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FI、AFP、麻疹培训

合集下载

2024年度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

2024年度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

病毒监测网络,以及时掌握病毒变异和流行趋势。
开展主动监测
03
在麻疹高发季节和地区,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控制
疫情。
20
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管理
建立健全防控机制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制定麻疹防控工作方案,明确防控 措施和责任分工。
加强晨检和缺勤追踪
做好学生晨检工作,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及时报告;对缺勤学生进 行追踪,了解其健康状况。
25
未来麻疹防治工作展望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继续推进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 ,提高疫苗覆盖率和接种质量
,降低麻疹发病率。
2024/3/24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健全的麻疹监测预警体系 ,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防止 疫情扩散和蔓延。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麻疹 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麻疹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麻疹防治知识培 训资料
2024/3/24
1
目录
• 麻疹概述 • 麻疹疫苗接种 • 麻疹预防措施 • 临床诊断与治疗原则 • 公共卫生管理与宣传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024/3/24
2
2024/3/24
01
CATALOGUE
麻疹概述
3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 、口腔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2024/3/24
17
并发症处理策略
并发症类型
麻疹常见并发症包括喉炎、肺炎、心肌 炎、脑炎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VS
处理策略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 喉炎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缓解喉部水肿;肺 炎应给予抗感染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肌炎患者应卧床休息,使用营养心肌药 物治疗;脑炎患者应降低颅内压,控制感 染,保护脑细胞等。同时,加强护理和营 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预防接种人员专业培训AEFI及相关疾病监测

预防接种人员专业培训AEFI及相关疾病监测
动过缓,缺氧等。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 (3)过敏性休克急救处置 • ①过敏性休克特点:突然发生,来势凶猛。一
般在接种疫苗后的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病。临 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心悸、 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严重者心跳停止,甚至 死亡。还可以表现为喉头水肿及喉痉挛,出现 气急、胸闷、憋气、紫绀、可因窒息而死亡。 皮肤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 常在过敏性休克早期出现。
• (d)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 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 接种时间、发生反应的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 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 人、报告时间等。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 (2)调查
• 除一般反应以外的其他反应均需要调查 (CDC为主要开展方,接种单位配合提供疫 苗接种相关信息、冷链监测信息等,并协 助收集相关临床资料)
预防接种
接种事故
事故
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 (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 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 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 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 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 发热:按腋温分为轻度(37.1-37.5℃)、中 度(37.6-38.5℃)、重度(≥ 38.6℃)
• ⑦发生群体性反应或者发生死亡的,按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 处理。对于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应及早采 取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 ⑧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要求了解情况时,应 以耐心、诚实、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与其 进行沟通,如实提供调查进展情况或调查 结果,作出合理解释,并给予诊断、治疗 和处理等方面的协助、指导或建议。

2020年麻疹、风疹、AFP培训

2020年麻疹、风疹、AFP培训
2.临床诊断病例 (1)风疹疑似病例无标本, 或出疹后5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 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 释者。 (2)风疹疑似病例出疹后6-28天采 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 但与实验室诊断风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 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3.排除病例 (1)风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风疹IgM
监测病例定义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 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 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符合WHO推荐标准 与既往监测方案定义保持一致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
麻疹监测报告流程
麻疹疑似病例分类
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均应有最终“病例分类” 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诊断和流调结果判断 排除病例即为当前疾病名称非“麻疹”的病例
前驱期 2-4天 高热(体温可达39℃-40℃) 、咳嗽、鼻炎、结膜炎、柯氏斑 传染性最强(排出病毒)
出疹期 前驱症状开始后2-5天 斑丘疹,发生融合 从面部开始向躯干、四肢发展 持续5-6天
恢复期 按出现的顺序2-3周消退(当皮疹消退时,婴幼儿或体弱儿童 如果持续发热,为发生并发症的征象 )
为什么要消除麻疹
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 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 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 供依据。
病例定义与分类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afp麻疹监测培训工作计划

afp麻疹监测培训工作计划

afp麻疹监测培训工作计划目的:麻疹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监测和控制麻疹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必须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麻疹监测和控制能力。

本培训工作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麻疹监测培训计划,从而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对麻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一、培训内容:(一)麻疹基本知识1. 麻疹的流行特点及传播途径;2. 麻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3. 麻疹的疫苗接种原理及程序。

(二)麻疹监测1. 麻疹疫情监测的意义和目的;2. 麻疹监测的相关工作流程和操作技巧;3. 麻疹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报送。

