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学模式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当今,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职业的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使得教师把反思性教学作为自身发展和获得较多自主权的手段,具备反思能力的教师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根据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定义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这个定义反映了反思性教学的特征:1)立足教学实际,创新解决问题;2)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提高,既是培养学生的过程,又是培训师资的过程;3)突出道德感与其他方面的发展,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个人专业的成长。
明确教学反思的目的,从直接结果方面来说,教师可以日益精进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态度和信念,同时也确保教学的专业自主性,从间接结果方面来讲,教师持续地对待教学进行反思,可能因而解决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实际问题,也可能引发教育理论的修正,或导出对当前或未来教育的革新。
反思性教学反思的内容以与教育专业有关的课题为范畴,涉及微观的教学因素与宏观的影响因素,包括微观的教师课堂教学知识、学生学习学科教材,以及宏观的脉络环境等层面的因素,要反思教师基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自发式地省察个人的教学和相关因素,并通过结构式专业介入,提高教师反思其教学的机会,提高教
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精准分析和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就需把握住以下反思的过程:
第一,分析教育问题和环境,界定令人质疑的教育问题(problem),了解什么事(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
第二,从各种观点审视问题:历史(history),社会(society)和政治(politics)等层面,来描述和分析其结构特征(structual features)。
第三,进行手段与目的的分析:搜集相关信息以评估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cause),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solution)及其含义(implication)。
第四,评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考虑各种解决方案的可能后果和启示(consequence and enlightenment)。
第五,进行专业判断:整合形成(暂时性结论)的全部信息,或抉择问题解决的方案。
第六,采取具体的实践行为,调整行为的效果。
教学模型通用三个步骤:发现问题——探讨研究——解决问题。
反思性教学模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案例法:以真实或虚拟教育实际情境为素材,协助教育人员分析教育问题与实践行为的逻辑与动力等,并探究适合变通行动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取材包括教师或同事的亲身经验;当前普遍存在的教育方案或问题;描述教育历程相关的儿童读物、教育小
说、影象资料,等等。
2. 自传法: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为素材,来协助教师及实习教师探究教师专业学习与发展的历程,包括研讨别人的自传中的教师成长历程;记述与分析教师本人的生活史及对个人专业学习历程的影响。
3. 档案评鉴(portfolios):有目的地收集个人学习进步,知识、技能和倾向等方面的成就证据,并有组织地汇集在资料档案里,以供评价测量的一种评鉴策略。
4. 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应该以客观的描述和具有洞察力的资料做基础。
教师针对班级教学所遭遇的问题,主动收集资料,以进行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改善教育实际,并建立教师间的反思文化。
5. 反思札记:以天或以周为单位(以月太久也太旧),用来记录和反思札记教学经验,提出问题和得出初步结论,并正式或非正式地与合作教师、同事或学科带头人分享其洞察或想法。
不过,反思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如,进行反思教学的教师至今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缺乏全面的认识,使得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难以问世,也给合理评价与正确掌握其质量带来了困难;反思性教学过多地依赖常规性教学策略,使得自己的风格未全面展示出来;反思性教学带有较浓的揭短和纠偏的意味,容易使一些意志品质薄弱的教师产生畏惧感,进而导致教学反思工作或活动流于形式或穷于应付,不去认真对待。
总之,反思是一个永恒不断的过程,这个过程用简约公式描述为“经验+反思=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