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

东汉开国
东汉开国

一.刘秀家世

长沙王发、舂陵节侯买之后。秀兄曰“縯”。

縯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至莽篡汉,常愤愤,怀社稷之虑。

秀性勤爱稼穑。

秀妹为新野邓晨妻。

二.舂陵起义

谶语。

邓晨、宛人李通劫前队大夫甄阜及属正梁邱赐。

通曰:“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可举大事。”遣弟李轶与秀归舂陵举兵以相应。

縯曰:“王莽暴虐....枯旱...兵戈并起...今...亦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

秀时年二十八绛衣大冠,众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

得弟子七八千人,縯使族人招说新市绿林余党、平林。杀湖阳尉河南唐河。

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欲反攻诸刘,秀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拔棘阳新野,李轶、邓晨皆将宾客来会。

刘縯攻宛,至小长安聚,汉军大败,秀单马走,縯复收会兵众,还保棘阳新野。姊元及三女皆亡。姊元趣令秀上马。

甄阜、梁丘赐(莽党)乘胜引精兵十万临泚水(唐河),绝后桥,示无还心,新市、平林各欲解去。

縯会下江王常,晓以合从之利,常乃徐说晓其将帅,即与汉、新市、平林合。绿林遇疾疫,各分散,下江、新市乃其余党;平林人聚众数千,号“平林军”。

縯斩甄、梁,围宛。

三.更始旗号

舂陵戴侯曾孙玄在平林军中,号“更始将军”。

玄懦弱,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故立之。

时王常、南阳豪桀欲立縯,縯恐宗室相攻,“不如且称王以号令...破莽、降赤眉,然后举尊号。”

赤眉乃琅琊樊崇党。

刘玄即皇帝位,刘縯为大司徒,王匡、王凤、朱鲔皆得其位,然豪杰失望,多不服。

更始元年,玄遣将李松别攻洛阳、武关,三辅震惊。析人邓晔开武关迎汉兵。P434

商人杜吴杀莽。

更始都洛阳,遣使者徇郡国。赤眉樊崇等降。P436

更始遣刘秀行大司马事,持节渡河徇河北。P436见后(五.)

更始二年,迁都长安。

诸将虏掠长安。P437

更始二年遣六将军与秀讨王郎于巨鹿、邯郸。诛王郎。耿纯言:“久守巨鹿,不如进攻邯郸。”遂拔邯郸,王郎亡死。P441

四.昆阳之战

更始元年,王凤与太常偏将军刘秀下昆阳。

王莽遣王邑、王寻发四十二万人,驱虎、豹以助威武。

更始诸将惶怖,皆入昆阳。

秀曰:“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

此值刘縯破贼于淯阳(今南阳白河)下,遂围宛。宛城未下数月,岑彭乃降,不能相救。昆阳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凤更始玄国上公、王常下江守昆阳,秀夜与李轶十三骑出城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救昆阳。

“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

“秀乃与敢死三千人冲其中坚....遂杀王寻,莽军伏尸百万,王邑独与...数千人还洛阳。”

战役影响:

“海内豪桀翕然四起,皆杀其牧守,用汉年号以待诏命。”

“新市、平林以縯兄弟威名益盛,阴劝更始除之。”

李轶初与縯兄弟善,后更谄事权贵,劝更始执杀刘縯,秀未尝自伐昆阳之攻,惟深引过而已。刘秀徇颍川,冯异率五县以降。

五.其他枭雄:

陇西隗嚣勒兵十万徇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更始元年,隗嚣降更始,更始以嚣为右将军。P438

更始二年,嚣叔谋叛归天水,嚣恐并及祸,乃告之,嚣叔伏诛,更始以嚣为御史大夫。P443

嚣归天水,倾身引接马援等。P449

建武元年,邓禹部将叛,引兵西向天水,嚣破之,禹承制命嚣为西州大将军,专制凉州、朔方。P450

建武三年,秀遣使招嚣,嚣乃归汉,秀待以敌国之礼。P460 嚣使马援往观公孙述、刘秀。后遣兵佐冯异共摧公孙

述。P462

建武五年,嚣将谏曰:“天水完富,以一丸东封函谷,蓄养自守,以待四方之边,图王不成,尤足以霸。”嚣心然之,

虽遣子入质,尤负其险阨。P469

建武六年,帝欲假道天水伐蜀,嚣终不为用,帝乃谋讨之,嚣遂反,伐木塞陇道。P472

马援游说羌豪,以离嚣党。又书与嚣将杨广,使晓劝于嚣。书责嚣先是,

嚣使马援往观公孙述、刘秀,以问东方事,及援见秀,乃曰:“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奈何欲以区区二邦以当诸夏百有四?”

