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省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四个直辖市
一、北京
优势: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信息和对外交往中心,国家经济宏观决策和调控部门云集,首都经济优势明显。
中国500强中100多家以及绝大多数国字头"巨无霸"总部集聚,总部经济全国领先。
高科技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信息产业、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消费产业、互联网产业等代表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劣势:城市容量、环境容量已无法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周边省市经济不发达,缺少分工协作,上下游产业链条不健全。
企业、产业、国际化及政府管理等竞争力水平明显与国际大都市不相称。
二、天津
优势: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西北、华北、东北)的重要枢纽。
土地和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工业基础优势明显,石油开采与加工、电子信息业、海洋化工等全国领先。
滨海新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成型将极具发展潜力。
劣势:思想不够开放,体制和制度离商业化太远。
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北京的辐射下,天津的吸引力难以充分发挥,同时由于北京的阻隔,天津失去了经济腹地。
过度依赖重工业,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
三、上海
优势:便利的水陆交通、密集而众多的人口资源、雄厚的人才实力、健全而发达的金融体系、良好的经济基础、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是其最大优势。
造船基地、飞机制造基地、钢铁产业基地、汽车制造基地、洋山的深水港基地、浦东的空港基地等大规模制造业规划,为全世界独一无二。
劣势:人均自然资源稀少,空间和环境容量制约发展。
过多将目光盯住外资及大中型企业,忽视了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和发展,中小型企业成长缓慢、活力不够、营利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
包容性不够,体制性障碍使其难以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四、重庆
优势:西部大开发、大规模中央直接投资和财政转移支付成为经济发
展的主引擎。
地处长江流域的“龙尾”,获得了依托长江经济带开发而发展的巨大机遇。
交通便利、劳动力成本和地价较低,成为西部地区发展最快的城市。
劣势:辖区均为库区和山区,经济相对落后,缺乏发展手段。
经济成亦长江败亦长江,三峡船闸限制了长江的水运,管理和调度无法跟上经济的发展。
缺乏大规模的制造业支持。
城市化程度太低,农村人口占比过大。
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
优势: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开发利用潜在巨大。
全区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是全国平均的3.4倍,其中能源14.3倍、矿产资源1.6倍、土地资源7.3倍、耕地资源2.9倍,是一块极具发展潜力的希望之地。
劣势:自然资源的组合匹配条件不理想,是全国自然资源组合条件最差的省区之一。
水资源相对短缺,给资源开发带来一定难度。
农牧业基础脆弱,生态环境恶化没有得到有效扼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2、新疆
优势:土地辽阔,耕地、光热资源充足,矿物、石油等资源总量居全国前列。
拥有丰富的农业、牧业、林业和旅游资源。
陆上邻国众多,对外贸易便捷。
西气东输工程以及全国各省对口援建项目多、力度大,前景广阔。
劣势: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植被稀疏,风沙活动频繁,土壤贫瘠和盐渍化,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弱。
很多矿产都是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充当原料供应基地,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市场资金人才缺少,教育十分落后。
地区反恐任务艰巨阻碍经济发展。
3、西藏
优势:光能、风能资源丰富。
江河湖泊水面大,水量多,水能蕴藏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森林、草原、野生鸟兽、珍贵动物、植物特别是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矿产特别是稀有贵重金属储量较大。
青藏铁路、国家西部大开发、南亚贸易、旅游业以及多元化宗教均为发展环境保护型经济提供了动力。
劣势:地势高亢,寒冷,缺氧,人烟稀少。
人口增长缓慢,劳力少与低温缺氧明显影响了工农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偏居西南边疆,高山峡
谷重阻,交通困难。
闭塞的交通与独特的高原环境,影响了区内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
文化程度低以及民族问题阻碍经济发展。
4、宁夏
优势:人均耕地是全国人均的1.8倍,黄河流经宁夏平原,有充足的灌溉优势,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农业生产(如中草药、土豆种植),地下蕴藏丰富的矿物资源及世界特大级气田。
农业、密集型产业及资源产业具较强优势。
劣势:劳动力层次偏低,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外向拉动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本存量低、积累能力弱、资金短缺、思想保守等均制约其发展。
5、广西
优势:具沿海、沿边、沿江的优势,处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成为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
丰富的旅游、矿产及海洋等资源为其发展更添活力。
劣势:经济基础、城市建设、科教文化基础、人口素质、交通基础等均较薄弱,作为西部唯一出海口的北部湾,存在总体经济实力不强、港口规模不大、区位优势发挥不明显等问题。
