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冷轧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助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
鞍钢冷轧薄板厂
2004年10月
鞍钢冷轧薄板厂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我国第一家冷轧薄板厂,投产时全套设备由原苏联引进,设计年产量为30万吨。

1999年随着鞍钢大规模技术改造的开始,冷轧厂对原设备进行了整体改造,并将信息化技术与企业技改紧密结合,以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程度。

2000年底,年产150万吨优质冷轧板的冷轧酸洗一轧机联合机组投产,它采用代表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浅槽紊流盐酸洗工艺,运用先进的板型控制技术,高精度的厚度控制技术等,配合具有优化能力的信息化系统,运用大批量生产管理法、看板管理法和滚动计划法,实现均衡生产,使厚度控制精度有了可靠的保证,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鞍钢冷轧板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提高。

鞍钢冷轧厂信息化系统目标
从95 年开始,冷轧厂与技术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共同对企业的信息化工程进行系统、完整的规划。

在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和鞍山市科技局的大力关心、帮助和指导下,鞍钢冷轧厂投资1000 多万元,经过近5 年的努力,使信息化系统循序渐进、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解决了企业实际中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鞍钢冷轧厂CIMS 工程获得2000 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鞍钢冷轧厂对信息化的目标是:信息化与技术改造紧密结合、与设备自动化紧密结合,高起点地建立覆盖企业经营决策、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设备、能源及物资供应管理、生产车间等全部生产经营过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生产监控与闭环控制,并与上游热轧厂实现信息集成,实现引进先进的酸洗连轧机组生产机组与计算机管理功能的通讯与功能集成。

鞍钢冷轧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内容
冷轧厂在信息化技术方面,以MES 技术为主,在计划安排、设备排产、合同并批和原料要料等方面采用了优化技术。

它可以实现对企业经营、生产、财务、成本、物资、人事、生产现场等进行查询的综合查询系统;实现产品结构优化、选料优化、量本利分析、投入产品分析等功能的决策与优化支持;具有年、季、月生产经营计划、合同交付计划、主生产计划、原料要料计划、机组作业计划等完整的计划管理体系;可采集并存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全部生产及相关数据,可对物料进行跟踪管理,对生产过程中原料、产量、机组产量、成品产量、设备运用、成材率、在产品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实现合同汇总、执行跟踪、合同配备、成品库管理等功能;具有备品备件管理、轧辊管理、设备维修计划制定、设备采购、设备台帐管理等内容的工厂及车间两级设备管理功能;提供有采购管理、仓库管理、供应统计分析等物资供应管理功能;具有能源计划管理、能源采购、能源计量、能耗分析统计等能源管理功能;具有质量标准、质量数据检测与评价、用户质量意见管理、工艺技术管理等内容的质量管理功能;具有销售帐务管理、采购帐务管理以及日常帐务管理、资金平衡、利润项目、专用基金、流动基金、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等内容的帐务管理功能;具有人事和工资的管理,人事调动、考勤以及调资等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具有作业调度、作业监督、生产数据管理等车间作业管理功能;具有在产品质量归户与跟踪、工艺及操作规程管理、工艺质量分析、质量事故处理等车间质量管理功能;具有在产品管理、放置场管理与原料、成品管理模块车间物资管理功能;可实现包括生产成本、原料消耗、人员工资、经济责任制统计,得出投入成本,再按产品产量、成材率等计算产品轧制成本,产生车间单元成本核算日报表的车间完全成本核算功能;可完成酸洗、轧钢、热处理、精整等生产车间中酸洗机组、连轧机的运转状态,钢卷退火过程各种参数、平整各机组当日产量、累计量等信息,以及机组生产故障诊断、质量反馈等信息出理的数据采集功能;具有酸洗机组闭环控制、热处理IPC-610 系统控制、焊缝自动跟踪、轧机焊缝自动控制等过程控制功
鞍钢冷轧厂已建立了覆盖办公和生产厂区的光纤网络,系统主服务器为
IBM-RS6000 双机备份,数据库为ORACLE 系统,应用系统全部为国产软件系统。

作为大型实用的应用软件,国内外现有软件产品无论是ERP系统,还是MES系统都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有大量二次开发的客户化工作需要完成,特别是与技术改造中引进的国外设备进
行信息集成,必须要对不同设备所采用的协议来有针对性地解决。

与此同时国产软件也必须要解决成熟性的问题。

信息化系统改变了管理运行模式鞍钢冷轧厂不仅仅把信息化系统作为一项技术,而是把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与企业经营理念的调整、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结合起来,因此为保证信息化系统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确定了自己的运行模式,即:‘定单驱动,库存补充;组批采购,组批投产;来料有户,发货有主;现货充料,及时补充;同炉送钢,单卷跟踪;推拉结合,优化控制;调度监控,及时处理'来描述。

具体为:
‘定单驱动,库存补充'是指生产依据用户定单(用户合同)而确定,当定单不足时对市场常需的产品采用制作假定单方式组织生产,以保证生产不会间断。

当有新定单符合该产品规格时可直接销售;
‘组批采购'是指对用户合同进行按类组批,生成主生产计划,按主生产计划查看库存(包括成品库、在制品库和原料库)生成要料计划,统一要料。

‘组批投产'是指对原料库存的原料按主生产计划组批,按批投产。

这样可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来料有户'是指原料入库时就已经确定了该料是为哪个用户或哪几个用户生产的。