嚣遂遣使称臣于公孙述,遣兵往来,为之援势。

建武八年,秀欲假陇道伐蜀,未果,既自亲征。详后叙

建武九年,嚣病且饿,恚愤而亡,其少子纯立。P478

建武九年后事见后详叙。

公孙述起,诈称辅汉将军、蜀郡太守、益州牧。

更始遣将徇蜀汉,述大破之,自立为蜀王。P443

建武元年,延岑先起于汉中,后降更始汉中王嘉。反于南郑,为更始将破,公孙述乘隙取南郑,遣将略地,尽有益州。P454

建武六年,述自陈符命,秀责之。或为之谋:“汉帝专精东伐,

天下四有其三,梁州之地百姓愁困,不堪上命,宜及

天下之望未绝,急招豪桀,发国内精兵,一据江陵,

传檄定吴楚;一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

服。”

述然之,蜀人与其弟以为不宜空国千里之外,决成败

于一举。述凡事唯任公孙氏,遂寖其议。

是年三月,述欲取荆州,帝诏隗嚣,欲从天水伐蜀,

嚣终不为用乃谋讨之。秀使来歙谕嚣,嚣多豫不决,歙质责之,欲刺

嚣,嚣勒兵将杀歙,歙徐仗节就车而去,嚣遂绝陇道反,诸将与嚣战,大败。冯

异先占栒邑,以逸待劳,遂定北地、上郡、安定。P472

是年,隗嚣遂遣使称臣于公孙述,遣兵往来,为之援

势。

建武八年,秀欲假陇道伐蜀,未果,既自亲征。建武九年后事详后叙

邯郸王郎 p437

邯郸卜者王郎自称成帝子刘子舆,称帝于邯郸,分徇幽、冀。

更始二年,或起兵蓟中以应郎,秀既失河北,独倚二郡。

是年,更始、刘秀合击巨鹿,耿纯进言直击邯郸,王郎亡殒。P441

梁王刘永 P443

下济阴、沛、楚、淮南等二十八城,遣董宪、张步督青、徐,专

据东方。

楚黎王秦丰占宜城等十县,有众万人。

汝南田戎

河西窦融P449

“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张掖殷富,精兵万骑,杜绝河津,河西、张掖乃遗种处也。”

及更始败,河西诸将乃推戴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政宽人和,羌、胡服附。

赤眉刘盆子p446

赤眉过式,故式侯之子恭、茂、盆子三人自随,盆子留军中,主牧牛,樊崇探阄立盆子为帝。

赤眉入长安,更始降,兵士剽掠,邓禹北上上郡蓄谷畜,长安食尽,赤眉焚宫而西,邓禹入长安。

赤眉欲入陇,隗嚣拒之,赤眉复入长安,邓禹、延岑破敌十余万,赤眉分众十八万袭汉中王嘉,嘉大破之。P455

三辅大饥,赤眉二十余万东归,秀计屯宜阳劫其来路,邓禹与之合战禹受用无功,以饥卒邀战赤眉,败,独二十四骑还。P457

冯异复与之战,破贼于崤底,馀众东向宜阳,刘秀严阵破之,

盆子袒降。樊崇后反,诛。

赤眉耗乱五年,息于建武三年。

六.刘秀徇河北昆阳之战,更始都洛阳后分遣使者徇郡国。

邓禹仗策追秀:愿明公威德加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

山东未安,赤眉数万,更始常才,诸将庸人,志在货币。

延揽英雄,多务民悦,立高祖之业。

冯异昆阳之战后投秀:更始政乱,公专命方面,宜分遣官属徇行郡县,宣布惠泽。

耿弇年二一。曰:“王郎弊贼。”闻刘秀在卢奴,乃北驰上谒,与具至蓟,秀将南归,弇曰:“今兵从南方来,不可南行,渔阳彭宠、

上谷两郡,可发控弦万骑,邯郸王朗不足虑也。”

蓟中兵败时值郎称帝于邯郸,分徇幽、冀。或起兵蓟中以应郎,冯异芜蒌亭河北饶阳上豆粥。王霸诡言滹沱河冰坚可渡,河北独信都太守任光,和戎太守邳肜未降,邳肜谏言依二郡之兵讨王朗。议者多言西还长安,邳肜乃言若弃信都、和戎,河北亦失,三辅振动,王朗势成矣。

秀以二郡散兵,更征精兵四千,诈言将城头子路百万众,乃得入昌城淄博,时昌城人刘植聚数千人迎秀。

耿纯率宗族二千馀迎秀,众稍合,至数万,复北击王朗。P440 秀乃引兵北拔广阿巨鹿。

耿弇北约寇恂、彭宠(吴汉、盖延、王梁皆其部属),发渔阳步骑三千,南攻蓟,杀王朗大将。

王郎、刘秀秀时为更始部将巨鹿相持,耿纯进言精锐袭邯郸,遂斩王朗。此役后论功,冯异获号“大树将军”。P441

七.进封萧王

“更始立秀为萧王,悉令罢兵,与诸将有功者诣行在所。”

耿弇曰:“铜马、赤眉未定,更始诸将擅命于山东,请归上谷益兵。”

萧王辞不就徵,始贰于更始。

鲁、豫破群贼。降者数十万,悉付诸将。

八、更始灭亡

赤眉将兵入武关,西攻长安,乃立刘盆子,更始将相皆降赤眉。

九.独立经营(河内根基、西徇关中、北征燕赵)