边境地区不稳定制约经济发展。
两个特别行政区
1、香港
优势:国际化城市,拥有便利的营商环境、完备的法律体制、自由贸易政策和资讯流通、公平开放的竞争体制以及金融网络、通讯基建网络等便利因素。
拥有庞大的财政和外汇储备、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以及低税率的简明税制等优势,使其成为国际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劣势: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同时香港地域狭窄、劳力和土地成本高、资源和能源依赖强。
产业结构转型与相应的资源支撑不足、"积极不干预"政策尚未寻找到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要求的"支点",与珠江三角地区资源整合尚存一定的制度障碍。
金融、航运、贸易优势弱化。
2、澳门
优势:具“一国两制”、自由港、低税、地价楼价及工资等经营成本相
对较低、与葡语国家有特殊联系、国际经贸联系较为广泛、东西方文化融汇、背靠祖国内地,面向世界的区位等优势。
其博彩旅游业、转口贸易、国际会展业均具国际竞争优势。
劣势:澳门经济作为一微型经济体系,高度依赖外部环境,尤其依赖香港。
经济单一,旅游博彩业一支独秀难以持续。
自然资源贫乏、营商环境差、教育科技落后以及人口素质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等均制约其发展。
23个省
1、黑龙江
优势:著名的老工业基地。
基础雄厚的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优势,丰富充裕的土地、电力、自然、淡水等资源优势,完整的大森林、大草原、大平原、大水域、大湿地构成了特色鲜明的生态优势。
位居东北亚中心,与俄毗邻,是扩大对俄科技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具有潜能巨大的地缘优势。
劣势: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资源衰竭现象,产业结构单一,接续产业发育不良,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城市经济基础薄弱,财力不足,人力资源十分匮乏,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2、吉林
优势: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鲜明的工业产业优势,汽车、高速动车组、石化、光电技术等全国领先。
生态环境优良,四季分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关东风情浓郁。
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黑土地之乡蕴育出黄金玉米带。
劣势:没有形成主导产业集群,城市化动力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理想,经济竞争力较弱。
社会就业压力大,市场化程度低,竞争意识差,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思想保守缺乏开拓精神,城乡区域二元结构明显。
3、辽宁
优势:处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欧亚地区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
土地、旅游资源丰富,沿岸陆域、海域多种矿产资源居全国前列。
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叉运输网成全国物流的重要命脉。
劣势:辽西北地区与辽中、辽南两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资源濒临枯竭;水资源缺乏;产业结构单一;受计划经济影响大;环境污染严重,
治理难度大。
进入市场经济晚,积累的市场经验少。
4、河北
优势: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区连接三北的枢纽和商品流通中转站。
资源丰富,中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品基地,能源种类齐全、分布广、体系完整、储量丰富。
具有建设大型钢铁、建材、化工等综合工业基地和发展煤、盐及油化工良好基础。
劣势: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层次低,农业、服务业落后。
初级产品多,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
人均受教育程度偏低,劳动力素质不高,观念落后。
港口开发晚、功能不全,影响航运竞争。
高端产业被京、津虹吸。
5、山西
优势:资源大省,重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中部地区煤焦、冶金、电力产业基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形成了重型经济结构。
建筑艺术宝库、民歌的海洋、红色文化、三晋文化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及文化底蕴丰厚。
劣势:全国人民最亏欠的是山西。
大气环境压力大,水资源短缺加剧,产业结构调整难,历史久帐多,受传统体制约束深,经济遭遇"资源诅咒"。
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战略仍停留在靠资源开发利用上,对市场重视和开拓不够,导致市场化程度低,外向度差。
6、青海
优势:处世界屋脊,拥有最洁净的环境、一方难得的“净土”、绿色食品资源宝库、富裕的水能、密集的名、优、稀、特等资源。
高原农牧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电力、油气、盐湖化工等产业优势明显。
“中国夏都”、环青海湖、世界屋脊、黄河明珠和三江源生态旅游领人向往。
劣势:“积累少、底子薄”的历史条件和高寒缺氧的严酷自然环境制约经济发展。
工农业结构失调,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
能源、交通、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业动力。
“低工资、高物价”的生活状况,导致人才匮乏。
7、山东
优势:山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的桥梁,路网纵横,海陆交通十分便利,国际交流合作条件得天独厚,一二三产均衡发展,其中农业产值全国第一,水果产量全国第一。
辖区海陆自然、滨海旅游资源丰富,
深水良港众多。
肥沃的土壤养育了山东人,衍生出灿烂的齐鲁文化。
劣势:山东人的豪悍、忠诚、可靠、讲义气,好面子。
