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少数随淋巴液进入乳糜管→肠系膜淋巴结 a.腹腔→肝→肝静脉→后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
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b. 胸导管→前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
→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在以上生活史中,在肝蜕皮一次为三期幼虫,在肺蜕皮一次
为四期幼虫,在小肠蜕皮一次为五期幼虫。
致病作用
旋毛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主要是幼虫,幼虫 寄生于肌肉,形成包囊,使肌肉变性,周围 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结发炎。
如大量幼虫寄生于横隔膜等处时,宿主出现 呼吸困难,甚至麻痹死亡。
幼虫还分泌毒素,如用病猪血液注入易感动 物,可引起头脸水肿,痉挛等毒性反应。
症状
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腹泻,疝痛,发痒, 运动僵硬,肌肉疼痛类似风湿。
线虫的发育过程
线虫的发育要经过5期幼虫,4次蜕皮。 第一期幼虫—第二期幼虫—第三期幼虫—第
四期幼虫—第五期幼虫—发育为成虫
第一节 蛔虫病
蛔虫病是畜禽的常见多发病。是专性寄
生虫,各畜禽之间的蛔虫互不感染。
蛔科(Ascarida)---猪蛔虫
弓首科(Anisakidae)---犊牛新蛔虫
犬弓首蛔虫
但虫卵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4h即全部死亡。温、湿度对 虫卵的发育影响较大,虫卵发育较适宜的温度为20-30℃, 湿度有利于虫卵的发育和生存,当相对湿度低于80%时,感 染性虫卵的生存即受到严重影响。
致病作用
成虫的机械性刺激可以损伤小肠粘膜,引起 粘膜出血和溃疡,并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导 致肠炎等; 大量虫体的寄生可以引起机械阻塞,夺取宿 主大量营养,从而使犊牛出现消化障碍; 虫体代谢产生的毒素被犊牛吸收,也会引起 严重危害,如出现过敏症状、阵发性痉挛等。
病原特征
虫体粗大,淡黄色,头 部有三片唇,食道与肠 之间有一小胃,雌虫 14-30cm , 雄 虫 1126cm
虫卵
卵圆形,卵壳薄,外层 呈蜂窝状结构,卵内含 未分裂的卵细胞。灰褐 色
发育史
成虫寄生于4~5月龄的犊牛小肠内。雌雄虫体交配后,雌虫 产卵,卵随粪便排到体外。
虫卵在外界环境中的发育情况与猪蛔虫相似,但其感染常取 胎内感染方式,母牛吞食到感染性虫卵后,虫卵进入小肠孵 出幼虫,穿过肠粘膜进入母牛体内,潜伏于组织中。
马林中可正常发育
致病作用
幼虫阶段:移行导致肠 壁出血、水肿、炎症
肝细胞变性、坏死 蛔虫性肺炎 成虫阶段: 吸收营养 阻塞肠管 虫体代谢产物引起过敏
反应
致病作用
蛔虫异路游走 到胆管和胆囊 内
症状
仔猪感染早期有轻度咳嗽,体温升高到40度左右 较为严重的病猪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心跳加快,
严重的则卧地不起,呼吸浅快,声音嘶哑, 吞咽困难,牙关紧闭,眼及四肢水肿。
人的症状:腹痛,下痢,呕吐,发热,肌肉 疼痛。
潜伏期2—45d,多为10—15d,潜伏期长短与病情轻重呈负 相关。临床症状轻重则与感染虫量呈正相关。
1、早期 相当于成虫在小肠阶段。可表现有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通常轻而暂短。
包囊是由于幼虫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作用于周围的肌纤 维,引起肿胀和肌纤维膜增生而形成。开始包囊很小,最 后可达0.25-0.5mm。