刘秀度赤眉必破更始,乃遣邓禹将兵二万,西入关,乘衅并关中。

秀自北徇燕、赵。P443

时更始遣李轶轶劝更始执杀刘璌,昆阳之战与刘秀十三骑突围求援等将兵三十万守洛阳。

邓禹荐寇恂守河内。恂文武备足,有牧民之才。秀北上,恂调筹器械、军粮,未尝乏绝。

而自从河内将兵西徇。至箕关山西垣曲,进围安邑,数月未

克,更始遣万人攻禹,禹大破之,遂定河东。秀拜禹年二十

四大司徒,渡河,入夏阳,破更始将于衙陕西白水。更始降赤眉

刘盆子后,兵士剽夺长安,禹师行有纪。禹弃入长安而休兵上郡、北地、

安定筹粮。禹所将虽多,然能战者寡,仰食无续。赤眉新拔长安,财谷充实,未可

争锋。关中未定,禹久不进兵,帝责之,禹执意攻上郡,后

遭部将叛乱,隗嚣绶光武“西州大将军”逆击之。

冯异为孟津将军,统魏郡、河内兵秀引兵而北。

建武三年,赤眉掳掠关中而东反,禹为之败,独二十四骑

亡归宜阳,异伏兵崤底大破之。馀众向宜阳,刘盆子肉袒

降秀。P457

建武十年,异讨隗纯于天水,薨于军。

刘秀引兵而北征燕、赵。

更始败亡,上党降秀。

赤眉败亡详见前述。

彭宠反叛P453

先是,更始遣秀徇河北,彭宠亡命渔阳,更始拜其为渔阳太守。

及王郎徇河北,宠以渔阳投秀,秀拜之为大将军,约以共讨郎。后自负其功,然位逊诸故部将,遂反,自称“燕王”。帝尝使耿弇讨之,宠引匈奴以自保,弇诛匈奴两王,宠乃退。

终为家奴斩杀,执宠首归刘秀,秀封家奴为“不义侯”。P463

假陇道伐蜀 P471

建武六年,或为公孙述谋曰:汉帝东伐,天下四有其三,乘其无力西向,宜以梁州之地,发全国之兵,据江陵,传檄

吴楚而定江南;出汉中,定天水陇西。

述唯任公孙氏,其议遂寖。

帝诏隗嚣欲假陇道伐蜀,嚣终不为用。嚣刺汉使,塞

陇道而反。冯异定北地、上郡、安定诸附嚣者。P473

后嚣称臣于述,遣兵往来为援势。

建武八年,占秦安,嚣遣兵围之,述亦助嚣,来歙固死坚守,敌累月不能下。时帝取长围久耗击其援兵之策,故诸将闻已拔秦安,争趣赴

之,帝皆阻之。P477

帝自征嚣,马援聚米为山谷,为帝谋。帝辛上邽,诏

谕嚣,嚣不降,于是诛其子,使围天水、上邽。后颍

川寇起,京师骚动,帝乃还。赐岑彭书:“既平陇,

复望蜀。”

吴汉、岑彭留伐陇,然粮尽士疲,蜀救兵至,北地、

上郡、安定诸郡复失。

建武九年,嚣病且饿,恚愤而亡,其少子立。P478

述据夷陵、荆门以拒汉兵。P479

来歙率冯异等五将讨隗纯于天水。P479

耿弇围嚣将于高平第一,一岁不拔。寇恂斩使克城

,隗纯降。P480

建武十一年,岑彭屯江津,不克,吴汉将六万荆州兵与之会。

彭顺风焚浮桥,克益州。P481

公孙述刺来歙,歙薨,临终荐将。P481

帝自将征公孙述。

岑彭绕出蜀军后,蜀地震骇。延岑奔成都,其众皆降。

公孙述刺杀岑彭,吴汉将夷陵兵伐蜀。

建武十二年,吴汉违旨分营深入,败。夜衔枚合军,破敌。

汉还广都,留部将驻江南,广都、成都间八战八捷。

述奇袭吴汉,汉粮将尽,欲遁去,蜀郡太守输以敌

情,遂克敌。族公孙氏,屠城。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一、中国古代皇帝概况: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 王莽统治晚期,社会矛盾激化,农民纷纷揭竿而起,群雄逐鹿中原。拥有汉室血统的刘演、刘秀两兄弟也相继起兵,企图重振汉朝。不同的是,哥哥刘演不惜倾身破产,结交天下豪杰,称帝之心昭然若揭;弟弟刘秀却韬光养晦,静待时机,最终一举夺得帝位,成为名垂青史的东汉开国皇帝。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汉光武帝刘秀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西汉末年的政治形势西汉末年昏君辈出,自元帝以来,国力便江河日下了。汉成帝被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迷得团团转,更是不理朝政,外戚专权的现象愈发严重,加上农民起义频繁,朝廷便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等到汉哀帝继位,汉朝的气数基本将近,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王莽登上了历史舞台。 西汉初始元年(8),王莽废掉了西汉的末代皇帝孺子婴,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国号为“新”,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王莽新政。为了根除西汉末年以来积累的诸多问题,王莽一即位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个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但是积重难返,西汉王朝的“痼疾”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治愈的。急功近利的王莽本想迅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却不想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巩固统治地位,反而使得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天灾人祸总是相伴相生的,王莽的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加上水旱灾害不断侵袭,中原大地哀鸿遍

