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理论教学入门教材
[1] 1993年编写讲义《数学建模入门》; 教材力图贯彻 现代教育核心思想: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意识及能力。
[2]1996年,《数学建模入门》(电子科技
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讲义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编写出版 的突出建模思想方法的特色教材。 以介绍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为主线,着 重训练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 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强调从事现代 科研活动的能力和相关素质的培养。
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促进对学生分析 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 研讨式教学方法 通过研讨式教学,课堂内外采用训练学 生集体创新思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群体 思维能力。 将学生分为3-5人一组,采用分组讨论 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见解,勇于争辫。 要求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与观点, 学会倾听,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 互学习的作用。 研讨课后要求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提 交书面报告或论文,将自己的思想清楚 地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
基础实验在实验室里进行,教师讲授 引导,包括基础知识介绍、案例的讲解以 及操作演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验 课题独立完成上机实验。 选做实验 由学生分组(3人一组)完成, 实验课之前先预习、小组讨论,设定实验 方案及算法设计。上机实验期间鼓励学生
进行充分的讨论,教师进行现场答疑指导,
对共同性问题适时进行集体讲解。
各层次教学内容安排 层次1 建模入门阶段(基本建模方法): 建模方法概论、量纲分析建模法、基于 数据的建模方法、模拟模型、机理分析建 模法、多元回归建模方法。 层次2 强化数学基础阶段: 线性规划建模、非线性规划建模、组合 数学建模、图论建模方法。
层次3 建模实践阶段
理论教学内容:
[1] 掌握量纲分析建模法、机理分析建 模法等基本建模方法,重点掌握建模创新 思维方法。
以介绍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为主线, 着 重训练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 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以及与之匹配的 思维能力,并且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重视激发学生的原创性冲动,唤醒学生 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从整体 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以及掌握科研论文写 作方法等。
课堂教学的踊跃情况
4.实践性教学内容设计
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课内外的各实 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贯彻 现代教育思想,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
中实施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加强实
践和应用,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完成一
定的实验。 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 能将数学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 致用,从而既能让学生掌握应用数学的能 力和方法,又能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和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
重视激发学生 的原创性冲动, 唤醒学生进行创 造性工作的意识, 培养学生从整体 把握事物特征的 能力以及掌握科 研论文写作方法 等。
[3] 2003年修改 再版为教材《数学 建模》(高等教育 出版社出版)。
全国《高等教 育百门精品课程 教材建设计划》 立项研究项目。
[4] 2008年 《数学建模》 (第2版,高等 教育出版社出 版)。 国家“十一五” 规划教材。
[4] 案例式教学方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使学生亲历 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展示各种不同数学方法及建模技巧的 应用,使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基本流程, 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四、 “数学建模”精品教材建设的编 写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与之匹配的精品教材 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 编写思想: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 新意识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 生从事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的能 力为目标。
实验教学学时安排(10学时)
背包问题(2学时) 渡口模型(2学时) 必修 冷却模型或战斗模型(2学时) 基础 实验 抗拉强度与含碳量(2学时) 肥猪的最佳销售时机(2学时)
选作 实验均可通过申请、预约,或任课教师安排 实验 指导,进入实验室,个人或小组集体完成。 开放 实验均可通过申请、预约,经过能力评估后, 实验 或由任课教师安排指导的情况下进入。
开放性实验 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开设,可通过申请、预约,经过能力评估 后,由任课教师安排指导进入实验课题。
[2] 安排课程设计
根据教学进程及相关知识给学生安排
课程设计题目,学生三人为一组集体完
成,课程结束时安排综合性的课程设计
题目,让学生分组完成,提交论文或大 作业。课程设计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
二、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培养目标 办学理念: “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
倡个性、求创新” 。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 扎实广博的数学基础和相应的数学应用能 力。
* 在工程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提取出 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是运用数学的关 键而重要的环节。 * 数学模型方法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 要分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飞 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数学学科,它利用数学 理论与方法,需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来解 决复杂的实际工程问题。
2.强化数学基础及建模方法配套教材
[1] 1996年,讲 义《应用数学专 题讲座》。 为配合数学建 模课程第2层次: 强化数学基础和 建模方法阶段的 教学。
内容包括:多元回归建模方法,线性 和非线性规划建模,组合数学建模和图论 建模方法等。
在讲义基础上将于2009年编写出版《应用 数学基础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理论与实践并重、涵盖面广的综合性 应用型数学类教材。
《数学建模》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ຫໍສະໝຸດ Baidu
电子科技大学
2008.10.24
“数学建模”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数学类 的综合性、实践型课程,特点鲜明。以拓 展加深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 数学意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 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从事现代科研活动 以及工程技术开发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 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等相关 素质的培养。
一、历史:“数学建模”精品课程建 设与数学建模竞赛的关系
* 1982年始为研究生开设“数学建模”课程;
* 80年代初提出在《概率统计》课程中培
养学生从实际问题提取数学结构的设想; * 1993年开始为本科生开设“数学建模” 课程;
* 1993年国家教委倡导举办面向全国大学 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 模竞赛》. 教高司[1993]178号、教高司[1994]76号、 教高司[1995]45号系列文件指出: “举办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推进 数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变。”
*我们认识到: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数
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
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可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 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 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 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 精神及合作精神。
组织竞赛的更重要作用:推动大学数学 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全方面的教 学大改革。
[1] 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 维与猜测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多一些想法,多一些猜测。我 们常常设问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想法?” “这个问题与什么问题相似?” “这个问题是否可以分解为几个子问题?” “将这个问题的某一条件改变将会怎样?”