(三)麻疹疫苗接种管理1. 麻疹疫苗接种的适应人群及接种程序;2. 麻疹疫苗的接种技术和常见不良反应处理;3. 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的评估和提升。

(四)麻疹疫情应急处置1. 麻疹疫情的紧急响应和处置流程;2. 麻疹疫情的防控措施和卫生防护措施;3. 麻疹疫情的信息发布和宣传。

二、培训方式:本培训工作计划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来说,培训分为两个阶段:(一)集中培训在第一阶段,我们将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一次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

培训形式为专家讲座和现场操作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对麻疹基本知识、监测技巧和应急处置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讲解。

1. 集中培训时间:2022年10月10日-10月12日;2. 培训地点:XX市疾控中心培训室;3. 培训方式:现场讲座和操作示范;4. 培训对象:XX市各区县疾控中心麻疹监测人员及相关医务人员。

(二)现场指导在第二阶段,我们将选派资深专家赴各县(区)进行现场指导和辅导,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1. 现场指导时间:2022年10月13日-10月31日;2. 现场指导方式:专家带教,现场辅导;3. 现场指导内容:监测技能演练,数据报送指导,应急处置方案讨论。

麻疹监测培训

麻疹监测培训
上皮细胞。 (4)把拭子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2ml病毒运输
液的冻存管中。 (5)病毒运输液有商业成品可用。 注:合格病原学标本的基本要求:出疹后5日内采
集,冷藏运送,-70℃以下保存。
(三)尿标本
1.麻疹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5天内的尿标本20~ 30ml。
2.尿中的脱落上皮细胞含有麻疹病毒,通常应在 24小时内离心。4℃,转速500g(约1500 rpm), 离心5分钟。
3.弃上清,并用2~3ml病毒运输液悬浮沉淀,置 于有外螺旋盖的冻存管中。
4.在离心悬浮沉淀前不要冷冻尿液。 5.尿液应收集在灭菌容器中,48小时内送达,送
达前应在2~8℃保存。 6.如果有风疹CRS患者(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采集
尿液。
50 ML ML
0 标本采集管(尿液、咽拭子)
离 心 管 ( )采 集 尿 液
• 注: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 日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 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二)病原学标本。 • 咽拭子病原学标本的采集方法如下: (1)出疹当日至出疹后5日内采集。 (2)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 (3)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咽喉部擦拭,获得
•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以最快方 式快速报告,城市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24小 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病例报告
• 所有符合麻疹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例均需网络直报。 • 完整、规范填报传染病报卡,不许缺项。现住址
、联系电话、发病日期、出疹日期一定要记录准 确,防止病例失访。
清。如果没有离心机,在室温下凝固分离血清, 或冷藏条件下放置,直到血清完全析出。 3.在无菌条件下,将血清移至外螺旋盖带垫圈的 无菌管中,避免吸到红血球。 4.血清标本运送前应在2~8℃保存,如果7日内 不能运送的,应置-20℃以下保存,避免反复 冻融。全血标本不能冻结。

afp 麻疹三大监测培训计划

afp 麻疹三大监测培训计划

afp 麻疹三大监测培训计划一、AFP培训计划背景AFP(麻疹三大监测)培训计划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推动的一个全球性培训项目,旨在提高各国卫生工作者对麻疹疫情监测和控制的能力。

麻疹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传播风险。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麻疹的疫情,AFP培训计划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并将其纳入了各国的疾病监测和控制体系中。

二、AFP培训计划目标AFP培训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各国卫生工作者对麻疹疫情监测和控制的能力,包括:1.提高卫生工作者对麻疹症状和传播途径的认识,增强他们对麻疹的诊断能力;2.培训卫生工作者掌握麻疹监测和报告的技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发现和报告;3.提高卫生工作者对麻疹疫情控制措施的认识,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治疗等措施;4.促进各国建立健全的麻疹监测和控制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麻疹疫情的挑战。

三、AFP培训计划内容AFP培训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内容:1.麻疹病毒学知识:介绍麻疹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免疫学特点等基础知识,帮助卫生工作者了解麻疹的传播规律和防控策略;2.麻疹症状和诊断:介绍麻疹的临床表现、症状特点,帮助卫生工作者掌握麻疹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技能;3.监测和报告:介绍麻疹监测和报告的方法和程序,帮助卫生工作者及时发现和上报疫情;4.疫情控制:介绍麻疹的疫苗接种、隔离治疗等控制措施,帮助卫生工作者制定和实施疫情控制方案;5.培训实施:为各国卫生机构提供培训教材、课件、工具书等培训材料,帮助卫生工作者进行培训实施。