野。最终,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刚刚统一的局势又重新分崩离析。乱世出英雄,刘氏宗亲在西汉末年已经遍布天下,各路豪杰都想问鼎中原,这其中也包括南阳的刘、刘秀两兄弟。 汉光武帝刘秀故事:“牛背上的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素来被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在即位之前,他虽然也是皇族,但只是空有贵族头衔,实则属于远支旁庶,早已经形同庶民。据《汉书》记载,西汉的皇族后裔在西汉末年已经有十万余人之多,所以所谓的皇室血脉根本不足为奇。刘秀的这一支族人历代生活在南阳,看到天下大乱,各地农民揭竿起义,刘秀的哥哥刘和南阳的诸多子弟也都蠢蠢欲动了。为了一图霸业,刘不惜倾家荡产,到处结交豪杰,招兵买马,刘秀却一直审时度势,静观其变,并劝说哥哥等待时机。可是急躁的刘不为所动,毅然在故乡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所以史上称刘氏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当时限于财力,舂陵军的装备非常落后,据说刘秀都是骑着牛出战的,所以才得了个“牛背上的开国皇帝”的称号。 军备的落后丝毫没有削弱起义军的信心,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他们和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中的主力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王莽的军队。最终,起义军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于新莽地皇四年(23)拥立了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作战有功的刘也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对想要称帝的刘来说,区区司徒哪里能够满足,所以他心中甚为不服。但无奈王莽未灭,不能先自乱阵脚,刘只能委屈自己向刘玄称臣。

汉朝皇帝列表

汉朝皇帝列表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 汉代有西汉,东汉两个时期。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东汉国都洛阳的南面,故称西汉。西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吕后和昌邑王刘贺。所附的淮阳王刘玄,败降后被勒杀。 高祖(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前195年,一作公元前247--前195年)。 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 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0里处)。 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 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35里处)。 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 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 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 景帝第十子,景帝死后继位。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 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 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 昌邑王(刘贺) 生卒年不祥。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淫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 宣帝(刘询)(公元前90--前49年)。 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5里处)。 元帝(刘奭)(公元前76--前33年)。 宣帝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4岁,葬于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 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 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 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 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 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 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 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 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 第6任后羿(妻嫦娥) 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2任子外丙 第3任子仲壬 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第29任子太丁(文丁) 第30任子帝乙 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 BC12世纪—BC771年共37王立国879年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 第3任康王姬钊 第4任昭王姬瑕 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第6任共王姬翳扈 第7任懿王姬囏 第8任孝王姬辟方 第9任夷王姬燮 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执政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 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百家讲坛东汉开国讲稿整理18-19

第十八集皇帝难断家务事 上一讲说到刘秀亲率大军在熊耳山等住赤眉军,看到刘秀的人马,刘盆子就派使者到刘秀这边乞求投降,刘秀就说饶你们不死吧,就这样,两天后,刘盆子带着三十多个主要将领到刘秀这边来投降了,刘盆子献出了刘玄当时献给他的传国玉玺,士兵们也交出了手中兵器。刘秀彻底收服赤眉军的办法:1、威慑。在黄河边上搞一个阅兵仪式,赤眉军这些将领看到刘秀士兵这么凶猛,都被震慑了。2、安抚。刘秀会到洛阳之后,就让赤眉军这些将领带着老婆孩子住在洛阳,每个人分了房,分了地。刘盆子后来就被刘秀安排到自己的叔父刘良,当郎中。刘盆子后来得了一场病,双目失明,刘秀见刘盆子也非常可怜,又给刘盆子分了好多地,让刘盆子终生收地租为生。 刘秀在河北为了得到真定王刘扬的支持,娶了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他跟阴丽华这个时候已经两年多没见面了,跟郭圣通也生活了一年多了,而且有了长子刘疆,那现在就有一个难题,究竟立谁为皇后呢?刘秀跟阴丽华的感情是很深的,刘秀的情感天秤倾向于阴丽华,阴丽华就说皇后我不能当,一再推辞,说了两点:1、说郭圣通有母仪之美。2、郭圣通已经给刘秀生了长子,在这种情况下刘秀立郭圣通为皇后。后来刘秀废了郭圣通,立了阴丽华为后。 刘秀亲自为自己大姐说媒,就在征服赤眉军的时候,大姐夫死了,怎么才能让大姐幸福呢?刘秀就跟大姐一块聊天,说你看中了我朝哪位大臣,大姐就看中了宋弘,宋弘是大司空,三公之一,刘秀封他的大姐为湖阳公主。一天,光武帝与湖阳公主共论朝臣。湖阳公主说:“宋公(指宋弘)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刘秀听后很高兴,召见宋弘,让公主在屏风后观听。刘秀对宋弘说:“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意思是:俗话说,高贵了就忘掉了交情,富有了想另娶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一听,知道这句话里有意思,他答道:“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意思是:我听说,对贫穷卑贱的知心朋友不可忘,共患难的妻子不可抛弃。光武帝听后,回过头向里边的湖阳公主说:“事不谐矣(此事不成了)。” 刘秀的二姐夫邓辰的侄子,邓奉,在一开始邓辰投靠刘秀的这些亲戚当中就有邓奉,刘秀在河北的时候,邓奉也跟了刘秀,在刘秀殿下是一名猛将,突然叛变了,史书记载,邓奉叛变是因为一次探亲,结果邓奉回到新野就叛变了,因为当时南阳这一带啊,需要平定,刘秀派了自己的大将吴汉,前去平定,平定工作很顺利,但吴汉的军纪很不好,在南阳做了不少恶,正赶上邓奉回新野探亲,邓奉一看,自己的家乡新野被打得乱七八糟,一怒之下,邓奉就组织一批人马,跟吴汉打了起来,吴汉被打得大败,刘秀就派了九名将军到南阳去平叛,结果仗打了半年多,九名将军有一名被打得重伤,一名被抓。公元27年6月,刘秀亲自率兵讨伐邓奉,邓奉节节败退,一直打到小长安,邓奉就被打败了,邓奉就带着那名被抓的将军投降,本来刘秀看邓奉这么年轻,也是吴汉的错在先,就想饶了邓奉,这里手下的一翻话改变又刘秀的想法,不能饶恕邓奉三点原因:1、反叛伤害太大了。2、投降太晚。3、不杀邓奉难以树立军威。于是刘秀下令杀了邓奉。 第十九讲致命的矛盾 云台二十八将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寇恂,被刘秀任命为河内太守,完成得非常好,后来刘秀又给他安排了另一个任务,到颖川当太守,干得一年多,也把颖川治理地非常好,有一个人,扬言要杀寇恂,这个人就是贾复,贾复这个人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的志气,还是个人能力,那都是将相之才,是一名很优秀的读书人,王莽末年的时候,贾复在县里面当了个小官,有一次他执行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就是接一批盐回来,结果在路上遇见了盗贼,其他人都是见到盗贼后,把盐留下人回来了,只有贾复没有,贾复人回来了,盐也回来了,贾复后来带了几百人参加绿林军,后来经人介绍,到了刘秀帐下,贾复在拿下郾城之后,准备休整几天就班师回朝,由于刚打了几场胜仗,贾复变得骄傲起来,他所带领的军队也是军纪败

