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土地适应性评价
用地适用性评价 PPT课件
• 用地适用性评价 • 用地分类
主讲:王芳
影响规划建设的气象要素
太阳辐射 风象 温度 降水与湿度
主讲:王芳
太阳辐射
• 太阳辐射具有重要的卫生价值,同时也是 清洁能源。
• 日照间距
– 日照量标准:日照时间+日照质量 – 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
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 距。 – 平地日照间距的计算关系(见P604)
• 城市职能是由该城市为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体现的,由专业化部 门、职能强度、职能规模三个要素组成。
• 职能构成:特殊职能与一般职能;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主要职能 与辅助职能。
• 城市职能定性分类:以各级行政中心职能划分;以经济职能划分;以 其他特殊职能划分
城市性质
• 城市性质含义: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 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它代表了城 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它是由城市形成与发 展的主导基础因素决定的,是由该因素组成的基 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的。
– 两者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都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 行政区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或利用进行的规划,但在内 容和作用上是不同的,两者应该相协调。
城市职能
•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 承担的分工。城市内部各种功能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城市职能的基础, 城市与外部的联系与作用是城市职能的集中体现。
主讲:王芳
城市用地的分类和构成
•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 标: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 10大类 R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 W仓储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 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D特殊用地 E水域和其他用地 • 城市用地的构成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农业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水资源、气候以及其他因素等方面来介绍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概念土地适宜性是指土地在一定条件下,适宜用于某种特定的农作物种植、养殖或其他农业生产活动的程度。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来确定土地的适宜与否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评价的结果将会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农业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1. 土壤评价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的质地、肥力、透气性和排水性等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土壤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并结合相关的农作物耐盐碱性等因素,来判断土地是否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2. 水资源评价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量和水质。
因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水资源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水量和水文特征等进行评价,能够判断土地的灌溉潜力和水资源利用的可能性,从而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植。
3. 气候评价气候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不同农作物对气候的要求也不同。
因此,气候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如温度、日照、降水等,可以评估农作物在该地区适应的可能性和生长发育的潜力,从而判断土地的适宜性。
4. 其他因素评价除了土壤、水资源和气候等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土地适宜性产生影响,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气象灾害等。
这些因素通过对地理、地貌、土地利用和气象等数据的分析,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来评估土地的适宜性。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意义1. 优化资源配置土地适宜性评价能够明确土地的适宜与否,从而帮助农业规划者和决策者优化资源的配置。
自然资源基础评价 第五章 土地资源评价 1-6节
第一节
土地资源概述
二、土地资源特性 (二)经济特性 (1)多功能(用途)性
土地具备多种功能:生产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
第一节
土地资源概述
二、土地资源特性 (二)经济特性 (2)供给的稀缺性
由于土地存在着质量差异性、分布区域性,且位置固定、数
量有限,而人类为满足不断提高的物质需求所导致的对土地的需 求,使得土地呈现出供给的稀缺性. 人们利用土地时都要选择区位较优或土质较好的土地,所以 这类土地更易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
略性评价,用于大范围地区,或是提供区域综合研究 的背景资料. • 定量评价: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化,用数理方法计算 出反映土地质量的综合指标值进行分等划级.
第一节
土地资源概述
三、土地评价的内涵
(三)土地评价的程序与关键步骤
土地评价的一般工作程序, 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准 备 阶 段
评 价 阶 段
成 果 汇 总 阶 段
第一节
土地资源概述
三、土地评价的内涵
(三)土地评价的程序与关键步骤 2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
常用的土地评价单元及其划分方法有两种:
(1)地块法:即把主导特性相对均一的地块作为同一单元. (2)图斑法:用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地形图、土壤图叠加,或 者将所有参评因素的质量分值图进行叠加,形成封闭图斑 作为土地单元.