鄙商之风削弱了商品经济的智力资源,“本分求稳,不为人先”之风也在不少方面失去了发展机遇,“重土安命、故居难离”之风影响着山东独特自然优势的发挥。
资源型产业过多,国企比重过大,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8、河南
优势:处中原,独特的区位决定独一无二的交通优势。
足够的市场规模、较小的市场半径、较低的物流成本、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成为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旅游资源大省。
完整的工业体系,资源禀赋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明显。
承接国际、沿海的产业转移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劣势:人文、法制环境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化程度低、城镇化水平低、城市规模偏小、城市辐射力不强、公共设施水平低、城市管理粗放、劳动者素养低及劳动力转移任务重等问题成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9、江苏
优势:南部吴文化、中部江淮文化及北部汉文化互相融会促进创造了苏南模式及苏北沿海经济发展模式。
八百里长江为纽带、“沿江港口群”为枢纽、密集的内河航道为支撑,使江苏经济具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
地域辽阔、土地肥沃、交通便捷、人文荟萃、潜力无穷。
劣势: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受制于上海的产业转移。
劳动力成本偏高,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仍与发达国家及地区存在差距。
利用外资欠合理,引进外资项目的层次不够高,外贸依存度仍较高,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偏下。
“小富即安,缺乏创业精神”。
10、安徽
优势:居中靠东沿江通海,华东纵深腹地,与长三角无缝对接。
自然、土地、矿产、劳动力及旅游等资源丰富。
四纵八横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的铁路线、鲜明的产业体系和自主创新品牌极具竞争力。
徽商文化的传承正引领安徽经济快速崛起。
劣势:部分优势产业面临要素资源制约,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优势产业中低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
如何利用自身的稀缺资源优势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中去尚待破题。
作为农业优势省分,缺乏谋求大发展的信心和闯荡大市场的勇气。
11、浙江
优势:浙江人崇学、敢闯、聪慧、勤奋、互助、务实的素质,对现实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典型的“资源小省”倒逼出走出去的国际化视野、极强的投资意识、对商业行为的尊重、充满活力的“浙江模式”,使其成为中国最富裕、发展最平衡的省份。
劣势:过浓的商业氛围带来的摆阔、攀比、高调等现象,暴发户心态浓厚。
土地、水、矿产、能源、劳动力等资源短缺严重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百姓经济”抗风险能力弱,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
浙江模式的经济增长已走到了极限,急需转型升级。
12、福建
优势:以山海资源著称,海洋、森林、水、非金属矿物质资源丰富。
地处台湾海峡西岸,衔接珠三角和长三角,是久负盛名的侨乡,对外开放程度高,外向型经济活力强。
随着滨海大通道的建设,集疏运、临港工业集聚、沿海土地综合开发、服务军事交通、防洪防潮防灾、旅游观光等将为福建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
劣势:引以为豪的台商投资重心开始北上,逐渐向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转移。
境内多山,山高路险,交通设施是其竞争劣势;市场容量和经济总量较小,市场辐射能力较弱;工资相对消费水平偏低,生活成本高,人才流失严重;人口教育水平低下;作为历史海防前线,各类产业规模小,如散落的珍珠,尚未形成集聚经济。
13、江西
优势:处于长江、京九两经济带的中心腹地,直接长珠闽。
有色金属贮量丰富,“五朵金花”矿产闻名全国。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水、土地、劳动力及能源等经济成本梯度差异明显,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明显。
劣势:基础差、总量少,发展后劲和内在增长动力不足,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制约经济发展,人口素质低下,能源、原材料等供应与工业化进程极不协调,资源日益衰竭,产业集群条件差,产业配套能力弱,金融、科技及政府服务水平低。
14、湖南
优势:处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过渡带和结合部,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优势明显。
素有“祖国粮仓”之称。
“码头优势”
辐射影响力远至西部;湖湘文化底蕴丰厚;吃苦耐劳的“湘军精神”是湖南发展的宝贵财富。
劣势:工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高、生态和环境代价高。
基础设施落后,中心城市的辐射、集聚吸引和综合服务功能缺乏竞争力。
服务意识不浓,观念陈旧,投资环境欠优;生态环境脆弱,部分地区投资成本相对偏高。
15、湖北
优势:中部地区最大全国四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之一,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
以武汉为中心方圆一千公里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人口最稠密、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群。
水资源潜力巨大,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造就其水电之都称号,将成为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劣势:经济结构单一,非国有经济发展不足。
经济外向度低,市场份额占有率不高。
支柱产业奇缺,品牌经济实力较弱。
水患仍制约和打击经济发展。
被动保守消极滞后,老的经济观念惯性过大。
九头鸟心计多于聪明。
16、广东