四、AFP培训计划实施效果目前,AFP培训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

一方面,AFP培训计划为各国卫生机构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培训体系和教材,帮助卫生工作者提高了对麻疹监测和控制的能力;另一方面,AFP培训计划还促进了各国卫生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麻疹的培训计划

麻疹的培训计划

麻疹的培训计划麻疹的培训计划需要包括以下内容:1. 麻疹的基本知识培训计划的重点应该是向参与者介绍麻疹的基本知识,包括病毒的传播途径、潜伏期、症状、并发症等。

参与者需要了解麻疹的传染性,以及对于不同年龄段和免疫状态的人群的影响。

2. 麻疹的预防措施培训计划需要向参与者介绍麻疹的预防措施,包括麻疹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接种时间和方法、病患者的隔离和消毒措施等。

参与者需要理解麻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麻疹病例和接触者,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3. 麻疹的诊断和治疗培训计划还应该包括麻疹的诊断和治疗知识,包括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参与者需要了解麻疹的诊断标准,以及如何及时干预治疗,预防病情恶化。

4. 公众宣教除了基本知识、预防和治疗措施,培训计划还应该向参与者传达麻疹的宣教工作,包括如何向公众宣传麻疹的预防知识、如何加强麻疹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等。

参与者需要了解如何利用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向公众传达麻疹的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警惕性。

以上是基于麻疹的培训计划及其内容,接下来将具体介绍培训计划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1. 培训对象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培训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医务人员、公共卫生工作者、学校教师、托儿所工作人员、家长和学生等。

不同的培训对象可能需要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2. 培训内容的设计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教材。

培训内容应该清晰、系统地介绍麻疹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诊断和治疗以及宣教工作等。

3. 培训方式的选择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和数量,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讲座、研讨会、现场教学等。

培训方式应该生动、具体,能够引起参与者的兴趣和共鸣。

4. 培训工具的准备为了更好地传达培训内容,需要准备相关的培训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幻灯片、视频、手册、模型等。

培训工具应该直观、易懂,能够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 培训效果的评估进行培训计划后,需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参与者的理解程度、学习成果、以及对培训内容的反馈意见等。

AEFI监测培训计划方案

AEFI监测培训计划方案

AEFI监测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目的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后果跟踪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增强对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的认识和意识,制定本培训计划方案,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不良事件监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以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安全水平。

二、培训对象医院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1. AEFI的概念与定义2. AEFI监测与报告的重要性3. AEFI监测的方法和工具4. AEFI监测的流程与管理5. AEFI相关法规政策的解读6. AEFI案例分析与讨论7. AEFI监测的技能培训四、培训时间本培训计划为期3天,每天8小时,共计24小时。

五、培训地点医院会议室。

六、培训方法1. 专家讲座由擅长不良事件监测的专家进行讲解,介绍相关概念、流程、案例等,并与参与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互动交流。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让医务人员深入了解监测与报告的重要性及监测方法。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医务人员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实际操作与演练。

4. 现场指导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前来现场指导,并对医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进行检查与点评。

5. 学习资料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包括书籍、视频、网站链接等,供医务人员进行自主学习。

七、培训管理1. 培训组织由医院相关部门负责统筹组织培训工作,包括确定培训时间、地点、邀请专家、准备学习资料等。

并指定专人负责培训现场管理和协调各方面工作。

2. 参与人员邀请医院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参与培训,确保培训对象的广泛性。

3. 学习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考试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培训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优化和改进。

八、培训预算1. 专家费用根据专家的级别和时间,确定专家费用。

2. 培训场地费用医院会议室免费提供,无需额外费用。

3. 学习资料费用购置相关学习资料,包括书籍、视频等,预计费用5000元。

4. 餐饮费用培训期间提供午餐和茶歇,预计费用6000元。

AEFI、AFP、麻疹监测村级培训

AEFI、AFP、麻疹监测村级培训

培训内容一、AEFI相关知识定义:AEFI是指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AEFI分类及处理原则1.一般反应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一般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1)局部反应: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硬结等。

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0cm)和强反应(>5.0cm)。

(2)全身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

发热按腋温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38.5℃)和重度(≥38.6℃)。

处理原则:(1)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较重者可用热毛巾热敷。

但痘苗、卡介苗接种后局部反应则严禁热敷。

(2)种痘及卡介苗后局部溃破可涂龙胆紫,预防感染。

2.异常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处理原则:1.晕厥(晕针):一旦发现小儿出现晕针,应马上使其平卧,保持安静,并喂以热水或糖水,即可缓解。