第一节
土地资源概述
二、土地资源特性 (一)自然特性 (5)面积有限性
地球的陆地面积是有限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土地面积也 是有限的.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与适用性评价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与
6
4、地形条件 影响:影响城市的形态、规划布局和道路的走向、线型,
同时对建筑物的组合、布置和各项工程建设也有一定 影响。
目的:在满足各项建设用地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 形,节约建设成本。
地形总分类:平原、山地、丘陵。为便于城市建设和运 营,一般选择河谷、平原、地丘、盆地。
空间分布——市际、城乡间交通; 城市范围——市区、市郊间的交通; 运输方式——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
管道运输等; 运行组织——公共交通、个体交通; 输送对象——客运交通、货运交通;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与
27
现代交通特征: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2) 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的走 向。
(3) 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4) 城市面貌的反映。
(5) 城市道路系统则是城市的骨架,更影响到城市的用 地布置。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与
32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30
(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1)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2)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而大量
流动人口及服务人口是形成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 (3)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
在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与
第五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2、评分法
评分法是将土地评价进一步量化的方法。方法较 多,有经验指数和法、经验指数乘法开方法和模 糊聚类法等。这里介绍经验指数和法,操作步骤 如下:
参评因子权重的确定
经验法、回归分析法、主因子分析法。经验法更 常用,但后两种方法更准确。 经验法:该方法是请熟悉评价工作人员10人以上, 各自独立的判定各参评因子权重的大小。各参评 因子的权重总和应为1(见下表),取每位专家或 技术人员对每项参评因子的平均数为经验权重。
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依据。 盲目毁林开荒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现象, 盲目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生土地利用决 策失误。
任务 对全部土地进行评价 通常在用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 局需做较大调整,土地开发较重的地方, 应该对全部土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对需做调整的各部分土地或各类用地后备资 源开展适宜性评价 其中以后备土地资源评价为主。
(二)编制参评因子适宜程度分级表
确定每个参评因子最宜、适宜和不宜的临界值 陕西萱陵县宜耕荒地参评因子分级
广东花县菜地适宜性指标分级表
河北无极县耕地参评因子分级
(三)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确定评价对象
就某一类地而言,必须首先确定评价单元,便于 收集或调查评价资料:
一般有三种情况: 以土壤类型图单元作评价单元; 以土地类型图单元作评价单元; 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单元作评价单元。
二、明确各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对土地性质的 要求
制定土地适宜性的评价中各地类适宜评价的标准。
(一)选择确定参评因子
选定参评因子时,通常包括自然条件和经济条 件两个方面。
我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可供选择的参评因子:
第五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二)土地适宜级
• 土地适宜级反映适宜性的 程度,可按照纲内适宜性 程度递减的顺序用连续的 阿拉伯数字表示。
(二)土地适宜级
• 在适宜纲内,级的数目不 作规定,根据评价工作的 实际需要而确定,可以只 有两级,而最多一般不超 过5级,实践中多采用3级: S1、S2、S3。
(二)土地适宜级
• S1级,高度适宜。
(四)土地适宜单元
• 适宜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表 示,置于适宜亚级之后, 如S2e-1、S2e-2。
• 在一个亚级内划分单元的 数目不受限制。
第二节 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比配方法 • 比配:是指将土地利用方式的 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 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 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 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 程。
第一节 FAO土地评价纲要
《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 统分为纲、级、亚级、单 元四个层次。
(一)土地适宜纲
• 土地适宜纲:反映土地适 宜性的种类,表示针对土 地所考虑的特定利用方式 评价为适宜还是不适宜。 • 纲有两个,分别用S和N表 示。
(一)土地适宜纲
• S纲,适宜:这类土地对所 考虑的土地用途持续利用能 产生足以抵偿投入的收益, 而且没有破坏土地资源的危 险。 • N纲,不适宜:这类土地对 所考虑的土地用途不能持续 利用。
•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最普遍和 最常用的一种评价,它是以 特定土地利用为目的。评价 土地适宜性的过程。
• 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可 以有很多的评价方法,概括起来,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是根据不同的用途分为宜农、 宜林、宜牧、宜渔业、宜灌溉等; • 一类是根据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 的适宜程度分为适宜、较适宜、 勉强适宜、不适宜等。
• S3级,临界(勉强)适宜。
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
