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题(带答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
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
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国际会议,主要是指数国以上的代表为解决互相关心的国际问题、协调彼此利益,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寻求或采取共同行动(如通过决议、达成协议、签订条约等)而举行的多边集会。
如下国际会议中,为协调军事行动争取战争胜利而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雅尔塔会议D.万隆会议
3.20世纪20年代,美国由于盛行一种思潮,引发了历时三年半经济大危机。
这种思潮是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垄断经济D.例行节俭
4.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
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5.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也接受和保护了不少犹太人。
当时犹太人主要受害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B.日本法西斯
C.意大利法西斯D.德国法西斯
6.“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
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
7.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
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
8.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A.凡尔登战役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
9.张老师上课时在屏幕上展现了下方所示地图,她这节课讲的内容最可能是
A.德国的统一历程B.一战爆发前的德国
C.二战全面爆发前的德国D.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
10.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水稻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
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以上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
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1.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推进到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的地方,指挥官从望远镜里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顶端的红星。
然而,苏军英勇抗击,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
相关战役
A.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B.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
12.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协议,以美国为主的盟军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以2万多空降伞兵为先导,近16万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大西洋壁垒”,置德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这一事件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日本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3.1929年10月,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爆发,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导致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使全
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的境地。
对此,罗斯福总统
A.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建立起个人独裁的法西斯专政
D.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
14.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B.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C.签署《波茨坦公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5.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雅尔塔会议C.慕尼黑会议D.开罗会议
16.下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袭击的珍珠港所在区域是()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7.“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
《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
A.“科技立国”政策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D.改革开放
18.这场战争的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完全被战火所摧毁,被新的国际格局取而代之。
“这场战争”指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朝鲜战争
D.美苏冷战
19.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且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罗斯福总统也因此受到了美国人民的深切爱戴。
这主要是由于罗斯福A.追求自由、争取独立
B.解放黑奴、维护统一
C.讲求实际、勇于创新
D.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0.“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这一规定出自
A.《权利法案》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慕尼黑协定》
21.“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
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
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22.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23.“罗斯福无意发动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继续坚持白由放任政策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24.罗斯福新政时期有一首流行的歌曲这样唱到: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
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注:USA指的是美国,USSA指的是美国变成了苏维埃政权)歌曲反映出当时
()
A.新政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B.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农民的处境
C.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D.新政的实施使美国逐渐度过了危机
25.1938年10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女士们,先生们。
安心睡觉去吧!”丘吉尔则尖锐地指出:“我们正在遭到了一场全面、十足的失败!”这场争论针对的是()
A.《凡尔赛和约》签订B.华盛顿会议召开
C.《慕尼黑协定》签定D.杜鲁门主义提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
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
”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D选项符合题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A选项不符合题意;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B选项不符合题意;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为协调军事行动争取战争胜利而召开的国际会议”和所学知识,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经发生根本转变。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雅尔塔会议对于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二战胜利进程等起了重要作用,故C符合题意;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是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帝国主义列强召开的国际会议,故AB不符合题意;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20年代,美国盛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造成了生产商品扩大的趋势和人们的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最终造成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故B 符合题意;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是为了解决这次经济危机,故A不符合题意;垄断经济是帝
国主义阶段的一种经济形式,故C不符合题意;例行节俭是一种具体行为,不是一种经济思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法国败亡的形势下,1940年5月,张伯伦辞职,丘吉尔任战时首相,领导英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艾登在1955-1957年出任英国首相,故C不符合题意;达拉第是法国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开始统治德国,它执行迫害犹太人的政策,犹太人逃往其它国家,故D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故A 不符合题意;日本法西斯发动了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兴起,故B不符合题意;意大利法西斯主要在地中海区域扩张,试图建立新罗马帝国,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人民的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而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B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分析题文情报,获取信息“十二月七日,珍珠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9月日,与“12月7日”不符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诺曼底登陆,和“珍珠港”无关;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是1945年8月15日,与“12月7日”不符合。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达到最大,B符合题意;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A排除;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与“达到最大规模”不符,C排除;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1939年德国疆域”“1939年3月德国孔子的地域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图反映的是1939年二战爆发之前的德国,C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德国的统一历程,A排除;1918年一战结束,B排除;地图没有涉及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D排除。
故选择C。
【点睛】
注意关键词“1939年”。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可得出这是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是列宁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二战后苏联开展改革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
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举措,通过调整农业,减耕减产,以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生产过剩,其原因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所以B项符
合题意;A项是德国突袭苏联,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排除;C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D项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的战役是攻克柏林,排除。
故选B。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以美国为主的盟军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以2万多空降伞兵为先导,近16万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大西洋壁垒’,置德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提及的军事行动是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C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在1941年发生,A排除;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在1941年发生,B排除;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1942年,D排除。
故此题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29年10月,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的境地。
”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
主要内容还包括: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压缩农业产量;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等。
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B选项符合题意;1936年,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A选项不符合题意;德国、日本建立起个人独裁的法西斯专政。
C选项不符合题意;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罗斯福新政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故C 搭配不正确,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故A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日军偷袭珍珠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故B搭配正确,不符
合题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D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故B符合题意;二战前的华盛顿会议是为调节美日矛盾,二战中的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A排除;慕尼黑会议主要是决定捷克的命运,C排除;开罗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D 排除。
故选B。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袭击的珍珠港有关知识的识记。
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甲区域、丙区域是印度洋区域,乙区域是太平洋区域,丁区域是大西洋区域。
故选B。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论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
1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这场战争的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完全被战火所摧毁,被新的国际格局取而代之”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苏联成为唯一一个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两级格局逐渐形成,故B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欧洲国家仍占据主导地位,故A不合题意;朝鲜
战争与欧洲大国无关,故C不合题意;美苏冷战是在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情况下形成的,与题干不符,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缓解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
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且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罗斯福总统也因此受到了美国人民的深切爱戴。
这主要是由于罗斯福讲求实际、勇于创新,故C符合题意;追求自由、争取独立,解放黑奴、维护统一,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九国公约》的有关知识。
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为改变“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
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这种状况,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1937年,苏联成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故选C。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罗斯福的相关史实。
罗斯福的新政主要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D项中“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最能够反映新政的实质。
故选D。
2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故A符合题意;继续坚持白由放任政策、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表述错误,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4.C
解析: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实施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吸取的是苏联的计划经济的策略,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这首歌曲反映出的是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故选C。
2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慕尼黑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英国最后自食其果。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