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展模式的主要经验和未来走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发展模式的主要经验和未来走向
浙江经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走来,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有许多特点值得概括,有许多原因值得探秘,有许多问题值得破解。总结浙江经济发展经验和发展特点,分析其演进轨迹和制度变迁,研究其现存问题和发展前景,对深化改革开放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建,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等,都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坚持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大胆实践,逐步探索形成了有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一跃成为全国体制机制最活、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人均收入最多的省份之一,经济社会发生了全面、深刻、历史性的变化:
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变化。1978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仅124亿元,居全国第12位。改革开放以来,浙
江经济走上快车道,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638亿元,上升到全国第4位。同期,人均生产总值由331元发展到37128元,上升到省区第1位,基本建成经济大省,并开始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
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以农民为主体,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农村工业化进程。全省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46.9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7028.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1978年的38:43:19,调整到2007年的5.5:54.1:40.4,提前完成工业化初期任务,顺利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并开始由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跨越。
实现了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变化。浙江率先突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商品物资的地域封锁,1978年到200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由0.7亿美元发展到1768.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03.7亿美元。目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浙江人有100多万人,在全国有440多万人,形成独特的“风云浙商”和“浙江人经济”现象。
实现了由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变化。浙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率先由经济起步并带动社会全面进步。2007年,浙江城市化率达到57.2%,森林覆盖率达到60.5%。在全国性研究机构开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估中,浙江都位居前列,如百强县市总数居全国第一,市场化进程居全国
第二,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居全国第四等,形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联动发展,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发展格局。
实现了由温饱向总体小康的变化。浙江实行富民强省战略,坚持把富民放在第一位,使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574元和8265元,目前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
会保障体系,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接近90%。
随着这些发展变化,浙江对全国应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财政总收入由1978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239.9亿元,其中50%以各种税费形式上缴中央;吸纳全国各地劳动务工人员700多万,主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的崛起,着力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建等各个方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二、浙江发展模式的主要经验和特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的发展变化翻天覆地。然而,浙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并无优势:一缺丰富的陆域自然资源,二缺国家资金投入,三缺特殊优惠政策。就是在这“三缺”的条件下,浙江人不等不靠不要,大胆变革生产关系,积极
创新生产方式,坚持党政科学有为,提炼弘扬浙江精神,创造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一)大胆变革生产关系:在传统体制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传统体制内率先进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培育激活创新创业主体,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改革说到底就是调整产权关系和利益关系,变革所有制关系,使生产关系适于生产力的发展。浙江率先从体制外成长和体制内突破这两个层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对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改制,重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赢得体制机制上的先发优势。
率先体制外成长,即在传统体制外率先培育发展民营经济。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浙江自下而上,从沿海到内地,个体户、工商户、私营企业等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1978年到2007年,浙江生产总值增量的71%来自于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改革开放的主体和推动者,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生力军,成为吸纳就业、上缴税收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来源。
率先体制内突破,即在传统体制内率先对国有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进行以产权为重心的改制。浙江在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国有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的
改革和发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通过探索建立股份合作制、股份公司制、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对国有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进行改造。使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比较早地找到了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目前,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8%,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99%。经过改制,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形成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相得益彰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积极创新生产方式: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块状经济、县域经济等,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浙江经济的典型特征是“轻、小、民、加”,即以轻工业、小企业、民营经济和加工经济为主,形成“小企业、大集聚,小资本、大集中,小商品、大市场,小城镇、大发展”的能够自我强化的循环,使区域经济更富生机。
其一,富有生机的专业市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温台地区和浙中地区就出现了“前店后厂”或就地集中办市场的产销方式,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的商品和专业市场。经过90年代和这些年的发展提高,目前已形成以消费品市场为中心、专业市场为特色、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市场建设对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成为许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因,形成“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镇”的生动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