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第6章温里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
芍药六两(18g) 桂枝三两,去皮(9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十二枚,擘(6枚) 饴糖一升(30g) 甘草二两,炙(6g)
药量特点:重用饴糖一升,芍药六两倍桂枝
编辑课件
21
小建中汤
用法
• 水煎取汁,饴糖溶化入药汁中,分两 次温服。
编辑课件
22
主治
肝中 脾焦 不虚 和寒
小建中汤
阳虚寒凝, 腹中拘挛疼痛,喜温 土不荣木 喜按,舌淡,脉细弦
编辑课件
9
理中丸
症状:吐、利、冷、痛,不欲饮食,舌 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编辑课件
10
理中丸
功用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编辑课件
11
理中丸
方解
君药:干姜:大辛大热,温中散寒 内生之寒, 臣药:人参:甘温,补气健脾, 温必兼补 佐药:白术:甘苦温,燥湿健脾。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益气健脾,
编辑课件
12
• 1、温中祛寒,用治中焦虚寒证,代表方理 中丸。
• 2、回阳救逆,用治阴盛阳衰,阳气将亡之 证,代表方四逆汤。
• 3、温经散寒,用治阳气不足,经脉受寒, 血行不畅之证,代表方当归四逆汤。
编辑课件
3
第一节 温中祛寒
适应证
中焦虚寒证
阳虚失温 温中祛寒药:干姜、吴茱萸
中 焦 虚 寒 脾失健运 益气健脾药:人参、白术
第六章
温里剂
编辑课件
1
寒在经脉—温经散寒
外寒直中 里
肺气虚寒—温肺散寒

心阳虚损—温补心阳
寒从中生 证 寒在脏腑 中焦虚寒—温中祛寒 肝经虚寒—温经散寒
肾阳不足—温补肾阳
心肾阳虚—回阳救逆
编辑课件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
• 分类:部位有脏腑经络之异,病情有缓急 轻重之别,故本章方剂分为温中祛寒、回 阳救逆、温经散寒三大类
29
加减变化
小建中汤
中焦寒重:加干姜; 气滞:加木香; 便溏:加白术; 气虚: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
编辑课件
30
现代运用
小建中汤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 衰弱、再生障碍性盆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 寒,肝脾不和者,用之有一定疗效。但当视其舌 苔不腻者,才可用此方。本方“甘温除热”,对 于阴阳失调所产生的虚热,亦常应用。
编辑课件
16
理中丸

现代运用

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导肠溃疡、 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 虚 寒者,均可应用。
编辑课件
17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编辑课件
18
小建中汤 《伤寒论》
编辑课件
19
• 小建中汤为何可治虚劳腹痛、悸烦和 发热;
编辑课件
20
小建中汤
血虚失荣 心悸,面色无华
化源匮乏,
阴血不足 阴虚内热 心烦,手足烦热咽干
口燥
编辑课件
23
小建中汤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编辑课件
24
方解
君药:饴糖:温,祛寒 阴阳双向调节,建中 甘润,养血 气,恢复化源
臣药:桂枝:辛温,温阳祛寒
白芍: 酸寒,益阴养血
阴阳双补,
柔肝,缓急止痛。 芍药加倍
佐药:生姜、大枣:
编辑课件
31
4.附方:
小建中汤
a.黄芪建中汤:本方加黄芪,增强补气建中
之力,现代用于治疗虚寒性的溃疡病、慢
性腹膜炎、神经衰弱等。亦治表虚自汗。
b.当归建中汤:加当归,增强补血活血止痛 之功,用于妇女产后身体衰弱,腹痛不 止,或小腹拘急痛牵涉及腰背,不能饮 食者,可于一月内服4、5剂,令人强壮
编辑课件
理中丸
配伍特点
温补结合,以温为主。
编辑课件
13
理中丸
辨证要点


除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以畏寒肢冷, 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为证治要点。 为温中祛寒的代表方,基础方。
编辑课件
14
理中丸
加减及附方
(1)阳虚甚:肢冷、下利清谷 加附子、肉桂
附子理中汤、桂附理中汤
(2)
胃不纳谷:不思饮食 加山楂、麦芽、神曲
编辑课件
7
理中丸
主治
病证:脾胃虚寒证; 阳虚失血证; 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唾涎沫;小儿慢惊。
编辑课件
8
病机分析及证候
失温 四肢不温 中 失运(升降) 不欲食、吐、利、腹冷痛 焦 虚 失化(土不荣木) 抽搐(慢惊) 寒 失摄 出血(下部)、喜吐涎沫
寒邪凝滞,心脉痹阻 胸痛 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编辑课件
4
理中丸
《伤寒论》
编辑课件
5
理中丸
组成
人参 甘草炙
干姜 白术各三两(9g)
药量特点:四味药量相等。
编辑课件
6
理中丸
用法
1、上药共研细末,蜜和为丸,每服9克, 一日2-3次,开水送下。服后饮热稀粥, 并避风寒。 2、作汤剂,名人参汤,用量按原方比例 酌定,一日一剂,分3次服。服后饮热稀 粥,并避风寒。
故以干姜温中祛寒,参、术、草补气健脾,重点在
于恢复中焦的升降;
大建中汤证腹痛拒按,痛势剧烈,兼见腹部包块、呕吐厥
逆等,是中阳衰微,阴寒内盛的现象,疼痛的部位
是大腹,证型偏寒,故用蜀椒、干姜以温散凝结的
寒邪,饴糖缓急以止腹痛,重点在于散寒止痛;
桂枝+生姜+饴糖+甘草—辛甘化阳 温补中焦阳气
饴糖+白芍+大枣+甘草—酸甘化阴
体现了阴阳双补 编辑课件
25
小建中汤 使药:甘草:补气,体现温补结合
合桂枝,辛甘化阳 合配芍药,缓急止痛
编辑课件
26
小建中汤
配伍特点
阴阳并调,以温中为主; 肝脾同治,以补脾为主。
编辑课件
27
【难点内容】
小建中汤
1、“甘温除大热”的理 由 (1)所谓“大热”的病机:所谓“大热”,指
常纳
楂曲理中丸
运 胃不降浊:呕吐 加砂仁、半夏

砂半理中汤

失 脾不运湿,积聚为痰:兼咳嗽吐痰 加茯苓、半夏
理中化痰丸
编辑课件
15
(3)气机阻滞:脘腹胀满加枳实、茯苓 加枳实、茯苓(枳实理中汤)
(4)出血:吐血、便血 加黄芪、当归、阿胶、艾叶(胶艾理中汤)
(5)唾涎沫 加益智仁、山药 (6)表兼风寒者 加桂枝 (桂枝人参汤)
32
小建中汤
c.大建中汤:蜀椒 干姜 人参 饴糖 补虚散寒之力比小建中汤大,且有降逆止呕作
用,故曰大建中,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腹痛 呕逆。
编辑课件
33
类方比较
温中健脾三方比较:理中丸、大建中汤、小建中汤均有腹痛的见
证,皆有温中散寒之功,以姜、桂之类为主药。
理中丸以吐泻腹痛为主证,是中焦虚寒,升降失调所致,
阳虚阴不长的虚热。中焦脾胃虚寒不化生营血,营 血偏虚不涵养虚阳,则虚阳外浮,出现虚热症状,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2)小建中汤功用:温中补虚,建立中气,化
生营血,以涵养虚阳,则虚阳不外浮,而虚热症状
自愈。
编辑课件
28
小建中汤

辨证要点

腹痛,喜温喜按,面色无华,舌淡苔白, 脉细弦为证治要点。
编辑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