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通过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以控制玉米粗缩病病情,减轻病害。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31.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128-02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萎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目前,在灵壁县该病已普遍发生。
经过近几年的田间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病率一般在10%~20%,严重的地块发病
率可高达33%。
当前,对于此病,我国尚没有特效的防治药物,发病后要及时用药方可有效地抑制病情蔓延,延缓病情,减轻病害。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具有明显增长趋势,给灵壁县
的玉米造成极大的损失。
1998年发生时,一般病株率达40%左右,平均减产10%~30%。
近几年笔者对玉米粗缩病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病株样本中85%的玉米植株基本绝产或绝产,株高仅为健株的1/2,无雌穗或雌穗无粒,98%的植株粒重损失率达50%以上。
因此,如何控制玉米病毒病,尤其是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已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1发生特点
玉米粗缩病由灰飞虱吸食玉米片汁液后,将病毒传染给玉米植株,使玉米植株感病。
在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五
至六叶期即可显症。
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
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面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
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
至九至十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1/2,多数不能抽穗结实。
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
果穗畸形,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在淮河以北,尤其在灵壁县灰飞虱一般以3~4龄若虫在麦田、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3~4月间羽化为成虫,在越冬寄主上继续繁殖危害。
5月至6月上旬,麦收时,第1代成虫羽化,形成迁飞高峰,迁入玉米田及禾本科杂草上危害并越夏。
此时正是夏玉米感病的敏感期,往往造成玉米粗缩病大发生,玉米收获后,第1代灰飞虱则迁移至禾本科杂草上,等秋季小麦出苗后,转迁麦田并传播病毒与越冬,形成全年病害循环。
2综合防治方法
在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上,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
2.1加强监测与预报
在病害常发地区,在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种前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率和严重度,同时调查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病率。
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病率,小麦和杂草的病株率,结
合玉米种植模式,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
2.2选用抗病品种
尽管目前玉米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中缺少抗病性强的良种,但品种间感病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要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
积种植。
目前推广的品种尚未发现高抗病,比较抗病的品种有鲁单50、鲁单053、东911等。
2.3调整播期
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感病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可以降低发病率。
春播玉米应适当提早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灵壁县春播玉米很少,主要以麦茬玉米为主,播种期以5月底至6月上旬为宜。
2.4清除杂草
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翌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
对麦田残存的杂草,可以人工锄草后再喷药,除草效果可达95%。
选择土壤处理的优点是苗期玉米不与杂草共生,降低灰飞虱的活动空间,减少灰飞虱的传毒。
2.5破坏媒介生存环境
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在小麦、禾本科杂草和灰飞虱体内越冬。
而灰飞虱又是小麦丛矮病的传毒媒介,因此要做好小麦丛矮病防治。
具体方法:在小麦返青后,用25%的扑虱灵50g/hm2,50%的久效磷
500mg/l喷雾,麦田周围的杂草上也要喷施,可显著降低虫口密度,
必要时可用20%的克芜踪水剂或45%农达水剂500ml/hm2对水450kg,针对田间地头进行喷雾,杀死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
2.6强化田间管理
结合定苗,拔出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
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
毒机会,并加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2.7化学防治
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
减轻粗缩病的传播。
播种时,用种子量2%的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防止灰飞虱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
播种后选用芽前土壤处理剂如40%的乙莠水胶悬剂、5%的杜阿合剂等550~575ml/hm2,对水450kg进行土壤密封处理。
玉米苗期出现粗缩病的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并根据灰飞虱虫情预测情况及时用25%的扑虱灵50 g/hm2,50%的久效磷或50%甲胺磷5 000~5 500mg/l喷雾,在玉米五叶期左右,每隔5d喷1次,连喷2~3次;同时,用40%病毒a 500mg/l或5.5%植病灵800mg/l喷洒防治病毒病,对于个别苗前应用土壤处理除草剂效果差的地块,可在玉米行间定行喷灭生性除草剂20%克芜踪550ml/hm2,对水450kg,要注意不要喷到玉米植株上。
克芜踪对杂草具有速杀性,喷药后52h杂草全部枯死,可减少灰飞虱的活动空间,田间地头可喷45%农达水剂,但在玉米行间尽量不用,以免对玉米造成药害。
玉米粗缩病具有毁灭性,一旦发生了就很
难治愈,在病株上喷某种药剂就能使其恢复正常是不现实的,但只要做到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就一定能够控制其蔓延。
3参考文献
[1] 于江涛.玉米苗期病虫害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
友,2006(8):21.
[2] 宋廷杰,申明亮.药用植物实用种植技术[j].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3] 孙耀邦.特用玉米种植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