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南朝有出现哪些皇帝?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南朝-宋(420-479) 武帝刘裕(363-422)420年称帝在位3年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小时家贫。后因战功逐渐成为东晋的权臣,420年,他迫晋恭帝禅让,建立南朝*宋,在位3年死,时年60岁。 少帝(406-424) 422年即位在位3年少帝刘义符,刘裕长子,即位3年,被杀,时年19岁。 文帝(407-453) 424年即位在位30年文帝刘义隆,刘裕第三子,他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453年,他被太子所杀,时年47岁。 孝武帝(430-464) 453年即位在位12年孝武帝刘骏,文帝第三子,残暴昏君。死于464年,时年35岁。 前废帝(449-465) 464年即位在位6个月前废帝刘子业,孝武帝长子,暴君一个,嗜杀乱伦,在位6个月被杀,时年17岁。 明帝(439-472) 465年即位在位8年明帝刘彧,文帝第十一子,残暴昏庸之君,在位8年,死时34岁。

后废帝(463-477) 472年即位在位5年后废帝刘昱,明帝长子,淫暴无比,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被萧道成杀死,死时15岁。历代王朝中,没有像南北朝时宋朝的前废帝,明帝,后废帝这三个皇帝这样,闺门无礼,乱伦淫秽,手足相残,几近禽兽。 顺帝(469-480) 477年即位在位3年顺帝刘准,明帝第三子,在位3年后退位,480年被杀,时年12岁。 南朝-齐(479-502) 高帝(427-482) 479年称帝在位4年高帝萧道成。南朝*宋的宰相,后废顺帝自立,建立南朝*齐,在位4年,时年56岁。 武帝(440-493) 482年即位在位11年武帝萧赜,高帝长子,死于493年,时年54岁。 郁林王(473-494) 493年即位在位1年郁林王萧昭业,武帝长孙。在位1年被杀。时年22岁。 海陵王(480-494) 494年即位在4个月海陵王萧昭文,郁林王弟,在位4个月被杀,时年15岁。 明帝(452-498) 494年即位在5年明帝萧鸾,高帝侄,即位后大杀手足,南齐国衰,死于498年,时年47岁。 东昏侯(483-501) 498年即位在3年东昏侯萧宝卷,明帝第二子,他残忍凶暴,嗜杀成性,挥金如土,被萧衍杀死,时年19岁。和帝(488-502) 501年即位在1年和帝萧宝融,明帝第八子,在位1年,被萧衍所杀,南齐亡。