猪感染后1-2月形成包囊,幼虫在包囊内具有2.5圈盘曲时 具有感染性,6-9个月包囊钙化,对里面虫体没有影响, 这样的包囊被其他猪吃了又会感染。
包囊呈梭形,长轴与肌纤维平行,内含一条幼虫,也有两
诊断
1.人生前检查时酸性白细胞有否增多,用腓肠肌活检。猪用 舌肌活检。
2.死后诊断:从猪的左右膈肌取样,切小块,撕去肌膜与脂 肪,先肉眼观察,细看有无可疑的旋毛虫病灶---针尖大小、 露滴状、半透明。然后从肉样不同部位切取24小块(麦粒大 小)放在旋毛虫检验器内压片检查,24小块中有一个旋毛虫 不能食用,必须经高温处理方可食用。
检时看病变,可将肺组织撕碎,用幼虫分离 法检查幼虫
治疗
伊维菌素 左旋咪唑 抗蠕敏
预防
预防性驱虫:仔猪、怀孕母猪、种猪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和运动场的卫生 猪粪的无害化处理
二、犊牛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病
弓首科的牛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内, 引起肠炎、腹泻、腹痛等症状
四肢等部位。疹形可为斑丘疹、猩红热样疹或出血疹等。
全身肌肉疼痛甚剧。多与发热同时或继发热、水肿之后出现, 病人子肌肉疼痛或压痛,以腓肠肌为甚 ,皮肤呈肿胀硬结感。 重症患者常感咀嚼、吞咽、呼吸、眼球活动时疼痛。 此外, 累积咽喉可有吞咽困难和喑哑;累及心肌可出现心音低钝、 心律失常、奔马律和心功能不全等;侵及中枢神经系统常表 现为头痛、脑膜刺激征,甚而抽搐、昏迷、瘫痪等;肺部病 变可导致咳嗽和肺部罗音;眼部症状常失明、视力模糊和复 视等。
驱虫可选用: 驱蛔灵 左旋咪唑 丙硫咪唑 伊维菌素
治疗
预防
犊牛出生后20天内驱虫,防止发病 犊牛和母牛分群饲养,防止母牛感染 注意圈舍卫生 在流行区对怀孕后期母牛用左旋咪唑驱移行
中幼虫,但应注意剂量,防止母牛流产
旋毛虫病
旋毛虫为毛首目毛形科的线虫,是一种人畜 共患病。幼虫寄生于肌肉中称肌旋毛虫,成 虫寄生于小肠称肠旋毛虫。它是多宿主寄生 虫。除猪、人以外,鼠类、狗、猫、熊、狼 等均可感染,目前已有65种哺乳动物可感染 此病。
流行病学
犊弓首蛔虫仅见了5月龄以内的犊牛,黄牛。水牛及乳牛均 可感染。
犊牛多在母体内即已感染,初生后约20天左右,粪便中出现 虫卵,3,4周大的犊牛,达到感染的高峰。
成年牛的体内只发现有移行阶段的幼虫,没有成虫寄生的报 道。
犊弓首蛔虫卵对药物的抵抗力较强,在2%的福尔马林溶液 中能正常发育,29℃时,虫卵可以在2%的克辽林或2%的 来苏尔溶液中存活20h。
禽蛔科(Ascaridiiae)---禽蛔虫
异刺科(Heterakidae)---异刺线虫
猪蛔虫(Ascaris suum)病
病原特征 大小:大型虫体,雌虫:20-40cm , 雄虫15-
25cm 颜色:淡红色或淡黄色 形状:圆柱形
虫卵特征
受精卵:椭圆形,卵壳厚, 有四层膜,外层为 凹凸不 平的蛋白质膜,新鲜虫卵 含有未分裂的卵细胞,卵 细胞与卵壳之间形成新月 形空隙。
3、恢复期 长囊期所致症状。病程第3—4周,急性期症
状渐退,而乏力、肌痛、消瘦等症状可持续较长时间。
病理变化
肌旋毛虫包囊呈梭形, 囊壁分内外两层,囊内 基质呈淡蓝色,囊腔内 含旋毛虫幼虫
病理变化
肌旋毛虫肉芽肿的中心 部位为死亡的虫体,并 有轻度钙化,外周为上 皮细胞样细胞层,最外 围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 白细胞浸润的结缔组织
当母牛怀孕时,幼虫即开始活动,通过胎盘进入胎牛的体内, 小牛出生后,幼虫在小肠经25-31天发育为成虫,成虫在犊 牛小肠中可生活2-5个月,以后逐渐从宿主体内排出。
幼虫在母牛体内移行,除一部分到子宫外,还有一部分幼虫 循环至乳腺经乳汁被犊牛吞食后在犊牛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即犊弓首蛔虫可通过乳汁感染犊牛。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外 面蛋白质膜不明显,虫卵 内含油滴状卵黄颗粒及空 泡,卵壳薄。