优势:地处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市场,交通、水陆运输方便。
珠三角经济区最具发展活力,国际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充沛。
广东人务实、朴素、低调、勤劳,又享受着最丰厚的政策红利,没有理由不当全国经济发展排头兵。
劣势:外贸依存度高,全球产业链分工偏下,产业科技支撑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不多。
劳动力成本升高、政策红利弱化、先发优势束缚于已有的成就、原有产业阻碍进一步技术创新。
广东人过于偏重经济利益,社会普遍崇尚投机,政府调控乏力,产业结构易失衡。
17、台湾
优势:与国际市场能够无缝对接。
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水平高。
教育资源丰富,人口素质水平高,科技供应链完整,金融业、服务业、电子产业和旅游业发达。
与内地的特殊关系使其在东亚国家及地区中居领先地位。
农业、旅游业亦受益于内地的经济发展。
劣势:党派斗争造成岛内政局动荡不安、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以及财经政策摇摆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脆弱化、内需市场狭小、自然资源少、科技基础薄弱,形成"浅碟子经济",对海外市场和技术的依赖程
度高。
产业面临东南亚其它国家及地区的严峻挑战。
18、海南
优势:中国连接东南亚国家前沿地区,全国最大的经济开发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矿产、海洋及旅游等资源,是环太平洋经济增长带有力的一环。
旅游业、热带农业、博螯的会展业、天然避风良港洋浦港口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海域面积约占全国的2/3,海洋资源和海洋区位优势明显。
劣势:与大陆的交通不便。
缺乏大型工业和人才,劳动力成本高,本土人素质低,工作氛围安逸,缺乏危机感。
缺乏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著名的文化沙漠。
受资金、技术、地缘矛盾等影响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旅游管理粗放形象不佳。
19、甘肃
优势:地处黄河上游,土地资源丰富,草原、荒地、水域面积辽阔,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
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水能及光热资源潜力巨大。
风格独特的自然、人文、民族资源,旅游前景广阔;农业环境独特,特色农业如中草药、牧场经济竞争力较强。
劣势:生态资源较为恶劣,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耕地资源利用率差。
人口文化程度、劳动力整体素质低。
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能力弱,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区域布局不合理。
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差,投资环境差。
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民族文化产品资源处于闲置、浪费、流失之中。
20、陕西
优势:历史文化大省,高校林立,文人名人辈出。
生态、煤油气、文化、特色农业、医疗养老、黄土风情及文物旅游等资源得天独厚。
军工、教育及综合科技实力较强,工业基础(得益于军工及国防工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劣势:开放时间晚,经济基础薄弱。
自然条件差.资源型产业结构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油气生产开发水平不高,煤炭产业附加值低,煤化工投资大、污染重、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基础设施差限制了资源性产品的外运。
科教优势与经济发展反差巨大,科教结构劣势明显。
21、四川
优势:有天府之国的美丽,非常适宜人类居住,是西南地区的门户和
全国的腹地,雄视西南、问鼎中原。
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巨大;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均衡;商业网点分布广、覆盖面积大;交通四通八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较为廉价。
劣势:具有典型的盆地意识,容易满足;远离海洋及国内经济核心区,缺乏大运力的外运通道;市场化及对外开放程度低,民营经济发展落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难度较大。
22、贵州
优势:浅内陆山区省份,近边、近海、近江,大西南交通枢纽。
环境保护最好的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秀丽山川,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
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革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及煤炭、磷矿等矿产资源和各种生物资源;劳动力成本非常低。
劣势:中国最贫穷的省份,“三日晴三尺平”形容交通及环境的恶劣。
长期饱受对外开放区位劣势之苦,是西部最弱群体。
经济开放度低,地区及企业竞争力弱,资金和技术缺口尤为突出。
贵州人思想观念落后,信息闭塞。
23云南
优势:西南边陲、多民族集聚的多山省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美誉,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地域性、多民族性、融合性、原生态性、跨境性极具国际竞争力。
水、矿产等资源富裕度居全国前列。
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如烟草、粮、茶、花卉等全国领先。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前景广阔。
劣势:开发较晚,资源开发破坏了环境及生态平衡;教育落后,人才缺乏,知识发展能力较弱;产业结构单一,仍处传统产业低水平发展阶段;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交通制约发展;国际大通道建设进度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