东汉一共有几个皇帝

东汉一共有几个皇帝 东汉(公元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故又称后汉。东汉一共有几个皇帝呢?下面是有东汉的皇帝列表,欢迎参阅。 东汉又叫后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称东汉。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共历196年,东汉共立14个帝王。 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25年;57年在位,共32年。原名刘绣,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25年刘秀称帝。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 明帝刘庄(28年;;75年),57年;公元75年在位,共18年。初名刘阳,刘秀的第四子。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朝代故事:班超出使西域。 章帝刘炟(56年;;88年),75年;88年在位,共13年。明帝第五子,章帝喜欢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迅速增长,在位时班超出使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被后世称“章草”。病死,时年31岁,葬于敬陵。 和帝刘肇(78年;;105年),88年;105年在位,共17年。章帝第

四子,10岁即位,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来杀掉窦宪自己掌权。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 殇帝刘隆(105年;;106年),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就得病而死。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 安帝刘祜(94年;;125年),107年;125年在位,共18年。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由邓太后掌权,他在太后死后掌权。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时年32岁,葬于恭陵。朝代故事:蔡伦造纸。 婴帝刘懿,汉安帝去世后,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但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顺帝刘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病死,时年30岁,葬于宪陵。朝代故事:张衡和地动仪。 冲帝刘炳(143年;;145年),144年;145年在位,不足1年。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病死,时年3岁,葬于怀陵。 质帝刘缵(138年;;146年),145年;146年在位,不足1年。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非常颇伶俐。因说大梁翼为“跋扈”,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葬于静陵。 桓帝刘志(132年;;167年),146年;167年在位,共21年。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当时外戚掌权,后

汉朝历代皇帝庙号、谥号、年号一览表

汉朝历代皇帝庙号、谥号、年号一览表 分享到: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长陵、汉孝惠皇帝刘盈安陵、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霸陵、汉孝景皇帝刘启阳陵、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茂陵、汉孝昭皇帝刘弗陵平陵、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杜陵、汉高宗(后除庙号)孝元皇帝刘奭(shì)渭陵、汉统宗(后除庙号)孝成皇帝刘骜延陵、汉孝哀皇帝刘欣义陵、汉元宗(后除庙号)孝平皇帝刘衎(kàn )康陵 西汉(前206年—8年)庙号谥号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汉太祖 (汉高祖)[1] 高皇帝刘邦-前206年—前195年 -孝惠皇帝[2] 刘盈-前195年—前188年 -前少帝[3] 刘恭-前188年—前184年 -后少帝[4] 刘弘-前184年—前180年 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前元、后元前180年—前157年 -孝景皇帝刘启前元、中元、后元前157年—前141年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元鼎、元封、太初、天汉、 太始、征和、后元前141年—前87年 -孝昭皇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前87年—前74年 --刘贺[5] -前74年 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刘病己) 本始、地节、元康、神爵、 五凤、甘露、黄龙前74年—前49年 汉高宗孝元皇帝刘奭初元、永光、建昭、竟宁前49年—前33年 汉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 永始、元延、绥和前33年—前7年 -孝哀皇帝刘欣建平、元寿前7年—前1年 汉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元始前1年—5年 -孺子皇帝[6] 刘婴居摄、初始 5年—8年 注: 1. 司马迁的《史记》中称刘邦庙号为汉高祖,后世多因循之。实际庙号为汉太祖。 2. 汉朝(包括东汉、西汉)除汉高帝和汉光武帝外,所有皇帝的谥号前都有一个“孝”字,意喻强调孝治天下,如刘恒的谥号汉文帝也可作孝文皇帝或孝文帝。 3. 汉文帝之前是汉高后掌权,期间有两位傀儡少帝刘恭和刘弘。实质上汉文帝只是正式继任的汉朝皇帝。 4. 同上。 5. 汉宣帝之前是昌邑王刘贺。昌邑王即位仅27日就被霍光废黜。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一、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 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 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2019-2020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2019-2020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光武中兴,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⑵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分析史料,理解光武中兴和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原因。 ⑵通过搜集光武帝刘秀的故事,了解这个人物,进一步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⑶通过展示当时的民谣,了解东汉中期以后出现的社会状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讲解柔术治天下和以文治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孙起到的推动作用,懂得国家的兴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事业的繁荣。 ⑵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及突破方法】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通过合作探究,教室启发引导的方式来掌握这一内容。出示历史资料和搜集展示刘秀的故事,来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通过分析东汉后期十个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来理解东汉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文景之治的资料,搜集有关刘秀、汉文帝、汉景帝的故事来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1.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各类问题,促使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式,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2.通过学生展示资料,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出示汉光武帝陵系列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学生:汉光武帝陵。 教师: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塚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朝政紊乱。东汉初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段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光武中兴 教师:说起汉朝,人们往往更多的记住了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记住了西汉的一统天下。那么西汉是怎样灭亡的?东汉又是如何建立的?请看本课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教师:东汉建立后,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创业史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创业史.txt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本文由zhongjiang112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创业史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靠坚韧意志和人格魅力聚集起天下群雄而问鼎天下,由一介平民而成长为光耀史册的一代名君。刘秀作战非常最勇敢,在历代帝王中极为罕见。昆阳大战中,刘秀身先士卒,带领 13 人冲出王莽 42 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搬来救兵。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亲率三千人的敢死队迂回至王莽军侧后,终以 2 万人的军队大破王莽 42 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的神话。西汉与东汉之间的时期,群雄并起,是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刘秀的对手仅称帝号的就有王莽、王郎、刘玄、刘盆子、张步、刘永、李宪、彭宠、卢芳、公孙述等。为了消灭这些敌对力量,刘秀多年来征伐不止,无数次死里逃生。他善于把握战机;长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精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运动歼敌;勤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术;强调连续进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机会;重视利用人和,唯才是举,使麾下将士能充分发挥才干。有志者事竟成,最终平定了天下,所以说刘秀又是中国历史上作战最多的皇帝。公元前 6 年,西汉皇室后裔刘秀出生在济阳(今河南兰考)。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一脉。史书上记载,汉景帝夜招他的妃子程姬,程姬因故不愿去,把她的宫女唐儿送去应付之,汉景帝当时喝醉了酒,睡眼朦胧地“幸之”,于是就有了刘秀这支后裔。世事变迁,刘秀先祖的地位不断下降,从王降为列侯,到他的父亲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公元 3 年,刘秀的父亲去世,他一家人回到故乡南阳,成了普通的平民。对年幼的刘秀来说,皇室后裔只是个传说,自己一点也没有享受到其福荫。此时,风雨飘摇的西汉政权政治腐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四起。外戚王莽利用这一形势,玩弄权术,于公元 9 年夺取政权,建立新朝。但王莽篡权有术,治国无方,他“增重赋敛,刻剥百姓”,法令严苛残酷,并且朝令夕改。王莽曾在 7 年内,四次改换货币,“每一易钱,民用破产”,老百姓手里的钱一夜之间成废铜烂铁。所有这些导致社会更加混乱,矛盾更趋激化。公元 17 年,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在三个地区爆发:在今湖北西北有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因以绿林山为基地而得名);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有樊崇等领导的赤眉军(因义军均将眉毛涂红而得名);在今河北一带则有大小数十支起义队伍,其中最大一支称为铜马军。一时刀兵群起,杀伐之声不断,天下呈军阀割据之势。《后汉书》记载刘秀的相貌是“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须眉长得很漂亮、鼻子高、嘴大、额头宽大,按古代的男性标准来看,应该算是个帅哥了。刘秀早年“勤于稼穑”,就是喜欢种菜种地啥的,常有多余的粮食到宛城(今南阳)去卖。刘秀有个好哥哥叫刘演,豪爽任侠,喜欢结交四方志士,不愿终老于林泉之下。刘演经常笑话刘秀,把自己比作刘邦,把刘秀比作乐于干实业的刘仲。在哥哥刘演的激励下,刘秀才“愤而有志于天下”。公元 22 年,一场大灾荒向南阳郡袭来,饿殍满目,哀鸿遍野,老百姓再也生存不下去了,许多人去投奔义军。28 岁的刘秀和刘演一起,借机利用宗族势力起兵,并与进入南阳的绿林军联合起来。刘秀起初在起义军中并不显眼,他的脱颖而出是在著名的昆阳大战中。公元 23 年,绿林军已发展至十万人,拥立汉室后裔刘玄为帝,年号更始。义军派主力围攻宛城,同时派王凤、 王常、刘秀等率军两万人北上,连克昆阳(今叶县)、定陵(今郾城西)、郾县(今郾城南),缴获大量物资,供应围宛大军。王莽的都城长安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惊惧不已的王莽急派王邑、王寻调集各州郡精兵 42 万人,号称百万,直扑昆阳,守城绿林军仅八九千人,看着王莽的军队铺天盖地而来,多数将领主张撤离。但此时避开敌人,正在攻打宛城的主力部队就暴露在敌人面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改写历史的关键时刻,刘秀以