严重者数分钟后仍不见好转,可注射氟美松4mg或0.1%肾上腺 0.3~0.5ml并严密观察病人BP、T、P、R的变化,同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

2.过敏反应:由于接受疫苗注射而引起的一类变态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阿瑟氏反应、血管性水肿等。

a.过敏性皮疹:处理方法,口服抗过敏药物。

b.过敏性休克:处理方法,患者立即平卧,头部放低,氧气吸入,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

血压下降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1~2ml加入葡萄糖盐水中静滴。

c.过敏性紫癜:处理方法,早期可用大剂量激素,同时口服抗过敏药物,同时使用止血药物和维生素。

2024年AFP 麻疹监测培训计划

2024年AFP 麻疹监测培训计划

2024年AFP 麻疹监测培训计划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然而,麻疹作为一种潜在的传染病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本次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全国各地AFP麻疹监测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确保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监测工作,为国家麻疹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做出积极贡献。

二、培训目标1. 培训人员具备麻疹监测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 培训人员了解麻疹疫情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3. 培训人员能够准确把握麻疹监测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操作要点;4. 培训人员能够利用监测数据进行疫情分析和预警工作;5. 培训人员提高卫生应急反应能力,有效应对麻疹疫情的发生。

三、培训内容1. 麻疹病毒及传播途径的了解;2. AFP麻疹监测的程序和方法;3. 监测工作的数据收集与分析;4. 麻疹疫情的预警和应急响应;5. 实际操作演练和案例分析。

四、培训方式本次培训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安排如下:1. 线上培训: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形式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和培训资料的传递;2. 线下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实操指导,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练。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1. 培训时间:2024年7月至9月;2. 培训地点:各省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单位。

六、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主要包括:1.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2. 各级医疗机构的相关医护人员;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4. 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相关管理人员和教职工。

七、培训评估为了更好地评估培训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设立专门评估小组,定期对培训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测试;2. 培训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培训人员的意见和建议;3. 培训结束后跟踪调查,了解培训人员在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八、培训保障为了确保本次培训的顺利实施,我们将提供以下保障措施:1. 提供培训资料和教材;2. 提供培训设备和场地;3. 提供培训餐饮和交通服务;4. 提供培训证书和学分。

接种人员AEFI培训课件

接种人员AEFI培训课件
□免疫功能不全的人接种活疫苗后,可 能造成全身感染等异常反响。
□个别接种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可能引 起晕厥〔晕针〕反响。
报告要求
报告范围 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报告程序 报告内容
报告范围 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响报告范围按照发生时限分为以下情形:
——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响〔荨麻疹、 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AEFI分类
偶合症—— 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
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心因性反响—— 心因性反响是指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
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 体的反响。
发生原因
疫苗本身因素
疫苗使用因素
个体因素 其他因素
毒株 纯度与均匀度 生产工艺
附加物
污染外源性因 子
1.不良反响:包括一般反响和异常反响
2.疫苗质量事故 3.接种事故
4.偶合症 5.心因性反响
AEFI分类——不良反响
不良反响—— 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标准接种后,发生的与 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响,包括一般反响和异常 反响。
一般反响—— 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 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响, 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 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病症。
++
百白破 + +
+++
破类
+
+
乙肝疫苗 +
甲肝疫苗
+
+
+
流脑疫苗
+
+

麻疹培训总结

麻疹培训总结

麻疹培训总结前言感谢各位参加本次麻疹培训的同事们,本文档将对培训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深入了解了麻疹的相关知识和防控措施,对于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保障公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麻疹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高热、眼结膜充血、鼻咽部黏膜充血以及皮疹等症状。

麻疹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二、麻疹的传播途径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1.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中含有麻疹病毒,他人吸入病毒后可感染麻疹。

2.直接接触传播:与患者密切接触,例如握手、拥抱、分享食物等。

3.空气传播:麻疹病毒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他人吸入感染病毒后可引发麻疹。

三、麻疹的预防与控制为了控制和预防麻疹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高度重视麻疹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首要手段,所有人口都应接种麻疹疫苗。

对于未能按时接种麻疹疫苗的人群,需要及时补种。

2.加强宣传教育:向公众普及麻疹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3.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报告能力:麻疹是一种职业病,医务人员应加强对麻疹的诊断和报告,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麻疹在医疗机构内传播。