长岭镇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一、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土地开发提供依据,以保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土地适应性评价的分类系统由土地适应性纲、土地适应性级、土地适应性亚级、土地适应性单元构成。
本实验以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对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应性进行分级。
二、准备工作确定评价目的,评价要达到的目标,评价过程采取的方法手段以及基本原理;拟定评价的工作步骤,使评价工作有序快速的进行;根据评价目标以及方法手段,搜集评价区相关的资料,以保证评价工作能顺利进行。
三、划分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单元是与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地段,它是土地评价和土地量算的基础。
本实验考虑到评价工作的便利性以及资料的可获取性,以长岭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单元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
四、选择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评价单元确定后,要搞清楚每个评价单元内土地相应的实际性质。
针对评价的土地用途对土地的要求,选择反应土地性质的评价因子,从中选择一些作为参评因子。
参评因子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参评因子对确定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起主导限制作用;2、要考虑参评因子的稳定性;3、要考虑获得有关数据的可能性;4、要考虑参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考虑以上四条原则,集合长岭镇土地实际情况,选择了七个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它们分别是地下水埋深、土壤污染状况、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障碍层深度、PH值、有机质含量(表1)。
表1 宜水田类(st)评价因子及指标表因子序号因子名称字段名一级(100)二级(75)三级(45)四级(0)F1 地下水埋深dxsms 0 50 80 100F2 土壤污染状况trwrzk 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严重污染F3 灌溉保证率ggbzl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F4 排水条件pstj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F5 障碍层深度zacsd >=120 95~110 80~90 <90F6 PH值phz 6.2~7.2 7.4~7.7 5.1~6.1 >8.3F7 有机质含量yjzhl 3.1~3.5 2.3~2.8 1.5~2.2 0.6~0.9根据经验以及参考相关的研究方法,根据水田类对土地的要求,将每个参评因子按条件的优劣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赋以相应的分值,这样就可以将每个因子进行量化,即因子的标准化。
土地适宜性评价范文
土地适宜性评价范文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土地利用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可以指导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评价指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对特定用途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和划分的过程。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主观判断和经验总结,确定适宜性等级和类别。
而定量评价是通过建立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多种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适宜性指数或等级。
在实际应用中,土地适宜性评价可以在土地规划、土地利用调查和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为土地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确定土地利用的优劣势和潜力,为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它可以为土地利用调查提供数据支持,指导土地开发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此外,土地适宜性评价还可以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总之,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工具,可以为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它对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然而,土地适宜性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评价指标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地区和用途的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第五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解析
N
N1(当前不适宜)
(不适宜) N2(永久不适宜)
亚类
单元
(subclass) (unit)
S2m
S2m-1
…
S2m-2
S3e
…
…
N1m
N1m-1
N1e
N1m-2
…
…
适宜性
适宜程度
限制因素 经营地块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和方法
资料的限度、 资料的可靠性
规划土地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区情况 ——资料和假设 ——工作计划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和方法
规划土地评价
土地利用类型
经济和社会资料
土地单元
土地利用要求
选择原则: 对土地利用影响的大小; 临界值出现的频率; 资料获取的可行性土地性质和土地质量来自——收集资料 ——综合评定
编制评价表; 用经验法、极限条件法、 运算法综合评定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和方法
规划土地评价
——土地利用类型的描述 ——土地适宜性分类 ——土地单元上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管理说明 ——环境影响分析 ——替代方案的经济、社会分析 ——基础调查和专门研究资料
三、对《纲要》的改进
1.对《纲要》的评述
在一个土地单元内不能仅对一种利用 方式作出评定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有不 同的要求
评价时使用土地质量,而不只 是土地性质
评价时在相当程度上考虑到土地利用 的管理水平
三、对《纲要》的改进
2.借助土地诊断和设计对《纲要》改进 诊断前查明、描述土地利用系统
诊断、分析土地利用的问题和潜力
设计可行的干预、管理措施,进行 经济可行性分析