生活史
雌虫产卵→虫卵→含一期幼虫的虫卵→二期幼虫的虫卵→猪 吞食→卵壳破裂,幼虫出来:
1.大多数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门静脉→肝→肝静脉→后腔 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 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头部有四条波浪型饰带---旋形华首线虫;
头部有 头感器---肾虫
基本概念
卵生:从雌虫子宫排出含卵细胞的虫卵。大部分线 虫为卵生。 卵胎生:从雌虫子宫排出含幼虫的虫卵,如后圆线 虫卵 胎生:从雌虫子宫中直接产出幼虫。如旋毛虫。 感染性虫卵:具有感染宿主能力的虫卵。 感染性幼虫:具有感染宿主能力的幼虫。 披鞘幼虫:指幼虫第二次蜕皮时,旧角皮不蜕掉仍 留在幼虫上。如圆线虫、钩虫。 蜕皮: 指幼虫脱去旧角皮,长出一层新角皮的过程。
条,个别的有6-7条。
流行病学
广泛流行的原因:1、宿主范围和感染范围非 常广泛。
感染源:患病鼠,某些动物的尸体、蝇蛆、步 行虫及某些动物排出的含有未被消化的肌纤 维和幼虫包囊的粪便物质,生的废肉屑和含 有生肉屑的垃圾。
2、包囊幼虫的抵抗力强:在零下12度时可保 持生命力57天。盐渍或烟熏时不能杀死深部 的幼虫。在腐败的肉内可存活100天 。
2、急性期 幼虫移行时期。病多急起。主要表现有发热、
水肿、皮疹、肌痛等。发热多伴畏寒、以弛张热或不规则热
为常见,多在38—40之间,持续2周,重者最长可达8周。
发热同时,约80%病人出现水肿,主要发生在眼睑、颜面、
眼结合膜,重者可有下肢或全身水肿。进展迅速为其特点。
多持续1周左右。 皮疹多与发热同时出现,好发于背、胸、
食欲不振,异嗜,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被毛粗 乱无光,全身性黄疸,成为僵猪 感染严重者呼吸困难,呕吐,拉稀 蛔虫穿胆,腹部剧痛,经6-8天死亡 蛔虫过多阻塞肠道,表现为疝痛
肝星状白斑
病理变化
致病作用
幼虫在肝移行时,形成 出血、坏死灶
诊断
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查虫卵 剖检时查虫体及相应的病变 二月令以内的仔猪体内无性成熟的蛔虫,剖
线虫病
概述
线虫的形态
外部形态
形状:通常为两侧对称的圆柱形。
颜色:通常为乳白色
体表: 不分节,虫体表面有纵纹、横纹
大小:1mm-1m
线虫头尾端的变化:
头:具有三片唇---蛔虫;
具有口囊,口囊内有切板---钩虫;
具有叶冠、头泡、侧翼膜---矛线虫;
病原
幼虫:刚产出的幼虫 成圆柱状,大小约80120*56um,到感染后 30天,幼虫长大到 1mm,宽35um,幼虫 前端尖细,向后逐渐变 宽,后端稍窄,后部体 内包含着肠管、肠细胞、 睾丸、或卵巢,尾端 钝。
生活史
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先为终末宿主,后为中间 宿主
猪吃了含包囊肉类(猪肉 、鼠肉、狗肉等),在消化道 内幼虫逸出,幼虫钻入小肠经48小时发育 为成虫。雌雄 虫交配,雄虫死亡,雌虫钻入肠腺中发育,部分到粘膜下 的淋巴间隙中发育,雌虫产出幼虫(每条产1000-1500) 经肠系膜淋巴结进入胸导管再到右心、肺、体循环,随血 液循环到全身肌肉(肋间肌、膈肌、舌肌、嚼肌等),经 3-9周幼虫在肌束和肌纤维之间形成梭形包囊。
症状
犊牛的临床症状为精神委顿,嗜睡,不愿行动,吮 乳无力或停止吮乳,消瘦,腹部常较膨大,多数牛 拉稀粪或糊样灰白色腥臭粪便,手指捻粪有滑性油 腻状感觉,严重者拉血痢,粪便粘性。
有时出现腹痛。 呼出气体带有刺鼻的酸味。 大量虫体寄生时可引起肠阻塞或肠穿孔。犊牛患蛔