中国朝代皇帝表

中国朝代皇帝表 春秋战国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秦朝(统一后)公元前22l--2Ol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1],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 秦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2]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3]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东周王室在关中的领地。 秦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画像) 秦惠文王嬴驷 秦武王嬴荡 秦昭襄王嬴则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嬴子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三世嬴子婴 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汉朝前202—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亦有以西汉与东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汉代被称为“炎汉”。又因皇帝姓刘而称“刘汉”。[1-2] 公元前206年刘邦封为汉中王。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定都长安。西汉王朝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文景之治”后,汉武帝时期达到极盛,史称“汉武盛世”,昭宣时期再次复兴,史称“昭宣中兴”。公元8年,王莽篡夺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结束。不久之后发生了绿林和赤眉大规模农民起义,公元23年新朝灭亡。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3]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后期发生了戚宦之争,朝政黑暗,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东汉政府名存实亡,各地军阀割据称雄。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汉朝皇帝皇后历代列表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有14个皇帝,历经211年。 秦朝灭亡后,经过楚汉之争,刘邦获胜。[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定都长安。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又实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领域均取得明显进步,史称休养生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景象。 西汉皇帝表 汉高祖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前少帝刘恭

秦汉皇帝历代列表

约公元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秦非子 秦公伯 秦仲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秦静公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 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 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 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 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 秦哀公前536-前501年在位36年 秦夷公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 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秦简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 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 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22年 秦朝皇帝列表 前221年赢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秦帝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三国皇帝列表

