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沽飞镲

在本学期的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的课程的学习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播放的纪录片,让我接触到好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

当我看到梁思成先生为了保护古建筑而奋斗,看到了冯骥才先生为了保护天津老城区而奔走呼号的时候,看到了那些古老的文化,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无法逆转的原因而消亡的时候,我感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建立起一种责任感,建立起一种保护意识,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体会,尽我们所能去为它做点什么。也许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们学着不去破坏,学着有保护的意识,我们就能为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些什么了。

我,来自于美丽的天津滨海新区汉沽。汉沽,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的小城,是滨海新区中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地方。渤海之滨,蓟运河畔,孕育了勤劳勇敢的汉沽人民。

谈到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最骄傲的就是飞镲艺术了。它在2008年的时候,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从而为新区争得了第一块有着200多年历史积淀的能够代表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国宝。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汉沽飞镲队也有着精彩的表演。

汉沽飞镲的历史还是较为悠久的,约产生于清朝光绪初年。汉沽位于渤海之滨,蓟运河畔,解放前,很多人家以出海捕鱼为生。在他们出海归来,满载而归、捕捞归来这些快乐的时刻,勤劳朴实的汉沽人民便以耍镲的方式来庆祝这一快乐的时刻。汉沽飞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遍及全区各街、镇,已超出沿海渔村的范围,但还保留着沿海渔村的风采,特别是长芦盐场、杨家泊镇、河西街等群众自发的飞镲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色彩。

汉沽“飞镲”原始用四对镲,功能是乐器,又是道具,一面大鼓,两面大铙为演奏乐器,四名耍镲人的耍镲技法有:“淴镲”、“镲缕”、“掏镲”、“怀镲”、“分镲”等等。与大鼓、大铙有机结合,边演奏边耍镲,做出各种动作,如:老树盘根、插花盖顶、亮翅等等,正是锣鼓喧天、龙腾虎跃、海鸥翱翔,以庆渔业丰收,欢送家人出海作业,表现了渔民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勇敢无畏的气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海的深情。

每逢正月十五,总是家乡最热闹的时候,看花灯,看焰火,但是最吸引人的活动还是看飞镲表演。长长的街道上,均匀的分散了很多个飞镲的队伍,有寨上街的,有河西街。各队人马都穿着艳丽而统一的服装。飞镲队在很久以前的人员构造一般是一面大鼓,两面大铙为演奏乐器和四名耍镲人。近些年来,为了在表演上产生更加震撼的效果,一般会增加耍镲人的数量。虽然有很多的飞镲队在同时表演,但是他们都各具特色。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一群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也应该在七十岁上下了,脸上的皱纹记录了岁月的痕迹,但是掩藏不住他们那热爱生活的心。蹬蹬的鼓点震耳欲聋,他们还是激情四射的在敲打着,耍镲的老人也许步伐不再矫健,但是他们仍然精确的踩着鼓点。还有一个飞镲队也让我记忆犹新,她们是有一群年轻的姑娘组成的队伍,她们的动作活力四射,感染者在场的所有观众。她们的舞步也和其他镲队有所不同,在其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下岔,翻跟头等更加有难度的动作。看着她们卖力的演出,我的心中产生了无法名状的自豪之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困难的,它的生存土壤正在一点点消逝,飞镲也不例外,它的存在早已不在是当年的意义。但看着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保护和传承,看到家乡人民对我们自己的文化的兴趣,我知道,这种独特而美好的艺术,飞镲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会遭受被遗忘,也不会拥有无法传承的厄运。汉沽飞镲是古老的,但是它现在是后继有人的,活力四射,这让我欣喜万分。

王福生,他是汉沽金鹰飞镲队队长。在接受采访是时说,成为国宝的飞镲对这一民间传承产生了很好的正面带动作用。目前,汉沽已有3支专业飞镲表演队伍,70多名飞镲表演高手,一支由平均年龄23岁队员组成的队伍也已成立。在保留传统飞镲原生态的基础上,

又加进了不少舞蹈甚至武术的元素,高难动作的增加使飞镲表演具有精彩的魔幻效果。

汉沽飞镲,有着几百多年的历史,在近几年来得到蓬勃的发展。2004年,天津民间祭马祖娘娘生日,汉沽飞镲队应邀参加表演,30名男女飞镲手在鼓与铙的交融声中,在只见翻花难见人的飞镲动作中,逐人表演了不同动作的飞镲拜殿,娴熟、高难、复杂的艺术动作,令观者眼花缭乱,受到中外游客不绝口的赞扬。

2005年,汉沽飞镲荣获了“天津市群众体育活动”百强之冠,成为了我市民间文化艺术队伍中的一支奇葩,佼佼者。

汉沽飞镲队目前有女队员9名,平均年龄四十多岁;男队员21名,队长吴贺浮飞镲已经三十多年。有10名飞镲队员被天津市广场民间联谊会授予“飞镲表演艺术家”的称号。当然,在民间还有很多人因兴趣走到一起,组建了很多小队。

现在的飞镲动作,除继承民间飞镲的音调及身形动作外,又融进了人员两面出场的“青龙出水”;镲在胸前做动作的“怀中抱月”;镲过头顶举打的“百鹤亮翅”;上下打镲的“古树盘根”;在头顶左右做动作的“缠头裹脑、插花盖顶”;在前胸背后做动作的“书童背剑、五龙盘身”;互相穿插交替飞打的“鹞子穿林”;原地翻身打镲的“鹞子翻身”“蟒蛇翻身”等高难度动作。

飞镲,正在汉沽人民的努力下不断的蓬勃发展,在夏日傍晚的市民广场上,总是能看见他们操练起来的身影,也许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了。

我爱飞镲,我爱我的家乡。从飞镲的发展来看,人们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这是一个很好的征兆。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在我们共同的期盼下,我相信会有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得以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