虫病的死亡率很高。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 确诊需在粪便中检出虫卵或虫体。 检查虫卵可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
从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到达猪小肠内发育为成虫,需 2~2.5个月。
流行病学
猪蛔虫病分布广泛,只要养猪的地方就有猪 蛔虫感染,主要原因:
1、生活史简单 2、蛔虫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每天可产虫卵
10-20万个 3、虫卵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 虫卵有四层膜 猪蛔虫卵在湿土中可存活2-5年 虫卵对化学药物也有很强的抵抗力,2%福尔
病原
成 虫 : 雄 虫 ---1.2-1.6*0.040.05mm,虫体前部细长为食道, 食道前段呈管状,食道后段由食 道腺细胞组成。食道后粗的部分 为肠管和生殖器官。尾端有泄殖 孔,泄殖孔外侧有一对目状突起, 中间有两个小乳突,无交合刺。
雌虫---3-4*0.06mm, 虫体前部细 长为食道,食道前段呈管状,食 道后段由食道腺细胞组成。食道 后粗的部分为肠管和生殖器官。 阴门位于食道中部,肛门在虫体 末端,胎生。
。
发育史类型
直接型发育史: a.雌虫产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性虫卵,然后经口
感染,有的经移行,然后到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 如蛔虫;有的不移行,直接到达寄生部位发育为成 虫,如鞭虫。 b. 雌虫产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然后经口 感染与经皮肤感染,到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如圆 线虫和钩虫。 间接型发育史:需要中间宿主完成其发育史。
管→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b. 胸导管→前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
→支气管→气管→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在以上生活史中,在肝蜕皮一次为三期幼虫,在肺蜕皮一次
为四期幼虫,在小肠蜕皮一次为五期幼虫。
致病作用
旋毛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主要是幼虫,幼虫 寄生于肌肉,形成包囊,使肌肉变性,周围 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结发炎。
如大量幼虫寄生于横隔膜等处时,宿主出现 呼吸困难,甚至麻痹死亡。
幼虫还分泌毒素,如用病猪血液注入易感动 物,可引起头脸水肿,痉挛等毒性反应。
症状
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腹泻,疝痛,发痒, 运动僵硬,肌肉疼痛类似风湿。
线虫的发育过程
线虫的发育要经过5期幼虫,4次蜕皮。 第一期幼虫—第二期幼虫—第三期幼虫—第
四期幼虫—第五期幼虫—发育为成虫
第一节 蛔虫病
蛔虫病是畜禽的常见多发病。是专性寄
生虫,各畜禽之间的蛔虫互不感染。
蛔科(Ascarida)---猪蛔虫
弓首科(Anisakidae)---犊牛新蛔虫
犬弓首蛔虫
但虫卵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4h即全部死亡。温、湿度对 虫卵的发育影响较大,虫卵发育较适宜的温度为20-30℃, 湿度有利于虫卵的发育和生存,当相对湿度低于80%时,感 染性虫卵的生存即受到严重影响。
致病作用
