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历史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历史名人
1、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广川(德州汉时属广川)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家,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胶西王相。汉武帝元元年(公元前104年)下诏,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以备朝廷策问。董仲舒以“天人三策”应对,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董仲舒的学说体系中心是所谓“天人感应”说,将天道和人事牵强比附,主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著有《春秋繁露》《董子文集》。《汉书》有其传。
在德州小西门外四龙坝建有董子读书台,是董舒读书的地方,俗称董子台。后因董子著《春秋繁露》,世人也称“繁露台”。
2、滑稽之雄东方朔:
东方朔(公元前154——公元前93),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著名文学家。
东方朔博学广识,能言善辩,善于以诙谐的语言和方式,陈说国政大事,甚得汉武帝赏识。其事迹在《史记》、《汉书》中均有记载。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诙谐风趣,义理精辟,言辞才辩,独树一帜,文采风格,卓然一家。他的文章,后人汇成《东方太中集》。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俗称东方朔乃当今相声之祖师爷。现陵县文博苑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东方画赞碑》亦述其生平大略。
3、不畏权势的东汉文学家祢衡:
祢衡(173——198),字正平,后汉平原郡般人(今临邑县德平镇小祢家村)。汉末文学家,原有著作两卷,早已史传,后世见到的只有四篇文章,即《吊张衡文》、《鲁夫子碑》、《颜夫子碑》、《鹦鹉赋》、其中《鹦鹉赋》写得“浩气坌涌”、“慷慨卓厉,是祢衡的代表之作。
祢衡自动聪明伶俐,对事物有辩认能力,有过目成诵,耳闻不忘之才能,成年后尤显博学多识,但却有不媚毫门,不畏权势,持才傲物的性格。当时的大司马北海太守孔融,很器重祢衡的才华和抱负,曾曰:“其才十倍于我”。故此二人结成了深挚的忘年之交。
曹操素有爱才之德,很注意结纳当时的文人名士,孔融也曾多次在其面前对祢衡大加称赞,曹操欲见之,祢衡无意仕途,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被曹操罚作鼓吏以辱之。祢衡当众脱衣裸体于庭堂之上,换上鼓吏服饰演奏了有名的《渔阳参挝》,(后通称渔阳三鼓),鼓曲章节悲壮,如骂如讽,宾客听了无不慷慨流涕。曹操恼羞成怒,将他遣送刘表,刘表又转送江夏太守黄祖,终被杀,时年26岁。后人编成书曲《击鼓骂操》,经世传唱。
如今祢衡故里——小祢家村,在80年前已成废墟,但有一“祢衡井”现犹存,历岁千余载,泉甘而冽。
4、农民起义英雄窦建德:
窦建德(573——621),隋代贝州漳南(今武城县)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611年(大业七年)因助孙安祖起义,家眷遭杀害,遂率部起义,投奔高鸡泊(今武城县四女寺洼)起义军首领高士达,很受高士达器重被任命为“司兵”。
窦建德待人诚恳,身先士卒,“倾身接物,执笞与士卒均,由是能致人死力”。高士达乃推其为司马。高士达在一次战斗中,由于蔑敌轻进,战败被杀。窦建德继为领袖,称将军,拥兵10余万。公元617年于乐寿(今河北献县西南)筑坛场,称长乐王,年号丁丑。攻占信都、清河等郡。河间之战,歼灭隋将薜世雄部3万余人,声势大振,随即攻下河北大部郡县。次年称夏王,建都乐寿,改年号为王凤,国号夏。公元619年迁都洺州(今河北永乐南)。公元621年,李世民围攻盘据洛阳的王世充,他率军驰援,连下管州,阳翟、荥阳等地。在牛口布阵时,因轻敌兵败被俘,被杀于长安。在他管辖地区内“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他死后,魏州(今河南安阳)建有夏王庙。
5、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山东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唐玄宗二十二年(734年)考中进士,曾任节度使、尚书、殿中侍御史,后进爵鲁群开国公,故人称“颜鲁公”。他是唐代一位承前启后的大书法家,他的楷书即继承了魏晋以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成就,又吸收了其他各书法家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誉为继王羲之而起的第二位书法革新家,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写《东方画赞碑》时,年四十五岁,是他书法艺术发展成熟的高峰时期。颜真卿留下的碑刻较多,但字体的刚健雄伟,遒劲厚重的风格,当首推《东方画赞碑》为最,且在该碑上额篆书和隶书,也是其他碑中不多见的。
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因受奸相排挤,被贬为平原郡太守,治所在今陵县。此时,颜真卿对安禄山阴谋叛乱有所查觉,便积极进行防御准备,便以防霖雨为名修设城池,训练兵丁,治械存粮。安禄山闻之便派使臣平列、李史鱼等,以巡视为名,来此刺探军情。颜将计就计,便集约文士,汔舟饮酒,赋诗作字,书写了《东方画赞碑》,以惑其使者。安禄山得知后,,“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第二年举兵叛乱,河北二十四郡多被贼陷,独平原郡固若金汤。由于颜真卿在敌后牵制,使其兵力分散,致安禄山最后一败涂地。安史之史平定后,
