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代服饰分析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万历时期吉服用刺绣 双龙灯笼纹圆补(元宵节)
穿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的兴献帝(世宗生父)画像
清服 又称青袍,即青色圆领,为明代皇帝在帝后忌辰、丧礼期间或谒陵、祭祀等场合所 穿。青服圆领素而无纹,不饰团龙补子等,革带用乌角(黑牛角)带銙,深青色带鞓。
《徐显卿宦迹图•岁祷道行图》
官服
官服以袍衫为尚,头戴梁冠,着云头履。梁冠、佩绶、笏板等都有具体安排。
品级
梁冠 革带
一品
七梁
玉带
二品
六梁
犀带
三品
五梁
金带
四品
四梁
金带
五品
三梁
银带
六、七品 二梁
银带
八、九品 一梁 五角带
佩绶 云凤四色织成花锦 云凤四色织成花锦
云鹤花锦 云鹤花锦 盘雕花锦 练鹊三色花锦 鸂鶒二色花锦
笏板 象牙 象牙 象牙 象牙 象牙 槐木 槐木
ຫໍສະໝຸດ Baidu
明代官吏常服的特点是戴乌纱帽、幞头,身穿盘领窄袖大袍。“盘领”即一种加有圆形沿口的高
共同提高。
影响明朝服饰文化的主要因素
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明朝是封建社会的后期,其封建意识趋向于专制,趋向于崇尚繁丽华
美,趋向于诸多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之风——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在装饰图案上的表现尤为 突出。
纺织业的发展:“休养生息”政策——采取垦荒、屯田的方式,重视棉、桑、麻等经济作
物的种植——明代中叶以后,在我国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产业的苗头,染织 业在江南地区出现了空前发达的盛况。
领。这种袍服是明代男子的主要服式,不仅官宦可用,士庶也可穿着,只是颜色有所区别。平民百姓 所穿的盘领衣必须避开玄色、紫色、绿色、柳黄、姜黄及明黄等颜色,其他如蓝色、赭色等无限制,
明初定为盘领窄袖袍,其后袍身与两袖逐渐宽大,又因其领式与所饰纹样而被称为“圆 领”或“衮龙袍”。皇帝常服圆领为黄色(后期也有其他颜色),领部右侧钉纽襻扣一对、 大襟钉系带两对用以系结固定。在前胸、后背、左肩与右肩处饰有团龙纹样,前期以 金织为主,后期多用彩织或彩绣。明英宗时在两肩团龙之上又加饰日、月二章纹,日 纹在左、月纹在右。早期两袖往袖口处逐渐收窄,后变为宽袖,底边呈弧形,袖端开 口,有极窄的缘边。袍身两侧开裾,在大、小襟及后襟的两侧各接出一片(共四片), 称为“摆”或“双摆”。另在后襟腰部两侧钉有带襻,用来悬挂革带。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明代注重对外交往与贸易,其中郑和七次下西洋,在中国外交史与世界航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 页。对待少数民族部落,明王朝采取了招抚与防范的积极措施。设立哈密卫,封忠顺王,使之成
为明王朝西陲重镇。利用鞑靼、瓦剌与兀良哈等三卫,来削弱东蒙古势力等。明朝近三百年中,也发
生“土木之变”、倭寇入侵、葡萄牙入侵等动乱,但各族人民之间仍在较为统一的局面中相互促进,
男子官服与民服
明代服饰改革中,最突出的一点即是建国后立即恢复汉族礼仪,调整冠服制度,太祖曾下诏:
“衣冠悉如唐代形制。”包括服饰在内的更制范围很广,以至后数百年中都留有影响,但由于明王朝
专制,因此对服色及服饰图案规定过于具体,如不许官民人等穿蟒龙、飞鱼、斗牛图案, 不许用元色、黄色和紫色等。万历以后,禁令松弛,一时间鲜艳华丽的服饰遍及里巷。
搭护 由半臂发展而来,唐代已在圆领袍 下穿着半臂。明代以圆领、搭护、贴里作 为常服的标准搭配。搭护为交领,短袖或 无袖,领部通常缀有较宽的白色“护领”,衣 身两侧开裾,并接有双摆,穿着时衬于圆 领的摆内。
革带 皇帝常服革带用玉带銙(带版),故也 称为“玉带”。带銙共二十枚,外形大小各不相 同。带鞓(tīng)用皮革制成,外包红色或黄色 织物,表面饰描金线五道。标准革带的带鞓一 般分作三段:左段、右段、后段,左段与右段 内侧各钉副带一条,上有小孔,后段两端有金 属带扣一对,与副带连接,并通过小孔调节带 鞓的围度,而整条革带的开口则在正前方三台 处,以金属插销作为开合机关。由于常服革带 要大于人体腰围,所以不具备束腰的功能,靠 圆领上的带襻虚悬于腰部,这也是明代常服革 带的典型特征。
电影《绣春刀》 中国明代服饰分析
时代背景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专制,对中央和地方封建
官僚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恢复汉族礼仪,调整冠服制度,禁胡服、胡姓、胡语等措
施。
对民间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移民屯田,奖励开荒等,使封建经济得以很快发展。1399年, 建文帝朱允坟推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公开反叛,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军南下,发生了一场明王 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皇位争夺战,历史上称为“靖难之变”。朱棣考虑到北京是他多年经营之地,而 南京总为偏安王朝,难以控制北方游牧部落,于是在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自此,北京成为全国
明代冕服除非常重要场合之外,一般不予穿用,皇太子以下官职也不置冕服。朝服规定很严
格。另有皇帝常服,一般为乌折上巾,圆领龙袍。
明朝帝王服饰
皇帝常服、吉服与青服
明代皇帝常服使用范围最广,如常朝视事、日 讲、省牲、谒陵、献俘、大阅等场合均穿常服 。
用乌纱冒于外,冠后立有折角一对,末端朝上,冠之后山正面还保留有类似早 期幞头系结、系带的装饰。明孝宗以后,折角末端由尖角变为圆弧形。明穆宗 时,又在翼善冠上加饰嵌有珍珠宝石的金二龙戏珠。明神宗定陵出土有三顶翼 善冠实物,一顶为金丝编成的金翼善冠,两顶为乌纱翼善冠。其中保存较好的 一顶乌纱翼善冠高23.5厘米、口径19厘米,用细竹丝编成内胎,内衬红素绢, 外蒙一层黄素罗,再以双层黑纱敷面。后山饰有二龙戏珠,龙身为金累丝编成, 嵌有各色宝石及珍珠,龙珠用金制成火焰及花形底托,中间嵌珍珠一颗。系结、 系带也以金累丝制作,镶有绿宝石。冠后折角为竹胎纱面,用金片折卷成缘边。
靴 常服一般使用皁(黑色)靴,用皮革制作,靴筒由 左右两片缝合而成,靴面则分为三片,前面两片,后跟 一片,靴筒内常衬有织物制作的护膝,靴底为粉白色, 因此也称作“粉底皁靴”。明代后期还出现其他材质的靴,
如定陵出土的红缎单靴和毡靴。
吉服是指在时令节日及寿诞、筵宴等各类吉庆场合所穿的服装。明代皇帝吉服尚未正式 进入制度,因此在具体形制上也没有严格的标准。一般来说,皇帝吉服的款式与常服或 便服相同(如圆领、直身、曳撒、贴里、道袍等),颜色多用红色、黄色等喜庆色彩, 纹饰则较常服、便服更为华丽精美,大多使用应景题材或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