4.做好病例的追踪和跟踪:一旦出现麻疹病例,要及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跟踪,采取隔离和观察。

5.建立麻疹疫苗库存:保障麻疹疫苗的供应和储备,确保随时满足接种需求。

四、麻疹的应急响应在出现麻疹疫情爆发或集中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1.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在疫情发生时,建立专门的麻疹应急指挥系统,确保指挥有序和信息畅通。

2.加强监测和报告: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实时掌握疫情动态。

3.封控疫区:对疫情爆发的区域进行封控,限制人员流动,阻断疫情传播。

4.加强医疗救治力量:调派医疗队伍前往疫情爆发地区进行救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5.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麻疹的宣传力度,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减少谣言和恐慌。

麻疹知识培训计划2024年

麻疹知识培训计划2024年

麻疹知识培训计划2024年一、培训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虽然麻疹疫苗已经被广泛接种,但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麻疹的流行风险。

麻疹的严重性在于它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甚至死亡。

因此,加强对麻疹的了解和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训目标1.了解麻疹的病因、传播途径以及临床表现;2.掌握麻疹的预防措施和疫苗接种的重要性;3.提高对麻疹的应急响应能力,准确识别和处理麻疹患者;4.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预防麻疹的传播。

三、培训内容1. 麻疹的基本知识(1)病原体及传播途径(2)临床表现和并发症(3)麻疹的疫苗接种和免疫规划(4)麻疹的全球和国内疫情趋势和防控措施2. 麻疹的预防和控制(1)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接种策略(2)麻疹的群体免疫效应(3)麻疹疫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 麻疹的应急响应(1)麻疹的早期识别和报告(3)麻疹的隔离措施和个人防护(4)麻疹暴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响应4. 预防麻疹的卫生习惯(1)咳嗽和打喷嚏时的正确做法(2)洗手和保持清洁的重要性(3)避免接触麻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四、培训方法1. 传统教学(1)讲座(2)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2. 现场演练(1)麻疹的早期识别和隔离(2)麻疹的疫苗接种(3)卫生应急响应演练3. 在线学习(1)网络课程(2)在线测验五、培训对象1. 医护人员2. 公共卫生工作人员3. 学校教师和学生4. 家长和社区居民六、培训评估1. 培训前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培训对象对麻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培训需求。

2. 培训中评估(1)参训人员的学习情况(2)现场演练的表现和效果3. 培训后评估(1)对培训效果进行问卷调查(2)随访跟踪参训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七、培训实施机构和时间1. 实施机构:卫生部门、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 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安排定期培训课程,也可在疫情发生时组织紧急的培训活动。

八、培训评估与总结1. 培训结束后,进行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总结。

AEFI、AFP、麻疹培训

AEFI、AFP、麻疹培训
时按其要求报告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中。
14
一、AEFI的概念 二、AEFI的报告 三、AEFI的发生原因
内容提要
15
AEFI发生的主要原因
疫苗本身因素
毒株 纯度与均匀度 生产工艺 附加物 污染外源性因子 制造中的差错
疫苗使用因素
受种个体因素
接种对象不当 禁忌证掌握不严
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 接种剂量和次数过多 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释液 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检 查或使用中未摇匀
– 通常发生在7岁以上儿童,以少年、青年居多,成人亦有发生。 – 幼儿的反应不同,往往发生焦虑性呕吐、屏气,导致短时间神志丧失,有时尖叫或跑开,
以其特有的形式表现出来。
27
3、其他因素
• 接种时间 – 预防接种时间可能影响接种后的反应,但不是绝对的因素。 – 接种时间一般在下午3~4时,经过长时间的睡眠和休息,可以减轻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条
11
AEFI的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 间、发生反应的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 间等。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县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5内容提要aefi的概念aefi的报告aefi的发生原因16aefi发生的主要原因疫苗本身因疫苗使用因素受种个体因接种对象不当健康状况接种时间纯度与均匀度禁忌证掌握不严过敏性体质药物影响生产工艺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免疫功能不全其他附加物接种剂量和次数过多精神因素污染外源性因子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释制造中的差错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不安全注射17不同疫苗有不同的接种对象对象选择不当容易导致反应的发生