“解决这个问题还有沒有更好的方案?” 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究思考,对学生 中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常常及时予以鼓励。 [2] 问答式教学方法 在讲课过程中,针对某一教学内容设计 一连串的问题,一个问题紧接一个问题, 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由表及里,让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在关键的地方进行 启发点拨,最后进行适当的总结。
[2] 掌握数学建模的一般流程:模型的 整体设计、模型假设、变量的数学描述、 数学模型求解、模型解的分析与检验。
[3] 掌握各类基于数据的经验模型建立方 法:拟合法、回归法、层次分析法,以及 数据的识别与整理,数据的误差分析。 [4] 模拟模型的应用以及动态(静态)系 统的模拟技术。
[5] 掌握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组合数 学与图论的部分基本概念以及相应模型的 建立方法。
[5] 组织学生参与校“学生创新基金项 目”活动。 设计应用数学方面的选题,积极组织学 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学生创新基 金项目”活动。
三、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方法与手 段 为达到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在
观念和设计上创新。
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个性化的教学 设计,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综合运用, 多个教学环节的有机整合。
* 自1994年开始至今按照以下指导思想: 数学建模课程建设与数学建模竞赛培训 有机结合; 将数学建模课程建设与其他工科数学教 学改革有机结合;
数学建模课程建设与培养青年教师有机 结合。 实行一个教学团队并行数学建模的教学、 教学改革以及指导参赛培训两件工作的模 式。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两项工作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 模竞赛及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 突出的成绩。 “数学建模”课程组教师在课程体系、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 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97年项目《加强数学建模课程建设, 深化工科数学教学改革》获得国家级教学 成果二等奖。 2007年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成为特色鲜 明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理论与实践教学结构图
课内教学内容安排
层次1 建模 入门阶段 层次2 强 化数学基 础阶段
层次3 建 模实践阶 段
课外教学内容安排
建设网上建模学习园地,设 置网上数学建模资源:课程设 计实践项目、建模练习题、竞 赛题、建模案例分析、建模范 文等。 供学生课余使用,使学生的理
论学习与实践向课堂外延伸
[5] 加强实验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
践环节相结合,将数学理论与计算机实践
操作结合,统筹安排理论教学与建模实验
设置内容。
3. 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创 造性,综合性、实践性。
为达到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 果,按照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两条主线”。
2) 入门、基础、和实践应用 “三个层次”。 分阶段组织安排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并将 部分内容向课外延伸。
教学设计思想应充分体现: [1]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既重视理 论的完整性又兼顾应用的适用性。 [2] 教学中力图贯穿现代教育思想,以介 绍数学建模方法为主线,强调从事现代科 研活动的能力和相关素质的培养。
[3] 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事物特征的能 力,重视激发学生的原创性冲动,唤醒学 生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意识。 [4] 加强实践环节训练,训练学生建立 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以及 独立、开阔的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意 识。
[3] 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建模课外活动 组织指导学生 “电子科技大学学生数 学建模科技学社” 以及课外建模活动小 组开展活动,举办学生建模专题讨论会, 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数学建模专题讲座等。
[4]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三项数学建模竞赛 (校内、全国、美国)
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已成为我校的参与 人数最多,影响面最广的课外科技活动。
现代科技人才应具备雄厚的数学基础 和良好的数学素质,应用数学是必备的科 研能力。
2. 教学设计思想 数学建模过程富有创造性,综合性和实 践性。
课程特点:《数学建模》是一门综合性
强的实践型数学基础课,可很好地体现学
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以及相应的实际能力
的有机结合。
实践教学模式
[1] 设置数学建模实验课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工科数学程教学基 地” 重点建设实验室 —“数学建模实验室” 是我校为进行数学建模相关实践教学而建设 的专用教学和实践场所。
开设的实验含:最优化应用实验,运筹 学应用实验,连续系统应用实验,离散系 统应用实验,概率统计应用实验,系统模 拟实验等。 分为三类:基础实验、选做实验、开 放性实验 三类实验均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由教 师在课堂上介绍各实验项目的内容和知识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