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陶行知提出了平民性、终身性、生活性和主体性等终身教育思想;研究和借鉴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对于当前终身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借鉴

一、平民性

文明的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平等的社会。陶行知批评所处时代教育的弊端时说:“中国现在受教育有三桩不平均的地方:(一)妇女教育;(二)乡村教育;(三)老人教育”。提倡并大力组织平民教育运动、乡村教育运动、小先生扫盲运动、科学下嫁运动、师范教育下乡运动等。“要救中华民族,必须民族具备科学的本领,成为科学的民族,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生存于现代世界。”“要把平民教育输入到军队里、慈堂里、工厂里、监牢里、尼姑庵里、济良所里。我们要叫

黑暗的地方大放光明。” ①中国是农业国,“中国的乡村教育关系全世界五分

之一的人民。”“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因此,中国的乡村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乡村不能真正繁荣,中国现代化也就不可能。“乡村教育关系到三万万四千万人民之幸福!办得好,能叫农民上天堂;办得不好,能

叫农民下苦狱。” ②

今天的教育理论认为,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的公平,社会的和谐。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现有79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23%。2000年,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5年,与城市平均980年的水平相差近3年;全国文盲、半文盲的90%上集中在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进程中,随着“三农”问题的凸现,农村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借鉴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模式,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

局。” ③

二、终身性

终身教育是人的全程教育。陶行知认为,“一个人有整个的生活,才可得整个的教育”,教育纵及终生,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

毕业”;教育横扩社会整体的一切方面,“社会一切事业皆胎息于教育。” ④“终

生教育,培养求知欲。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一旦养

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进步不断。” ⑤“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在使众人养成

一种继续不断的共同求进的决心。我们对众人养成的态度是:活到老,做到老,

学到老。” ⑥“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

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地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

当代社会呼唤人的终身教育,尤其在信息社会,知识爆炸,技术飞速更新,全社会成员都应该接受继续教育。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类知识总量在迅速翻番,人类科学知识在19世纪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期30年增加一倍;50年代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5年增加一倍;8 0年代3年增加一倍;90年代则更快。所以,终身教育应当重视当前和今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企事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在这个社会里任何人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一生中保持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不断地学习、终身地学习、终身地受教育。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应当使教育从纵的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的方面联结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

三、生活性

生活和教育,在社会里是须臾不可分离的。他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一文中,历数当时教育的种种弊端,指出它是教人手脑分离的“残废教育”,他用“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对传统教育作了一个生动而准确的概括。终身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做合一。他反复强调终身教育要与农业、工业的需要相结合,他说:“社会一切社会皆胎息于教育”;“科学要与农业携手”,科学要与工

业沟通。 ⑧陶行知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文中指出:“ 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要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 ⑨“学校即社会,就

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社会即学校则不然,他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

自然界里去。” ⑩

反观当代的终身教育,“一块黑板一枝笔,老师台上满堂灌,学员被动写作业”的现象仍然存在;教材脱离现实生活,片面强调科学性、系统性的现象仍然存在;教法脱离学员实际,片面强调教员主体作用的现象仍然存在。实际上,终身教育是以培养在实际生活世界中喜欢劳动、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巧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为主体的,培养的人才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因此终身教育教学内容应该与当代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相统一,生产一线需要什么就讲什么,生活一线上用什么就练什么,使教材内容真正“生活化”。终身教育要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研,分析当代社会对终身教育的具体情况,在专业设置、专业招生规模、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等方面顺应社会发展。终身教育是向社会开放的,终身教育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也不能从活生生的生活中抽离。从成人的生存和发展出发,进行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连接,进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沟通。

四、主体性

陶行知指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它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员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它其实要叫学员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上去运用环境的活势力,以培植它自己的活本领。”生活教育是“人中人”教育,是“主人”教育。“他不教人升官发财,他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进而“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使他们为自己创造,为社会创造,为国家创造,为民族创造,更要把他们的双手解放开来,使他们为自己生利,为社会生利,为民族生利”。“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上用功”。教学做既是教学法,也是生活法,教学就像生活一样,强调个体的参与。他主张学校的一切活动都由学员来承担;在工学团,其主体也是真农人,这种育人方法有助于培养学员的主体能力,发扬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

陶行知发挥学员主体性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注重培养成人学习者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终身教育有重要启示。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员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师应尊重学员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员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员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员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员尽量发挥其主体性,使其做到不惟书、不惟师,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引导学员勤学习、勤思考、多动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