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影响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影响文化
在人类文化创造的自然环境中,河流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天然的“摇篮”。举世闻名的我国的仰韶文化就是在黄河流域形成的。它虽然因发现于河南仰韶而得名,但其分布却遍于黄河中下游。它的遗址有l000多处,最主要的有陕西省西安半坡、临漳姜寨、宝鸡北首岭、华县元君庙,河南省的陕县庙底沟、安阳后冈、浙川下王冈等处。这些遗址都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仰韶文化为什么能在黄河两岸广阔的台地上发展起来?这是和那里肥沃的土壤、有利的地形、适宜的气候、充足的水量以及密集的动植物分布联系在一起的。在黄河河道在陕、甘、晋高原一带,有渭、径、汾、伊、沁等十多条支流,周围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在古代,这里土壤层厚而且肥美,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及野生动物。即使到了西周时期,这种自然生态环境仍然保存着。这些地方生有巨大的森林。林中栖息着野鸡和飞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带还布满了湖泊。当时水草丛生,鱼虾遍于湖中,仰韶文化正是在黄河两岸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农业和渔猎的经济生活得到发展,村落一类的氏族公社的社会结构也发展起来。当时人类为了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创造了石斧、石铲、石刀及石磨一类生产工具;为了从事捕捉野兽、鱼虾等渔猎活动,创造了弓箭、矛以及鱼叉、鱼钩、石网坠等渔猎工具同时还学会了饲养家畜。在农业生产基础上,他们掌握了简单的纺织技术,制造了陶纺车。而纺织技术所需的骨梭、骨针、骨锥一类文化则是狩猎经济生活的直接派生物。仰韶文化的另一个特征是彩陶制作,盆、碗、盘、杯、瓶、钵、罐、瓮,细泥红陶、
灰陶,给以人面及动植物花纹和几何图形,有的并赋予彩绘,形态生动、逼真,构成了一个独具特征的文化系统。因此,人们又把仰韶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它说明人们当时不仅已经产生了初级的几何概念和审美观念,而且已掌握了相当可观的烧陶物理、化学知识。由于有了村落氏族公社,房屋的建筑也有了相当可观的规模,西安半坡遗址中的房屋有半地穴式的和地面木架式的两种,造型有圆的、方的。建筑材料是取自周围的泥土、木料、茅草。在这些村落中,已划分出了居住区、烧陶场、墓地等区位,这无疑是当时社会结构的产物。在浙川下王岗仰韶文化中所发现的骨,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巫术而且有迹象表明当时人类已经有了灵魂的观念,有了宗教信仰的萌芽。这些都是人类刚刚从动物界摆脱出来在思想意识上寻求自己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所产生的精神文化现象。从仰韶文化的各种特征来看,不论是知识、技术以及物质文化,还是社会组织、制度性文化以及审美观念、巫术信仰等精神文化,可以说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植根于当地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之中的,是当时人类尚不能脱离自然界的文化创造,带有明显的生物生态的特征。
这一点我们从古埃及文化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南有撒哈拉大沙漠,北临地中梅,尼罗河流贯其间。尼罗河两岸有一大片狭长的沃野,加之地近热带,气候温和,宜于农业生产,特别是河流入海处有一个广阔的三角洲,为古代埃及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古代埃及文化发源于尼罗河两岸。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埃及人就种植谷物、麻类,发明象形文字、草纸。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还发明了历法;
为了算出尼罗河泛滥的时期及泛滥后丈量土地的需要,他们创造了天文学、几何学;同时也创造了祭司等级,埃及的国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了。当时的国君法老既是政治统治者,又是宗教首领。日神和地神的宗教崇拜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为了墓葬法老,象征着权力的陵墓金字塔出现了。他们能够建筑
这样庞大的建筑物,是和当时人口的增加以及能够从事非生产性劳动分不开的。为了使死者制成木乃伊而不朽、医学也发展起来了。所有这些文化都是在尼罗河流域的环境中创造的。
类似的由自然环境影响文化创造的情况在美索不达米亚、印度等地方也同样存在的。在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不仅苏美尔人关于洪水的传说直接来源于河流泛滥,而且当时的度量制度、法典也都与水利灌溉、土地占有密切相关;至于说到城池建筑及城邦国家,它虽然是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但是它也是在当时的地理范围内形成的。
在古代南亚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2 公元前18世纪的摩亨佐·达罗城文化和哈拉巴文化在这里出现。到公元前12—公元前10世纪,印度雅利安部落占据印度河流域以后,在河谷地带利用水利进行灌溉,发展了农业,并向恒河上游发展。正是在这个时期他们建立了第一个王政时代。这种政权组织的出现虽然是征服土著民族的结果,但是水利的布置和管理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河流正是造成这种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条件。正如中国、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等古代文化历史所表现的那样,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带有河流文化的特征。
如果说古代我国的仰韶文化、古埃及文化、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等都属于“河流文化”的话,那么,古代希腊文化则可谓之“海的文化”。所谓希腊文化,实际上是爱琴文化。它是在爱琴海诸岛及周围沿海陆地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爱琴海位于欧洲东南部,北有巴尔干半岛,东有小亚细亚半岛,西有希腊半岛。海上岛屿星罗棋布,周围陆地曲曲折折净是港湾,特别是南部的克里特岛,位于埃及与希腊半岛之间,土地肥沃,水产丰富。爱琴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区域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大约在公元前8000一公元前6000年,这里已经有了早期彩陶文化。后来,爱琴海地区的居民受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文化的影响,到公元前3000一公元前looo年,爱琴文化已经取得相当高的成就。他们有了文字,学会了航海,学会了炼钢,会制造扁斧、短剑,能建筑宏伟的王宫。希腊半岛南端山脉纵横,港湾曲折,有无数的小平原。公元前2900年左右,北方游牧的希腊人在此定居下来,并且得到了发展。到公元前五世纪经过希腊波斯战争,希腊遂成为爱琴海上的宿主。其后以雅典为中心,发展了极盛一时的希腊文化。它的文学、艺术、哲学都成熟于这个时期。由此可见,古代希腊文化乃是在爱琴海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海上文化的继承和延续。研究希腊文化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但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看,爱琴海周围的自然环境,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不仅爱琴海诸岛及周围沿海陆地的土地、气候为它的居民提供了生存的条件,而且那里的港湾及便利的海上交通条件,也为他们从周围先进居民中吸取知识、技术等提供了机会。可以说,没有爱琴海及爱琴海特殊的自然环境,也就没有古代希腊的灿烂文化。这些文化不仅是从海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带有海的性质和特征,如航海技术、海上商业和贸易,甚至连奥林匹斯神系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观念的产生,也无不和海上争夺密切联系着。
游览一些古老市镇或总观世界著名大都市,都可见到它们与河流、海洋的紧密关系。可以说每个自然生成的城市几乎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或者面向大海。
现在埃及的开罗新、旧两个城市文化区就是这样。开罗原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开罗呈现为两个文化中心。一个中心是中世纪的开罗,它位于市中心的狭长地带。另一个是现代化的开罗,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