成虫的机械性刺激可以损伤小肠粘膜,引起 粘膜出血和溃疡,并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导 致肠炎等; 大量虫体的寄生可以引起机械阻塞,夺取宿 主大量营养,从而使犊牛出现消化障碍; 虫体代谢产生的毒素被犊牛吸收,也会引起 严重危害,如出现过敏症状、阵发性痉挛等。
病原特征
虫体粗大,淡黄色,头 部有三片唇,食道与肠 之间有一小胃,雌虫 14-30cm , 雄 虫 1126cm
虫卵
卵圆形,卵壳薄,外层 呈蜂窝状结构,卵内含 未分裂的卵细胞。灰褐 色
发育史
成虫寄生于4~5月龄的犊牛小肠内。雌雄虫体交配后,雌虫 产卵,卵随粪便排到体外。
虫卵在外界环境中的发育情况与猪蛔虫相似,但其感染常取 胎内感染方式,母牛吞食到感染性虫卵后,虫卵进入小肠孵 出幼虫,穿过肠粘膜进入母牛体内,潜伏于组织中。
马林中可正常发育
致病作用
幼虫阶段:移行导致肠 壁出血、水肿、炎症
肝细胞变性、坏死 蛔虫性肺炎 成虫阶段: 吸收营养 阻塞肠管 虫体代谢产物引起过敏
反应
致病作用
蛔虫异路游走 到胆管和胆囊 内
症状
仔猪感染早期有轻度咳嗽,体温升高到40度左右 较为严重的病猪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心跳加快,
严重的则卧地不起,呼吸浅快,声音嘶哑, 吞咽困难,牙关紧闭,眼及四肢水肿。
人的症状:腹痛,下痢,呕吐,发热,肌肉 疼痛。
潜伏期2—45d,多为10—15d,潜伏期长短与病情轻重呈负 相关。临床症状轻重则与感染虫量呈正相关。
1、早期 相当于成虫在小肠阶段。可表现有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通常轻而暂短。
包囊是由于幼虫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作用于周围的肌纤 维,引起肿胀和肌纤维膜增生而形成。开始包囊很小,最 后可达0.25-0.5mm。
猪感染后1-2月形成包囊,幼虫在包囊内具有2.5圈盘曲时 具有感染性,6-9个月包囊钙化,对里面虫体没有影响, 这样的包囊被其他猪吃了又会感染。
包囊呈梭形,长轴与肌纤维平行,内含一条幼虫,也有两
诊断
1.人生前检查时酸性白细胞有否增多,用腓肠肌活检。猪用 舌肌活检。
2.死后诊断:从猪的左右膈肌取样,切小块,撕去肌膜与脂 肪,先肉眼观察,细看有无可疑的旋毛虫病灶---针尖大小、 露滴状、半透明。然后从肉样不同部位切取24小块(麦粒大 小)放在旋毛虫检验器内压片检查,24小块中有一个旋毛虫 不能食用,必须经高温处理方可食用。
检时看病变,可将肺组织撕碎,用幼虫分离 法检查幼虫
治疗
伊维菌素 左旋咪唑 抗蠕敏
预防
预防性驱虫:仔猪、怀孕母猪、种猪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和运动场的卫生 猪粪的无害化处理
二、犊牛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病
弓首科的牛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内, 引起肠炎、腹泻、腹痛等症状
四肢等部位。疹形可为斑丘疹、猩红热样疹或出血疹等。
全身肌肉疼痛甚剧。多与发热同时或继发热、水肿之后出现, 病人子肌肉疼痛或压痛,以腓肠肌为甚 ,皮肤呈肿胀硬结感。 重症患者常感咀嚼、吞咽、呼吸、眼球活动时疼痛。 此外, 累积咽喉可有吞咽困难和喑哑;累及心肌可出现心音低钝、 心律失常、奔马律和心功能不全等;侵及中枢神经系统常表 现为头痛、脑膜刺激征,甚而抽搐、昏迷、瘫痪等;肺部病 变可导致咳嗽和肺部罗音;眼部症状常失明、视力模糊和复 视等。
驱虫可选用: 驱蛔灵 左旋咪唑 丙硫咪唑 伊维菌素
治疗
预防
犊牛出生后20天内驱虫,防止发病 犊牛和母牛分群饲养,防止母牛感染 注意圈舍卫生 在流行区对怀孕后期母牛用左旋咪唑驱移行
中幼虫,但应注意剂量,防止母牛流产
旋毛虫病
旋毛虫为毛首目毛形科的线虫,是一种人畜 共患病。幼虫寄生于肌肉中称肌旋毛虫,成 虫寄生于小肠称肠旋毛虫。它是多宿主寄生 虫。除猪、人以外,鼠类、狗、猫、熊、狼 等均可感染,目前已有65种哺乳动物可感染 此病。
