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中药药理与毒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中药药理与毒理考纲(一)中药药理

1、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

2、影响药理作用的因素

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4、各中药药理作用

一、药性现代研究

寒凉

中枢神经抑制:

自主神经抑制:

内分泌下调:

能量代谢减弱:

温热

中枢神经兴奋:

自主神经兴奋:

内分泌功能增强:

能量代谢增强:

(1)四气与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关系(2)五味一功效一化学成分一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

(3)升降沉浮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4)归经与药理作用、有效成分分布、微量元素、受体学说、环核的关系(1)药物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炮制贮藏、剂型和制剂工艺、剂

量、配伍与禁忌

(2)机体因素:生理、病理、心理因素

(3)环境因素:地理、气候、饮食等

(1)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2)中药药理作用的多样性

(3)中药药理作用的双重性

(4)中药量效关系的复杂性

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

理气药、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中药药性狭义是指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等

减轻或消除热证清热、凉血、泻火、滋阴、清虚热

金银花、板蓝根、钩藤、羚羊角、黄苓、龙胆草、黄连、黄柏、连翘、生石膏、知母

黄连、苦参、知母、生地或龟甲

龟板

龟板;生石膏、龙胆草、知母、黄柏方;黄连解毒汤;黄连;知母(知母菝契皂苷元一典型的钠泵抑制剂)减轻或消除寒症祛寒、温里、助阳、补气

麻黄、麝香;附子、干姜、肉桂;温性补气药(党参、黄芪)附子、肉桂

附子、干姜、肉桂方;或党参、黄芪方;或附子、干姜、肉桂、党参、黄

芪、白术方;温阳方药(附子、肉桂、肉苁蓉、补骨脂、淫羊藿、鹿角片)附子、肉桂、干姜方;鹿茸;

温阳方药(附子、淫羊藿、菟丝子、肉苁蓉等);吴茱萸;淫羊藿

药理作用升

麻、柴胡补

中益气汤沉

降药

①麻黄:

②白芍:

③黄芪:

(四)中药归经①抗惊厥作用一

提高兔离体子宫肌的张力一一子宫脱垂

对子宫脱垂有肯定疗效

苏子、枳实、代赭石

(1)双向作用趋向

发汗、解表一升浮特性;止咳平喘、利水消肿一沉降特性

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一升浮特性;下行血海以活血通经一沉降特性补气升阳、托毒生肌一一升浮特性;利水消肿、固表止汗一一沉降特性

钩藤、天麻、全蝎、蜈蚣等22味中药均入肝经一中医“肝主筋”、

②泻下作用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大黄、芒硝、芦荟等18味中药君入大肠经一“大肠为传导之腑”

③止血作用一仙鹤草、白及、大蓟等21味中药入肝经率85.3%—“肝藏血”

④有止咳痰喘作用入肺经“肺主呼吸” “肺为贮痰之器”

⑤壮阳作用一 鹿茸、淫羊藿、补骨脂一入肾经“肾主生殖”

中药归经所属的脏腑与其有效成分分布最多的脏腑基本一致或大致相符

拮抗醛固酮活性,发挥利尿作用 均有抗肿瘤作用 、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中枢兴奋 中枢抑制 对低下的免疫功能 有增强作用 对异常的免疫反应 有抑制作用 可延长热刺激小鼠痛觉反应时间, 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 抑制小鼠耳肿胀,高剂量一无效 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 抗病原体解热,抗炎,抗毒素,抗肿瘤,调节免疫 泻下利尿,抗病原体,抗炎 抗炎 镇痛,调节免疫(抑制居多) 利尿抗病原微生物,利胆保肝,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 影响心血管(强心,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休克) 影响消化系统(调节胃肠运动,促进消化,抗溃疡,利胆,止吐) 影响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影响神经系统(镇静镇痛,局麻产热) 调节胃肠运动 消化液分泌,利胆,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调节子宫平滑肌 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改善微循环与血流平喘动力学 镇痛, 抗炎,影响子宫平滑肌 止痰,止咳 增强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改善内分泌功能,增强学习记忆功能, 促进蛋白质和核酸合成,调节糖代谢,改善脂代谢,影响心血管系统 (强心,升压,抗休克;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促进造

富含锌、锰一促进生殖发育,并在性腺、肾上腺、甲状腺等部位富集 槟榔槟榔碱 解表药:

激动M 胆碱能受体一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增加一归胃、大肠经 功效 发散表邪 药理作用

葛根:

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 功效一解肌退热、除烦止渴 ① 鱼腥草鱼腥草素

② 丹参隐丹参酮

③ 川芎川芎嗪

① 归肝经的中药一

② 归肾经的补肾中药

归肺经)一一肺组织分布多 归心、肝经)一一肝、肺、脑及心分布较高 (归肝、胆经)一一肝脏、胆囊摄取率最高 富含Fe 、Cu Mn Zn —造血、保肝、保护视力 (补骨脂、肉苁蓉、熟地、菟丝子) 药理作用

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血压、改善脑循环、增强学习记忆 茯苓:

茯苓多糖体一增强免疫功能 1) 解表药物质基础:

2) 清热药物质基础:

3) 泻下药物质基础: 麻黄碱柴胡挥发油及皂苷 葛根素 桂皮油 小檗碱一黄连、黄柏、三颗针 黄苓素 苦参碱 绿原酸、异绿原酸一金银花 连翘酯苷 色胺酮一板蓝根、 青黛 穿心莲内酯 青咼素 恩醌类化合物 硫酸钠 -芒硝 脂肪油芫花脂 牵牛子苷 血功能,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延缓衰老 有效成分分布 茯苓素

茯苓多糖体和茯苓素

3

人参:Rg 类 人参:Rb

甘草: 甘草: 栀子

中剂量 栀子苷高低剂

量 栀子苷中低剂量一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

药 祛风湿药 利水渗

湿药 温里药 温里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活血

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补虚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