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试卷(全国1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二)
本试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水是影响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某村落始建于明清时期,大部分建筑材料取自村落附近.村中有引水渠贯穿村巷(如图1)。
右图示意该村落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图1
1.该村落修建引水渠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饮食用水B.提供洗涤用水
C.排放生活污水D.灌溉农田菜园
2.该村落建筑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其主要作用是
A.保温隔热B.防震减灾C.防雪防雹D.防潮防蛀
3.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A.东南丘陵B.长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长白山山区
【答案】1.B 2.D 3.A
【解析】1.据图示可以看出,该村落挖有多口水井,饮食用水应该是井水,A错;引水渠从河流引水,采用露天水渠,通过房屋门前,应该是提供洗涤用水,方便村民生活,B对;排放生活污水不必从河流引水,而且污水排放应该采用地下暗渠,C错;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渠通过房屋门前,而不是直接引水到农田,所以不是灌溉农田菜园,D错。
故本题选B。
2.据材料可知,水渠从河流引水,长期从房屋门前通过,建筑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可以防潮防蛀,D对;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对保温隔热、防震减灾、防雪防雹起作用不大,ABC错,故本题选D。
3.据材料可知,该村落北部为林地,林地之下山麓地区为房屋,地势低平地区为农田,村边有河流流经,水渠通过房屋门前,可以判断该地为低山丘陵地形,气候方面,应该降水较多,综合各种因素可以判断该村落最可能位于东南丘陵,A对;BCD错,故本题选A。
成渝铁路自四川成都至重庆,是新中国成立后完全采用国产材料建成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于1952年竣工。
筑路中就地取石,全线共有石拱桥827座,石砌工程占60%以上。
图2示意成都至重庆三条铁路干线的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图2
4.推测成都至重庆三条铁路选线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连接更多城镇B.节约建设成本C.提高运行速度D.缩短运营里程
5.成渝铁路以石砌工程为主,未广泛利用水泥等建材,主要原因是
A.可就地取石,成本低B.石砌工程结构稳定,结实耐用
C.当地石砌技术水平高D.当时经济落后,工程物资短缺
6.与成渝铁路相比,新建的两条高铁
A.桥隧数量减少B.线路坡度减缓
C.建设成本降低D.运输费用降低
【答案】4.A 5.D 6.B
【解析】4.建设成都至重庆三条铁路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成都、重庆及沿线的运输需求,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两条高铁线路,要尽可能地经过两地间的城市;三条线路没有选择直线布局,会导致运营里程变长,不利于节约建设成本;铁路可以通过修建桥梁、隧道等技术手段提高运行速度。
故选A。
5.建国后,我国工业刚刚起步,工业产品及基础建设用的各种物资生产能力不足,修建桥隧用的水泥等建材短缺,因此成渝铁路未广泛利用水泥等建材,而以石砌工程为主。
故选D。
6.新建的两条高铁线路比成渝铁路短,而沿线多山地地形,线路缩短后桥隧数量可能增多;高速铁路的运速提高,而运速的提高需要以平缓的线路为基础,故新建的两条高铁线路坡度减缓;高速铁路建设成本高,所以运输费用会增加。
故选B。
河流主流线是河槽各断面流速最大处的连线。
我国某河段比降较小,河道被河间湿地分隔成网状河道;该河段所在区域人烟稀少。
30年来,该河段河道及河间湿地总面积变化较小,主流线摆动明显,河间湿地个数明显增加。
下图示意该河段降水相近的4个年份丰水期的河道平面形态。
据此完成7—9题。
图3
7.图中该河段河道平面形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D.③④②①
8.在该河段,对河间湿地总面积几乎无影响,而对个数影响较大的指标是
A.输沙量B.河道宽度
C.主流线位置D.河床平均深度
9.该河段30年来主流线摆动明显,而丰水期河岸线却变化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A.位于峡谷,河岸基岩坚硬B.河岸植被茂密,抗冲性强
C.地壳持续抬升,抵消侵蚀D.位于平原,沿岸堤坝牢固
【答案】7.A 8.C 9.B
【解析】7.材料明确点出,该河段河间湿地个数明显增加,结合图文得出其河道平面形态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④③,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输沙量增多,则该河段泥沙沉积变多,河间湿地面积增大,A错误;河道宽度如果变窄,河流水速加快,河流侵蚀能力增强,河间湿地面积减小,B错误;材料明确点出河间湿地个数增加与主流线摆动有关,根据所学知识,河间总湿地面积的变化主要与该地泥沙沉积量的大小以及河流的侵蚀能力大小有关,与主流线的位置无关,C正确;若河床平均深度变浅,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沉积量增大,河间湿地总面积增加,D错误。
故选C。
9.该河段比降小,不会位于峡谷,A错误;该地多湿地沼泽,蓄水能力强,两岸植被茂密,丰水期植被对洪水的阻力大,河岸线稳定,B正确;地壳抬升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材料中30年是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尺度,C错误;该地人烟稀少,堤坝较少,D错误。
故选B。
图4为在我国天山某较小范国地区选择针叶林林地、草地、灌丛三种不同天然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所得到的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日均温动态图。
据此完成10—11题。
图4
10.该地位置最可能位于天山
A.北坡海拔500m处B.北坡海拔2000m处
C.南坡海拔500m处D.南坡海拔2000m处
11.在深冻期,林地土壤日均温显著低于草地和灌丛,其原因最可能是
A.林地地面辐射强B.林地土壤有机质少
C.林地空气循环快D.林地土层厚度较大
【答案】10.B 11.C