疑似异常反应(AEFI)监测内容重点培训课件

疑似异常反应(AEFI)监测内容重点培训课件

–侦测疫苗有无异常的安全性信号
–分析疫苗/批号不良反应有无异常增多 –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管 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异常反应补偿的依据 –发现和纠正接种差错 –排除偶合症和心因性反应,澄清不实信息 –预防接种宣传与沟通的依据
AEFI处置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7.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04.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1.9.15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6.1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05.9.20
12.11 媒体乙肝疫苗事件
预防接种、疫苗针对疾病与AEFI之间的关系
①疫苗前期 ②接种率升高 ③可信性下降 ④可信性恢复 ⑤疾病消灭
发病 停止使用疫苗 疾病暴发 接种率
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Chen RT 等提供, 《疫苗》 1994;12:542-50
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目的
发现和处理重大AEFI 事件 评价疫苗质量
异常反应
疫苗质量事故
AEFI
接种事故 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
基本定义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AEFI分类
疑似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解释(按照发生原因)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
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疫苗质量不合格是指 疫苗毒株、纯度、生产工艺、疫苗中的附加物、外源性因子、疫苗出厂前检定等不符合国 家规定的疫苗生产规范或标准 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 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心因性反 应不是由疫苗的固有性质引起的 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偶合症不是由疫 苗的固有性质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2)禁忌证掌握不严
• 禁忌证
– 如果机体某些反应性不正常或处于某种病理或生理状态, 接种疫苗后可能对机体带来某些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 异常反应。
• 违反任何禁忌证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发生概率及反 应严重程度随疫苗种类、禁忌证的性质而异。
– 违反特殊的禁忌证比违反一般禁忌证危险要大
– 禁忌证可能没有明显的体征表现,特别是处于某些传染 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的病人,以及有过敏史者往往不易 发现。
接种剂量和次数过多
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释液
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 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
精神因素
不安全注射
16
1、疫苗使用因素
(1)接种对象不当 • 不同疫苗有不同的接种对象,对象选择不当,容易导致反
应的发生。 – 成人或较大年龄儿童一般不主张注射儿童用的吸附白
喉疫苗,除非锡克试验证明无白喉免疫力;或用成人 型白喉疫苗予以注射,否则可能发生较重反应。 – 百日咳仅6岁以下儿童接种,以防发生异常反应 – 年老体弱或重度衰弱的人,不主张接种各种疫苗,否 则易发生晕厥,或因接种反应引起其他原有疾病发生。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条
11
AEFI的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 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的时间和 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 告人、报告时间等。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 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 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 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局部过敏性反应(Arthus反应) 、 血管性水肿 • 多发性神经炎 • 接种卡介苗后淋巴结炎
8
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 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实施差错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 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 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14
内容提要
一、AEFI的概念 二、AEFI的报告 三、AEFI的发生原因
15
AEFI发生的主要原因
疫苗本身因素
疫苗使用因素
受种个体因素 其他因素
毒株 纯度与均匀度
接种对象不当 禁忌证掌握不严
健康状况 过敏性体质
接种时间 药物影响
生产工艺
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
免中的差错
9
内容提要
一、AEFI的概念 二、AEFI的报告 三、AEFI的发生原因
10
谁报告? 报告什么? 向谁报告?
AEFI的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 其执行职务的人员 ---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 接到相关报告, ---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报告。
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 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或者,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 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 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 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 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
• 部分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 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发生恶心、呕 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 3天者。
6
一般反应
• 局部反应 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 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0cm)和 强反应(>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 者均为局部重反应。
• 接种含吸附剂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 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7
异常反应
• 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 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 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对应于WHO的罕见、严重的疫苗 反应。
• 无菌性脓肿 • 热性惊厥 •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 、
AEFI 、AFP 、麻疹培训
江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08.04
目录
一、AFEI 二、AFP病例 三、麻疹、风疹监测
一、AEFI
内容提要
一、AEFI的概念 二、AEFI的报告 三、AEFI的发生原因
3
AEFI(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 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 或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 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 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 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 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 48小时逐步消退。
• 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 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 形成疤痕(卡疤)。
AEFI按发生原因分类
一般反应 异常反应
不良反应
AEFI
疫苗质量事故 实施差错事故 偶合症
预防接种事故
心因性反应
其他
5
一般反应
•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 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对应于WHO的常见、轻 微的疫苗反应。
• 全身反应 发热: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 38.5℃)和重度(≥38.6℃)。部分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 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 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到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 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 时间稍晚。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12
AEFI报告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情形:
(卡介苗)
13
AEFI报告形式
• 接种单位以电话、传真等最快方式填报“疑似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报告卡”
• 接报后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核实报告卡内容, 并录入上报到国家网络报告系统中
• 群体性反应需填报“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卡”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按其要求报告到国 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