流行病学
犊弓首蛔虫仅见了5月龄以内的犊牛,黄牛。水牛及乳牛均 可感染。
犊牛多在母体内即已感染,初生后约20天左右,粪便中出现 虫卵,3,4周大的犊牛,达到感染的高峰。
成年牛的体内只发现有移行阶段的幼虫,没有成虫寄生的报 道。
犊弓首蛔虫卵对药物的抵抗力较强,在2%的福尔马林溶液 中能正常发育,29℃时,虫卵可以在2%的克辽林或2%的 来苏尔溶液中存活20h。
禽蛔科(Ascaridiiae)---禽蛔虫
异刺科(Heterakidae)---异刺线虫
猪蛔虫(Ascaris suum)病
病原特征 大小:大型虫体,雌虫:20-40cm , 雄虫15-
25cm 颜色:淡红色或淡黄色 形状:圆柱形
虫卵特征
受精卵:椭圆形,卵壳厚, 有四层膜,外层为 凹凸不 平的蛋白质膜,新鲜虫卵 含有未分裂的卵细胞,卵 细胞与卵壳之间形成新月 形空隙。
3、恢复期 长囊期所致症状。病程第3—4周,急性期症
状渐退,而乏力、肌痛、消瘦等症状可持续较长时间。
病理变化
肌旋毛虫包囊呈梭形, 囊壁分内外两层,囊内 基质呈淡蓝色,囊腔内 含旋毛虫幼虫
病理变化
肌旋毛虫肉芽肿的中心 部位为死亡的虫体,并 有轻度钙化,外周为上 皮细胞样细胞层,最外 围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 白细胞浸润的结缔组织
当母牛怀孕时,幼虫即开始活动,通过胎盘进入胎牛的体内, 小牛出生后,幼虫在小肠经25-31天发育为成虫,成虫在犊 牛小肠中可生活2-5个月,以后逐渐从宿主体内排出。
幼虫在母牛体内移行,除一部分到子宫外,还有一部分幼虫 循环至乳腺经乳汁被犊牛吞食后在犊牛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即犊弓首蛔虫可通过乳汁感染犊牛。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外 面蛋白质膜不明显,虫卵 内含油滴状卵黄颗粒及空 泡,卵壳薄。
生活史
雌虫产卵→虫卵→含一期幼虫的虫卵→二期幼虫的虫卵→猪 吞食→卵壳破裂,幼虫出来:
1.大多数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门静脉→肝→肝静脉→后腔 静脉→右心→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泡→支气管→气管→ 咽喉→小肠发育为成虫
头部有四条波浪型饰带---旋形华首线虫;
头部有 头感器---肾虫
基本概念
卵生:从雌虫子宫排出含卵细胞的虫卵。大部分线 虫为卵生。 卵胎生:从雌虫子宫排出含幼虫的虫卵,如后圆线 虫卵 胎生:从雌虫子宫中直接产出幼虫。如旋毛虫。 感染性虫卵:具有感染宿主能力的虫卵。 感染性幼虫:具有感染宿主能力的幼虫。 披鞘幼虫:指幼虫第二次蜕皮时,旧角皮不蜕掉仍 留在幼虫上。如圆线虫、钩虫。 蜕皮: 指幼虫脱去旧角皮,长出一层新角皮的过程。
条,个别的有6-7条。
流行病学
广泛流行的原因:1、宿主范围和感染范围非 常广泛。
感染源:患病鼠,某些动物的尸体、蝇蛆、步 行虫及某些动物排出的含有未被消化的肌纤 维和幼虫包囊的粪便物质,生的废肉屑和含 有生肉屑的垃圾。
2、包囊幼虫的抵抗力强:在零下12度时可保 持生命力57天。盐渍或烟熏时不能杀死深部 的幼虫。在腐败的肉内可存活100天 。
2、急性期 幼虫移行时期。病多急起。主要表现有发热、
水肿、皮疹、肌痛等。发热多伴畏寒、以弛张热或不规则热
为常见,多在38—40之间,持续2周,重者最长可达8周。
发热同时,约80%病人出现水肿,主要发生在眼睑、颜面、
眼结合膜,重者可有下肢或全身水肿。进展迅速为其特点。
多持续1周左右。 皮疹多与发热同时出现,好发于背、胸、
食欲不振,异嗜,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被毛粗 乱无光,全身性黄疸,成为僵猪 感染严重者呼吸困难,呕吐,拉稀 蛔虫穿胆,腹部剧痛,经6-8天死亡 蛔虫过多阻塞肠道,表现为疝痛