【解析】10.由材料可知该地为天山,天山身居内陆,所在区域降水少,树木难以生长。
但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可以抵达北坡(北坡为迎风坡),气流随山地地势的升高温度下降,大概在半山腰位置时,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天山北坡半山腰位置降水相对充足,且海拔较低,热量适中,能够满足森林生长。
森林带上下位置由于降水少或热量有限,因此分布草甸带。
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被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包围,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也就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了,故B正确,其它三个选项自然排除。
11.深冻期发生在冬季,冬季吹西北风,当风遇到森林时,由于林木枝干的阻挡,枝叶的摇动,使气流发生扰动,林地空气循环快,有利于热量散失,所以林地土壤日均温显著低于草地和灌丛,C正确,若地面辐射强,气温高,不符合题意,A错,温度高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土壤有机质多,排除B,温度高才有利于腐植层的形成,使土层厚度增大,所以不是低温的原因,D错。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
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福建省晋江市经济实力稳居我国百强县市前五,下辖龙湖镇檀林村(现名“福林村”)是一个有七百多年历史的侨乡古村落。
该村除在外“华侨”数量众多外,全村2000余人流向广州、深圳等大城市。
目前该村房屋建筑数量有300多栋,闲置房屋120多栋,其中传“古厝”①和“番仔楼”②的闲置比例非常高,尤以父辈传给多个儿子的最高。
檀林村同时也是一个乡镇企业发达的工业村,有多家服装、纺织、电子厂,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员1600多人,但该村闲置房屋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很少。
国道
檀树村
图5
注:①古厝(cuò),又称大厝。
古厝意思是指古老的房屋,是一种模仿“皇宫式”的建筑风格建造的。
该类建筑源始于唐昭宗光化年间,是闽南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民居。
②番仔楼(又称:番客楼)是一种中
西合璧的闽南(特别是泉州)民居建筑,番仔楼多为民国时期南洋归国华侨所建。
(1)推测檀林村“古厝”、“番仔楼”房屋闲置比例高的原因。
(6分)
(2)分析檀林村闲置房屋租给外来务工人员较少的原因。
(8分)
(3)为激活檀林村闲置房屋资源有人建议将其开发为“民宿”(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请为这一建议提供论据。
(8分)
【答案】(1)本村人口大量迁出,长期无人居住;(2分)因年份过久造成原有建筑破损,维修难度大,不宜居住;(2分)为改善住房条件而修建新房,空置旧房。
(2分)
(2)闲置房屋是祖传,租赁给外来人员担心房屋遭受破坏;(2分)闲置房屋产权为多人共有,租赁意见不易统一;(3分)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水平较低,所付租金不高。
(3分)
(3)檀林村作为历史悠久的侨乡古村落,休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3分)檀林村周边城市较多,客源市场广阔;(3分)与周边城市距离较近,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利。
(2分)
【解析】本题考查福建省晋江市人口外迁的影响、民居闲置的原因及今后闲置民居开发方向等知识点。
结合图文材料不难回答。
(1)“该村除在外“华侨”数量众多外,全村2000余人流向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说明该村人口大量迁出,长期无人居住,因此闲置的多;“七百多年历史的侨乡古村落、古厝该类建筑源始于唐昭宗光化年间,番仔楼多为民国时期南洋归国华侨所建”说明年份过久造成建筑破损,内部设施落后,维修难度大,不宜居住;当地可能为改善住房条件而在别处了修建新房,从而把旧房闲置下来。
(2)“古厝”、“番仔楼”房屋闲置比例非常高的尤以父辈传给多个儿子的最高,说明闲置房屋产权为多人共有,难以形成统一的租赁意见或利益分配方案;外来务工人员多从事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工资水平较低,所付租金不高。
闲置房屋是祖传,有悠久的历史,一旦破坏难以修复,租赁给外来人员担心房屋遭受破坏。
(3)檀林村作为历史悠久的侨乡古村落,休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檀林村周边城市较多,客源市场广阔;与周边城市距离较近,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利。
福建省晋江市经济实力稳居我国百强县市前五,经济实力强,周边城市多,开发为“民宿”客源市场广阔;是七百多年历史的侨乡古村落,休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对游客吸引力大;据图可以看出交通便利,有周边城市距离近。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材料一:祁连山脉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多发育有现代冰川,表现为东北坡较多,西南坡较少。
近百年来,冰川处于退缩阶段。
材料二: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
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冰雪面气温往往低
于同高度山谷气温。
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的冰川风变化显著。
下图为冰川风形成示意图。
图6
材料三:阿尔卑斯山的克维尔塔尔谷地,受冰川风的影响,谷底生长喜冷植物,而谷风影响的山腰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的奇怪现象。
(1)试分析祁连山现代冰川东北坡多,西南坡少的原因。
(6分)
(2)简述冰川风对当地山谷风的影响。
(4分)
(3)推测祁连山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6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克维尔塔尔谷地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产生的原因。
(8分)
【答案】(1)东北坡为阴坡,气温低,东北坡面对河西走廊,夏季东南季风影响该地,在东北坡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有较多冰川分布。