被封为鲁郡公。
颜真卿在朝,敢于坚持正义,不畏权势。宰相元载引用私党,最后终于将颜真卿陷害致死。
6、邢侗、邢慈静兄妹:
邢侗(1551——1612),临邑县,邢柳行人。字子原,号知吾,别号来禽济源山主,人尊称来禽夫子。明代诗人、文学家,兼长书画。
他自幼聪慧,十岁能作“擘窠书”;十三岁作王宠楷书;十八岁(隆庆二年,1568年)考取拔贡。又二年,授考中京闱举人。万历二年(1574年)二十四岁,进士登第。万历三年授南宫知县,施政五年,县大治。于翟监察御史,万历九年(1581年),出按河东巡盐政,所部河南、山西、陕西数千里。又二年巡按三吴(今苏州、常州、湖州一带),任满还朝,旋又参藩楚中。万历十四年(1586年)升陕西行太仆寺少卿,当年5月辞官还里,年仅36岁,官至四品,出仕凡十二年。
乡居后,为娱亲老,兴筑“三夷园”,造景二十六。“来禽馆”为其第七景,是邢侗读书处。从此,居此读书,凡二十六年,研诗文,功书画,终成诗文书画大家。
邢侗后半生于“来禽馆”研读碑帖诗画,颇有成就。除刻《十七》、《澄清》二帖外,还继刻《黄庭经》、《兰亭序》三石(褚本、定武本、赵本),还有索靖《出师颂》等八种,统名曰《来禽馆帖》。其中尤以《唐人双钩十七帖》最为世人所珍。诗文有《来禽馆集》二十九卷,1772年(乾隆37年)收入《四库全书》。
1612年(万历四十年),自理衣襟,正容端坐而瞑,享年六十二岁。葬于临邑城西南八里大卢家西南。
邢慈静(生卒年月失考),邢侗胞妹,明末著名书画家、工艺家、诗文家。
慈静自幼聪慧,深受其兄影响,“博雅善属文,诗有清致,书画俱称绝品,与兄齐名“。其诗有《非非草》、《兰雪斋集》各一卷。晚年刻有《之室集帖》,包括《芝兰室非非草》(自书诗)、《来禽馆真迹》等数种。
7、义和团首领朱红灯、李长水:
朱红灯(1850——1899),原名朱占鳌,又名朱逢明,号天龙,祖籍长清县孔官庄,客居泗水县拓沟镇。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到大李庄(今齐河县)舅父齐享水家,见百姓受外势力凌侮,在大刀会影响下设坛组织义和拳。是年6月率众攻打徐家楼等天主教堂。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朱红灯率师转移,与茌平、博平义和团联合,由秘密斗争转向公开,改义和拳为义和团,继续攻打洋教和地主豪绅。
李长水(1851——1907),平原县苏集乡前杠子李庄人,农民出身,当过木匠,开过粉坊。光绪年间,洋教盛行,李长水为反对本村恶霸地主(天主教徒)李金榜的欺压而拜师练拳,1899年夏,他请义和拳首领朱红灯等27人来杠子李庄,并邀附近拳场的拳首,举行了“拜拳师会“。尊朱红灯为大师兄,李长水等10余人为二师兄,以此,李长水举起了”扶清来洋的义旗,号令拳民要“尊师长,敬父母、不贪财、不恋花、尊大爱小、和睦乡里”。1899年农历五月,首先打击了教会反动分子李金榜,赶走了来自禹城御桥韩教堂的外国神甫高风仪。平原县知县蒋楷亲率马步捕快,去杠子李庄捕剿拳民,被义和团打败。
蒋楷多次派官兵岳剿朱红灯,李长水等人,每次都吃了败仗。蒋请求山东巡抚酼贤镇压,酼贤调马,步兵各一营围剿平原县杠子李庄,李长水、朱红灯等十大拳首四传贴,约三千,集结子森罗殿。10月18日,号称八百的马、步官兵扑向森罗殿,双方激战五小时,毙伤官兵150余人,义和团也损伤50多人。大败官兵后,李长水率团转移,分兵数路,对周围百里内外的教堂,教首,给以扫叶般打击。巡抚酼贤得悉后,恼羞成怒,令亲兵马金叙,带数百骑兵,在荏平用阴谋手段逮捕了朱红灯等人,十一月二十二日将他们在济南杀害。
1900年,袁世凯接任山东巡抚后,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李长水被迫逃往东北,1907年病逝。
8、抗日名将宋哲元: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县赵洪都村人抗日爱国将领。幼年家贫,刻苦读书。1908年从军,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1925年至1933年先后任热河省都统,西路、北路军总司令,陕西省政府主席,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3年春,在喜峰口、罗文峪率二十九军抗击日军。后来,毛泽东在给宋哲元的信中曾赞扬“先生情殷抗日,曷胜仰佩,曩者日寇入关,先生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1935年后,曾任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芦沟桥事变”后,其发誓:“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1938年春,任一战区副司令,病发后辞职休养,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绵阳。国民党政府追授其为一级上将。朱德和彭德怀赠挽联一幅:“一战一和,当年变生瞬间,能大自于天下;再接再厉,后起大有人在,可元忧乎九泉”。
9、王祝晨、王浩父子:
王祝晨(1882——1967),原名王世栋,曾用名王东乙,绰号“王大牛”,齐河县楼王庄(现王举人村)人,是名寇齐鲁,享誉全国的现代教育家。
王祝晨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编辑过《文化新介绍》。1902年补廪,次年考入济南书院。1904年转入山东优级师范。1911年参加北京学部复试,奖给举人,为七品京官。1914年5月赴日本参观教育,1919年为山东议员,在家乡创办和立“强恕”学校,1927年1月,加入国民党,在武汉参加北伐军,5月任国民党山东党部指导员。1928年后在中学,师范任教,建国后,任济南一中校长,省教育厅副厅长,曾当选为山东一、二届人大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一至三届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67年9月11日,坎坷半生,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