肝星状白斑
病理变化
致病作用
幼虫在肝移行时,形成 出血、坏死灶
诊断
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查虫卵 剖检时查虫体及相应的病变 二月令以内的仔猪体内无性成熟的蛔虫,剖
线虫病
概述
线虫的形态
外部形态
形状:通常为两侧对称的圆柱形。
颜色:通常为乳白色
体表: 不分节,虫体表面有纵纹、横纹
大小:1mm-1m
线虫头尾端的变化:
头:具有三片唇---蛔虫;
具有口囊,口囊内有切板---钩虫;
具有叶冠、头泡、侧翼膜---矛线虫;
病原
幼虫:刚产出的幼虫 成圆柱状,大小约80120*56um,到感染后 30天,幼虫长大到 1mm,宽35um,幼虫 前端尖细,向后逐渐变 宽,后端稍窄,后部体 内包含着肠管、肠细胞、 睾丸、或卵巢,尾端 钝。
生活史
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先为终末宿主,后为中间 宿主
猪吃了含包囊肉类(猪肉 、鼠肉、狗肉等),在消化道 内幼虫逸出,幼虫钻入小肠经48小时发育 为成虫。雌雄 虫交配,雄虫死亡,雌虫钻入肠腺中发育,部分到粘膜下 的淋巴间隙中发育,雌虫产出幼虫(每条产1000-1500) 经肠系膜淋巴结进入胸导管再到右心、肺、体循环,随血 液循环到全身肌肉(肋间肌、膈肌、舌肌、嚼肌等),经 3-9周幼虫在肌束和肌纤维之间形成梭形包囊。
症状
犊牛的临床症状为精神委顿,嗜睡,不愿行动,吮 乳无力或停止吮乳,消瘦,腹部常较膨大,多数牛 拉稀粪或糊样灰白色腥臭粪便,手指捻粪有滑性油 腻状感觉,严重者拉血痢,粪便粘性。
有时出现腹痛。 呼出气体带有刺鼻的酸味。 大量虫体寄生时可引起肠阻塞或肠穿孔。犊牛患蛔
虫病的死亡率很高。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 确诊需在粪便中检出虫卵或虫体。 检查虫卵可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
从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到达猪小肠内发育为成虫,需 2~2.5个月。
流行病学
猪蛔虫病分布广泛,只要养猪的地方就有猪 蛔虫感染,主要原因:
1、生活史简单 2、蛔虫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每天可产虫卵
10-20万个 3、虫卵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 虫卵有四层膜 猪蛔虫卵在湿土中可存活2-5年 虫卵对化学药物也有很强的抵抗力,2%福尔
病原
成 虫 : 雄 虫 ---1.2-1.6*0.040.05mm,虫体前部细长为食道, 食道前段呈管状,食道后段由食 道腺细胞组成。食道后粗的部分 为肠管和生殖器官。尾端有泄殖 孔,泄殖孔外侧有一对目状突起, 中间有两个小乳突,无交合刺。
雌虫---3-4*0.06mm, 虫体前部细 长为食道,食道前段呈管状,食 道后段由食道腺细胞组成。食道 后粗的部分为肠管和生殖器官。 阴门位于食道中部,肛门在虫体 末端,胎生。
。
发育史类型
直接型发育史: a.雌虫产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性虫卵,然后经口
感染,有的经移行,然后到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 如蛔虫;有的不移行,直接到达寄生部位发育为成 虫,如鞭虫。 b. 雌虫产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然后经口 感染与经皮肤感染,到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如圆 线虫和钩虫。 间接型发育史:需要中间宿主完成其发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