(4分)西南坡为阳坡,气温高;西南坡面对青藏高原,降水稀少,冰川面积较少。
(4分)
(2)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2分)缩短谷风的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2分)
(3)冰川风势力变弱。
(2分)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冰川面积减少,且变得破碎,冰雪面气温与同高度山谷气温的温差变小,冰川风势力减弱。
(4分)
(4)阿尔卑斯山现代冰川发育,冰川风影响大,密度大的冷性冰川风下沉到谷底,使谷底适宜生长喜冷植物;(4分)密度小的暖性谷风被迫抬升到冰川风之上,受其影响山腰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这种局部地段的“逆温”现象导致植被垂直分布“倒置”。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冰川风对山谷风的影响及导致的植被分布变化等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的图文分析能力。
(1)根据所学知识祁连山东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多阴雨天,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而西南坡处于背风坡,阴雨天少,晴天多,气温较高,所以现代冰川东北坡多、西南坡少。
(2)冰川风和山风风向一直,会延长山风的影响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加强其影响程度;和谷风风向相反,会缩短谷风的影响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3)根据上题冰川风是由于冰川的热力作用形成的,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冰川融化增加,面积减小,冰川面上空气与谷中同高度温差变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冰川风势力减弱。
(4)冰川风气温较低,受冰川风的影响,谷底冷空气集聚,气温低,适合生长喜冷植物;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形成的谷风气温较高,到达山腰地带,该地温度较高。
可生长喜暖阔叶树,从而形成了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
(二)选考题:共10分。
请考生从2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乐岛海洋王国坐落于美丽的滨海城市秦皇岛,以蓝天、绿树、碧海、金沙为依托,以海底观光、水上娱乐、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展示和文化演出等为主题,集观赏、娱乐、休闲、动态刺激、运动参与及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高档次环保生态主题公园。
图7 图8
(1)说明乐岛海洋王国的主要旅游资源类型。
(4分)
(2)该地游客数量基本集中在7、8月份,推测游客数量季节差异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6分)【答案】(1)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有碧海金沙等水域风光;(2分)有哺乳动物等海洋生物景观;(2分)有具有娱乐价值的建筑与设施等人文景观。
(2分)(任答两点得4分)
(2)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2分)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环境,增加对公共设施的压力;(2分)旺季游客集中会增加游玩项目的排队时间,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2分)【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乐岛海洋王国主要有碧海金沙等水域风光;有哺乳动物等海洋生物景观;有具有娱乐价值的建筑与设施等人文景观。
(2)该地游客数量基本集中在7、8月份位游客旺季,容易破坏景区环境,增加对公共设施的压力;旺季游客集中会增加游玩项目的排队时间,导致服务质量下降;而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森林恢复已经逐渐替代森林破坏成为全球森林发展的主旋律,中国的森林转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时间稍晚,但因森林面积的快速增长受到广泛的关注。
林地的变化往往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变化、国家森林政策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
图9和10分别为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新疆南疆三地州等地区)林地随海拔和坡度的变化特点。
图9 图10
据图说出林地净增加最多的区域,并分析该地区林地增加的原因。
(10分)
【答案】区域:林地净增加最多在500—1499m间的区域和坡度为10º—20º之间的区域。
(2分)
原因: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非农就业的机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耕地撂荒,薪柴消费减少,从而促进林地恢复(经济发展缓解了人地矛盾);(2分)经济的发展使林产品价格上升,促进林木的人工种植;(2分)国家退耕还林和自然保护区等政策有利于林地的恢复;(2分)该区域水热条件好,利于林木的生长。
(2分)
【解析】结合图例,读图可知:林地净增加最多的区域为海拔500—1499m间的区域和坡度为10º—20º之间的区域。
材料提示“林地的变化往往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变化、国家森林政策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
①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变化分析:经济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升,为劳动者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耕地撂荒,薪柴消费减少,从而促进林地恢复;经济的发展使林产品价格上升,促进林木的人工栽培;②从国家政策分析:国家退耕还林和自然保护区等政策有利于林地的恢复;③从自然因素分析:该区域水热条件好,利于林木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