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猜想教学作用及应用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猜想教学的作用及应用
摘要:猜想是展开数学思维过程的重要方法,他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猜想,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数学思维,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数学猜想
牛顿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猜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合理的猜想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大胆的数学猜想也是解决问题的源泉。

可见,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猜想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乡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猜想教学呢? 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让学生去大胆猜想,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体会。

一、猜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猜想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都是被动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欲望,事实证明,当学生愿意自己去探索学习时,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猜想能力,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很快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思维活跃。

2猜想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正是由于很多学者,敢于猜想,敢于创新,不墨守成规,没有将自己的思维禁锢住,才解决了很多数学难题,比如哥德巴赫猜想。

在教学中运用猜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猜想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想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小学生大多充满好奇,热爱动手。

在这个时期教授数学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方法,比如又用小木棍自己学习加减法。

也可以用情景训练,比如模仿小学生去买东西,a身上有六块钱,同桌身上有三块钱,同桌让他去买四块钱的薯片,a自己想买三块钱的可乐,那么同桌需要向他借多少钱?如果借给同桌钱,自己够不够钱买可乐?等等,可以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

用现实中的状况举例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培养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到有趣的同时,又能有现实感。

二、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导入新课,诱发猜想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首先出示一个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引导学生注意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形的变化,问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一组感性学习材料的提供和适当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

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很有预见性地作出了大胆的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大小跟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2探索新知,引发猜想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加快大脑中表象形成的速度,从而看清
事物的本质特征,得出结论。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并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推测,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激励学生创新。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圆、一根绳子、一把米尺、一个圆规。

然后抛出问题:“要研究圆的周长,借助这些学具,你有什么样的方法呢?”学生经过观察、思索、动手操作,提出猜想:“用绳子量出圆的周长,再量绳子的长度行吗?”“在圆上作个记号,直接放在直尺上滚动,量出圆的周长行吗?”“对于这个圆,用绳子量出它的两个直径的长度,试一试能否还能围成这个圆”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猜想。

教师追问:“为什么你要提出这样的猜想?”学生回答:“用圆规画圆,半径越长,圆就越大,也就是直径越长,圆和周长就越长,所以,用直径求圆的周长,既准确又省力。

”由此可见,一系列的猜想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催化知识的形成过程。

3加强猜测训练,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1)课堂中应利用多种形式加强猜测训练
猜测训练应从低年级就开始着手。

对于刚入学的儿童,好奇心是最强的,教师要小心地呵护这种好奇心,引导他们猜测他们所能了解的知识,并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如游戏、猜数字、猜大小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他们的猜测训练,使他们渐渐将猜测当成一种习惯,看到什么都能进行猜想。

(2)将教师猜想转变为学生猜想
刚开始训练时,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猜想,而后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猜想的习惯,从而在课堂上总能听到学生提出的猜想和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论证。

学贵在疑,如果教师能在数学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将变成一件再轻松不过的事情。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猜想教学”,关键是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

学生灵感的产生颇为不易,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学生猜想的灵感多是在积极发言、相互辩论中产生的,教师要创设一个开放的、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积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只要有新意,都要及时给予肯定。

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克服盲目猜想,引导合理猜想,以探索真知。

(3)加强猜后检验,不断提高猜想水平
猜想是否正确,要通过检验证明,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计算、操作实验、推理等多种方法进行证明,发现规律,获得结论。

在教学中利用猜想,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不断提高。

4课堂小结、延伸猜想
一般认为,对新知识的探索结束了,猜想也告一段落了,课堂小结以后就没有猜想存在了吗?应该有!那将是猜想的延伸。

学习新内容后,可以让学生猜想以后学习什么内容,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例如,学习“运用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计算”后,学生自
然会猜想到接下来要学习分数、小数的计算,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对后学知识后猜想知识的运用,达到知识的迁移,明确实质性的问题,就是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更加的简便。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猜想,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使思维活动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兰忠,冯崇和.引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奋剂——猜想[m].辽宁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育),2007.12.
[2]林良富.追寻儿童数学教学之真[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