‘发货有主'是指发货时严格按照原料指定的用户供货,如有改变必须经有关领导批准。

‘现货充料'是指当有新的定单处理时,首先查成品库看是否有该定单所需求的产品规格的非计划(既没有指定用户)成品,如果有,则可直接将该类成品配给(指定)该合同,当数量不够时,查看在制品库和原料库的非计划料,当在制品和原料库的非计划量依然不够时,则不足部分进行要料,组织生产。

‘及时补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已指定用户的生产料卷发生了质量问题并确认改制或废品时,首先查成品库、在制品库和原料库,如果存在与该料卷钢质规格相同的非计划,则按其数量指定某非计划料卷为该生产料卷所指定的用户合同,如果库存不存在时,则补充要料。

‘同炉送钢'是机组排产作业计划约束,冷轧生产要求在热处理前(包括热处理)各工序,以热轧厂的炉罐号为标识进行组批。

在热处理后各工序,以热处理的炉批号组批生产,
但一个炉批号的料卷必须同时排产,不许有一卷掉队。

‘单卷跟踪'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一个卷都将记录生产数据、班组数据和质量数据,可查询卷的任何生产状态和生产情况,也可生成各种统计报表。

‘推拉结合'是指在做机组作业计划时首先按照上道工序推下(完成)来的生产料卷进行组织生产,当然头道工序是以原料库的原料进行组织生产。

‘优化控制'包括多个环节,譬如优化选料,对于一个产品,选择什么样的原材料进行生产获益最大;譬如优化排序问题,机组排产作业计划由生产效益、生产质量及生产工艺要求,对不同工序的机组作业计划,都有严格的排序规则;等等。

‘调度监控,及时处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了异常问题如改制、报废、二次轧、二次退火、计划更改、计划调整等等,都能够通过调度功能及时处理;
信息化系统带来的效益
从企业开始正式实施信息化系统以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活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据初步计算:
提高合同执行率,减少非计划产品产出,可增加效益160 万元;
生产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年加规模效益600 万元;
降低单位轧制成本,年效益为800 万元;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年效益为400 万元;
提高成材率,年效益可达440 万元;
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中间在产品,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年益可达157 万元;降低备品备件库存,年减少资金占用效益为242 万元;另外通过系统的实施还可以:提高工厂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声誉,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对市场
的快速应变能力;
实现了信息集成,能做到信息的及时反馈,确保生产稳定顺利进行;也为厂长提供
准确的决策依据,避免了决策的盲目性;使企业在各方面都得到了优化,特别是使
企业职工的观念得到转变,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也增强了企业的实力;系统的实施
不仅为冷轧厂提高经济效益找出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也为鞍钢
总公司适应“两个转变”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大型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提供了经
验。

实施信息化工程的经验与体会
(1)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厂长、经理行为。

只有作为决策者的一把手正确理解,才能解决系统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机制、投资、观念、人才等难以解决的问题。

冷轧厂自实施信息化工程以来,几任厂长都亲自担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而且还规定手工填写的数据无效,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必须以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为主,这样将工资和奖金与信息化系统挂起钩来,有效地促进了系统的快速推广。

(2)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信息化系统成功的前提冷轧厂在系统立项之初,即积极开展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培训,请各级专家来厂进行讲座,厂长又在此基础上作关于在冷轧厂实现信息化的精彩报告,使全厂上下对系统有了充分认识,思想观念、管理思路有了较大转变。

(3)联合实施是系统成功的保障企业信息化系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涉及信息技术,还包括新的管理思路、经营理念和优化技术等,通过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这种高水平的中介技术服务单位的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实施信息化系统,不仅可以将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容纳到系统中,而且还可快速掌握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提高系统的水平和档次。

联合设计、实施分工、精诚合作是信息化系统成功的重要保证。

(4)各业务部门积极投入是系统成功的保证信息化系统的需求来自生产经营的各项业务,只有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才能将生产经营特点业务流程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清楚、才能解决企业的问题、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为此,我们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业务人员与开发人员积极配合,对设计流程进行确认,应用时确保人员和工作到位,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5)突破重点、分布实施是系统成功实施的技术路线
企业信息化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设计之初就要有总体规划与设想,但是一开始不能摊子铺得达大,战线拉得太长,必须抓住重点实施,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如我们在车间层重点抓住了生产瓶颈热处理工序,搞了热处理车间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在采集能源数据不实时的条件下,先进行人工录入,并预留了接口,待实时能源数据采集上来以后就可实现对能源的动态监控与管理。

这样的技术路线使工程实施高效、快速、留有余地。

(6)人才培养是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现代企业需要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离不开人。

实践表明,正是由企业在改革、改造中吸引和存储了一批优秀的企业计算机人才,他们不仅精通信息技术,而且也成为企业管理的行家,是企业难得的人才。

在实施过程中,有关管理岗位操作人员以及现场四班工人接受了系统的培训,使得全厂员工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冷轧厂在这方面会继续投入力量,搞好队伍建设,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7)先进、实用是系统实施中的准绳
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而不是摆花架式,所以在进工程实施中,脚踏实地,以“实用、高效、上水平”为出发点,认认真真地进行功能调查与开发,使用户满意。

鞍钢冷轧厂信息化系统在科技部、省科技厅和鞍山市科技局多年来的大力关心和帮助下,经过企业和技术支撑单位的共同努力已初具规模,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鞍钢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做出了贡献。

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完善、提高现有系统,推进产品结构的升级,积极探索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