规划并执行新计划
三、对《纲要》的改进
土地资源学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资源学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地球上的每一块土地都拥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这些条件和环境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该土地的适宜性。
而土地适宜性评价旨在研究土地适宜性的因素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定义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土地类型、地形地貌、土壤、气候以及人为因素等,进行系统、科学、量化、综合评估,揭示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确定土地最佳用途和合理开发利用方式的一种方法。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和分类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生物多样性、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环保状况等方面。
按照评估目的的不同,可将其分类为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林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和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价等几种。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意义土地适宜性评价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土地资源的多方面性质,为土地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它能够预测土地的潜在风险,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最后,土地适宜性评价对于实现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查核实通过对土地的地形、土壤、植被、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现场调查。
2. 数据获取从各种数据来源中获取所需信息,包括遥感影像数据、环境监测数据、数字地形模型数据等各种数据。
3. 建立评价指标系统根据土地资源特征,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指标、因素指标、子系统指标和总成效指标。
4. 评估方法选择根据指标的不同特点和土地适宜性的评价要求,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模型仿真等方法。
5. 评价结果分析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得出土地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适宜性等级并提出整改建议。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局限性土地适宜性评价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来源狭窄数据来源的局限性可能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
什么是土地适宜性评价
什么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人为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指标和要求,对土地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划分,以确定土地在特定类型的利用和管理下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程度,为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土地的生态、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
评价的目的是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征,结合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需求,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和开发利用潜力,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和管理措施。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方法主要是根据土壤质地、水分、肥力、坡度、坡向、海拔等自然条件,结合土壤利用能力和土地资源特点,判断土地适宜于何种利用方式。
定量方法则是依靠数学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土地资源要素的量化和综合评价,得出适宜性指数或适宜性等级,进而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最大的效益。
其次,它可以指导土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它可以为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促进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然而,土地适宜性评价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土地适宜性评价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技术支持,缺乏准确、全面、时效性的数据会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其次,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和配合。
再次,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需要得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农民等多方的认可和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
综上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科学而综合的工作,它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然而,土地适宜性评价面临着数据、技术、专业人员和政策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应用,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已经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