三国曹魏(220年——266年) 魏国,又称曹魏,首都洛阳,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共5帝。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建安十八年,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魏置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并且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毋丘俭征伐高句丽后,朝鲜半岛的一半地区也并入了曹魏版图。北部幽州的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220年—226年在位7年,年号:黄初(220年—226年) 魏文帝曹丕,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魏的开国皇帝,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代汉称帝,定国号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史称曹魏。魏文帝登基后,首先平定了武威三种胡的叛乱,不久派遣军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的势力得以进入河西之地,接着又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权。此外,曹魏多次击败鲜卑,巩固了北疆。然而,魏文帝曾三次大举进兵孙吴,皆无功而返。综合来看,魏文帝在位七年时间里,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葬首阳陵。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226年—239年在位14年,年号:太和(227年—233年)青龙(233年—237年)景初(237年—239年) 魏明帝曹叡,字元仲,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文学成就不及操、丕。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的战事中度过,例如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到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诸葛亮未能得尺寸之地。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之后,魏明帝开始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葬高平陵。 魏哀帝曹芳(232年——274年),240年—254年在位15年,年号:正始(240—254),嘉平(249年—254年) 魏哀帝曹芳,字兰卿,为魏明帝曹叡之养子。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曹操之曾孙。曹芳于235年被封为齐王,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

【课时练】2019-2020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 (四)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初一期末)我国古代史上曾建立过一个政权,根据提示语刘秀、光武中兴、定都洛阳。可判断这个政权是 A.西汉 B.新朝 C.东汉 D.东晋 2.(2018·辽宁初一期中)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 A.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 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D.合并州县 3.(2019·湖北中考模拟)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初年,社会

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当时在位的统治者是 A.刘彻B.李世民C.刘秀D.武则天4.(2018·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初一期中)《后汉书》记载,(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这次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项羽、刘邦起义 D.黄巾起义 5.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下列选项与其无关的是() A.皇帝年纪太小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的危害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6.(2018·广东初一期末)读下图,下图笔记总结的史实内容是

A.大泽乡起义B.代汉立新C.秦末农民战争D.黄巾起义7.(2018·河南初一期末)东汉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A.文景之治 B.大一统 C.光武中兴 D.外戚专权 8.(2019·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初中初三月考)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休养生息 D.文景之治 9.(2019·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中考模拟)刘秀被毛泽东称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三最”皇帝。下列措施与

东汉皇帝列表及简介 东汉历代皇帝排序顺口溜

东汉皇帝列表及简介东汉历代皇帝排序顺口溜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王莽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实行了各种改制的政策,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绿林军当中,有一位名叫刘秀的将领,实际上是西汉皇帝的远支皇族,在推翻王莽政权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战功的刘秀,既利用了起义军的武装,又善于利用地主豪强的势力,于公元25年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成为汉光武帝。东汉皇帝汉光武帝十分重视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他采取措施削弱功臣的权力,扩大监察机构尚书台的权力;同时取消郡国都尉的设置,以抑制地方军

权。实行精兵简政,组织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并且下令解放奴婢。这些做法使东汉前期出现了政权稳定、经济发展的局面。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 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2]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建武

中元二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汉明帝刘庄,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刘庄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立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即皇帝位。汉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汉明帝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时,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永平十六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

帝王三国(新三国争霸)名将表

帝王三国(新三国争霸)名将表——————————————————————网上摘取并非原创,个别武将有出入名字成长突围攻击智力统帅职业等级 徐子将90 99 246 362 252 步99 徐庶89 96 226 349 229 步90 贾诩88 96 220 332 245 步90 陆逊87 96 227 336 237 步90 程昱87 96 209 340 242 步90 甘宁86 96 336 223 239 步90 郭嘉85 96 219 337 239 步90 吕蒙85 96 339 214 224 步90 司马昭88 92 249 250 255 步85 庞统85 92 202 318 231 步85 曹植89 92 193 301 212 步85 黄月英88 92 187 289 223 步85 孙尚香87 92 292 198 211 步85 甄姬87 92 195 296 209 步85 张角87 92 213 191 291 步85 许攸86 92 200 291 204 步85 诸葛瑾86 92 201 293 199 步85 孟达85 94 301 214 218 步80

审配85 94 215 308 209 步80 蔡瑁85 92 197 289 202 步85 蒋干85 92 196 281 205 步85 郭图85 92 198 277 207 步85 李典84 94 309 204 216 步80 沮授84 94 192 314 221 步80 田丰83 94 209 297 218 步80 杨修80 92 192 272 196 步85 周仓81 94 291 200 212 步80 荀攸80 94 199 295 209 步80 丁奉80 94 296 204 202 步80 董袭80 94 291 204 205 步80 陈泰84 94 179 271 204 步80 蔡邕85 90 181 272 192 步75 士壹85 90 182 273 187 步75 全端85 90 268 180 189 步75 韩当85 90 265 178 193 步75 呉班85 90 265 182 188 步75 周鲂84 90 179 279 193 步75 蔡和85 90 263 180 191 步75 孙礼85 90 179 261 194 步75 郭汜84 90 177 266 198 步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