
尽管人们对于社会化媒体的定义没有达成共识,但一般认为,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社会化媒体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也就是说,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反过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结人们关系的纽带。这些内容并非全都具有公共价值,但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可以很快地在无数的信息碎片中将有公共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
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因此,论坛、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视频分享、问答、维基、SNS、微博、LBS,甚至电子商务,都是社会化媒体应用。换一个角度看,今天互联网上的应用,除了各类基
彭兰
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
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新闻界
ISSN1007-2438 2012年第16期
专题・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学
作者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媒体研究所所长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三网融合相关问题研究”(10@zh002)
1)
于Web模式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外,其他几乎所有的应用都或多或少具有社会化媒体的属性。
社会化媒体可以有不同的偏向,例如,即时通信、SNS等是偏社交的,而博客、微博是偏媒体的。但无论最终表现出哪个方向的偏向,社交与媒体二者的逻辑关系却是清楚的:社交及社会关系是基础,而媒体的功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如果认为偏媒体的平台是以媒体属性为基础,再将社交嫁接在这个之上,那么这仍然是传统媒体时代的思维。在这种思维之下,恐怕难以真正理解与运用好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对新闻生产与消费模式都会带来重大的冲击。而无论是从新闻生产还是新闻消费角度看,其影响的核心,都是用户成为了中心。
(一)社会化媒体影响下的新闻生产模式——公民新闻与专业媒体平分秋色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公民新闻活动的繁荣。对于公民新闻活动的认识,不能仅限于新闻的发布或传播这个层面,而应该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考察,包括新闻的采集、发布、整合、传播,也应包括与之相关的评论和其他活动。
社会化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力量必然不断上升,最终与专业媒体相抗衡。这将使得未来传媒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质的变化。
公民新闻主要用以下方式影响着新闻的生产:
原创性生产:一些具有一定新闻素质的网民,有意识地参与到网络新闻生产中,他们有时所提供的是完整的新闻报道或新闻评论。在博客、微博等平台中这样的原创性新闻生产越来越多。这些内容与专业机构的新闻生产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其中图片报道、视频报道被专业媒体接纳得更多。
启动性生产:网民有意或无意地向媒体提供的新闻线索,是帮助媒体寻找报道题材、启动报道的一种方式。
资源性生产:网民参与各种形式的网络调查,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定的报道素材与背景。网民的微博、博客以及BBS的各种帖子,也都可能为网络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的资源。
增值性生产:网民通常会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转发自己认为好的或是有意思的新闻。这种方式虽然并不直接生产新的新闻,但是,它使新闻扩散,从而实现新闻的增值。在更多的时候,即使网民不直接传播、扩散新闻,但是,他们在各种网络空间中发表的与新闻有关的评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事件或新闻的关注度。这是对新闻价值的另一种提升。
互动性生产:有些新闻的生产过程,本身就需要受众的参与,例如,网民与新闻事件当事人或嘉宾的在线交流。
整合性生产:很多网民不直接进行原创性新闻生产,但是,他们对媒体的新闻进行筛选、整合,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行重新编排,从而为其他网民提供有序的新闻资源。在博客中,这样的生产行为是大量存在的。微博中一些用户的转发,也是这样一种新闻的选择与整合。
这六个方面,有些是网民的原创性生产活动,有些则是对专业媒体内容的一种“再生产”过程。
尽管很多研究者与从业者对公民新闻的碎片化持否定态度,但在某种意义上,网民带来的碎片化的信息,是对由大众媒体垄断带来的信息不平衡状态的一种补充。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参照、相互校正的可能。虽然每个网民只是提供的一些零散的“碎片”,但是,当那些关键的碎片拼贴在一起时,当它们与专业媒体所提供的图景组合在一起时,最终呈现出来的景象,会比仅仅由专业媒体所描绘的景象,要更为丰富、立体、真实。
公民新闻不仅影响了新闻的生产过程,而且以某些方式影响着整个传媒业:
公民新闻所涉及的事件、话题、新闻素材等,可以成为某种参照系,受众可以以此为参照对专业媒体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客观性、全面性等进行评判。公民新闻也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受众的需求与兴趣,能与公民新闻形成呼应的媒体,更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同。
社会化媒体所谈及的新闻事件、话题,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媒体报道的由头或起点,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化媒体的议程正在影响着专业媒体的议程。
公民新闻活动的影响积淀下来,会变成公众的某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虽然不会完全决定专业媒体的报道活动,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专题・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