根据评价的预定用途不同,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土地的农业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城市适宜性评价,通过评价阐明区域土地适宜于农、果、林、水产养殖等各业生产以及适宜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及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从而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的基础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用途而对区域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评定。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实用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基本原理,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在现有的生产力经营水平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以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鉴定指标,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对各种用途的适宜程度、质量高低及其限制状况等,从而对土地的用途和质量进行分类定级。
二、评价的工作程序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评价过程较为复杂。
一般而言,土地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室内准备及资料收集、适宜性评价、成果整理三个阶段,具体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如下:(1)明确的评价目的(2)组织技术力量及准备评价用品(3)评价对象的选择(4)资料的收集(5)评价因素的选择(6)评价因子极限指标的确定与指标分级(7)评价因子图的制作(8)评价单元的划分(9)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10)土地适宜类的确定(11)土地适宜等的确定(12)土地限制型的确定(13)评价结果的核对(14)面积量算、平差与统计(1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制作(16)评价成果的分析与评述三、资料收集四、评价方法(一)评价系统的拟定本次实习的评价系统由农业土地适宜类和适宜等两方面组成,其中土地适宜类分为:(1)宜耕土地类(2)宜园土地类(3)宜林土地类(4)不宜土地类;土地适宜等分为:(1)一等地(高度适宜等)(2)二等地(一般适宜等)(3)三等地(勉强适宜等)(二)评价对象的选择为了保证评价工作能做到省时省工省费用,且达到质量好、准确度高的要求,通常应进行评价对象的选择,即根据评价的目的,剔除一些不必要参与评价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1、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2、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3、评价单元的划分4、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5、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性,结合特定土地用途对特定土地质量的要求,对土地资源针对特定土地用途的适宜性及适宜性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适宜性评价直接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建立在生态适宜性基础上,达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评价单元的划分土地资源评价之前,应先确定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位。
农用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有三种方法。
一、以土壤类型为评价单元以土壤图为基础,以土壤类型作为评价单元。
其优点主要是能充分利用土壤调查中的资料,是有较好的土壤和土地利用基础,只要将土地评价地区的土壤图连同土壤调查报告收集起来就可以确定土地评价单元的数量及其位置。
其主要问题是土地评价单元在地面上往往缺乏明显限制,在许多情况下往往和地面的地界和行政界不一致。
二、以土地利用类型为评价单元就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土地利用类型图斑为评价单元,是农用土地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最大优点是土地评价单元的界限在地面上与田块的分布完全一致,用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评价单元便于各种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基层生产单位的应用。
其主要问题是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选取很困难。
因为土地性质只能在一个土地类型单元内才相对均一,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可能由多个土地类型构成,这样土地性质的选取就比较困难,从而可能使土地评价工作很难进行,或者使土地评价的结果不准确。
三、以土地类型为评价单元就是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以土地类型作为评价单元。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案是联合国粮农组织1976年正式公布的《土地评价纲要》。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综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综述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土地类型的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因素,确定土地的适宜程度及其利用潜力,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常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一、土地分类评价法土地分类评价法是根据土壤发生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将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适宜性原则对各类别适宜的利用模式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易于操作,但缺点是基于分类系统本身的理论和方法,难以反映其它因素的影响。
二、土地综合评价法土地综合评价法是指将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评价土地的适宜程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常用的方法包括赋权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其中层次分析法最为常用,是一种比较科学且实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三、土地质量指数法土地质量指数法是一种依据土地质量影响因素和生产指标的相关性来确定各项因素权重,然后将各指标的综合得分按照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权重调整的评价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较为简单,但由于缺乏质量指数总体评估标准,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四、土地潜力评价法土地潜力评价法是指依据土地自然、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土地质量、水、肥、物等方面的潜力进行评价,以预测土地的发展前景。
