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动物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主讲教师:

学号:姓名:成绩:

长江女神的眼泪

——论白鳍豚及其保护

摘要: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长吻似剑、身呈纺锤。因她那娇美的体态及神秘莫测的生活习性,而被誉为长江女神。然而近些年来生活在长江中的长江女神数量急剧下降,已处于“功能性灭绝”的危险境地。而正是环境污染、航运发展、渔业混乱、水利工程等一系列人类活动,使长江女神从地球上走向消失。作为湖北人,我将于本文对长江女神的境况、原因及措施做进一步分析,希望能唤醒人类对濒危生物的思考与反思。

关键字:白鳍豚、长江女神、功能性灭绝、濒危生物

长江女神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长江口约1600千米的江段内,以鱼为食,喜结群活动,小群约2~3头,大群约9~16头。它们是用肺呼吸的水生哺乳动物,每次呼吸时,头顶及呼吸孔先浮出水面,接着露出背部和低三角形的背鳍,出水呼吸时间约1~2秒钟,潜水时间每次约20秒,长潜时可达200秒。成熟个体最大体长,雌性2.5米,雄性2.3米,体重100~150千克,有恒定体温,总是在36摄氏度左右。

白鳍豚两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出生时体长80厘米左右。新生幼体体色略深,成年白暨豚一般背面呈浅青灰色,腹面呈洁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尤其光亮。水平伸展的鳍肢和尾鳍上下两面分别与背面和腹面同色,这样的颜色分布恰好与环境颜色相符。当由水面向下看时,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为一体很难分辨;当由水底向上看时,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强光颜色相近也很难被发现。这使得白鳍豚在逃避敌害、接近猎物时,有了天然的隐蔽屏障。白暨豚寿命可达30多年,雌兽一般在6岁达到性成熟,雄兽为4岁。成年白暨豚每年发情两次,分别在3月至5月,8月至10月。

每年的冬末春初是其交配期,母豚妊娠期长达1年左右,因此产仔大多在来年的春季。孕期为10至11个月,一胎一仔,偶有两仔。野生状态下,成年白暨豚雌雄比例为1:1,但雌兽怀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出生后的小白暨豚靠母亲的乳汁喂养,直到五六岁才算成熟;一般寿命30年。

然而近几十年来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以下是白鳍豚最后的血泪史:上世纪80年代初,它们的种群数量被认为有400头左右,1994年就是100头左右了。1997年,农业部共调集渔政船53艘,组织沿江渔政人员和科技工作者300多人,分成22个考察组细致观察,定共观察到13头,分别在上起湖北枝城、下至上海长江口,全长1600多千米的长江干流上,实施了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长江中下游调查白鳍豚行动计划”。经过7天的辛勤观测表明,白暨豚现存数量不容乐观,已不到100头。分布范围也大大缩小,枝城以上江段、南京以下江段、洞庭湖和鄱阳湖内,已难以见到长江女神的身影。十多年的时间里,白鳍豚的数量锐减近100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1998年,再一次细致观察,见到3头至4头。1999年,再一次发现,只有5头。2006年,一个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等6个国家的25

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在长江干流来回搜寻多日,最终不得不宣称他们没能找到白鳍豚,并感慨道,“白鳍豚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种。”白鳍豚可能已经永远完成了它们的物种史,凝固人们的一段记忆了。

那么,女神为什么会遭遇如此下场呢?也许现实的原因更值得我们反思。

内因: 白鳍豚繁殖力低下,如 6- 8 龄成熟、一胎一仔、成熟雌性约2年一个繁殖周期、食性单一、仅食一定大小的鱼、据推测其能力相对低下、相对于江豚适应能力更差等。这些是造成白鳍豚种群濒危的内在因素,但外因是最主要的方面。

外因:1,专家们分析,使白鳍豚锐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鱼类资源迅速减少,使长江女神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愈来愈匮乏。长江干流靠近城市的沿岸带以及南京以下江段的水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在白鳍豚和江豚体内测出一定浓度的有机氯和重金属含量。近年来,随着长江沿江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水质的污染日益严重,长江也已成为一条巨大的排污明沟,下游几十条支流将污染的水都汇入长江,致使长江水域的污染物排放日益严重,从而极大影响了白鳍豚的健康。造成其繁殖能力减弱。

2,其次的原因,便是人类的渔业捕捞太过泛滥。疯狂过度地捕捞经常会误伤白鳍豚,也导致了白鳍豚数量的减少。沿江人口飞速增长,渔民对长江里的鱼类需求越来越大,以鱼为生的白鳍豚的食物日益减少。再加上渔民捕捞作业对白鳍豚的误伤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捕捞作业误伤死亡的白鳍豚几乎达到死亡总数的一半。加上一些不法之徒大量使用炸鱼、毒鱼、电打鱼、迷魂阵等有害捕鱼手段,更令白鳍豚的生存雪上加霜。据统计,1973~1985年间,共意外死亡59头,其中被鱼用滚钩或其它渔具致死29头,占48.8%;被江中爆破作业致死11头,占18.6%;被轮船螺旋桨击毙12头,占20%;搁浅死亡6头,占10%;误进水闸1头,占1.6%。另据统计,长江下游水域中意外死亡的白暨豚,有三分之一是被轮船螺旋桨击毙的。

3,近年来人类在长江兴建水利工程。大规模的水利枢纽短压缩着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了其栖息地,阻断了其回游路线。前些年有关部门在湖北洪湖燕窝实施爆破清理航道时,将一个拥有4名成员的白鳍豚家庭全部炸死,其中还有2头怀孕的雌豚。根据漂浮白鳍豚尸体研究,90%是为人所伤致死。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围垦,围垦在上世纪50、60年代很盛行,围垦的结果就是把长江生物的栖息地都破坏,使湖泊面积迅速减少,使得它们无处可以躲藏生存。

4,还有水上交通工程很频繁。航道的日益繁忙使白鳍豚的活动空间日益减少,也改变了水体的状况,白鳍豚只能靠声纳系统回声定位功能来感知外界,但其声纳系统极易受到船舶机械噪声的干扰,噪音不仅严重干扰了白鳍豚的正常生活环境,迫使它们不断迁移,还会使白鳍豚被船舶螺旋桨打伤击毙的几率增多。

反思与行动:

1997年6月5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单位联合向全社会发出了“保护地球、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