常用的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模型模拟法等。
五、土地遥感评价法土地遥感评价法是指通过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相关的地面辅助数据,对土地类型、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分析,以评估土地适宜性。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数据,但由于遥感数据的复杂性和解释性,需要进行训练和验证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不同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评价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同时,尽可能结合不同方法对土地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土地的适宜程度及其潜力。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南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但不是每一块土地都适合开展农业、工业或其他经济活动。
土地适宜性评价
1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 A land quality is a complex attribute of land which acts in a distinct manner in its influence on the suitability of land for a specific kind of use. Land qualities may be expressed in a positive or negative way. Examples are moisture availability, erosion resistance, flooding hazard, nutritive value of pastures, accessibility.
五、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
土地质量,就是土地多种土地性质的综合性 描述,仅可供比较的土地特性。一般用土地质 量作为土地评价的基础。
1.根据一种土地性质去估计土地质量 2.用一组土地性质中的某一起主要限制性作用 的土地性质去估计土地质量 3.综合多种土地性质去估计土地质量。
五、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
优点: 1。针对性强 2。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缺点: 1。难以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2。定性为主,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评价系统
分 类
土地 潜力区
土地 适宜类
土地 质量等
土地 限制型
土地 资源 单位
分类 气候、 对农、林、 适宜性程度 限制因素、 依据 水热 限制程度 牧业的适 宜性
一等地……
二等地…… 三等地……
一等地……
二等地…… 三等地……
④土地限制型
在土地等的范围内,按其限制因素及其深度划分, 在同一限制型内,具有相同的主要限制因素和相 同的主要改造措施。在同一等内,型与型之间只 反映限制因素不同,而没有质上的差别。
土地适宜性评价 方法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以确定其最适宜的利用方式和目标。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1. 学科评价法:根据农学、林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对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
2. 统计模型法:根据已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和评价土地的适宜性。
3. 土地生态评价法:根据生态学原理和指标,评价土地的生态适宜性。
通过考察土地的植被、动物、微生物等生态成分的分布情况和生态环境的状况,确定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
4. 地质地球化学评价法:通过研究土壤、岩石、地下水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土地的适宜性。
该方法主要以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为基础,考察土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判断土地的利用潜力和限制因素。
5. 综合评价法:将多个评价方法综合运用,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目标的要求,综合考虑土地质量、水资源、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的评价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中文名】:沙打旺 【种拉丁名】: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种别名】 :直立黄芪、斜茎黄芪、
强度< 20cm
水源严重不足
5
盐碱滩,30cm土层平均含盐量 >1.0%,暂时不能改良
三、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
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利用土地的承载力、区 位和交通运输。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在对城镇的 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 用地进行综合的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 适用程度。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一般分三类(见表5.1):
4.各限制因素所划分的数量级,在土地的限制强 度上应互相保持一致。如:在山地丘陵区,地面坡 度、侵蚀强度等,应与有效土层厚度等紧密关联 的因素大体一致,不能互相矛盾。
土地资源限制因素评级表(1)
评级 坡度(p)
水侵蚀(e)
风蚀(v) 有效土层(d)
0 <3°
不明显
不明显 >100cm
1
3°-5°
S2m-2
S3e
…
…
N1m
N1m-1
N1e
N1m-2
…
…
适宜性
适宜程度
限制因素 经营地块
1. 土地适宜性纲:表示土地对某种用途是适合还 是不适合。可分两个纲:适宜纲、不适宜纲。
适宜纲(S)——这类土地长期用于某种用 途时(如发展农业),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并没有破坏土地资源的危险。
不适宜纲(N)——不适宜于某种用途。通 常可分2级 : ①暂时不适宜级 、 ②永久不适宜 级。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素指标
选取因素和确定指标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选取因素时应 考虑以下几方面:
1. 必须选取较长时期影响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质
量的不易改变的稳定因素.如:地面坡度、土壤侵 蚀、土壤质地、有效土层、水文与排水条件、土 壤污染、水分湿度等;
2. 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符合当地情况的评
pH值
7.0 8.0 9.4
距障碍层 深度(cm)
70 70 <20
评价 单元
U1 U2 U3
评价单元的因子的适宜性等级
评价因子
有效土层 表层质 盐渍化 土壤污 有机质 厚度(cm) 地 程度 染程度 (%)
pH值
S1
S1
S1
S1
S1
S1
S2
S1
S3
S2
S1
S2
S2
S3
S3
S1
S3
N1
距障碍层 深度 S1
①高度适宜级(S1)——土地可持续利用而不受 到重大的限制或限制很小,不会显著的降低产量 或收益,也不需增加额外的投资和费用。
②中度适宜级(S2)——长期用于某种用途时, 受中等程度限制,因而产量和收益减少,投资与 费用则增加,但仍有利可图,但明显低于S1级土 地。
③勉强适宜级(S3)——持续用于某种用途时受 到严重限制,产量与收益明显减少,投资增加, 收支勉强达到平衡。
低
5
20-10cm
砾质、裸露基岩 20%-50%
6
<10 cm
砾质、裸露基岩 75%
土壤PH(a)
6.0 6.0-7.5 4.5-6.0 7.5-8.5
>8.5或<4.5
土地资源限制因素评级表(3)
评级
盐碱化及改良条件(s)
地表积水 (w)
沼泽化程度(b)
水源保证率(r)
0
无
1
轻度,30cm土层平均含盐量< 0.3%,需农业技术改良
2.土地的限制性(land limitation)
指土地类型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程度. 限制性因素分为: 稳定的(永久性)限制性因素:如气候方面的因素; 暂时性限制因素:通过一定的改良措施可以改造的
因素,如坡度、交通等。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根据特定的目的和对土地利用的具体要求
(1)对各种替代性土地利用方式作出估价 (2) 必须针对具体的利用目的进行评价
(一)评价系统
纲 (order)
S
(适宜)
类(class)
S1(非常适宜) S2(中等适宜) S3(临界适宜)
N
N1(当前不适宜)
(不适宜) N2(永久不适宜)
亚类
单元
(subclass) (unit)
S2m
S2m-1
…
而对特定地区的土地(一般以土地利用类型 为单元)进行评价和归类。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素指标
指标是指衡量土地质量高低的标准,主 要从土地适宜性和限制性两方面来考察。
(一)土地适宜性
农业用地中,按土地适宜性,可分为四种情 况: 单宜性:指土地只适于某一种用途。 双宜性:指土地同时适于两种用途。 多宜性:指土地同时适于三种或三种以上的 用途。 不宜性:土地不适宜于任何用途
中国1983年提出的《中国1:100土地资源分 类系统》
《黄土高原1:50万土地资源系列图——土 地资源图》。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地评价纲要》
对土壤、植被、气候等条件进行对比,根据评 价目的对土地利用选择方案进行比较,说明土 地对某种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以及改变用途 的可能性 。其指导思想是:
5
>35°
极强度面蚀(>30°),有大 量切沟,植被覆盖度<10%
土地资源限制因素评级表(2)
评级 障碍土层(l)
0
无
1 >50 cm
土壤质地(t)
壤质 壤质
土壤肥力(f)
高 较高
2 50- 40 cm 偏粘或偏沙
中等
3
40-30 cm
粘土、沙土或含砾 量较高
较低
4
30-20cm
粘土、沙土或含砾 量较高
参评因子
S1(适宜修建) S2(需一定工程措施)
地基承载力(T/m2) >15
10-15
地形坡度(%)
<10
10-20
N(不适宜)
<10 >20
地下水位(埋深)(m) >2
1-1.5
<1
洪
水淹没
程度
在百年洪水位 以上
20-50年洪水位 以上
10年洪水位以下
工程地质
有较大冲沟、滑坡、岩 没有不利情况 有局部不利情况 溶、地震等不利地质情
3.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限制因素的种类,如 土 壤水分不足,土壤侵蚀危险等。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
S2m——表示主要受水份限制的中等适宜性亚级 的土地
S3e——受侵蚀因素限制的勉强适宜亚级的土地 如果受两种同等程度的限制性因素作用,可同时 列出如S3me。
注:在高级适宜级(S1)土地几乎不受任何限制, 所以不存在亚级之分。
无
潜育层距地 面>60cm
有稳定保证
2
中度,30cm土层平均含盐量
0.3%-0.5%,必须采取农业技 季节积水
术措施
轻度4060cm
有一般保证
3
强度,30cm土层平均含盐量 0.5%-1.0%,需要水利改良措 施
全年地面 积水
中度2040cm
水源不足,保 证率低
4
盐碱滩,30cm土层平均含盐量 >1.0%,目前可以改良
表示方法——在纲与级间用C表示。如:
Sc2有条件适宜2,需要的话,有条件的适宜 再细分成级。
一般情况尽量少用“有条件适宜相”,只在下 列情况下才用:
①不满足某些条件、土地要划归不适宜或最 低的适宜级。
②不满足某些条件,土地适宜性很高(至少 1、2级中等适宜)。
③这种有条件的土地只占整个调查区总面积 很少的比例。
①暂时不适宜级(N1)——土地受到的严重限制 在将来是可以克服或改造的,但在目前的技术水 平下不能改变这种限制性。
②永久不适宜级(N2)——土地限制性十分严重, 目前和将来都难以克服。
2.土地适宜性级:反映适宜性程度。在适宜性纲内按 适宜程度从高到低依次递减的顺序分类,用阿拉 伯数字表示。一般分3级,最多分5级。
S3 N1
(二)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
非洲中部的马拉威1935km2面积内进行土地 评价工作。按照《LE》中提出的土地利用要 求,对每一制图单元的土地质量进行比较,匹 配,按六个不同利用的目的,包括一年生作物、 多年生作物 、畜牧、林地、种植园、旅游和 保护区的土地评价,并作了六种土地适宜性评 价图。
范围大、比例尺小,一般用较高的前二、三 级,也可据具体情况和生产要求,还在四级 的评价系统上适当增加分类级别或进一步细 分。
在某些场合下增加“有条件的适宜性”
调查区内某些小面积土地、在规定的经营管理 条件下,是不适宜的,或适宜性很差,但当具备 了某些条件时,又可能是适宜的,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增加“有条件的适宜性”——作为适宜性纲 的一个相,避免增加分级的麻烦
轻度面蚀(3°-5°),有少量 纹沟
轻度风蚀, 有沙纹
100-50cm
2
5°-15°
中度面蚀(5°-10°),有少量 浅沟
中度风蚀, 植物根出露
30-
50
cm
3
15°-25°
强度面蚀(10°-20°),有少量 切沟
强度风蚀, 出现沙垄
10-30
cm
4
25°-35° 强密10度,~3面少0蚀量%冲(2沟0°,-3植0°被),切覆沟盖较度极出强现度砾风垄蚀, <10 cm
二是限制强度。
中国自然环境条件千差万别,不同地域限制因素 并不相同,限制强度在不同地段亦有较大差别, 在选择这些因子时要注意自然条件特点及土地利 用方式。
我国1980年拟定的《土地资源制图规范》(暂行 草案)对选取的各评价因素按评级需要划分的若干 等级。
一般来说,综合性评价所涉及的指标要比 单一性评价所涉及的指标要多。衡量土地 适宜程度的主要指标是看土地能否长期的 有效的得到利用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力, 在不同的地区限制因素不完全相同,所以, 划分土地等级的限制因素指标在各地也不 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